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古人与今人都把临帖看作是中国书画入门的钥匙,是学习书画打好基础好方法。临的次数越多、基础就越牢固。临帖需眼到手到、眼准手巧,眼里看到的,笔端都要够表达展示出来。</p><p class="ql-block"> 为了整体提高墨缘书友的书画水平,《每周一诗》穿插渗透书画临帖内容,作业内容不统一,纸张大小形式均不统一,字数多少不统一。真草隶篆均可,国画写意工笔皆行。但交作业时需标注临谁的帖,摹谁的画。作业当成作品写,正文、落款、印章缺一不可,不符合要求者可不录入美篇,切记!!!</p><p class="ql-block"> 墨缘遵守"做精不做大"交作业只交一幅作品,保质不求量。</p><p class="ql-block"> </p> 临帖摹画作品 <p class="ql-block">卫凤鸣</p> <p class="ql-block">意临张迁碑 高红志</p> <p class="ql-block">节临《史晨碑》 姚钟</p> <p class="ql-block">拟龙瑞笔意 宋玉锁</p> <p class="ql-block">王羲之《十七帖》选临 王豪成</p> <p class="ql-block">节临史晨碑 周长善</p> <p class="ql-block">临王羲之手札部分 高晋源</p> <p class="ql-block">临龚贤的:湖滨草阁图 李秋何</p> <p class="ql-block">节臨《史晨碑》 周淑英</p> <p class="ql-block">莭臨勤礼碑 窦卫静</p> <p class="ql-block">临.张旭古诗四帖 张社花</p> <p class="ql-block">白铁柱</p> <p class="ql-block">歐体习字帖 荆树海</p> <p class="ql-block">节临圣教序 王苟玉</p> <p class="ql-block">节临《礼器碑》 安玲萍</p> <p class="ql-block">齐文彪</p> <p class="ql-block">临趙孟頫妙严寺记 王贵祥</p> <p class="ql-block">临王羲之遊目帖 郑万昌</p> <p class="ql-block">节临峄山碑 孟爱平</p> <p class="ql-block">(国画)日新月异 张荣堂</p> <p class="ql-block">臨習《漢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王璐</p> <p class="ql-block">郭篆仙</p> <p class="ql-block">王羲之行书部分 武国荃</p> <p class="ql-block">节临陈之佛《春江水暖》 王玮</p> <p class="ql-block">节臨圣教序 杨振琴</p> <p class="ql-block">临习草书《中华字经》 张元福</p> <p class="ql-block">临王羲之平安帖 李富刚</p> <p class="ql-block">周月如</p> <p class="ql-block">褚遂良楷书 王玉花</p> <p class="ql-block">临习黄山谷行书松风阁 李天祥</p> <p class="ql-block">石克礼</p> <p class="ql-block">儿时的我 任银兰</p> <p class="ql-block">臨写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楷书 孙旭</p> <p class="ql-block">节临孙过庭《书谱》 杨渊</p> <p class="ql-block">节临邓石如篆书千字文 聂静梅</p> <p class="ql-block">早春图 张维所</p> <p class="ql-block">临梁诗正诗三首 石存牛</p> <p class="ql-block">临王義之十七帖 张琛</p> <p class="ql-block">梁俊红</p> <p class="ql-block">临小克鼎 翟晓东</p> <p class="ql-block">节临好大王碑 郭富才</p> <p class="ql-block">《万流景仰》 齐少华</p> <p class="ql-block">节临王铎草书唐诗 郭润平</p> <p class="ql-block">节临邓石如千字文 荆慧芳</p> <p class="ql-block">李英</p> <p class="ql-block">节临智永真书千字文 刘明保</p> <p class="ql-block">临王铎行书 王钦</p> <p class="ql-block">赵致恒</p> <p class="ql-block">节临邓石如《心经》 贾存礼</p> <p class="ql-block">节临王羲之圣教序 李评</p> <p class="ql-block">刘斌</p> <p class="ql-block">节临《礼器碑》 张兰芳</p> <p class="ql-block">赵建军</p> <p class="ql-block">仿陆俨少笔意去宁国道 韩亚琴</p> <p class="ql-block">张计萍</p> <p class="ql-block">临古诗五首 薛振庆</p> <p class="ql-block">常艳青</p> <p class="ql-block">史云英</p> <p class="ql-block">临兰亭序 郗文华</p> <p class="ql-block">陈玉英</p> <p class="ql-block">临赵孟頫行书集字特别版 孙凤林</p> <p class="ql-block">节临王铎草书 孙爱胜</p> <p class="ql-block">李菊婷</p> <p class="ql-block">任九宝</p> <p class="ql-block">李长生</p> <p class="ql-block">张玉林</p> <p class="ql-block">王荣海</p> <p class="ql-block">临田英章书 李双林</p> <p class="ql-block">杨纪花</p> <p class="ql-block">任润林</p> <p class="ql-block">节临趙孟頫书胆巴碑 杨昌华</p> <p class="ql-block">母亲 葛蒲义</p> <p class="ql-block">节临《邓石如千字文》 赵瑞军</p> <p class="ql-block">节临礼器碑 葛君</p> 国画点评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观170期网展国画有感</p><p class="ql-block">恰逢2025年元旦第170期网展和大家见面了。值此,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p><p class="ql-block">本次网展国画作品给读者的总体感觉是:大家画的仔佃认真,笔墨灵动,构图新颖,色彩明亮,意境隽永。犹如新的一年开始,每幅作品都是新面貌,新气象,亮点纷呈。如李秋何老师临摹的龚贤名作《湖滨草阁图》十分优秀。李老师用浓重的线条勾勒坡石的轮廊,后以淡墨积染山石的凹陷处,山石阴阳向背分明,有强烈的体积感。山石间有小溪流出,淙淙有声。顺溪而上,李老师不着任何笔墨,留岀空白,却使画面产生了一种波光粼粼的水面效果。在聚散有致的湖石边,数间草顶房舍错落地掩映在丛林间。远处为高耸的石壁,上有一条银瀑飞流而下,整个画面以积墨而成,墨色浓重苍润,气象峥嵘。王玮老师临摹的陈之佛《春江水暖》也是十分美丽。画中点点桃花,红白相间,前后相映,几枝摇曳的缘竹,穿插其中,更显岀桃花的妖艳。一只色彩斑斓的花鸭,悠然自得的嬉戏在流水中,追逐着飘落的花瓣,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充分表达了“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境。張维所老师临摹的郭熙的《早春图》笔墨灵活,皴擦生动。运用卷云皴,用干湿浓淡不同墨色,层层皴擦岀岩石表面纹理。用笔中侧锋并用,十分生动。李秋何,王玮,张维所老师们挑选的都是经典作品,其都有艺术价值高,风格鲜明,技法精湛等特点,是学画者临摹的好范本。还有常艳青老师的《龙腾盛世》笔墨精练,刻画生动,梁俊红老师的《柿柿多多笑口开》笔墨苍劲,线条有力,周月如老师的《初春景色》色彩明亮,十分认真,李英老师的《梅花喜欢漫天雪》墨骨点厾,细腻清洁,李菊婷老师的《富贵》精工细描,陈玉英老师的《诗配画》构思巧妙,齐少华老师的《万流景仰》笔墨潇洒,韩亚琴老师的《仿陆俨少笔意去宁国道》很有陆氏风味,刘斌老师的《两袖清风》笔墨认真,赵致恒老师的《富贵吉祥》寓意深刻,齐文彪老师的山水画越画越好,进步迅速,張玉玲老师的《福寿安康》喜庆祥和,葛浦义老师的《母亲》造型准确,线条苍劲,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楊纪花老师《牧丹》画的笔墨娴熟,鲜艳美丽。</p><p class="ql-block">纵观所有作品,老师们都遵循序渐进的临摹方法,一笔一画按照原作去临。一是注重笔墨运用恰当。注重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以及用笔的轻重,缓急,提按顿挫,努力还原原作的笔墨效果。二是形态结构准确。如物体的比例,姿态,造型特征等都做到了较准确的观察,体悟,力求与原作相似。三是传达神韵气质。在追求形似的基础上,更注重了传达原作的神韵和气质。老师们的每幅作品都有亮点,都可圈可点可赞!</p><p class="ql-block">本次网展国画最可圈可点可赞,最突出的亮点,愚认为是張荣堂老师的山水画《日新月异》,任银兰老师的人物画《儿时的我》,白铁柱老师的山水画《固关长城》。首先,張荣堂老师的创作画《日新月异》构思奇巧,构图别致。从农村,城市,城建,环境等诸多方面综合构思,用大阳泉,七亘大捷,高铁,高楼,电视台,豪远大楼,狮脑山,娘子关等标志性建筑和名盛景点绘就了一幅反映阳泉飞速发展的优美图画。题为《日新月异》主题突出。而且整幅画作分三个单元,农村,城市,旅游景点,形式感很美。其次是任银兰老师的《儿时的我》十分优美。任老师用特写的方法,捕捉住儿时的我写作业的一个特定环境,特定人物,特定表情,特定动作,特定衣着,还原了《儿时的我》,反映了那个年代和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千千万万个"我”。整幅画造型准确,刻画细腻,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神态逼真,栩栩如生。再配题字“儿时的我刻苦学习踌躇满志,而今的我年己古稀,回首往事我无怨无悔。"更加主题突岀,意境深远。第三,白铁柱老师的山水画《固关长城》构图严谨,用色大胆,对比明显,观赏性极强。之所以说张荣堂,任银兰,白铁柱三位老师的作品是这次国画网展最大的亮点,他们各都有强大的优点。张荣堂老师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勇于创作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任银兰老师学画的积极热情,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白铁柱老师的大胆用色,勇于创新值得我们推崇。</p><p class="ql-block">总之,虽然我们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整体看绘画的笔墨,线条,造型,构图,色彩等等诸多基本功还有很大差距,必须下大力提高。同时,我建议大家对每期网展作品要用心好好鉴赏,学其所长,避其所短,促其所进。</p><p class="ql-block">不妥之处,希望大家指正。</p><p class="ql-block"> 宋玉锁</p><p class="ql-block"> 2025年元旦</p> 书法点评 <p class="ql-block">学书人追求的是古风古韵 ,所以临习古人的书帖是渗透于生活中的一个习惯, 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孙过庭对于临帖曾说过“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 ”。对于初学者来说 临帖必须从结构线条章法等几个方面做到相似 ,逐渐由相似到掌握其结构线条规律, 做到不看字帖下笔既能达到形似 继而追求神似的创作地步。</p><p class="ql-block"> 这次临帖作业共收到54人作业。 其中楷书9幅 ;行书19幅(其中大王10幅); 隶书11幅(其中礼器碑5幅); 篆书8幅 ;草书7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感觉这次作业水平大有提高, 精品层出不穷。比如:楷书窦卫静和卫老的颜楷 ;荆树海王贵祥老师的欧楷赵楷; 行书有李福刚史云英郑万昌老师的圣教序和大王手札; 隶书有姚钟和周淑英老师的史晨碑 ;周长善王璐葛俊安铃萍老师的礼器碑; 草书有张社花王豪成老师临习张旭古诗和王義之的《十七帖》; 篆书有聂静梅等老师临习的邓石如的篆书。 感觉都很认真, 无论是结构上或用笔的线条上都写出了原帖的味道。 </p><p class="ql-block"> 学习书法是一种劳动, 一种技能 不经过勤学苦练 ,没有平时的临习积累是不能达到一定高度的。每天都应该把临帖作为一种习惯。</p><p class="ql-block"> 其次 要讲究方法, 初学每次只练几个乃至十几个字方可 ,不可多练, 但是在这几个字范围内 为矫正或加强记忆 ,可以多练几遍或几十遍 直至记在脑子里形成手腕肌肉记忆最好。这次临习 大部分老师都很认真写出了原帖的面貌 ,有的甚至感觉不满意又重写直到满意为止。看出来老师们确实是下了大功夫的。</p><p class="ql-block"> 但也有些作业质量上却欠缺了一些, 如同与写字一般 缺乏了书法的层次感和艺术感。建议老师们在多遍临习的基础上 再从细节部分入手 ,仔细研究古帖的线条结构和章法及各种对比变化 ,进一步提高作品质量。</p><p class="ql-block"> 其次 ,书法有源和流之分, 古人为源 今人为流 。学习书法最好从源学起 比如晋唐的楷书 ,宋代的行草, 魏晋以前的魏碑, 隶书和篆书。现代人的书法最好借鉴一下即可 不必在其书法上下太大的功夫。</p><p class="ql-block"> 希望老师们在以往临帖的基础上 深耕细作 仔细研究书法细节,争取更上一层楼。</p><p class="ql-block"> 望老师们多多指导为盼。</p><p class="ql-block"> 谢谢!</p><p class="ql-block"> 墨缘情书法点评组</p><p class="ql-block"> 执笔:李天祥</p><p class="ql-block"> 2025年元月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