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拉脱维亚 里加 圣彼得教堂 黑头屋

Charles 沈

<p class="ql-block">【联合国官网介绍】里加历史中心</p><p class="ql-block">里加是汉萨同盟的一个主要中心,它同中欧和东欧的贸易在13世纪至15世纪一度非常繁荣。尽管大部分的早期建筑受到火灾和战争的破坏,但是中世纪中期的城市建筑仍然反映了这种繁荣。19世纪里加成为重要的经济中心,中世纪城镇的市郊已经建成,风格从开始的古典木制建筑转入“新艺术”风格。里加被公认为欧洲最精美的“新艺术”建筑风格的中心。1997年成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教堂(拉脱维亚语:Svētā Pētera Evaņģēliski uteriskā baznīca,德语:St. Petrikirche)的尖顶上是一座公鸡塑像。凡是尖顶上有公鸡的,是新教教堂;尖顶上有十字架的,是天主教教堂。圣彼得教堂供奉圣彼得,原来是罗马天主教教堂,现在是拉脱维亚福音派路德教会(新教)的教区教堂。</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教堂最早的记录出现在 1209 年。教堂为砖石结构,其历史可分为三个不同时期:前两个时期与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有关,第三个时期与早期巴洛克时期有关。如果建造教堂的周期太长,就会跨越不同的风格。教堂的中段建于13世纪,涵盖了第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遗迹仅位于内部的外殿墙壁和中殿几根柱子,后来围绕这些柱子建造了更大的柱子。到了1470年,教堂才有了现在的外观和规模。</p> <p class="ql-block">1991年修缮一新的立面和门廊。</p> <p class="ql-block">路德教是新教的一个主要分支,主要认同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马丁·路德是16世纪的德国僧侣和改革家,他努力改革天主教会的神学和实践,引发了1517年的宗教改革。<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1525年的普鲁士开始,</span>路德教成为北欧许多地区的国教。而新教各派均源于16世纪神学家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乌利希·慈运理等人所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新教遂与天主教、东正教并列为基督教三大分支。新教以《圣经》为信仰之唯一权威,因而否定天主教教皇制。</p> <p class="ql-block">1941年6月29日,炮火摧毁了教堂。1967至1983年间,进行了研究保护和修复工作。1970年一只公鸡雕塑被放置在尖塔顶部,是原来公鸡的精确复制品,重158公斤,镀金用了140克黄金。</p> <p class="ql-block">翻新后的塔钟于1975年开始显示时间。根据传统,钟上只有时针,没有分针。每小时一次,响起整点钟声。每天五次,演奏拉脱维亚民谣“Rīga dimd”。(视频来自YouTube)</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中殿高大,墙上红色砖块裸露,除了悬挂高处的纹章,其它装饰甚少。</p> <p class="ql-block">祭坛简朴,没有色彩。</p> <p class="ql-block">新教的信徒可以和耶稣基督直接沟通,不必通过教士,教皇或神父不是信徒与神之间的中介,这样,教堂里的神像圣人像都成了毫无必要的偶像。如果新教盖的教堂,内部空空如也。如果宗教改革把天主教堂改革成新教教堂,本着“砸烂一个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纪”的精神,把天主教的偶像装饰,如绘画和雕塑等,都破坏殆尽而后快,致使旧教堂徒有空壳。大改革的年代,连人命都不值钱,象征旧时代的文物,更无存在的价值。所以,如果一个教堂文物丰富,十有八九大是天主教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马丁·路德“标准”画像。“新教”一词源拉丁文“protestatio”(抗议),是指1529年神圣罗马帝国宣布路德为异端之后所引起的强烈抗议,而中文译作“新教”是用来区别宗教改革之前的“旧教”天主教。现时汉语圈普遍称基督新教为“基督教”,天主教会为“天主教”,东正教会为“东正教”,并统称众基督信仰宗派为“基督宗教”。</p> <p class="ql-block">地下的墓志铭。</p> <p class="ql-block">墓葬。</p> <p class="ql-block">圣约翰教堂(拉脱维亚语:Svētā Jāņa Evaņģēliski luteriskā baznīca)修建于1234年,宗教改革之后成为路德派教堂。教堂在1677年5月31日里加大火时严重受损,后来修复,并增加了一个尖顶。现在教堂不仅是一个宗教场所,也是热门的观光景点。教堂因其音响效果上佳还经常被用来举办音乐会。</p> <p class="ql-block">教堂供奉施洗者圣约翰,据说藏有几件与圣人相关的艺术品,还有一个高祭坛。</p> <p class="ql-block">做完礼拜,祭坛的照明灯光关闭。</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拱顶漂亮。</p> <p class="ql-block">该教堂是个礼拜场所,也是一个受欢迎的旅游胜地。由于其面积大且声学性能良好,也被用作音乐会场地。我们在这里听了一场管风琴演奏会,节目单上有:亨德尔《广板与快板》,巴赫《主在呼唤你》(<span style="font-size:18px;">Ich ruf zu dir, Herr Jesu Christ)</span>,莱昂·博尔曼(Leon Boellmann)《祈祷》,亨德尔《号角笛》(Hornpipe),伊尔泽·雷纳(Ilze Reine)演奏。演完规定曲目,还加演了《星条旗永不落》。</p> <p class="ql-block">教堂入口上方的画作。</p> <p class="ql-block">圣约翰教堂外有座青铜雕塑,以格林兄弟的著名童话为题材,其中有驴、狗、猫和公鸡。四只动物上下叠在一起,描绘了准备从劫匪手中逃脱出来那刻,朝门外窥视的瞬间。</p><p class="ql-block">这座纪雕塑来自里加的德国兄弟城市不来梅。1990年赠送给里加时,当时的拉脱维亚还是苏联的一部分,所以有些人怀疑雕塑带有微妙的政治意味。一种解释是,这些动物透过铁幕(框架)偷看时,觉得非常惊讶。另一种解释是,这四只动物代表了四种类型的政治家。</p> <p class="ql-block">这座雕像现在是里加游客最钟爱景点之一。据说,摩擦驴鼻子三次会带来好运,当地人则相信摩擦四次可以大大增加好运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里加市政厅1941年二战期间被摧毁,2003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里加市政厅是里加市议会所在地,市议会由60名议员组成,每4年选举一次,以党派为基础。</p> <p class="ql-block">矗立在市政厅广场中央是罗兰雕像。罗兰是查理曼大帝的侄子,也是法兰克军事领袖。他占领的土地实行严格但公正的治理,因此,他逐渐成为德国北部正义的象征。现在好几个城镇都有罗兰雕像。里加的这座花岗岩雕像于1897年因捐款而竖立起来。然而,这座雕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与整个广场一起被毁,如今的雕像是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拉脱维亚步枪兵纪念碑,市政厅就在背后。</p> <p class="ql-block">拉脱维亚步枪兵于1915年首次成立,是俄罗斯帝国陆军的一个军事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保卫波罗的海领土免受德国人的侵害。大约40,000名士兵被征召加入拉脱维亚步兵师。后来,该营被用作沙俄帝国军队和布尔什维克军队的精锐部队。</p> <p class="ql-block">里加老城硕果仅存的城门。以前民众进城都要交钱,贫困农民袋无分文,就交两块适合修路的石头…</p> <p class="ql-block">…那些大小不一的石头留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火药塔(拉脱维亚语:Pulvertornis)是早期城市防御体系的一部分。<span style="font-size:18px;">1621年瑞典进攻波兰期间,整座塔被摧毁,只剩下地下室,目前的火药塔建于1650年,曾用于储藏火药和武器。塔身面向郊区的砖墙三米厚,而面对城市的墙壁则由木头建成,</span></p> <p class="ql-block">装饰雕塑《Liiv头像》(Liiv 是贵族的姓)。</p> <p class="ql-block">黑头宫(拉脱维亚语:Melngalvju nams,德语:Schwarzhäupterhaus)最初的建于1334年,作为商人的仓库、会议和庆祝活动场所,是当时里加最大的公共建筑。 15世纪中叶开始,也被“黑头兄弟会”使用,这是里加未婚商人、船东和外国人的行会。主要工程在17世纪初完成,增加了“风格主义”(Mannerist)装饰。19世纪,奥古斯特·沃尔茨的工作室制作了几座雕塑。</p> <p class="ql-block">1941 年6月29日,纳粹德国和苏联军队在一场战斗中将这座建筑和大部分老城区炸成了一片废墟。尽管当地人和古迹保护专家提出抗议,但苏联政府还是在1948年拆除了这些遗迹。该建筑于1996年至2000年间重建,资金主要由里加市提供,还有来自人们的捐赠,只要捐出 5 拉特(lats,约 7-11 欧元),他们就可以在墙上放一块砖。黑头屋于1999年底正式开放。</p> <p class="ql-block">黑头宫屋的市政厅广场上是罗兰雕塑。房子的正面的蓝色天文钟是里加钟表匠1626年制作的。罗兰雕像是一位手持长剑的骑士的雕像,见于诸多城市,尤其是在德国北部和东部,通常被放置在市场广场或市政厅前。神话中的罗兰是一位受欢迎的英雄,中世纪时,人们在城市中树立他的雕像,作为城镇自由和城市权利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当今的黑头共是一个活动中心和博物馆。楼上的大宴会厅,曾举办过许多盛大的活动,包括国王、王后和总统的欢迎仪式以及文化活动。在二楼,可以参观历史悠久的收藏银器的的房间,还有曾经是拉脱维亚总统的临时办公室。2012年至2016年期间,黑头宫是拉脱维亚总统将总统官邸。地下室是该建筑在二战和苏联占领期间唯一幸存下来的部分。1992年之前,一直埋在地下。地下室可以穿过里加老城的地底下,那里的遗迹、墙壁碎片、地板和木楼梯都是原始的,其中一些可以追溯到14世纪。</p> <p class="ql-block">黑头屋里面的彩色灰泥浮雕。左边是圣母圣子,右边是黑头人。据说,黑头人源自于埃及基督徒圣莫里斯,他的肖像被描绘成一个黑皮肤的男人。他于公元250年出生于上埃及的古城底比斯。公元286年,马克西米安皇帝迫害基督教徒时,圣莫里斯和他的手下仿效基督,放下武器而殉难。圣莫里斯是黑头兄弟会及梵蒂冈瑞士卫队等多个组织的守护神。</p> <p class="ql-block">老旧的家具。</p> <p class="ql-block">收藏银器的房间。</p> <p class="ql-block">取暖壁炉。</p> <p class="ql-block">黑头兄弟会(拉脱维亚语:Melngalvju brālības)是一个由当地未婚男性商人、船主和外国人组成的协会,从 14 世纪中叶到 1940 年活跃于利沃尼亚(今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但仍然活跃于现今的汉堡。黑头兄弟会最初是一个军事组织,但该协会的非军事方面逐渐变得更加明显,直到大北方战争结束后(1721 年),兄弟会才成为一个以社会组织为主的组织。</p> <p class="ql-block">这个房间曾用作拉脱维亚共和国总统的办公室。现已根据战前照片重建。</p> <p class="ql-block">《水果银盘》,2000年,奥泽斯(O. Augers)制作。构图装饰着藤蔓和簇、飞翔、跳跃和爬行的生物、蝴蝶和蜻蜓、青蛙和虫子、蜘蛛和蜘蛛网、蜗牛、从苹果中爬出的蠕虫。</p><p class="ql-block">银器收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5世纪,当时黑头会引入了新成员需支付一定数量的银子才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黑头会拥有3400件银器,为波罗的海地区最大的银器收藏 。一些银器在战争期间失踪,其他一些在拉脱维亚和国外的博物馆找到了新家。 1939年,黑头家族将大部分藏品带到了德国不来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斯塔夫·贝克尔航海钟》,20世纪,德国。</span>1941年,拉脱维亚广播中心使用黑头屋时,一名员工把这座航海钟从被烧毁的房子中抢救出来。</p> <p class="ql-block">挂毯和盔甲。</p> <p class="ql-block">地下室是该建筑在二战和苏联占领期间唯一幸存下来的部分,里边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展览叙述了黑头屋的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忒弥斯》(Themis)石雕,1755-1757年制作。</p> <p class="ql-block">1994年重建黑头屋的样图。</p> <p class="ql-block">1999年,重建的黑头屋开放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历史介绍》自15世纪初以来,黑头人在里加的教堂(圣凯瑟琳教堂、圣约翰教堂、圣雅各教堂、圣彼得教堂和里加大教堂)建造了自己的长椅、小教堂和祭坛。这些大部分都是备受推崇的艺术品,上面雕刻着黑头人的象征。1524 年宗教改革暴动期间,一些黑头革命者拆毁了圣彼得教堂中自己的小教堂。</p> <p class="ql-block">《历史介绍》黑头之家本身就体现了俱乐部的理念。既是交易中心,也是文化中心,商人和海员每天都在大会堂举行会议。游客还可以通过下棋等多种游戏放松身心,甚至可以参加球类运动等体育活动。节日期间还有精神活动,黑头会在圣彼得教堂为逝去的兄弟祈祷。在庆祝活动中,市议员、市长、牧师和教师参观黑头之家。节日结束时,黑头兄弟会会长宣布:“这里的东西已经够了。这里的东西会越来越好。我禁止任何人在啤酒喝完之前离开。”违反者将被罚款一瓶蜡、一匹亚麻布、100瓶盐、100棵麦芽。祝大家快乐。”</p> <p class="ql-block">《黄铜风向标,圣乔治屠龙记》,1622年制作。</p> <p class="ql-block">残留的石块。</p> <p class="ql-block">《吕贝克大厅》(Lübeck Hall)为了迎接2001年6月在里加举行的新的汉萨同盟日,这个房间被命名为吕贝克大厅(吕贝克是德国波罗的海大城)。黑头兄弟会长期以来与吕贝克有着密切的联系。里加早在1282年就与吕贝克签署了一项条约,作为汉萨同盟的一部分,以实现自由贸易。吕贝克大厅里高品质的奥地利制造的威尼斯水晶吊灯。大厅被分成两个房间,一个用于宴会,另一个用于社交。</p> <p class="ql-block">吕贝克的美丽全景图和黑头屋里的其他画作一样,在1941年被大火烧毁。现在大厅里重新展出吕贝克的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庆典大厅》在黑头宫建筑修复后,恢复了1901年的外观:一个美丽肖像画廊,以及黑头兄弟会的徽章。这是拉脱维亚第一个声学完美的音乐厅。瓦格纳、李斯特和其他音乐家在这里举办过音乐会。</p> <p class="ql-block">黑头会徽章。</p> <p class="ql-block">大厅里建有一个音乐阳台,用于欢迎里加最重要的公民和客人。</p> <p class="ql-block">天花板上装饰着《圣莫里斯的神化》,展示了身着底比斯军团指挥官制服的莫里斯。一位天使拿着他的头盔和一位身穿蓝色长袍的女士,献上桂冠。大厅的内饰、家具和绘画都是根据原始照片复制的。房子的大厅仍然像原来一样,用于音乐会、庆典和活动。</p> <p class="ql-block">《沙龙》是黑头宫最小的大厅,室内装饰风格为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的典型风格,洛可可和齐本德尔风格。</p> <p class="ql-block">国外音乐家头像雕塑:(从左到右)巴赫、亨德尔、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瓦格纳、勃拉姆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