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兹探村——村情简介4—佐坝乡

余泽

<p class="ql-block">  《松兹探村》系列美篇继续系统地介绍、推介宿松,为宿松乡村振兴助力,让宿松发展更快、更好、更加美丽!</p><p class="ql-block"> 《松兹探村》系列美篇图文主要是展现宿松自然景观、乡村风貌、文化遗产和特色特产,作为推介宿松、乡村游玩指南、民间民俗文史资料,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搜集、整理、描述、编辑过程中难免存在很多不足和欠缺,请予以指正;雷同之处请您见谅,感谢理解与支持!</p><p class="ql-block"> 美篇《松兹探村》共分为宿松历史名人、历史建筑、传说故事、旅游景点、红色教育基地、寺庙、非物质文化遗产、村情简介等系列。村情简介篇系列简要介绍宿松行政村的村情。</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4年5月,宿松县共辖213个行政村和社区。各行政村在自然环境、人口结构、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既有发展潜力,也面临挑战。近年来,宿松县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村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传统手工业、乡村旅游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了一批村级现代农业企业,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未来,宿松应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村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和配置,推进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推动全县各村实现全面振兴。</p> <p class="ql-block">  本篇为松兹探村---村情简介4–佐坝乡篇。</p><p class="ql-block"> 佐坝乡位于皖西南与湖北交界处,是宿松的西南门户。东临县大河、龙湖,与千岭乡相邻;南临排感诸湖,与洲头乡、汇口镇相望;西与黄梅县独山镇、下新镇七个村毗邻,是两省出入主通道之一;北与县治接壤。105国道、沪蓉高速和昌九铁路穿境而过,与南昌、武汉、合肥等省会城市均只有2个多小时的车程,乡政府所在地王岭距离宿松县城13公里,交通便利。全乡国土面积1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09万亩,林地3.58万亩,水域面积达13.26万亩,是全省水产大乡。辖鱼雁村、柳嘴村、碧岭村、新建村、梅园村、洪岭村、环湖村、汪昌嘴村、得胜村、梁岭村、振昌村、佐坝村、龙门村、王岭村14个行政村,400个村民小组,5.7万人口。乡人民政府驻王岭村。</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1950年8月称金碧区,境内设新兴、王岭、齐湾、金岭、松梅、渡口、佐坝、柏树8乡;1952年1月,金碧区分为佐坝区、城关区,境内设新兴、王岭、齐湾、桃园、金岭、松梅、杨庄、渡口、佐坝、柏树10乡。1956年1月佐坝区、城关区并为城关区,同年9月,城关区分为佐坝区、城关镇,新兴、王岭、齐湾、金岭4乡并为新王岭,为新兴乡,松梅、杨庄、渡口、罗谷4乡并为洪岭乡;1957年柏树乡、佐坝乡并入洪岭乡;1958年9月乡改公社,设新兴、洪岭公社;1969年3月撤销佐坝区,设佐坝公社;1984年3月,撤销公社,恢复新兴、佐坝、洪岭3乡。1972年9月,佐坝公社复为佐坝区;1984年3月撤销公社,恢复新兴、佐坝、洪岭乡,属于佐坝区;1992年2月,撤区并乡,新兴、佐坝、洪岭3乡并为佐坝乡。</p><p class="ql-block"> 相传清代左光斗的后裔迁移于此,围坝定居,得名左家坝,简称左坝,因左讹传为佐,故名。</p><p class="ql-block"> 佐坝乡有幼儿园4所,小学8所,初中3所。</p><p class="ql-block"> 佐坝乡是沿湖丘陵地区,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山水交错,地肥物美,龙湖、排湖、感湖环绕其中;大匣蟹、黄鳝、泥鳅、乌鱼、龙虾、罗氏沼虾等各种名、特、优水产品享誉全国,远销江西、湖北、江苏、上海等大中城市,水产经济成为了佐坝乡支柱产业。黄丫鱼饭、鱼面在全县独一无二,并曾上过“舌尖上的中国”栏目,鱼面是宿松县级非遗,多次被央视媒体报道,已获评安徽“食安名坊”证书。</p><p class="ql-block"> 佐坝历史厚重、文化幽深。古迹名胜有世人皆知的为民祈雨献身的汉代县令张何丹墓和为纪念他而建的大王庙;有卧冰求鱼的孝子王祥衣冠冢;有元末古战场遗址得胜山,现在的得胜村之名就为朱元璋在此大胜陈友谅时所取;中共党组织在宿松的创始人徐文藻烈士就诞生于当时的松梅岭,现建有徐文藻烈士纪念馆;源于佐坝的艺术瑰宝——文南词,数百年来深受群众喜爱,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旋律。</p><p class="ql-block"> 佐坝乡曾先后获得安徽省“五个好党委标兵”、“全国文明创建工作先进村镇”、“安徽省创建文明乡镇工作先进乡镇”、“安庆市文明乡镇”、“全省优秀旅游示范乡镇”、“安庆市信访工作责任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  碧岭村是宿松县城出入佐坝的第一村,也是105、318国道安徽、湖北出入的第一村。村委会驻地杨坞,距乡政府8公里;距宿松县城4公里;距湖北黄梅县城16公里。东临县孚玉镇大河社区、六圩村;南与本乡柳咀、新建村接壤;西与湖北黄梅独山镇的界子墩、黎冲、何上、花园村相邻;北与县林场和孚玉镇大河社区接壤。村域面积16.25平方公里,耕地5930亩、山场8800亩,水面560亩,是一个集山、水、田、园等多种资源为一体的丘陵地区。全村辖27个村民组,924户,近5000人。</p><p class="ql-block"> 全村有党员137人,下设2个党支部,9个党小组。</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2004年6月徐岭、金碧村合并为碧岭村,属佐坝乡,地名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村名由来:碧岭,指是由金碧村和徐岭村合并,各取其一字,且村委会驻地于此。</p><p class="ql-block"> 碧岭村是山场、林木大村。境内有太阳山、佛座岭、枫树坡、蛇箭山、大岭山、癞痢山、东坡群山、长岭等(相传为昔日五祖在佛座岭打坐,欲在此建庙驻锡。面对龙湖南风经常送来鱼腥味,便长一岭为屏障,别有用心名为长岭。),可谓群山环绕,坡岭起伏。这些山场坡地,除耕地、林场外,经过开发,便成为远近闻名的水果、花卉、苗木基地。水果品种有柑桔、梨(4个品种)、桃(7个品种)、黑李、大枣、柿子、板栗、石榴、枇杷、苹果、草莓等20多个品种。苗木花卉有樟树、桂花、桧柏、龙柏、撒金柏、月季、海棠、大叶黄杨、小叶黄杨、棕树、金叶女贞、杜鹃、雪松、铁树等100多个品种。</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碧岭村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在围绕土地流转、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农民增收等方面做文章,经果林得到迅速发展,成了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已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p><p class="ql-block"> 2022年,县政府启动建设的省际毗邻地区产业合作示范区坐落在碧岭村,将补齐智慧物流、智能仓储等短板,加快汇聚人气商气,推进电商小镇建设,着力打造省际毗邻地区服装仓储物流商贸中心,努力实现“景色佐坝、门户花园”的宏伟蓝图。</p><p class="ql-block"> 境内有世人皆知的为民祈雨献身的汉代县令张何丹(见本系列之历史名人篇—明朝及以前名人--“宿松县首任县令张何丹”)墓和为纪念他而建的大王庙(见本系列之寺庙篇2—“碧岭村的大王庙”)。</p><p class="ql-block"> 2022年12月,安徽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公布安徽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碧岭村上榜。</p><p class="ql-block"> 2021年1月,碧岭村被认定为2020年度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p> <p class="ql-block">  得胜村委会驻地前进(橙山),距乡治王岭12公里。东临龙湖,与千岭乡隔湖相望;南临排感诸湖,与汇口镇、洲头乡隔湖相对;西与振昌、汪昌咀村相邻;北与梁岭村相接。国土面积18.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568亩,山场面积70亩,水面696亩,滩涂5900亩。辖19个村民组,655户,2800多人。</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2004年6月栗树、横路村合并为得胜村,属佐坝乡,地名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村名由来:得胜,指明太祖朱元璋在此打了胜仗,且村委会驻地于此。</p><p class="ql-block"> 得胜村三面环水。凭借水乡泽国大水面的自然优势,养殖业发展快,有外湖养殖2大户,水面6000亩;内湖养殖5大户,面积4500亩,均为鱼蟹混养;水禽养殖2大户和种粮3大户,是比较富庶的村之一。南部祀泥湖、傅家湖环绕,把鸿鹭洲(现在遍称横路洲)和得胜村山分隔成两个小岛屿。</p><p class="ql-block"> 得胜村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古战场遗址得胜山,相传为明太祖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陈友谅胜利后取名。其实,得胜山不是山,它就是烟波浩渺的龙湖旁边的一座孤岛如已,海拔不过 31.5m,面积约2mk²,四周湖水环绕,内陆湖汊纵横。传说三国时曹操曾在此驻扎并训练过30万水师兵,刘备和东吴名将陈武(见本系列之历史名人篇—明朝及以前名人--“忠心耿耿的江表虎臣陈武”)也在此先后训练过10万水师兵。元将余阙、陈友谅、朱元璋,太平天国石达开也在此扎过营或训练过水军。得胜山左右两旁设放铜锣处和擂鼓处,今分别叫铜锣墩和擂鼓墩,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和名气。</p><p class="ql-block"> 村境内有普渡禅林、祀西庵等宗教活动场所。</p> <p class="ql-block">  洪岭村委会驻地洪岭王湾(原洪岭小乡政府院内),距乡治王岭6公里,东与龙门、佐坝、振昌村接壤;南与汪昌咀村相邻;西与梅园、环湖接壤和湖北黄梅独山镇的严庄、杨堂村以一路之隔;北与王岭村相接。国土面积7.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476亩,山场100亩,滩涂700亩,水面600亩。辖54个村民组,1129户,4800多人。</p><p class="ql-block"> 全村共有党员192名,党总支下设三个支部,九个党小组。</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1984年3月大队改村成立洪岭村,属洪岭乡;2004年6月将军村并入洪岭村,属佐坝乡,地名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村名由来:洪岭,指境内自然村庄洪岭村,且村委会驻地于此。</p><p class="ql-block"> 洪岭村是一个农业种植村,主要农产品有玉米尖,小胡瓜,生姜,土豆,辣椒,豆角,红薯。矿产资源有镓,钛铁矿、铁钒土。</p><p class="ql-block"> 近几年,洪岭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引导土地集中流转,发展种植大户、养牛大户、养鱼大户、稻田养虾大户,建成了李河养鸭基地。合资24门轮窑厂一座。“公司+农户”的将军禽业公司年产300万只以上的鸡、鸭、鹅苗远销江西、湖北及本省的安庆、芜湖等地。村办林场1个,种黑李30余亩。林果种植有3大户,面积60余亩,品种为黑李、大枣、柑桔、梨、桃等,还有两个种粮大户。</p><p class="ql-block"> 境内的洪氏祠堂(见本系列之历史建筑篇—古民居3--“洪岭村的洪氏祠堂”)位于洪岭大屋,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800年前后),2011年1月,被宿松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环湖村委会驻地杨湾,距乡治王岭10公里。东临乡养殖场(斫刀湖)与汪昌咀相邻;南临排湖与汇口镇隔湖相望;西与湖北黄梅独山镇的东观、张坝村以一路分界,佘咀、东关与湖北黄梅下新职责湖相望;北与梅园、洪岭村接壤。国土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779亩,山场340亩,水面1100亩,滩涂1937亩。辖18个村民组,777户,3500多人。</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2004年6月苏桂村、前湾村、铁赤村合并为环湖村,属佐坝乡,地名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村名由来:环湖,指被龙感湖和斫刀湖环绕着,且村委会驻地于此。</p><p class="ql-block"> 环湖村属沿湖半丘陵半平原地区,地形复杂,小山、小畈多,东关山、佘咀远近闻名。袁坂、刘坂、曹坂三个平原大坂面积1000多亩。上、下鲶鱼湖、菜籽湖和十几个小湖汊交错村内,还有乡办的两个3000多亩的养殖场(斫刀湖、脚子门)横贯其境。</p><p class="ql-block"> 地形的差异导致一村两景,北部苏峦一线上至王岭,下可至佘家咀,均陆路畅通。南部即现在的村部杨湾一带(通称刘坂),可谓是水乡泽国。</p><p class="ql-block"> 环湖村物产丰富,水产养殖业发达,以青虾最为著名。全村有大湖(排湖)养殖4大户,水面7000亩;内湖养殖4大户,水面1100亩,大半是鱼、蟹和青虾混养;网箱精养1户、养鳝鱼3户、养鸭4大户、养鸡1户。</p><p class="ql-block"> 环湖村主要农产品有:红薯、欧洲萝卜、黄绿苹果、乌饭果。有2户种粮大户和1户林果专业户。矿产资源有:镁煤、铁钒土、粘土、铜、长石。村里办了一个林场,林场已种茶树10亩、柑桔10亩。</p><p class="ql-block"> 村境内有一座李公庙。</p> <p class="ql-block">  梁岭村委会驻地高店,距乡治王岭7公里,东临龙湖与千岭乡相望;南与得胜村相邻;西与振昌村接壤;北与佐坝、龙门村毗邻。国土面积9.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731亩,山场1700亩,水面1405亩。辖23个村民组,595户,2100多人。</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1984年3月大队改村成立梁岭村,属佐坝乡,地名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村名由来:境内原有自然村庄梁岭,故名。</p><p class="ql-block"> 梁岭村域地是沿湖丘陵地区,东临龙湖西岸,境内小山、坡地、小垅畈也不少,粮、棉、油、林果种植皆宜。全村有不少的种粮和养殖大户。</p><p class="ql-block"> 村境内有碧宇庵。</p> <p class="ql-block">  柳咀村委会驻地湛峦,距乡治王岭3公里,距宿松县城12公里。东临县大河与王岭险峰组、新建村先锋圩相邻;南隔石湖与鱼雁村相望;西与王岭、新建村接壤;北与碧岭村相接;国土面积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801亩,山场1312亩,水面350亩。全村辖27个村民组,978户,4300多人。</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1984年3月大队改村成立柳咀村,属新兴乡;1992年2月撤区并乡,属佐坝乡,地名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村名由来:柳咀,指柳咀村,且村委会驻地于此。</p><p class="ql-block"> 柳咀村地处龙湖后稍,是沿湖半平原半丘陵地区,东南多平原,适合机械作业和种养业的发展,已涌现大批不同类型的种养大户。</p><p class="ql-block"> 为推进乡村振兴,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2023年,柳咀村因地制宜,流转利用低产田、岗坡地,发展黄蜀葵种植,采用“村集体+企业+农户”三方共建模式,分别在村孟大组、缸窑组种植370亩黄蜀葵。同时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引进的江苏泰州制药厂企业在柳咀村投资新建烘干厂房,对采摘的黄蜀葵花以1元/斤的价格回收,然后进行深加工,售往江苏泰州。在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带动农户就业。黄蜀葵是一种中药材,根、叶、花和种子都能入药,全身都是宝。</p><p class="ql-block"> 柳咀村龙湖后梢有两奇:一是塔神墩,有2亩多面积的小墩夏天无蚊;一是邑志曾记载的避水庵,俗呼塔神庙,有一异树,人称宝树,除夕子夜开花。</p><p class="ql-block"> 境内有避水庵、蔡公寺等宗教活动场所。</p> <p class="ql-block">  龙门村委会驻地竹峦,距乡治王岭3公里,东临龙湖与千岭乡相望;南与梁岭、佐坝村相邻;西与洪岭村相接;北与王岭、鱼雁村毗连。国土面积7.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51亩,山场1284亩,水面1365亩,滩涂1392亩。全村辖44个村民组,1080户,4200多人。</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2004年6月火星村、松峦村、白羊村合并为龙门村,属佐坝乡,地名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村名由来:龙门,指区域内自然村庄龙门村,且村委会驻地于此。</p><p class="ql-block"> 龙门村主要农产品:小青南瓜、韭菜花、香菜、通菜、青豆、莴苣、四季豆。矿物资源:粘土、板钛矿、钡长石、黑钨矿、铝土矿、金。</p><p class="ql-block"> 龙门村为沿湖丘陵地区,全村4条小埂,4个大垅,自西向东直通龙湖。滩涂湖汊多,已承包给个人养殖;水禽养殖14大户,年户均出栏5000只以上;养鸡(蛋鸡)有8大户,户均养老土鸡1000只以上;养牛2大户,年出栏户均菜牛20条。还有3个种粮大户和4个林果种植大户,面积100亩左右,品种为桃、梨、枣、板栗、柑桔等。村办林场1个,水产养殖企业龙湖荣昌公司座落境内。</p><p class="ql-block"> 孝圣王祥衣冠冢坐落在境内王祥上湾的葫芦山。王祥(见本系列之历史名人篇---明朝及以前名人--“卧冰求鲤的孝子王祥”)幼年随继母逃难到宿松隐居二十余年。曹魏王朝时,先后担任县令、大司农、司空、太尉等职;西晋时官拜太保,进爵为公。侍奉继母极为孝顺,系我国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人翁,被尊称为“孝圣”,从而成就了千古“孝”名。王祥文化研究会筹资在孚玉镇龙跃社区振兴大道旁建设了王祥纪念馆,传承王祥文化,展示中华民族孝老敬亲,积德行善,忠诚廉洁等优良品德。</p><p class="ql-block"> 位于龙门村虞松峦屋虞氏祖堂(见本系列之历史建筑篇—古民居3--“龙门村的虞氏祖堂”)始建于天启年间(1621年至1627年),距今已约四百年,祖堂门首嵌以“东美堂”石幅,为皖西南古民居建筑风格。1931年,虞氏族人虞正兴创建了宿松有记载的第一个文南词戏班,祖堂成为戏班排练的场所。后来虞氏族人在祖堂的西边搭建了一座土戏台以便正月唱戏,盛况空前。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虞氏祖堂为我县地方小戏文南词的繁荣发展乃至后来申报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过不可忽视的影响。2018年虞氏族人对祖堂实施重建,门头高悬石雕东美,宏伟壮观,但祖堂的文物价值大打折扣。</p><p class="ql-block"> 境内有余咀头和操坂泽老坟两处夏天无蚊的奇特现象。</p><p class="ql-block"> 境内茅庵寺。</p> <p class="ql-block">  梅园村委会驻地位于徐文藻烈士园附近,距乡治王岭13 公里,东、北均与洪岭村相邻;南与环湖村接壤;西与湖北黄梅独山镇的东观、严庄、陈大等村隔一路相邻。国土面积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114亩,山场1183亩,水面260亩。全村辖23个村民组,833户,近3700人。</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2004年6月元通村、松梅村合并为梅园村,属佐坝乡,地名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村名由来:梅园,指由原松梅村与元通村合并,各取一字,“元”通“园”,且村委会驻地于此。</p><p class="ql-block"> 梅园村是沿湖丘陵地区,山丘和小垅小畈多。有两个村办林场。林果种植大户3户;水禽养殖有3大户,年户均出栏鸡、鸭、鹅万只以上;种粮大户5户,面积671亩;养鱼和特种养殖5户。全村有近1/3的村民组与湖北黄梅的三个村毗邻,民风朴实,双方均有少数插花土地,但两地民众和睦相处,并有共同的联防制度。股份制何庄窑厂座落境内。</p><p class="ql-block"> 梅园村还积极鼓励多元化产业发展,村庄鲈鱼养殖享誉佐坝乡,耗资5000余万元的田园综合体落子梅园,冻库项目投入运营,创新驱动激活了滚滚向前的“红色引擎”。</p><p class="ql-block"> 出生于梅园村松梅岭的徐文藻(见本系列之历史名人篇—清朝及以后名人--“革命烈士徐文藻”)是宿松县第一个党组织的创造者,第一个中共宿松支部书记,1928年5月29日,年仅23岁凛然就义。为了传承和弘扬徐文藻烈士的革命精神,2002年、2004年宿松县委政府先后在松梅岭修建了徐文藻烈士陵园和纪念馆(见本系列之红色教育基地篇—“徐文藻烈士陵园”)。2011年徐文藻烈士陵园被宿松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松梅古戏台坐落在梅园村松梅岭,这是第一个专演黄梅采茶戏的戏台。民间传说从明代中叶开始,道光年间所修宿松县志有关于采茶戏的记载。宿松人于每年的三月初三,在松梅岭街上专演黄梅采茶戏或称之为“高腔”。松梅岭古属下五庄的佘庄,建国后称松梅村,现称梅园村。松梅岭是宿松、黄梅两县居民共有之地,一街分两邑,东边是宿松人,西边是黄梅人,也是闻名两省的古集镇。以宿松、黄梅两县县名各取一字,故曰“松梅岭”。自古以来两边都开店铺,居民购买物资,随心所欲。在松梅岭,你说宿松话,他也说宿松话;你说黄梅话,他也说黄梅话。历史翻过两百年,山河依旧,人去楼空。今天的松梅岭还是两县人各处一边的松梅岭,但谁也找不出当年古戏台,但有一点谁也不能抹杀,它是黄梅戏的老革命根据地,黄梅戏从这里出发,蓬勃发展,终于成为戏剧艺术的一朵灿烂奇葩。</p><p class="ql-block"> 境内有的吉庆庵是全乡最早批建的寺庙。还有建于宋代的规模宏大的戴庵(1946年前后重修改为无能庵,1958年拆除)。</p><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梅园村梅园中心村被批准为2023年度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p> <p class="ql-block">  汪昌咀村委会驻地在汪湾组,距乡治王岭10公里。东与振昌村相邻;南临排湖,与汇口镇隔湖相望;西隔斫刀湖(脚子门)与环湖村相对;北与洪岭村接壤。国土面积7.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45亩,山场418亩,水面800亩,滩涂1000亩。辖21个村民组,574户,2200多人。</p><p class="ql-block"> 汪昌咀村地势北高南低,东、西、南三面环水,水岸线长达五六公里,只有北部自洪岭以下便是一条大山埂直通排湖,可谓半岛,是一个山清水秀的鱼米之村。只要水位超过16m,许多坳地被水淹没,潘洲等4个屋场便形成4个孤岛,真乃水乡泽国。有三座大型提水站(何咀、王咀、熊大机站)。</p><p class="ql-block"> 汪昌咀村主要农产品:美洲南瓜、美国香瓜、莴苣、洋蓟、葡萄、洋葱、茅菜。矿产资源有:铁矾土、钛矿。</p><p class="ql-block"> 汪昌咀村是沿湖丘陵地区,有山有水,建国前也是半农半渔的贫穷地区。近年来借退耕还林之机,已发展林果种植有5大户,面积500余亩,主要是油茶和枣树。有外湖水产养殖和内湖养殖大户,水禽、家禽养殖大户若干。有2大种粮户。为促进稻田种养产业迈上新台阶,实现可持续发展,汪昌咀村提出“双水双绿”理念,作为产业发展升级的模式和目标。“双水双绿”就是要充分利用平原湖区稻田和水资源的优势实行稻田种养,使“绿色水稻”和“绿色水产”协同发展,做大做强水稻、水产“双水”产业,做优做特绿色稻米、绿色龙虾等“双绿”产品。2016年,汪昌咀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流转土地1000亩进行稻田养殖,出现了“稻-虾”“稻-鱼”“稻-鳖”“稻-蟹”“稻-鳅”等多种稻田种养模式。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富庶、乡村美丽的目标。</p> <p class="ql-block">  王岭村委会驻地王岭(乡治所在地)。东与柳咀、鱼雁村接壤;南与龙门、洪岭、佐坝村相邻;西与湖北黄梅独山镇的杨塘、严庄等村以一路为界;北与新建、柳咀村相接。国土面积9.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212亩、山场2693亩、水面600亩。辖48个村民组,1152户,近5000人。</p><p class="ql-block"> 王岭村共有党员113人,设立党总支,并下设3个支部。</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2004年6月新兴村、齐湾村合并为王岭村,属佐坝乡,地名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村名由来:王岭,指境内有王岭自然村,且是村委会驻地。</p><p class="ql-block"> 王岭村有大量山场,宜果宜林宜牧,已栽种经果林560亩,其中枣树200亩;水禽养殖有4大户,年均户出栏鹅鸭7000只;养猪有2大户,年户均出栏百余头左右,还有种粮3大户。</p><p class="ql-block"> 有石灰厂一个和村办林场一个。积极营造投资环境,吸引外出能人回乡创办企业10多家,涉及食品加工、养殖等产业。</p><p class="ql-block"> 村境内有灵鹫庵、颜公寺等宗教活动场所。</p> <p class="ql-block">  新建村委会驻地在万岭,距乡治王岭约2公里,东与柳咀村相邻;南与王岭村接壤;西与黄梅独山镇黎冲、麻垅、周边等村毗邻(仅一路之隔);北与碧岭村相接(另有一个村民组是60年代开荒点——先锋圩,座落在柳咀村毕屋组,县河东岸,与原六圩青年点及王岭村险峰组相邻,亦属该村的管辖范围)。国土面积9.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725亩,山场面积3196亩,水面309亩。全村辖28个村民组,1030户,4400多人。</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2004年6月新周村、张咀村合并为新建村,属佐坝乡,地名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村名由来:新建,指是由张嘴村和新周村合并,取新建之意,且村委会驻地于此。</p><p class="ql-block"> 新建村是丘陵地区,小山坡和小垅坂多,宜林果粮棉种植。全村有不少的种粮养殖大户,村办林场2个和窑厂一座。</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新建村大力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根据金丝皇菊的药用价值、生态价值及种植要点,采取“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种植金丝皇菊30余亩,既种植创收,又吸纳村民务工带动增收,同时将菊花苗发放给种植户,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加工销售渠道等,让土地得到充分利用,闲置资源活起来,村民无后顾之忧,积极探索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p><p class="ql-block"> 较有名气的庙宇弥勒寺座落境内。</p> <p class="ql-block">  鱼雁村村委会驻地六角塘,距乡治王岭2公里,东与九姑圩、柳咀村三角圩霎壤;南临龙湖与龙门、王岭村相接;西与王岭村毗邻;北与柳咀村相连。国土面积5.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86亩,山场380亩,水面4300亩,涌涂110亩。下辖7个村民组,668户,3000多人。</p><p class="ql-block"> 鱼雁村共有党员94人,党总支部下设2个支部,7个党小组。</p><p class="ql-block"> 鱼雁村处于龙湖后梢,是沿湖丘陵地带,有既能种粮又能养鱼的小型圩6个,适宜水产、水禽养殖。目前大湖养殖有3户,5000亩水面;内湖大面积养殖有6户,2460亩。2007年还建了万亩龙虾养殖基地,实行稻虾连祚模式。水禽(鹅、鸭、豚)养殖大户,年户均出栏7000羽;种鸡、种鹅、种鸭养殖大户有4户,兼营炕房年户均孵养各种家禽10万只以上。同时种粮大户也不在少数。</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鱼雁村利用水资源得天独厚的优势,做强“水经济”、写好“水文章”,积极挖掘滩涂资源,大力打造南圩,连片流转发展渔业、龙虾、芡实等特色养殖业,将“死资源”变为“活资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加速跑”。南圩1600余亩湖面资源与优势并存,2023年2月通过公开竞标,湖北一家养殖公司成功竞得5年的经营权。</p><p class="ql-block"> 境内有兴龙庵。</p> <p class="ql-block">  振昌村委会驻地洪屋(破山口),距乡治王岭8公里,东与得胜、梁岭村接壤;南临傅家湖与得胜村毗邻;西与汪昌咀、洪岭村相接;北与佐坝村相邻。国土面积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78亩,山场625亩,塘堰库水面300亩。全村辖芦咀、洪屋等36个村民组,706户,近3100人。</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2004年6月洪屋村、汪柏树村合并为振昌村,属佐坝乡,地名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村名由来:振昌,指2004年洪屋村与汪柏村合并,取振兴昌盛之意。</p><p class="ql-block"> 振昌村为丘陵地区,从佐坝南行不得2公里便进入该村。一条大埂直指傅家湖。坡少,山地、湖田多,宜农宜鱼。主要农产品:洋菇、菠萝蜜、红薯、青豆、西兰花、谷子。矿物资源:锆石、铜、金、红宝石、镓。渔业养殖有4大户,水面880亩;水禽、家禽养殖4大户,年户均出栏万只以上;养种鸭和种鹅的有2大户,户均2000只以上,还有两个种粮大户。村办林场1个,已种桃、梨等果木40亩。柏树窑厂和乡办佐坝窑厂座落境内。</p> <p class="ql-block">  佐坝村位于佐坝乡南部,村委会驻地佐坝街,距乡治王岭6公里,东与龙门、梁岭村接壤;南与振昌村相邻;西与洪岭村相接;北与洪岭、龙门村毗邻。国土面积4.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964亩。山场798亩,水面213亩。全村辖25个村民组,661户,2800多人。</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1984年3月大队改村设立佐坝村,属佐坝乡,地名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村名由来:佐坝,指境内自然村庄佐坝村,且村委会驻地于此。</p><p class="ql-block"> 佐坝村地域为丘陵地区,山场颁布均匀,有村办林场(已种板栗30亩)、梨园(原黄花场已种雪梨40亩)各1个,18门轮窑厂和预制厂各1座,糕点作坊、榨油坊各1个。炕房3座,水禽(鹅、鸭、豚)养殖有9大户,年户均出栏万只以上,最大1户达2万只以上,还有种粮3大户。</p><p class="ql-block"> 佐坝村是远近闻名的鱼苗化养专业村,有鱼苗化养10户,鱼池30多亩,每年向社会提供鱼苗数百万尾,除供应本乡湖池、塘、库养殖外,还远销黄梅和本县其他各地。</p><p class="ql-block">佐坝,是历史名集市之一,尤以文化商业著称,且文人辈出。现在的佐坝村是富裕较早的村之一。</p><p class="ql-block"> 2020年2月,佐坝村被认定为2019年度第二批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p><p class="ql-block"> 境内有净贞宫等宗教活动场所。</p> <p class="ql-block">  敬请继续关注《松兹探村》系列美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