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心源驱动,2024.12.28日到达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p><p class="ql-block"> 永定的客家土楼我十年前来过这里采风。山区寒冷,雾气蒙蒙,四面环山,客家土楼,红色旧址——闽粤赣边永和大埔靖游击大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永定红色经典</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创建福建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创立了福建省第一支红军部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立闽西第一块乡级红色政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闽西四大暴动之一的“金砂暴动”所在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闽西苏区的中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的重要门户和交通枢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的活动中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新四军二支队的主要来源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闽粤赣边区革命战斗的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 永定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为闽西、粤东的交界处,是福建十九个省际边界县之一。其东与“闽南金三角”地带的漳州相连,西与广东梅州接壤,是中国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的腹地。</p><p class="ql-block"> 永定县历史悠久。原长期处于状态,朝廷曾累派大军镇压甚至屠城,均无见效,乃于明朝成化十四年从上杭县分出置县,“永定”,意在“永远安定”,沿袭至今。永定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养育出了七十多位中央和省市级领导,其中有十五位少将,被誉为“红旗不倒之乡”。</p> <p class="ql-block">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位于福建省西南部,东连南靖县,东南与平和县交界,西南与大埔县、梅县区接壤,西北与上杭县相连,东北与新罗区毗邻,总面积2226.45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 这里过去称永定县,取“永远平定”之意。2014年,撤销永定县,设立永定区。</p><p class="ql-block"> 永定~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苏区、侨区、烟区、矿区,又是土楼之乡、世界文化遗产地。是纯客家县、客家人重要的聚居地和集散地、全省八大侨乡、全国41个优质烟基地县、福建省的主要矿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 永定是“红色摇篮”,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当年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土地革命摇篮、共和国法制摇篮、共和国红色金融摇篮,是中央红色交通线南方线的重要枢纽。</p><p class="ql-block"> 这里,爆发了福建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农民武装暴动永定暴动,成立了福建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永定支部,建立了福建省第一支红军部队——闽西红军营,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领导的以永定为中心的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是中国革命在南方的重要战略支点。</p> <p class="ql-block"> 寻找红色故事,谢谢路人甲的帮忙拍照,在此与旧址合影留念,继续行程~寻迹。</p> <p class="ql-block"> 中央红色交通线南方线的重要枢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闽粤赣边游击区</b></p><p class="ql-block"> 闽粤赣边区包括福建省的闽西、闽南地区,广东省的潮汕、梅州地区和江西省的赣南地区。边区境内西北群山透迤,东南丘陵起伏。南部为潮汕平原和漳厦平原。滨海的汕头市和厦门市,是我国南方的重要门户,占有重要的战略位置。边区有着悠久的革命斗争历史和光荣传统,早在大革命时期,就掀起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粤赣边区是党创建的一个重要战略区域,成为中央苏维埃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中充分肯定:“赣南、闽西以及闽粤赣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并对各地区的红军游击战争的发展和革命根据地的建设起了鼓舞和示范作用。”中央红军长征时,闽粤赣边区有近三万子弟兵参加。主力红军长征后,在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方方等领导下,坚持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牵制了国民党近20万军队,有力地支援了中央红军长征。</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闽粤赣边区有2400多名红军游击队将士(占新四军组建初期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北上抗日疆场。留在边区坚持斗争的党组织和游击武装,1939年6月,由潮汕党组织领导成立了汕头青年抗日游击大队。1943年10月,闽西南区委组建闽西南经济工作总队,后改名为王涛支队。1945年2月,梅埔党组织组建韩江纵队。同年3月9日,潮汕党组织组建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6月根据广东区党委指示改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数支抗日游击队在与日寇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坚决斗争中,发扬了“杀不绝,歼不灭”的红军硬骨头品质和精神,在闽粤赣边区的革命斗争中立下了卓越战功。</p><p class="ql-block"> 1947年春,中国革命处于新高潮的前夜,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把闽粤赣边区划为华南游击区的战略区之一。闽粤边区工委和潮汕特委根据中共中央和香港分局指示,扩建武装队伍,开展公开的游击战争,配合人民解放战争正面战场作战。同年5月中旬,成立粤东支队。6月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总队和潮汕人民抗征队。1948年6月,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决定成立闽粤赣边区党委,潮汕地委(原潮汕特委)划归边区党委领导,闽粤赣边区总队扩编为闽粤赣边区纵队。1949年元旦,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司令员刘永生、政委魏金水。下辖六个支队,40个团至1949年9月纵队发展至近三万人。</p><p class="ql-block"> 闽粤赣边革命根据地,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辟了一条“红色交通线”,出色地完成了护送数以百计的党的负责干部由白区安全转移到中央苏区的光荣任务。然而,由于远离党中央,孤悬白区,交通联络工作全靠秘密交通来完成,既费时费力,又极不安全,无法及时得到党中央的指示,要获得新华社的新闻讯息也很困难。因而迫切需要建立无线电台,沟通与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联络。在党中央的直接关怀和支持下,经过边区党组织的积极筹措,终于在1940年3月,经党中央批准建立中共闽西南潮梅特委电台,这是闽粤赣边区建立的第一个电台。此后根据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先后建立了闽粤赣中心县委电台、韩江纵队电台、闽粤边区临委电台、闽粤边区工委电台、闽粤赣边区党委电台,以及边区属下的粤东(梅州)地委电台、闽南地委电台、潮汕地委电台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电台等。这些电台的建立,对及时向党中央和中央南方局、香港分局(后为华南分局)的请示、汇报工作和接受指示、命令,确保游击战争和各项革命工作任务的顺利进行,对迅速传播党中央的声音和国内外大事,鼓舞广大干部和群众,不断夺取革命斗争的新胜利,直至夺取边区的全面解放,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2024.鼓浪屿最后一枺夕阳。</p> <p class="ql-block"> 2025.扬帆起航!愿你我赤忱且勇敢,欣喜在望; 爱的人,都喜乐如常;盼的事,都归于心上,一帆风顺!</p> <p class="ql-block"> 收集定居在厦门的东江纵队电台战士余绿波的资料。</p> <p class="ql-block"> 厦门会学友,乘风破浪的学友们,2025.扬帆起航!</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向在厦门和福州军区定居的东江纵队后代们征稿准备出书《东纵边纵将士风采》(三)。但也因为时间有限,虽然没有和他们会面,但彼此为传承前辈历史我们一直在线保持联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