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的灵魂拷问

枫林听雨

<p class="ql-block">今天看了一个女子俩对话的视频让我感触很深,孩子问妈妈:“你说学校为什么不设婚姻课”?妈妈问:“有什么问题吗”?儿子说:“当然有问题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是不是成家和立业,我们在学校只学立业,难道成家不重要吗?”肯定不是。妈妈回答说:没想这个问题,儿子说:你看看我们现在学的这些课程不都是为我们以后立业做打算,但是学校为什么没有一节课学习成家,因为通过学习可以为我们未来的家庭做好铺垫。所以讲到这我接着孩子的话谈一下我的感想:孩子说学校讲成家课的重要性是:1、男人和女人为什么走到一起,2、通过学习懂得成家的重要性避免离婚,减少单亲家庭,让每一个宝宝都有幸福温暖的家。我认为孩子提出的问题真的可以牵动十亿人的心。说一句心里话!当今社会真的需要学习成家这门课?其实成家这门课都是“自学成才”,就是因为自学没有领悟到什么是“家”的概念。尤其是当今社会人们对家的追求已经淡化了家的深刻含义,想打就打、想闹就闹、想离婚就离婚,想不结婚就不结婚、想家暴就家暴……很多时候大家都说社会发展人们生活自由了,但是想一想自由大了就是一种悲哀。什么悲哀:这个悲哀就是父母能养小!小的却不能养老。对于这件事闲聊时大家都说是社会变了?社会变是好事,但是我认为社会发展跟孝顺父母没有关系吧?</p><p class="ql-block">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孩子提出学校应开设成家课这一想法,确实引人深思。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价值观多元的时代,传统的家庭观念似乎在逐渐被冲淡,而新的家庭模式和关系又尚未完全建立稳固的基石。</p><p class="ql-block">曾经,“家”是一个温暖的港湾,是人们疲惫时的依靠,是心灵的归宿。然而,如今社会的发展让“家”的定义变得模糊不清。人们在追求自我实现和个人自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却往往忽略了“家”所承载的责任和义务。就拿婚姻来说,结婚不再是一生的承诺,离婚变得轻而易举,许多人对待婚姻的态度变得草率和随意。这不仅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消耗,更是对下一代成长环境的破坏。单亲家庭的增多,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缺失了完整的家庭关爱,给他们的心灵蒙上了阴影,再谈到养老问题,“父母能养小,小的却不能养老”,这无疑是社会的一大痛点。过去,“养儿防老”是深入人心的观念,子女们会尽心尽力地照顾年迈的父母,报答养育之恩。但如今,随着经济压力的增大、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个人价值观的转变,许多年轻人在面对养老责任时显得力不从心或者选择逃避。一些人认为自己的生活已经充满压力,无暇顾及父母的需求;还有一些人则觉得养老是社会的责任,而非个人的义务。这种观念的转变,让曾经浓厚的亲情在现实面前变得脆弱不堪。社会的发展固然带来了诸多便利和进步,但这绝不能成为我们忽视家庭责任和孝道的借口。科技的进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同时也让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变得稀缺。虚拟的网络世界虽然让我们能与远方的人瞬间相连,却也让我们与身边最亲近的人产生了隔阂。我们在追求物质享受和个人成就的过程中,是否已经忘记了“家”的真正意义?</p><p class="ql-block">或许,学校开设成家课是一个有益的尝试。通过系统的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就明白家庭的重要性,懂得如何去经营一段感情,如何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这门课程可以教授孩子们沟通技巧、理解包容、责任分担等重要的家庭价值观。让他们明白,婚姻不仅仅是爱情的结合,更是一种承诺和付出;家庭不仅仅是共同生活的场所,更是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温暖港湾。同时,社会也应该加强对家庭价值观的宣传和引导。通过媒体、文化作品等多种渠道,传递正能量的家庭观念,让人们重新认识到家庭的珍贵。此外,法律法规也应当为家庭关系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对于那些违背家庭责任、侵犯家庭成员权益的行为予以严厉制裁。</p><p class="ql-block">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思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无论工作多么繁忙,压力多么巨大,都不能忘记家中那期待我们关爱的亲人。多一些陪伴,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让家庭重新充满温暖和爱。因为,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也是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最渴望的归宿</p><p class="ql-block">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家”的意义不再被遗忘,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充满爱的家庭中成长,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子女的关爱中安享晚年。让我们用实际行动诠释“家”的真谛,为构建一个更美好、更温暖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只有当我们重新找回对“家”的尊重和热爱,才能真正化解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家庭问题,让“家”成为我们永远的避风港,而非失落的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