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游京城太庙

韦云舟

北京·紫禁城·太庙 <p class="ql-block">太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与紫禁城同年落成,至今六百余年历史。当年,明成祖朱棣由南京迁都北京,紫禁城建造耗时十四年。此后在明清两代(明朝十六帝、清朝十二帝)漫长岁月里,紫禁城与太庙作为皇帝的居所和权力中心,始终是皇权象征。</p> <p class="ql-block">太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圣地,定期在此举行的祭祖仪式象征着王朝统治权在家族内部的合法传承。此外,太庙还承载着重要的政治功能,诸如册立皇后及皇太子、追尊先帝谥号、出征及献俘等重大活动,均需在此举行庄严的仪式。</p> <p class="ql-block">经过精心修缮,太庙于2024年8月20日重新向公众开放。太庙正门原设于天安门内御路东侧,称作太庙街门,与西侧社稷坛门遥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随着西侧社稷坛建立中山公园时,公园南门得以开辟,为了保持对称,太庙南墙也开了一座门,即如今的劳动人民文化宫正门(南门)。</p> <p class="ql-block">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的东门位于南池子大街的一条小巷中,乘坐地铁一号线(天安门东站B东北口)下车步行即可抵达。元旦这天,午后阳光明媚,我决定前往新开放的太庙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步入劳动人民文化宫,映入眼帘的是太庙那庄严肃穆的庙门。</p> <p class="ql-block">太庙采用中轴对称布局,庙门、汉白玉石拱桥、戟门、三大殿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井亭、神厨、神库、配殿等建筑对称分布两侧。穿过庙门,便是戟门。</p> <p class="ql-block">戟门作为礼仪之门,位于第三道红墙处。这座建筑展现了典型的明代殿宇特征,黄色瓦片覆盖的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昔日,戟门处曾排列120根戟,可惜在八国联军入京时全部被盗,如今已不复存在。</p> <p class="ql-block">戟门前的玉带河上横跨着七座单孔汉白玉石拱桥,又称戟门桥。</p> <p class="ql-block">汉白玉石拱桥在水中的倒影,宛如一幅静谧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太庙的平面布局图清晰地展示了整个建筑群的规划,各个宫殿之间功能分区明确,不仅体现了古代建筑的美学原则,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太庙的主体建筑群包括前殿(享殿)、中殿(寝殿)和后殿(祧庙)以及两侧的配殿。享殿是皇帝祭祀时行礼的地方,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穿过戟门,红墙黄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建筑群布局严谨对称,每一座建筑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与记忆,令人驻足凝望,感叹古人的智慧与匠心。</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宏伟壮观的古建筑群映入眼帘。这里的一砖一瓦仿佛都在诉说着古代皇家的威严与尊贵。与天安门前的人流涌动、故宫内的熙熙攘攘相比,太庙显得格外静谧,是一个让人静心沉思历史、感受文化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踏入太庙享殿大厅,一股庄重华丽的气息扑面而来。大殿内部装饰精美,天花板上的木雕栩栩如生,金色边框勾勒出墙壁鲜艳的颜色,天花板及柱子上贴有赤金花,整个大殿金碧辉煌。</p> <p class="ql-block">大殿内全部采用“金砖”铺地,殿内的68根大柱及主要结构皆由金丝楠木制成。金丝楠木因其质地坚硬、纹理美观且具有防腐防虫的特性,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常用材料。这些楠木大柱最高的达13.32米,直径最大的达1.2米,堪称现存规模最大的金丝楠木宫殿。</p> <p class="ql-block">殿内的木雕装饰工艺精湛,图案线条流畅,形象逼真。这些木雕与建筑的庄严朴素风格相得益彰,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这些木雕不仅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也体现了明清时期皇家建筑的奢华与尊贵。</p> <p class="ql-block">殿内陈列着一些古代文物展品,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变迁。游人穿梭其中,或驻足观赏,或低声交谈,这里仿佛成为连接古今的纽带,让人感受到历史与艺术的完美交融,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过去。</p> <p class="ql-block">大殿内悬挂着许多牌匾,或为皇帝对某重要官员的封赏,或为纪念某重大事件的文字记录。</p> <p class="ql-block">太庙享殿的大殿内,每一处细节都诉说着历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明清两朝历经六百余年(明朝十六位皇帝、清朝十二位皇帝),这里的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默默记录着这里发生的一切。漫步在大殿内,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岁月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太庙中的编钟名为“中华和钟”,以2400年前的曾侯乙编钟为原型设计,于1999年11月制作完成,为迎接新千年而生。</p> <p class="ql-block">这套编钟安放在太庙享殿正中,成为太庙的重要馆藏文物。</p> <p class="ql-block">太庙不仅在建筑上具有重要价值,还以其丰富的古柏而闻名。园内有700余株古柏,其中许多为明代初建时所植。这些古柏形态各异,如“神柏”、“鹿形柏”和“北”字柏等,为太庙增添了庄严与神秘的氛围。时间渐晚,未能细细观赏,匆匆走过。这里有太多的历史故事,篇幅所限不再展开。今日漫步于此,足以感受到历史古都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黄昏时分的太庙,树木被夕阳染成金黄色,灯笼高挂树梢,远处的红色围墙若隐若现,这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时间仿佛变得缓慢,每一刻都充满了诗意与宁静,让人沉醉其中,不愿离去。</p> 太庙的视频 <p class="ql-block">(注:此视频部分素材为转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