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玉楼春.卡农</p><p class="ql-block">北京剧院北辰边,</p><p class="ql-block">最美故事曲经典。</p><p class="ql-block">穿越时空进心门,</p><p class="ql-block">卡农留传数百年。</p><p class="ql-block">沁人心脾乐震撼,</p><p class="ql-block">天籁之音<span style="font-size:18px;">萦绕牵。</span></p><p class="ql-block">优雅高贵入灵魂,</p><p class="ql-block">似醉如梦<span style="font-size:18px;">旋律伴</span>。</p><p class="ql-block">2025年 元旦 世界经典名曲新年音乐会</p> <p class="ql-block">《卡农》背后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据说是德国作曲家约翰·帕赫贝尔在英国流浪时,与富家女芭芭拉·葛贝拉的爱情故事。帕赫贝尔在教堂弹琴时,芭芭拉爱上了他的音乐才华。两人虽历经曲折,但始终未能表白心意。帕赫贝尔在战争中创作了《卡农》,希望作为向芭芭拉求婚的礼物。然而,战争结束后,芭芭拉已经离世。帕赫贝尔在芭芭拉的墓前完成了《卡农》的另一半,以表达他对她的思念之情。这个故事告诫我们要珍惜眼前人,勇敢表达爱意,以免留下遗憾。</p> <p class="ql-block">一、起源与遗忘:卡农的诞生及其失落</p><p class="ql-block">《卡农》这首音乐作品,源自德国作曲家约翰·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在 17 世纪晚期创作的 D 大调卡农。这部作品在创作之初,因其独特的结构和优美的旋律,曾在欧洲乐坛引起广泛关注。然而,随着时光的流转,这部作品逐渐被遗忘,直至 20 世纪后期,才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p><p class="ql-block">帕赫贝尔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他在战乱中度过了童年,后来在英国的一个小村庄安定下来。在那里,他被一位教堂的琴师收养,并在琴师的熏陶下,学会了钢琴。帕赫贝尔自幼热爱音乐,他的才华在英国乡村传为佳话。</p> <p class="ql-block">二、爱情与毅力:芭芭拉的坚持与帕赫贝尔的感悟</p><p class="ql-block">有一天,隔壁镇上最漂亮的女孩芭芭拉来到教堂,听见了帕赫贝尔的琴声,便一见倾心。芭芭拉虽然对钢琴并无太多兴趣,但为了接近帕赫贝尔,她请求成为他的学生。尽管芭芭拉在钢琴上并无长进,但她依然不愿放弃,希望能够借此机会接近心爱的人。</p><p class="ql-block">在教芭芭拉弹琴的过程中,帕赫贝尔逐渐意识到自己已深深爱上了她。然而,他没有表达出来,反而因芭芭拉的进步缓慢而责备她。芭芭拉心中委屈,但仍坚持学习,希望能够得到帕赫贝尔的认可。</p> <p class="ql-block">三、悲剧与重逢:芭芭拉的离世与帕赫贝尔的创作</p><p class="ql-block">半年后,芭芭拉在钢琴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她兴奋地拿着奖杯去找帕赫贝尔,想向他表白。然而,帕赫贝尔已经离开了教堂,被征召参加战争。芭芭拉得知这个消息后,决定等待帕赫贝尔归来。</p><p class="ql-block">在战争中,帕赫贝尔九死一生,是芭芭拉的信念支撑着他。在战火中,他开始创作一部名为《卡农》的作品,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向芭芭拉表白。然而,在他完成作品的三分之二时,他被召回战场。</p><p class="ql-block">战争结束后,帕赫贝尔回到村庄,却得知芭芭拉已经离世。他痛苦不堪,终于明白自己早已深爱着芭芭拉。在芭芭拉的墓前,帕赫贝尔含泪完成了《卡农》的另一半。随后,他在教堂弹奏了这部作品,以表达他对芭芭拉的思念之情。</p> <p class="ql-block">四、结论</p><p class="ql-block">这部感人至深的《卡农》成为了帕赫贝尔最著名的作品,同时也见证了芭芭拉与帕赫贝尔之间永恒的爱情。而这个故事,也警醒着我们珍惜眼前人,勇敢表达爱意,以免留下遗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