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路下,老河地

杜茂

<p class="ql-block">  我们村常叫老河地的土地原有两个地方。一个是老村子东永华公路与两大河之间的那块田地,另一个在小河东南香园地与西大河间的砂田地。在谷芹老村子小河北岸、从老草田排洪口处的新过洞到姚芹的永渡桥间有一段原永华煤矿的公路;从谷芹小河入西大河的河口到永渡桥之间有一段西大河河岸。二十年前这河岸两边长有两排高大的蓝桉树、少许苦楝等树木,树间岸坡上长有一丛丛刺巴、苦刺花、迷朦、芦苇等灌木禾木。在老村子东这一弧形的永华公路与一弓背形的河岸、谷芹小河北岸之间有一大块形似柳叶、含黄沙多的田地,我们称它为老河地。</p> <p class="ql-block">  村东老河地是第三第四生产队社员们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初,肩挑手挖从原西大河冲毁地、原河道、废河岸改良形成的田地。这一块地也就属于三队四队管理了。五十年代末永华公路建后,一些人又把这块田地称大路下。</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七时村里的第四生产队因社员到田地干活不方便自然分成四五两个生产队。原属第四生产队的老河地经营归属管理权也相应作了调整。从永华公路与西河岸埂交叉处,到谷芹老村子赶街路与永华公路交叉口处,是第三生队的老河地。村子赶街叉口以南直到谷芹小河北岸间的老河地,归第五生产队;还保留原第四生产队的老河地,划在谷芹小河口冲积形成的三角形大沙地。原先的老河地里由于没主要灌溉水渠、机井,庄稼多靠天吃饭,人们多种抗旱作物。大春老河地多种玉米高粱黄薯,小春种小麦荞麦,一些沙多土多的地段春点花生。那时夏秋雨水多,老河地里常一片绿油油,一墒墒青纱帐似的玉来地里,长着一棵棵飘着绿长带似叶子的玉米。直立的玉米像一排排列队整齐的士兵,它们头戴红缨,腰插飘红须的苞谷。从田间埂子上走过,一列列挺拔的玉米像似来保护路边满刺巴的永华公路上来往的大车小车。</p><p class="ql-block"> 我们下午放学后,时不时小伴相约背上小篮子来到老河地里拔些辣子草、灰条、兔耳朵草,背回家去喂自己家养的猪和鸡。那时只七岁的我们小孩很少有人敢去大河埂玩,或去走满是桉树苦楝刺巴的河堤路。因为有人把因疫病死亡的婴儿用那破旧衣服包裹着挂在河埂的老树杈上。</p> <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九年栗树营水库建好后,村里架通电后,两生产队在老河地里各打了一眼机井。老河地就变成随时取抽水浇水的地。老河地上各生产队就种些高产或收入高的农作物了。八十年的多数年份,老河地成了生产队以及后来承包各家种烤烟的地。土地下放后,生产队改称组。我们第五组的各承包户九十年代多种各种蔬菜。冬季栽种花菜或点蒜,夏季多栽菜辣子茄子。夏季,辣椒的田里一棵棵碧绿的辣椒树结满了一个个羊角似的大菜辣;一株株长着小毛刺紫叶的茄枝上顶枝上开着喇叭状的紫茄花,下部枝叶间挂满了一个个紫红色的茄;点种架豆的,豆藤已爬满了豆架。一棚棚豆架,在长有心形绿叶的架豆藤上,有的藤条杈枝上一簇簇紫色豆蝶花开满枝头,一簇簇的紫边刀形豆角在藤顶紫花谢处上斜插。那时从两边长树长刺的巍弥路经过,你总会看见老河地里人们有的砍菜,有的栽菜,有的施肥浇水….人们从早到晚忙着耕耘着,田里时时有人在忙着干活。公路旁停着的手推车里要么装满菜准备拉到市场卖,要么车上装着拉来的大粪等肥料,人们准备挑进菜地去里浇大粪去施肥。有的背着喷雾器把配好的农药准备去菜地里除虫治病……2012年老村东的老河地被政府征收后,渐渐地成了商城房楼了。现在,村里能叫老河地的只有香园地那几百亩的老河地了。这里少量地段还保留原移河岸时的风貌,现多成为菜地果园粮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