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始建于1927年的青海省人民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经过百年历史的发展壮大,拥有全省最先进的医疗检测设备,培养出了一大批医学界高端人才。相继建成了具有标志性建筑的18层外科和20层内科两栋大楼,就像两趟开足马力的“复兴号”动车组,为全省人民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全省人民记忆最深的莫过于从空中俯瞰,院子最中心那栋挂着“青海省人民医院”牌子的“工”字形三层住院部综合楼,这栋外观有点“失色失宠”,室内却不失温度、不失力度、不失民心的“工”字形三层住院部综合楼显得成了“绿皮车”。</p> <p class="ql-block"> “成立于2011年的疼痛科,就在这栋“工”字形楼里,是青海省医疗界开展疼痛治疗最早的专科,现有医生13名,其中高级职称4名,中级职称9名,护士17名,都是中级职称。整个队伍比较年轻化,开展的疼痛治疗病种基本上覆盖了所有疼痛专业,如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颈椎病、带状疱疹等多个病种,开展的疼痛诊疗技术有脊髓电刺激、椎体成形术、等离子消融术、椎间口径技术、以及各种射频技术,其中有些技术居全国领先。全年出院病人达1500多人,全年门诊接待疼痛患者近2万人次。”青海省人民医院疼痛科主任段宝霖说。</p> <p class="ql-block"> 12月10日6时,高原青海西宁迎来了入冬以来的第二场降雪。透过窗户放眼望去,到处一片皑皑白雪,刺骨的寒风驱使行人快步向前。而在住院部三楼的疼痛科楼道里,暖意融融,穿着白大褂的医护人员端着药盘,忙碌穿梭在每个病房之间,为住院患者采集血样标本。保洁人员为了给住院病人创造一个干净舒适的治疗环境,也在马不停蹄地擦床头柜、整理被褥、扫地、拖地、清洗洗漱间、清理垃圾桶,一小时后,整个楼道和病房内空气清醒,焕然一新。</p> <p class="ql-block"> 74岁的腰疼患者朱朝梅是海东市乐都区人。“11月的一天,在家起身瞬间,腰部疼了一下,自己和家人并没在意,当天正常下楼在小区里活动身体。到了晚上,腰部开始疼痛,第二天转身都成了问题,因为没有过大的伤害迹象,估计是腰扭伤了,在家休息几天也就过去了。然而,几天下来,别说疼痛减轻,反而越疼越厉害了,连正常坐、卧、起身、睡觉都成了问题,赶去海东市第二人民医院做检查,考虑到母亲多年前心脏装了一处支架,因此,无法做核磁共振,随即做了CT检查,报告单显示骨头没有问题,只提到了腰椎间盘突出病症。接下来的几天里,疼痛依旧没有减轻,病人躺了躺不下,躺下动不了,起床起不了,即便是腰椎间盘突出病症也不会疼到如此难忍地步,为了更进一步查找病因,带着母亲住进了青海省人民医院疼痛科。”患者女儿袁女士说。</p> <p class="ql-block"> 强将手下无弱兵,有志没在年高上。2013年6月毕业于湖南省长沙市医学院,现年35岁的李虹晔,是青海省人民医院疼痛科仅有10年工龄的主治医生,但是给病人诊断病症的能力成熟老练,这应该是她多年来的潜心学习及实战经验积累了对疼痛病症的见多识广,从而铸就了她的出类拔萃。</p> <p class="ql-block"> “ 为准确找到病源位置,病人吃力地拖着疼痛的身子,一次又一次地俯身往床上爬,就是爬不下去,这给排查病因带来了困难。只好让病人扶着床头弯下身子,从背部上方往下拍打找痛点,当拍到胸椎十一处时,疼着病人直叫唤,你十有八九胸椎骨折了……” 青海省人民医院疼痛科主治医生李虹晔说。</p> <p class="ql-block"> 为了更进一步确诊病人病情,李虹晔大夫立马请来了刚开会结束回到科室的疼痛科主任段宝霖,经拍打病人背部的诊断,段主任十拿九稳地告诉家属,病人肯定是胸椎骨折了,并叮嘱李大夫立马开单子,做全身骨扫描检测,因为病人体内有钢板不能做核磁,只能通过体内注射造影剂观察核素聚集点和代谢活跃来查找病因。</p> <p class="ql-block"> 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第二天上午,家属还没有取到骨扫描报告单,主治医生李虹晔早已从医院病检系统里看到了检查结果,第一时间来到病房,告诉病人家属疼痛不是腰椎间盘突出所致,而是胸骨11和12压缩性骨折引起的疼痛。同时,将治疗方案告诉家属,为了驱除病根,缓解病人疼痛,需要做一个微创骨水泥椎体成形手术,时长半小时左右。还将手术的实施方案和术后的康复情况做了详尽介绍,告知家属术后四小时进餐,六小时就可以下床活动等,并且安慰病人这是一个很常见的小手术,不要有太多顾虑。</p> <p class="ql-block"> “鉴于母亲胸椎骨折疼痛严重,术前需做神经阻滞治疗来消炎缓解止痛,才能实施手术。由于母亲无法爬床平卧,这给主治医生李虹晔带来了术前治疗难题,因为胸椎骨折在脊柱区,手术要从背部介入,病人爬不下去是无法实施手术的。为了减轻病人痛苦,一心为患者考虑的李虹晔大夫,大胆让患者在坐位的情况下,从背部做了两次神经阻滞和周围小关节注射,以此来减轻疼痛便于俯卧。同时开了口服止疼药,每天一点点、一次次地练习爬床动作,从最初无法爬卧,到两天后的顺利爬床俯卧,想尽了各种办法,为接下来的手术介入做足了准备工作。” 患者女儿袁女士说。</p> <p class="ql-block"> 今年64岁的西宁市湟中区鲁沙尔镇居民蒲发梅说:“前段时间背部疼痛难忍,去鲁沙尔镇卫生院做核磁共振检查,报告单显示胸八骨折。为了安全起见,住进了青海省人民医院疼痛科。大夫说,为了缓解疼痛,像你这种情况,做椎体成型还原手术是最理想的方案,并且当天下床,两天后就可以出院。为了心里踏实有数,蒲发梅的丈夫也奔走隔壁病房,从做完同类手术的患者处咨询康复情况后,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由于老病房受布局的限制,刚住进疼痛科的那天,看到病房里没有独立卫生间,整个科室楼道只有一处公共卫生间和洗漱间,且开水房在科室外,当时心里想,只要能够解除疼痛,治好病,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天检查和治疗中,医护人员的紧凑安排、合理治疗、亲人般的关怀让我暖心又暖肺。作为病人的我,只管安心养病,所有的预约检查、治疗、取药、都是医护人员协助完成,亲自送药到床头,并叮嘱病人按时按量用药。有检查项目时,为了缓解病人长时间排队带来的煎熬、痛苦和身心疲惫,陪检人员会提前预约排好队,按时按点带病人去做检查,待结束后立刻送病人回病房,即节省了时间,又省去了家属带病人找不到检查室而东奔西跑的困扰。我的一对儿女,都在湟中区鲁沙尔镇上班,由于工作忙,脱不开身来陪护我,原本准备请护工来照顾我。看到医护人员暖心有爱,细致周到,体贴入微的零距离服务时,我告诉俩儿女,不用为我请护工了,你们就安心上班,等到定下来做手术的那天,直接来医院陪我就可以了。”西宁市湟中区鲁沙尔镇患者蒲发梅说。</p> <p class="ql-block"> 说到家庭情况和两年来的两次求医经历时,蒲发梅心情激动地说:“我是农民,当了12年民办教师,为了照看俩孩子,辞去了工作,一边扶养儿女,一边耕种农田,这辈子受够了种田的苦。从此立志,再苦也不能让儿女重走我的老路,一心一意供孩子上学,功夫不负有心人,俩儿女顺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走上了教书育人的岗位。今年3月,我背部疼痛在省内一家医院急诊科呆了两天,各种检查就花了6000多元,才给我开了不足一百块钱的药,说到这儿,气急无语,泣不成声的蒲发梅说,我是一个农民,你让我花了6000元,没查出病因,也没给我治病,且无法报销,全是自掏腰包,咱们老百姓容易吗,6000元钱对于一个农民家庭而言,是一次何等的伤害啊,当时就想,请那位医治医生和医院给我一个说法…… ”</p> <p class="ql-block"> “这次住进青海省人民医院疼痛科,每一项检查和费用,医生会提前告知家属,花着透彻而明白,没有一项非必要的检查项目,将我的血汗钱完全用到了刀刃上。每当医护人员来询问病情时,亲人般的嘘寒问暖,时刻叮嘱三分病,七分精神,对自己的病情要有信心,不要有顾虑,大家都是幸运者,上天会眷顾每一个人的生命,有啥不舒服时,及时按床头呼叫器,医护人员对待病人的态度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每当值班护士夜里多次来病房轻手轻脚为病人盖被子,观察病人休息状况时,作为病人的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视病人如家人,当病人如亲人的温暖关爱,她们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我打心底里除了感谢就是感动。心想,一次医治,一生朋友,等我康复出院后再来省城西宁,我定会来疼痛科看望为我治好病的医护人员。”泫然欲泣的湟中区患者蒲发梅说。</p> <p class="ql-block"> “尽自己所能,替病人着想。康复一位病人,送出一份健康,是我们医护人员时刻的心愿。从2018年开始,每天清晨七点半,我们疼痛科值夜班护士忙完活后,在楼道里带领能下床活动的病人和家属做康复运动操,这套康复运动操我们省医院疼痛科独有的,是医护人员根据病人康复原理,对颈、肩、腰、腿、踝、手腕、脚腕等关节精心编排的,患者在住院期间通过手术、药物和介入治疗的同时,结合这套操达到缓解疼痛和康复治愈的目的。待患者出院回家后,还可以用这套操来管理自己的病情,关注自己的病情,把控自己的病情。”青海省人民医院疼痛科护士长王雅说。</p> <p class="ql-block"> “学海无涯,用则致远,让智慧之花在实践中绽放。我们科室年初就制定出了全年周三学习计划,每周三12点半开始,医护人员利用午休90分钟时间聚集会议室,召开科务会,找出上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本周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直面薄弱环节,以边学习,边总结,边整改的形式来强弱项,补短板,对医护、门诊、各个窗口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无缝对接,以团队精神凝心聚力拧成一股绳,将科室工作整体推进。按照年初制定的人员课程讲解,开展专业知识的学习,医生讲解疾病相关的诊疗、疑难病症的攻克、优质病历、护理专科的规范操作及优秀文献知识的分享,从而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全面提升科室诊疗水平,为民健康保驾护航,筑牢生命安全屏障。”青海省人民医院疼痛科主任段宝霖说。</p><p class="ql-block"><b>作者简介:</b></p> <p class="ql-block">袁有辉,男,汉族,1973年8月出生,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乐都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海东市乐都区妇联职工。作品散见于中国文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藏族网通、中国公益新闻网、人民网、新华网、搜狐网、凤凰网、云南网、华夏经纬网、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网、国家乡村振兴局网、青海省人民政府网、青海新闻网、《西双版纳报》《青海日报》《海东日报》和文学刊物《湟水河》《平安》《柳湾》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