<p class="ql-block">初冬南粤休闲游第四天,2024年12月1日,早上九点钟起床,用过早餐后,步行前往海上絲绸之路博物馆/南海一号博物馆游览参观,早上十点许,我们来到博物馆前的广场。</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广场拍摄的的海上絲路与南海一号博物馆外观的全景照片。博物馆是由一大两小三个半圆形拱顶建筑组成,造型独特,气势如虹。</p> <p class="ql-block">这是展示在博物馆广场的海陵岛大角湾海上絲路旅游区的全景导览图,显而易见,眼前的博物馆位于旅游区的最东端。</p> <p class="ql-block">这是展示在博物馆广场的景区介绍: 海陵岛大角湾海上丝路旅游区由大角湾景区和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两大核心景区组成,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又称南海1号博物馆,是世界上第一个以中国南宋商船南海1号的发掘、保护、研究和展览为主题,在现场动态展示水下考古发掘过程的水下考古博物馆。博物馆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参观路线长达1500多米。展览以"海丝船说"为主题,展示了南海1号的发现、水下调查、整体打捞、挖掘和保护。馆内展出的文物主要为在南海1号上发现的文物精品,包括黄金饰品、古朴典雅的瓷器和稀有的漆器等。观众可以通过水晶宫的玻璃墙近距离观察挖掘过程。此外,他们还可以通过声光多媒体场景,了解南海1号如何扬帆起航、乘风破浪、与各国贸易往来的故事,体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p> <p class="ql-block">这是展示在博物馆入口外的博物馆全景导览图和重点馆所图片等。</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票务中心位于博物馆入口西侧地下层(实际上是与海滩平层)的游客接待休息厅内。</p> <p class="ql-block">在票务中心电子屏幕上显示的博物馆门票价价格信息。</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票务中心公示的博物馆门票价格及有关票务政策信息。</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票务中心旁边场地上,展示着一棵千年历史的古樟木,被称之为《那龙古樟木》。</p> <p class="ql-block">那龙古樟木,树长26米,主干长19米,胸径4.3米,含2个分枝,枝干长7米,直径达1米,树龄达2000年以上。1997年8月,那龙古樟木被意外发现于阳江市阳东区那龙河合山段。该古樟木树龄之老、树干之大属全国罕见,是中国近代出土的树径最大、年龄最长的古樟木。因埋藏河床较深,埋藏年代有几百年乃至千年之久,古樟木树皮和韧皮部已腐烂无存,只剩下木质部,主干基本空心。</p> <p class="ql-block">早上十点许,博物馆开馆迎客,我们步行至位于一层的博物馆大门,开始了今天的博物馆参观游览之旅。</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入口处拍摄的,博物馆宏伟建筑的近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在中外驰名的海上絲路博物馆/南海一号博物馆门口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进入博物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国水下考古发祥地-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世界著名沉船博物馆》大型人物场景雕塑。</p> <p class="ql-block">这是博物馆的导览图,博物馆展厅共有三层.我们现在位于博物馆的一层。</p> <p class="ql-block">在大型雕塑的左侧,就是博物馆的笫一展厅-《盛世打捞海絲梦》展厅的入口。</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第一展厅展示主题-世界首创海上沉箱整体打捞方式。</p> <p class="ql-block">第一展厅的图文展品之一</p><p class="ql-block">前言 </p><p class="ql-block">中华民族伟大的航海足迹,遍布亚、非、欧大陆,开辟出传承千年的海上丝绸之路。公元1183年(南宋淳熙十年),一艘满载珍宝的远洋贸易商船,从泉州港出发,在途经今阳江与江门交界海域时,沉入海底,尘封于历史长河。穿越时光800多年后,古船于1987年被偶然发现,国家文物局将其命名为"南海1号"。2007年,国家文物局、广东省人民政府组织实施世界首创的整体打捞工程,成功将古船打捞并迁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南海1号"项目开创了中国水下考古的先河,出水文物超18万件(套),创全国单个考古项目发掘数量之最。采用的发掘方法、打捞技术、沉井设计、起重船舶等均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为世界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中国方案,并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经典案例向全球推广。"南海1号"是古代海上丝路遗珍和穿越时空的见证者,再现波澜壮阔、横跨万里的航海时代。新征程赋予她新的使命,如今作为"一带一路"的文化使者,依然荣耀全球!</p> <p class="ql-block">第一展厅的图文展品之二:</p><p class="ql-block">2001年4月,在中国水下考古研究与探索学会(香港)的赞助下,"南海1号"沉船调查工作重新启动。2001-2004年间,中国国家博物馆(原中国历史博物馆)牵头,组织北京、广东、福建、山东、海南等省水下考古专业人员,组成了"南海I号沉船水下考古队",对沉船先后进行了多次水下调查与局部试掘,进一步确定了沉船遗址的精确位置、埋藏状态和年代,基本掌握了沉船的形貌和保存状况等基础资料,为下一步编制打捞、发掘和保护方案提供了科学根据。</p> <p class="ql-block">第一展厅的图文展品之三:南海1号沉船位置,位于海陵岛东南方向约38海里处,地理坐标为21°30.61'N,112°37.15'E。沉船地点水深22-24米。沉船地点测到的最大海水流速为0.74m/s,底层海水能见度几乎为零。</p> <p class="ql-block">第一展厅的图文展品之四:</p><p class="ql-block">2007年世界首创的整体打捞,"华天龙"号被誉为当年的"亚洲第一吊",长度175米,起重能力4000吨,借助海水浮力,把重达5600吨的"南海I号"沉箱吊离海底,再由半潜驳船迁移至广东海丝馆临时码头,并拖移进馆。整体打捞项目的发掘方法、打捞技术、沉井设计、起重船舶等均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其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从无到有飞速发展。为世界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中国方案,并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经典案例向全球推广。南海I号的考古保护地,也被誉为中国水下考古发祥地。</p> <p class="ql-block">第一展厅的图文展品之五:南海一号打捞出水的文物荟萃。</p> <p class="ql-block">第一单元展厅的图文展品之六:打捞前,沉睡在海底的南海一号全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第一展厅内展示的打捞南海一号时出水的瓷器碎片的实物展品。</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中间的拱顶大厅是第二展厅-《惊世起浮之福船》展厅,这是博物馆最大最核心的展厅,神秘的南海一号沉船实物及沉箱都存放在这里的水晶宫内。</p> <p class="ql-block">进入展厅走廊,左侧就是放置着巨大的南海一号沉船实物的水晶宫。</p> <p class="ql-block">整个水晶宫用透明坚实的玻璃幕墙围罩着,透过玻璃可以清晰观赏到放置在沉箱支架上的南海一号沉船全貌。</p> <p class="ql-block">这是张贴在水晶宫玻璃幕墙上的图文资料之一:考古试掘, "南海1号"2007年入住"水晶宫"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分别于2009年、2011年,对沉箱中的"南海1号"沉船进行了2次考古试掘,检验了水下及陆上湿式发掘模式的利弊,获取了沉船在沉箱内的具体位置、舱内文物保存情况等信息。两次试掘工作,为"南海1号"保护发掘方案的制定提出了宝贵的经验,并最终确定采用湿式发掘方式(饱水发掘法)对南海1号进行发掘。</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展厅走廊进口处,透过玻璃幕墙拍摄的南海一号前部的全景照片,巨大沉箱中的沉船平稳安全的放置在框型支架上,得到了很妥善的保护。</p> <p class="ql-block">这是张贴在水晶宫玻璃幕墙上的图文资料之二: 2011年围闭式探方发掘和正式开始发掘的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张贴在水晶宫玻璃幕墙上的图文资料之三: 南海1号的全面保护发掘自2013年11月28日正式启动。南海1号的发掘既不同于水下考古作业,也有异于传统的陆地考古。发掘工作采用先内后外的次序,先清理船内文物,再从内外两侧对船体进行加固后,依次清理发掘船舷外侧。南海1号保护发掘是一项用时较长的工作任务,本质船体的保护也是发掘工作中的重点和核心工作内容之一,南海1号发掘清理出的文物包括瓷器、金器、铁器、漆木器、铜钱、铅锡器、玻璃器、人类遗骸及动植物遗存等多种材质和品类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这是张贴在水晶宫玻璃幕墙上的图文资料之四: 考古工作者在现场清理沉船中淤泥的现场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张贴在水晶宫玻璃幕墙上的图文资料之五: 考古工作者在认真讨论沉船保护方案和实施沉船保护措施的现场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展厅走廊末端处,透过玻璃幕墙拍摄的南海一号后部的全景照片,沉船坑后部有钢制阶梯通往沉箱底部。</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第二展厅走廊的右侧陈列着一艘南海一号商船货舱的仿真模型船,这是张贴在展厅的仿真船前墙壁上的模型船全貌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展示南海一号货舱全貌的仿真模型船体,正前方是船舷部分,侧面是南海一号货舱的横切剖面,游客可以在这里清楚的看到当年的南海一号运输瓷器珍宝去海外时,货物的堆放状况。</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现场拍摄的仿真模型船侧剖面前部的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现场拍摄的仿真模型船侧剖面后部的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第二展厅与第三展厅之间是临海的休息厅,休息厅南边可以临窗观海,北边墙璧上是一组南海一号从被发现到落地海陵岛博物馆的巨幅实景照片,这是其中一幅海南一号沉船从海陵岛上岸被拖运进入博物馆水晶宫的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位于博物馆一层西侧的是博物馆第三展厅-《海絲漫卷越千年》展厅,展厅面积不大,在狭长展厅内主要展示的是《海丝漫卷》主题瓷板画。</p> <p class="ql-block">《海丝漫卷》主题瓷板画很长,在现场无法拍出全景照片,只能分段拍摄,这是现场拍摄的《海絲漫卷》瓷版画的第一部分-文字筒介: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秦汉以来连接亚非欧的经济贸易之路、技术传播之路、文化交流之路、和平友谊之路。本卷截取南宋时期经贸背景、航海生活场景,以《南海1号》为实物例证和精神图腾,揭示船语:“橫跨万里的梦想、潜龙在渊的信念、重头再来的勇气、穿越时光的惊艳、走向复兴的辉煌<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让我们再次回到那个向海而生、波澜壮阔的航海时代,感受海丝文化带来的启迪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这是现场拍摄的《海絲漫卷》瓷版画的第二部分-万里海道 </p><p class="ql-block">烽火隔驼影,</p><p class="ql-block">巨舶通藩乡。</p><p class="ql-block">万里开海道,</p><p class="ql-block">延勇闯天涯。</p> <p class="ql-block">这是现场拍摄的《海絲漫卷》瓷版画的第三部分-海丝奇珍 </p><p class="ql-block">家饯羊鹅自备足,</p><p class="ql-block">济茶丝布亦远途。</p><p class="ql-block">龙泉景適多锅转,</p><p class="ql-block">海丝西去商旅胡。</p> <p class="ql-block">这是现场拍摄的《海絲漫卷》瓷版画的第四部分-海上絲路,异国经商,互通有无,情深意长。</p> <p class="ql-block">这是现场拍摄的《海絲漫卷》瓷版画的第五部分-匠心造船 </p><p class="ql-block">春架龙骨秋伐木,</p><p class="ql-block">南市铸铁北织帆。</p><p class="ql-block">福船坚挺云視盆,</p><p class="ql-block">踏波平波稳如山。</p> <p class="ql-block">这是现场拍摄的《海絲漫卷》瓷版画的第六部分-蕃商互市 </p><p class="ql-block">千门日照珍珠市,</p><p class="ql-block">万瓦烟生碧玉城。</p><p class="ql-block">山海是为中土藏,</p><p class="ql-block">梯航光见外夷情。</p> <p class="ql-block">这是现场拍摄的《海絲漫卷》瓷版画的第七部分-海天情长 </p><p class="ql-block">帆将滿桅长风劲,</p><p class="ql-block">早燕衔枝绕堂飞。</p><p class="ql-block">但愿海上波涛稳,</p><p class="ql-block">万里好风记早归。</p> <p class="ql-block">这是现场拍摄的《海絲漫卷》瓷版画的第八部分-丝路通达 </p><p class="ql-block">临江通万开,</p><p class="ql-block">立地涌干艘。</p><p class="ql-block">气脉雄如此,</p><p class="ql-block">由来是广州。</p> <p class="ql-block">这是现场拍摄的《海絲漫卷》瓷版画的第九部分-量天测海 </p><p class="ql-block">漫天云霞染暮色,</p><p class="ql-block">海鸥飞处海茫茫。</p><p class="ql-block">量天测海从容渡,</p><p class="ql-block">重船将近海陵湾。</p> <p class="ql-block">这是现场拍摄的《海絲漫卷》瓷版画的第十部分-怒海惊涛 </p><p class="ql-block">折戢沉沙等闲事,</p><p class="ql-block">怒海无常志不摧。</p><p class="ql-block">挥疆扬鞭骑海马,</p><p class="ql-block">九死一生闯西洋。</p> <p class="ql-block">这是现场拍摄的《海絲漫卷》瓷版画的第收尾部分-深海潜龙 </p><p class="ql-block">关山万里同明月,</p><p class="ql-block">琥珀千年始放光。</p><p class="ql-block">人间正道从来险,</p><p class="ql-block">诗到龙腾天下惊。</p> <p class="ql-block">《海丝漫卷》创作背景 </p><p class="ql-block">《海丝漫卷》目前是全球最长海丝主题瓷板画,是广东海丝馆发挥"海丝名城"主战场作用,采取"社会共建"模式推出的海丝文化力作。画面内容大纲由广东海丝馆、中国陶瓷博物馆研究编撰。绘画由广州美术学院团队执行。瓷砖由阳江乡贤企业广东特地陶瓷烧制并无偿捐赠。该画采用负氧离子、抗霉菌2项国家专利技术,经30多道工序完成。</p> <p class="ql-block">早上十一点许,我们参观游览位于二层的博物馆第四展厅-《货通万国大海道》展厅。</p> <p class="ql-block">展厅入口近处展示的这张图表-南海一号沉没之谜,很吸人眼球!沉船原因是恶劣天气?还是商船超载?或者是遭遇袭击?是个秘团。</p> <p class="ql-block">第四展厅展出的是几组在宋代在赵宋政权的支持下中国客商通过海上絲绸之路在友国邻邦贸易往来的场景雕塑。这组雕塑是展示的是在赵宋政权积极的外贸制度和政策下,沿海港口外运货物的繁忙场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四展厅展出的图文资料-宋代海贸制度</span></p><p class="ql-block">宋代三百年的时间里(公元960-1279年),政府曾先后在广州、明州、杭州、泉州、福州、温州、密州等近十个港口设立过十三个名目不同的市舶管理机构,形成了路市舶司和州市舶务的两级管理体系。为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还颁布了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海商法﹣《元丰广州市舶条法》,适用于全国各市舶司。两宋时期,北方的西夏、辽、金政权的存在, 使得通往中亚的直接商路不复通畅。在经济重心南移、造船航海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背景下, 赵宋政权采取了更加积极的海洋贸易政策 ,一些新的海洋航线被开辟出来,大规模的国际性商贸活动使得外销和输入商品的数量与种类空前丰富。</p> <p class="ql-block">这是第四展厅展示的外埠码头上,堆放的各类包装待运货物的场景画面,仿真度很高,还原了宋代的海絲贸易的真实场面。</p> <p class="ql-block">第四展厅展出的图文资料-大洋航途</p><p class="ql-block">日本航线:由明州起航,斜向东海横渡,至日本值嘉岛(九州西北之五岛列岛),再转航至平户岛、博多港(九州福冈),与唐代的渡日南线相同,全程约七天。宋船运往日本的货物主要有锦、绫、香料、药材、瓷器、竹木、书籍、文具、铜钱等。再从日本购回木材、黄金、硫磺、水银、砂金及工艺品宝刀、折扇、屏等。</p><p class="ql-block">高丽航线:北线从山东莱州出发,横渡黄海,用2天可到朝鲜半岛西南海岸的瓮津,南线从明州出发至朝鲜西岸礼成江碧澜亭,约15天左右可到达。宋朝和高丽间官方交流频繁,资料记载高丽遣宋使57次,宋使往高丽出使30次。同时,高丽来中国留学求法的僧人也很多。宋朝输往高丽的物品包括礼服、乐器、金器、银器、漆器、川锦、浙绢、茶、酒、象牙、玳瑁、沉香、钱币等,高丽则回输良马、兵器、弓矢、人参、硫磺、药材等。西行航线:由广州、泉州、明州等地起航,行经东南亚半岛、马来半岛、穿马六甲海峡,至兰无里(印尼苏门答腊西北端之班达亚齐)。再往西可或选绕行孟加拉湾沿岸,至印度半岛南端,再绕行阿拉伯海,经麻离拔(阿拉伯半岛南端部),进入红海或东非;或者选择由兰无里横渡印度洋,直达麻离拔。</p> <p class="ql-block">第四展厅展出的是几组中国客商通过海上絲绸之路在海外与友国邻邦贸易往来的场景雕塑。这组雕塑反映的是在国外港口进行商品交易结算的场景画面。</p> <p class="ql-block">第四展厅展出的图文资料-货通万国</p><p class="ql-block">入宋以后,对外交流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陆上对外贸易规模有限,海洋贸易则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对外贸易重心由西北陆路转向东南海路。贸易对象除了高丽、日本等东亚国家,还包括东南亚、南亚和西亚阿拉伯地区。就贸易品种而言,除丝绸、瓷器等传统手工业产品外,中国出口的物品还包括金属制品、生活日用品、文化用品、工艺品等,进口物品则从香料、珍珠、象牙等高档消费品,扩大到药材、矿产、手工制品、加工食品等。据估计,东南沿海地区的进出口总额,北宋中期为1666.6万缗,北宋后期增至2333.4万缗,南宋前期则高达3777.8万踏缗。</p> <p class="ql-block">同在二层的博物馆第五展厅-《陶瓷海洋陶天下》。主要展示的宋代通过海运将宋代发达的陶瓷制造业的陶瓷制品运往世界各地和南海一号出水的宋代陶瓷制品实物。</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第五展厅入口处,竖立的大型宋代海上贸易运输线路图浮雕图,图中的线条就是宋代海上贸易到达的国家与地区。</p> <p class="ql-block">第五展厅内的图文展示橱窗-海上贸易 </p><p class="ql-block">海上丝绸之路体现的是古代东西方之间的物质流通,尤其是丝绸、瓷器和香料的贸易。使海上贸易得以实现的技术基础,是造船、航海和导航等技术的发明与运用。外贸并非孤立的行为,中国海外贸易与内部生产体系之间存在着关联。同时,在长期的海外贸易中,逐渐建立起了一整套海贸政策和管理体制。</p> <p class="ql-block">海上贸易最依仗的工具和载体就是运输货物的船只,中国船只制造业就是与海上贸易的发展而起步的,所以古船的建造过程也是依时代而变化, 与船外板工艺以及技术水平相应。但基本的工艺步骤是如《天工开物》中的漕船造船工艺:"凡造船先从底起, 底面傍靠樯, 上承栈, 下亲地面。隔位列置者日梁。两傍峻立者曰樯。"这种造船之法现在被称为"船壳法"。这种船舶装配步骤是与西式造船理念不同, 西方船舶的建造工序是先铺龙骨, 再安装肋骨及框架结构, 然后再钉船壳板, 这种建造工艺称为"结构法"。比较来说,"船壳法"对选材要求更低一些。这是一只中国造船业初级制作的古船的模型。</p> <p class="ql-block">第五展厅图文资料-中国古代三大船型</p><p class="ql-block">中国是世界上造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我国海区辽阔,南北海区差异很大,水上航行的目的也有区别。导致我国古代用于航海的船只也南北各异,互有干秋。中国古船造船业在发展过程中。为适合不同水域,为适应不同的航行条件面而创造出诸多不同的船型,据统计。我国的水面船型有1000多种,其中用于海洋中航行的船型就多达300种。在中国造造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船型为,沙船,福船和广船。</p> <p class="ql-block">这是陈列在第五展厅中国古代三大船型之一的沙船的仿真模型。沙船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船型,为平座、方头、方舱的船舶。沙船在宋代称"防沙平底船",在元代称"平底船",明代才通称"沙船"。沙船特点是面平底浅,不怕搁浅,续航性特别强,宽、大、密、这是其最突出的特点。沙船载重量较大,宋代的沙船大约是四千石到六千石(约合五百至八百吨),元代海运大船八九千石(一千二百吨以上)。清代道光年间入海的沙船有五千多艘,沙船运用的范围非常广泛,沿江沿海都有沙船踪迹。</p> <p class="ql-block">这是陈列在第五展厅中国古代三大船型之一的福船 。福船是一种尖底海船,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到唐宋时发展成最适合于外洋航行的航海船舶,以行驶于南洋和远海著称。福船体型比沙船要高大许多,它艏尖艉方两头翘,尾里马蹄型,舷侧有护板,以加大强度。与沙船最大的差异是它的船底是尖形的。头尖利于破浪航行,底尖吃水深,可以增加稳定性,而且也易于改变航向,更适合于在狭窄的航道上航行。在形态上,福船上平如衡,下窄如刃,善走深海远洋,破浪而行。在郑和七下西洋的船队中,辐船是重要的船型之一,其中长达四十四丈的郑和宝船很可能就是尖底福船。</p> <p class="ql-block">这是陈列在第五展厅中国古代三大船型之一的广船。 广船是广东广西沿海古代木帆船的总称,是与福船齐名的一种优质海运输船舶,它的基本特点是头安体长,上宽下窄,丝最师光压,况然小,甲教骨强不高、配体的模片品肉用发业的能有阿应,纵向连度依香龙骨和大理,广东船大学采用铁力本等技木建造,结呵壁置,有级好的过航性能和我们能力。</p> <p class="ql-block">第五展厅内的图文展示橱窗-碇石出水 。木爪石碇是中国宋元时期航海木质帆船停泊固定船体的代表船具。由雕凿条状形"碇石"与木结构"爪"箍扎合成,"碇石"起重力和平衡的作用。该"碇石"是2007年"南海I号"前期清理凝结物时打捞出水。花岗岩质,菱形,长3.1米。中间部位凿凹槽。重约420公斤。为距今发现的形体、重量最大的宋代碇石。</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第六展厅-《探秘南海一号》也在二层,主要是展示发掘南海一号出水的陶瓷制品、金银铜器及珠宝等。探秘 "南海1号"沉船遗址发掘出水文物总数超100000件,其中包括瓷器、金银器、铜器、漆器等,它们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历史信息。</p> <p class="ql-block">这是陈列在第六展厅展示柜内的发掘南海一号出水的诸多宋代陶瓷器皿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第六展厅展示橱窗内的南海一号出水的诸多宋代金银铜器及珠宝的图片册。</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第六展厅展示的南海1号大事记文字介绍栏目第一页</p><p class="ql-block">1987年8月,广州救捞局与英国的海上探险和救捞公司在阳江附近海域意外发现南海1号。1989年冬,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前身)与日本国水中考古学研究所合作,正式开始对"南海1号"进行水下考古调查,这次调查被誉为中国水下考古的起点。1999年,中国大陆相关机构与香港机构合作,创建了名为"中国水下考古与探索协会(香港)"的组织,并发起募捐,为"南海l号"进行水下考古无偿捐助港币120万元。开创了香港民间组织无偿资助大陆水下考古事业的先河。</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第六展厅展示的南海1号大事记文字介绍栏目第二页</p><p class="ql-block">2001年4月,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联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南海I号"进行了精确的定位。2002年3月至5月间水下考古队再度下水,对海底沉船进行细挖掘和细打捞,打捞出文物4000多件。2003年10月,广东省文化厅召开《"南海1号"整体打捞方案》专家论证会。2003年11月,广东省政府召开会议,规划、立项"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建设项目。</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第六展厅展示的南海1号大事记文字介绍栏目第三页</p><p class="ql-block">2004 年"南海I号"整体打捞方案确定。 2004年3月,广东省发改委同意筹措资金,在阳江市海陵岛十里银滩建设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2005年12月28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开工兴建。2007年1月16日,整体打捞前最后一次海底勘查,之后进行了持续 9 个多月的整体打捞。</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第六展厅展示的南海1号大事记文字介绍栏目第四页</p><p class="ql-block">2007年12月21日,"南海1号"古沉船起吊,12月22日上午10时,在现场举行"南海1号"出水仪式。2007年12月28日下午3点,"南海1号"完成整体打捞,正式进入水晶宫。2009年,对"南海1号"进行第一次试发掘。2009年12月24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2011年3月底,对"南海1号"进行第二次试发掘。2011年4月25日,广东省文物研究所发布试发掘成果 ,已确定船舱在沉箱中的位置 ,为"南海1号"的全面发掘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第六展厅展示的南海1号大事记文字介绍栏目第五页</p><p class="ql-block">2013年11月28日,启动"南海1号"的全面发掘。 2016年11月28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实施申遗闭馆改造。2017年8月15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申遗改造完成,正式对外开放。2020年5月5日,"南海1号"考古发掘项目入选"201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0年12月21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三层有第七、第八和第九展厅共三个展厅,这是第七展厅-《时光隧道有奇珍》展厅的入口,位于三层的东侧楼梯口旁。</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三层大拱顶西侧狭长的走道是第七展厅的主展室,明快敞亮造型新款Led灯饰,令人感觉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厅内展示柜内陈列着考古发掘南海一号出水的珠宝玉器等奇珍异宝。</p> <p class="ql-block">第六展厅珍藏的奇珍异宝数量之多,品种之全,价值之贵令人叹为观止,笔者兴叹之余,拿起手机多拍几张照片留个念想。</p> <p class="ql-block">早上十一点三十分,参观游览博物馆第八展厅-《海上敦煌在阳江》。</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第八展厅展示柜中陈列的南海一号出水文物-宋代穿孔石具实物。</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第八展厅展示柜中陈到的南海一号出水文物-船中凝结物实物。</p> <p class="ql-block">笫八展厅与第二展厅处于博物馆不同楼层的同样位置,展厅的西侧也是置放南诲一号的水晶宫,从这是俯瞰地下层的南海一号,视觉效果更好。</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第八展厅观景走廊上拍摄的南海一号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第八展厅南端平台上拍摄的南海一号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第八展厅走廊上拍一张与南海一号同框的照片留念。</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三层南端是博物馆的第九展厅-《研学驿站返寻味》展厅。</p> <p class="ql-block">站在第九展厅扬帆起航大型雕塑组中的宋代前辈旁,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第九展厅的南边是海陵岛的十里银滩海景,有博物馆高大宽敞的玻璃幕墙陪衬,拍一张风景照片留念。</p> <p class="ql-block">在第九展厅的参观结束,在展厅南端出口旁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海上絲路/南海一号博物馆后面的海滩广场上陈列着一艘按照南海一号原形原貌,1:1打造的仿真模型船,这艘船目前尚未完工,还不能进入参观,只能拍张照片留念。</p> <p class="ql-block">走出博物馆后门,在海滩上拍一张博物馆南立面的全景照片存查。</p> <p class="ql-block">中午十二点二十分,在博物馆的参观游览结束,挥手与博物馆告别。</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二点四十分,我们来到海陵岛旅丈道上的山海渔庄餐厅用午聚。</p> <p class="ql-block">这家餐厅经营的是广东茶点,店面装饰的很华丽,餐品也很可口,这是就餐时随拍的上桌茶点的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家茶餐厅的广东茶点还是比较正宗的,色香味俱佳,在大众点评上给了个五星好评。</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四点三十分,我们乘车来到海陵岛著名景点-马尾岛景区。马尾岛位于海陵岛西南端,与闸坡镇山岭相连,海岸线曲折多湾,最长沙环为1公里,三面环海实为半岛。这是在马尾岛入口北山上拍摄的马尾岛海岸的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马尾岛上定位的地图位置截图。</p> <p class="ql-block">马尾岛景区北端是怪石嶙峋的北山,从北向南再沙滩长度有1公里多。</p> <p class="ql-block">把马尾岛北山上留影。</p> <p class="ql-block">马尾岛海边不远处就是闸坡中心渔港,这是在岛上拍摄的渔港远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马尾岛景区的海上游乐项目较多,对于老年人来说,登上快艇在马尾岛周边海上转一圈就心滿意足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登上快艇,在大海中行驶时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快艇上拍摄的马尾岛北端及海岸线的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快艇上拍摄的马尾岛南端及马尾岛南山的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快艇上拍摄的马尾岛正西方向渔港及渔船群的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快艇上拍摄的马尾岛西我方向渔排餐群的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乘快艇靠近码头,拍摄的马尾岛岸边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乘游艇视察马尾岛海岸线结束,上岛后续续向南步行,前往马尾岛南山游览。</p> <p class="ql-block">马尾岛南山山脚下海边,也是怪石嶙峋,岩壁险峻,海边静坐垂钓者不少。</p> <p class="ql-block">马尾岛南端的山上有这座北帝庙,据说庙中供奉的是“水神”北帝,渔民出海前总虔诚地来这里奉香以求品感。</p> <p class="ql-block">这是北帝庙的近景照片,门两边书有"北极施恩民间普照,帝灵显赫盛震乾坤”。</p> <p class="ql-block">在北帝庙山上可以俯瞰整个马尾岛岸边海景,这是在山上拍摄的马尾岛海边沙滩和大海的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在马尾岛北帝庙山上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马尾岛海滩中部拍摄的马尾岛北端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马尾岛海滩中部拍摄的马尾岛南端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五点四十分.在马尾岛景区的游览结束,在出景区入口100米处,看到是一家海上渔排餐厅-大海人家鱼舫,这家餐厅规模较大,一眼望去大约有十多艘船连排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在这有浓厚海陵岛特色的渔排餐厅连桥上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六点许,我们乘车来到闸坡镇附近的天麓山海景区参观游览。海陵岛天麓山海景区位于闸坡镇飞鹅岭区域,临近国家5A级景区大角湾,三面观海,是海陵岛鸟瞰全海景的最佳观景地。</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百度地图定位天麓山海景区位置的截图。</p> <p class="ql-block">这是海陵岛天麓山海旅游景区的全景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天麓山海景区面积有1600多亩,景区的景点都分布在天鹅岭的群山之中,参观游览必须乘坐景区的交通车才能成行,这是我们乘坐在景交车上拍摄的行驶在途中的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大约有十多分钟,我们乘景交车来到,景区的观海平台景点,一路上看到了天鹅岭上有不少风力发电塔也称大风车的设施。</p> <p class="ql-block">天麓山海景区观海平台简介:</p><p class="ql-block">山顶上建有多个观海赏景平台,凭栏远眺,近处的渔港渔船成排,远处帆影点点,海天一色,是海陵岛鸟瞰全景的最佳观景胜地。</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天麓山顶西端的观海平台上,拍摄的闸坡中心渔港以及周边青山碧海的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天麓山顶南端观海平台上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天麓山顶西北侧观海平台上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天麓山顶西北侧的观海平台上,拍摄的海陵镇和周边碧海蓝天的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天麓山顶西北侧的观海平台上,拍摄的海陵岛跨海大桥和周边碧海蓝天的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天麓山顶东北侧观海平台上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天麓山顶东北侧观海平台上拍摄的海陵岛十里银滩和保利度假村的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天麓山顶东北侧观海平台上拍摄的海陵岛最高峰草王山、草王山水库以及周边山峦叠峰的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耸立在景区天鹅岭山峦之间的数不胜数大风车,实际上就是风力发电机设备塔,它是国家电力系统建造的环保节能减排发电设施。</p> <p class="ql-block">这是张贴在风车塔下的设冬1标识牌:</p><p class="ql-block">型号:MY4000-156</p><p class="ql-block">额定功率◇4000kW</p><p class="ql-block">轮◇高度:100米</p><p class="ql-block">叶片长度:75.7米</p><p class="ql-block">切入风速:2.5m/s</p><p class="ql-block">风轮直径156米,扫风面积19104m2相当于2.6个标准足球场</p><p class="ql-block">额定转速:11.3rpm,在额定转速下,叶轮旋转一圈的发电量约为5.9度电,每台风机每年大约可以节约3888吨标准煤。</p> <p class="ql-block">在巨大的天麓山大风车塔前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六点四十五分,我们乘景交车来到天麓山顶第二个景点-天麓咖啡厅。</p> <p class="ql-block">天麓咖啡位于天麓山海度假区西北最高峰之巅,可仰观风车飞扬,俯视南海之滨。天麓咖啡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约两百人,这是现场拍摄的天麓咖啡厅的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在天麓咖啡旁边就是天麓山顶的著名景点-天麓敎堂,这是一张在天麓山山顶上咖啡厅与教堂同框的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天麓山教堂的近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天麓山西北最高峰的观景台上拍摄的闸坡镇与闸坡中心渔港的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七点三十八分,西边的太阳即将落山,夕阳西下的天麓山观景台的风景格外令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手揣着即将落山的太阳,很有创意吧!</p> <p class="ql-block">十七点四十五分,拍下这张太阳即将落山的风景照片后,立即乘景交车返回景区大门,今天的旅游行程结束。</p> <p class="ql-block">初冬南粤休闲游第五天,2024年12月2日,早上八点半起床,今天计划游览保利十里银滩和周边的景点及村落等。</p> <p class="ql-block">距离我们住处最近的是保利十里银滩度假村的和熹温泉花园。</p> <p class="ql-block">和熹温泉花园是度假村内一处休闲泡澡娱乐的综合性场所,在绿树成荫的花园之中,分布着数十座室外温泉泡池,游客在可以这里一边愉悦的赏景一边悠闲的泡澡,不过现在泡澡的季节己过,只能在这是拍照留影,有机会再来吧。</p> <p class="ql-block">保利十里银滩度假村游客中心,它位于银滩景区商业街上。</p> <p class="ql-block">这是游客中心内悬挂的海陵岛全景交通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这是游客中心内展示的海陵岛十里银滩度假村区域全景立体沙盘。</p> <p class="ql-block">保利海陵岛高球会,是游客演练高尔夫球技的休闲运动场所。</p> <p class="ql-block">高球会位于十里银滩景区西侧的海边,与保利度假村隔河相望。</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拍摄的高尔夫球演习场的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早上十点许,我们来到海陵岛著名的风景区-保利十里银滩,这是景区的步道入口。</p> <p class="ql-block">保利银滩是海陵岛十里银滩的一部分,是一处集海滨度假,运动休闲、康体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这是耸立在保利银滩景区的巨石标识牌。</p> <p class="ql-block">这是保利银滩景区广场的水景喷泉池。</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保利银滩海边随拍的风景照片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保利银滩海边随拍的风景照片之二。</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保利银滩海边随拍的风景照片之三。</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保利银滩海边随拍的风景照片之四。</p> <p class="ql-block">保利银滩景区的临海木居民宿酒店。</p> <p class="ql-block">这是临海木居民宿酒店的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在保利银滩海边沙滩上荡一会儿秋千。</p> <p class="ql-block">进入保利银滩景区的皇冠假日酒店参观。</p> <p class="ql-block">在保利皇冠假日酒店室外儿童游乐园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保利皇冠假日酒店室外保龄球场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保利皇冠假日酒店室外园林的椰子树下手摔椰果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保利皇冠假日酒店室外大草坪上留影。</p> <p class="ql-block">现场拍摄的保利皇冠假日酒店南立面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现场拍摄的保利皇冠假日酒店室外温泉泳池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现场拍摄的保利皇冠假日酒店大堂和接待中心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在保利皇冠假日酒店大堂游客休息厅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保利皇冠假日酒店三层观景大平台上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保利皇冠假日酒店三层观景大平台上,拍摄的酒店水景喷泉池的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在保利皇冠假日酒店大堂入口处与海陵岛吉祥物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卢保利皇冠假日酒店正门室外广场上的观景塔。</p> <p class="ql-block">在保利十里银滩度假村区域内,有三个海陵岛的自然村,分别宋村村、稠灶村和谷寮村等。这是竖立在宋村村入口前的村名标识牌。</p> <p class="ql-block">南村位于海陵岛西南部保利大道北侧,占地面积约6.5平方公里。原村内的耕地面积为680亩(其中水田580亩,旱田100亩),荒山地4500亩,海滩地3000亩,现有耕地约30亩。该村与十里银滩恒连,毗邻保利地产,距离著名的南海一号丝路博物馆约一公里。拥有岛内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2007年12月,有800多年历史的南末古沉部"南海1号"整体打换出水,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南海1号"考古发掘以及沙白水净、风景旖旎的十里银滩、随即成了国为外关注的焦点,命名为大宋古渔村的旅游开发项目在宋村实施,大宋古渔村以南宋渔村风情为特色,打造集休闲、艺术、文化、创作、交流、住宿展示为一体的"中国最美古海村"文化综合体。</p> <p class="ql-block">这是建造在南村东端保利大道旁的南村海鲜市场。</p> <p class="ql-block">南村海鲜市场是海陵岛最大的海鲜市场之一,这是笔者现场拍摄的市场内海鲜档铺的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稠灶村位于海陵岛西南部保利大道西端两旁,这是竖立在保利大道村口的村名标识牌。</p> <p class="ql-block">稠灶村简介 </p><p class="ql-block">稠灶村位于海陵岛西南部,东与南村相邻,背靠华山。据《阳江县志》记载,公元1300年,该村建有盐灶、盐场,稠灶意指煮盐的建有官灶或民灶较多的地方。宋元时期为杨氏村民居住,清代海禁后,杨氏外迁,吴氏村人由南村迁居到此购买杨氏祖地开基繁衍,现由吴姓氏村民居住。截止到2021年,村内户籍人口达608人。村民均为汉族,广府民系,使用粤语,次方言为阳江话。该村自古人才辈出,广西师范大学天体物理教授吴锦宁,暨大史籍研究所研究员吴溢球等均出自该村。村里的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村后山有大王庙、土地庙等古迹遗存。传统经济以渔业收入和农业收入为主,现区域内大力发展旅游业,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务工。</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现场内拍摄的稠灶村村貌的场景照片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现场内拍摄的稠灶村村貌的场景照片之二。</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现场内拍摄的稠灶村村貌的场景照片之三。</p> <p class="ql-block">与南村紧密相邻的是拥有800年历史的谷寮村,该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有着十分独特优越的自然环境。这是竖立在谷寮村口的村名标识牌。</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在傍晚时分谷寮村居民区的场景照片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在傍晚时分谷寮村居民区的场景照片之二。</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谷寮村引进投资建设了谷寮艺术度假村,结合海陵岛的海丝文化、宋朝遗存文化等本土文化艺术特色,成为海陵岛旅游的新亮点,保利大道东端北侧就是谷寮村艺术度假村景区的入口。</p> <p class="ql-block">这是艺术度假村的游客接待中心大楼,旁边的登山道路直通景区。</p> <p class="ql-block">这是竖立在谷寮度假村村口《丝路原乡.谷寮 》宣传栏: 时光回放到南宋,海上丝绸之路上的船只在这里停驻中转,各种语言并行不悖,各国货物挤满码头,忙碌的市船司官员清点教一箱箱的瓷器、丝绸、茶叶、香料、珍宝等货物。风帆降下桅杆,船员沉入梦乡,海浪拍打礁石。日出月起,潮出潮落,千年岁月里渔村仿佛不曾有任何改变。未来走入谷察,你可以在石墙老宅里触摸往昔时光,到艺术家工坊亲手制作风筝,品尝特色小吃的原汁原味,住在树屋里吹海风看日出,在沙滩和阳光下与大海桑密接触。寻忆南宋,沉浸文化,在谷察发现中国最"美"渔村!</p> <p class="ql-block">进入谷寮村艺术度假区时天色己晚,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度假区内谷寮屯民宿集的部分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度假区内部分旅游服务网点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几张在谷寮度假村景区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度假村内的著名景点-谷寮泉也称象乳泉。</p><p class="ql-block">谷寮泉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谷寮村﹣﹣始于南宋时期一条古村落,村民于此聚居已经有八百年历史。海陵岛是一孤岛,四面环海。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建一陆路﹣﹣海陵大堤与祖国大陆相连,岛上没有外来河流,故淡水资源匮乏。有一年,海陵岛大旱,农田千涸,村民饮水都极为困难,民不聊生。有一天,谷寮村一户人家的老黄牛挣脱缰绳,发出"眸哞"叫声直往山上跑,老农也跟着老牛追上去。老黄牛跑到现今古井处,用蹄子使劲刨土。一会,便见泉水在地上冒出。老农高兴地呼来村民,大家欢天喜地。于是叫来几个年轻力壮小伙挖井,当挖到一米深时,一块大石板横躺地下,只见石缝中一道清澈甘洌的泉水喷涌而出。于是村民用石头砌成了现今这口水井。自此,谷寮村的农耕和饮用水都靠这口泉井。根据风水传说,谷寮村后背山称为"象山",该泉井位于"大象"的乳部,故又称作"象乳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