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悦大巴尔干十国纵览——克罗地亚之三

小雯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5月26日上午,我们离开了克罗地亚共和国的滨海古城扎达尔,行驶约130公里,前往内陆地区的普利特维采湖群国家公园。它创立于1949年,为东南欧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公园,也是克罗地亚最大的国家公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克罗地亚共和国不仅拥有绵长的地中海地区和亚德里亚海海岸线那散布着1224座岛屿和身处城墙环绕的古老城镇,吸引着无数的世界各地游客。远离海岸的内陆地区,有一大片密林山丘,它像迷宫一样蕴藏着错综复杂的栈道和蓝绿湖泊及层叠瀑布,这里拥有极美的自然景致——普利特维采湖群国家公园,简称十六湖国家公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进入国家公园,我们踩着青苔,步行蜿蜒于水边的18公里长的木栈道和步行道上,一路欣赏春夏之交一片葱郁苍翠的树林,茂密的群山中,无数瀑布层层越过钙化堤,连成串串16座美如水晶般的湖泊和一系列水量充沛的大小相连的瀑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十六湖国家公园位于克罗地亚的中部普利特维采高地,总面积约294.82平方千米。公园按地形高低,又分为上湖区和下湖区。上湖区有12湖,坐落在白云石亚低层的山上,四周是茂密的树林,湖岸有断壁悬崖。湖泊波光粼粼高低错落,形状各异的天然堤坝将溪流劈成无数的湍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上湖区的12湖中,Kozjak湖位于上湖区的最低处,它与最高处的Proscansko湖之间的海拔差异为百米,是整个湖区最大的湖泊。Kozjak湖是十六湖中唯一一个通游船的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公园的下湖区位于石灰岩峡谷,有4个湖泊,各湖泊由一条水路相连。由于落差大,4个湖之间又行成大小湖泊。最大的瀑布是位于下湖区末端的大瀑布Veliki slap(Lika-Senj County),高78米。在大瀑布的下游,水流汇集成的Novakovica Brod湖,这里是克雷纳河的源头,是一个严格的保护区,四次垂直的降落,形成4个瀑布,风景迤逦。梯状一节节飞流直下,是公园内最壮观的景点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十六湖的湖群就像一个大自然的调色盘,湖水清滢,从蔚蓝到鲜绿,从深蓝到浅灰,湖水呈现的颜色,是随着湖水的深度或水中矿物质和有机质的比例以及光线的角度而变化,构成一道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公园内的湖群呈带状分布在蜿蜒的峡谷中,有的瀑布很细,呈丝丝缕缕分布在青山绿水中。有的瀑布从高耸的石壁上飞流而下,气势恢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花了几个小时游玩于作为欧洲最优美的自然景观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普利特维采湖群国家公园,无论是景色还是地质成因,十六湖地区都和中国的九寨沟极为相似,我们都称其为“欧洲九寨沟”。但相比之下,中国的九寨沟自然风光更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午餐,在湖区附近的餐馆品尝克罗地亚风味的烤乳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午餐后,又行驶约130公里,去克罗地亚的首都萨格勒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当车辆驶入萨格勒布城市“绿洲”时,开始了我们下午的旅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萨格勒布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凯尔特人从遥远的北方迁入。后罗马人在此建造了大型的城市中心。“萨格勒布”的名字原意是“战壕”,当年匈牙利国王在此设立了主教区,名为卡普托尔。之后又在与卡普托尔隔溪而望的山上建起了城堡,名为格拉德茨,这就是当今萨格勒布上城区的由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萨格勒布拥有巴尔干半岛上文化、艺术、音乐、建筑、美食等一切高品质首都所具有的一切。一条萨瓦河自西向东穿城而过,将城市分成新、旧两城。从城市的火车站以北到“耶拉西奇广场”一带地势较低的为下城区。这里有“米马拉博物馆”,它位于1883年格拉夫尼.科洛德沃尔建造的一栋新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内,里面的藏品是米马拉多样化的私人艺术品收藏,他将自己3750件收藏品无价捐赠给自己出生的城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下城区的“中央广场”(也称总督广场),是首都的中心,视野非常开阔。这里有19世纪至20世纪建筑的精美典范,既有历史上奥匈帝国的硬朗骨架风格的建筑,又有边缘粗糙的社会主义时期的长方形建筑。中央广场四周是政府机关、大学和博物馆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最令我长久驻足观赏的是1897年以新艺术风格建成的黄色“梅斯特洛维奇行宫”,现为“艺术展览馆”,这是萨格勒布唯一专门设计用来举办大型展览的空间。艺术展览馆的草坪上,塑有“托米斯拉夫一世国王纪念碑”,他是克罗地亚公元925年第一任国王,在他执政二十年间,克罗地亚先后击败了匈牙利和保加利亚的入侵,取得了相当于至今的克罗地亚版图的疆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央广场附近的“罗斯迈尔公园”,树木粗壮参天,泉水汩汩喷涌,雕塑匠心独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央广场的正北方是色彩缤纷的“多拉兹市场”,这是萨格勒布上城区和下城区的“边界”。市场以美食为主,游客云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多拉兹市场”的服饰街,有一家名声远扬的“领带”店。作为西装的最佳搭配物并且流行全世界的领带,发源于克罗地亚。早在17世纪中叶,在法国服役的克罗地亚士兵系着一条鲜艳的领巾,便于战时士兵互相辨认。领巾也是出征前由母亲或妻子为将士系上,象征亲人能凯旋归来团圆。因而,克罗地亚被称为“领带的故乡”,每年10月18日为国家“领带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耶拉西奇广场中央矗立着克罗地亚民族英雄班.约瑟夫.耶拉西奇的巨型雕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萨格勒布最值得游玩的地方,就是位于地势较高的“格拉德茨山”上的老城即上城区。从“卡普托尔广场”到格里德克地区的城市模型图清晰显示,建于中世纪的上城,是原王公贵族的居住地,也是统治机构的所在地,教堂的集中区。我们沿着上山之路行走,一路抬头可见上城区早期修建的各种风格的教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卡普托尔广场是萨格勒布主教座堂广场,1865年建造的一组由圣母玛利亚雕像、四位天使雕像和喷泉结合的纪念柱,是卡普托尔广场的象征性建筑雕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圣弗朗西斯教堂是早期哥特式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卡普托尔广场是以11世纪“圣母升天大教堂”(亦称萨格勒布大教堂)为主体,它的两座哥特式尖塔高耸于城市的苍穹。可惜的是1880年的一场地震对大教堂的破坏十分严重,自此,大教堂的哥特式最初结构经常处于多次改造中。教堂门楣上的精美雕饰,足以突显出深厚的工匠技艺。新哥特风格的重建工程,开始于20世纪,被誉为“阿尔卑斯山脉南部最雄伟、最有风格、最能体现新哥特式建筑艺术的殿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上城区石城门是萨格勒布唯一保留的一座城门,也是进入上城的主要出入口。城门前有一尊青铜骑士“多拉”的塑像,他是小说《金匠的金子》主人公。我悄悄走进中世纪的石穹门,便是“卡梅尼塔.弗拉塔”。石城门它在1731年一场毁灭性的火灾中奇迹般得以保存。城门内一副《圣母与圣子》的画像也在灰烬中完好无损,成为神奇。大火后,这里设立了“祈祷和平的铸铜碑” 。克罗地亚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独立兴国之路上曾经充满腥风血雨,异常惨烈的民族大屠杀,导致克塞两族相互为敌,战争升级。战争调停结束,经常有克塞两族民众,在石城门小教堂内自发虔诚地祈祷国家安宁,民族和谐,世界和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上城区“圣.马可广场”上的圣.马可教堂,是萨格勒布最具表现力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教堂始建于13世纪,它绚烂多彩的砖瓦屋顶,其顶部左侧嵌有克罗地亚-达尔马提亚-斯拉沃尼亚盾徽,顶部右侧则为萨格勒布市微。哥特式的大门雕刻于14世纪,浅壁龛上装饰着15个雕像。因为教堂没在开放时间,所以我们无缘看到教堂内部的伊万.梅什特洛维奇的雕塑作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上城区的教堂街上,有一座东正教神学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临近圣洁美丽的“圣凯撒丽娜教堂”,有一家“失恋博物馆”,它创建于2006年,创建人格鲁比希奇和女友相恋4年后分手,在商量如何处置这段曾经美好的感情“遗产”时,萌生了创办博物馆的想法。在这座奇特的博物馆里,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恋情结束后的纪念品。这场富有新意的展览曾全球巡展,直到在萨格勒布找到了永恒的归宿。这里展示着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多件赠品,每件展品边上都有捐赠者写下的说明文字,解释此件展品的来源和意义。2011年欧洲博物馆年授予该馆“欧洲最有创意博物馆奖”。展品陈设在一系列全白的拱形房间里。因是购票观展,我身边没有克罗地亚“库纳”币,只能隔窗观望情侣们分手后的一、二件遗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离开失恋博物馆,我低头行走突然有所感悟,失恋博物馆的建立,是给情侣们留下了爱情生命中的印迹,收藏起来的是对美好感情的回味,不管分手是苦是甜,终将被时间治愈,走出伤情解脱自己。巧合的是,转瞬我猛然抬头时,前方格拉德茨山坡城墙上一对新人正在阳光下,互相依偎,明媚温暖,携手共度甜蜜时刻。我用镜头恭喜新人步入婚姻殿堂,爱是岁月静好,细水长流;余生风雨同舟,永远伴随,白头偕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走过上城区的一条小街,即可远远望见红瓦绿色圆顶的“洛特什察克塔”楼,它位于格拉德茨山的最高处,修建于13世纪中期,目的是保卫萨格勒布的南城门。登上狭窄的盘旋木制楼梯,第二和第三层是一个小型的博物馆,明亮的玻璃窗前,架设着一门大炮。再盘旋而上,是瞭望塔的钟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877年,塔楼新增一个功能,钟楼报时,每天中午12点,塔楼都会鸣放一炮,巨大的炮声可以为全城调时,教堂的钟声也以此为信号而敲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瞭望塔钟楼室外栅栏平台上,是城市最高观景台,可以360度俯瞰首都萨格勒布的市容和景观。城市缆车穿山而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上城区的缆车,是世界上最短的缆车线,仅66米,60秒即可到达。它建于1890年,是这座城市最古老也是第一个公共交通工具。乘上缆车可以登上瞭望塔,俯瞰城市风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从上城区失恋博物馆步行几十米,沿城墙山路石阶下山,又回到了下城区的“耶拉西奇广场”。当代玻璃幕墙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社会主义时期的长方形大楼已成历史印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傍晚前离开克罗地亚共和国的魅力之都萨格勒布市中心,前往市郊入宿Grand Hotel Zagreb四星酒店。</b></p> <p class="ql-block">摄 影:小 雯 晓 苏</p><p class="ql-block">视 频:晓 苏</p><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小 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