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864年,华世奎生于天津老城厢东门里。16岁时,中秀才。光绪十九年19岁时中举人,自内阁中书考入军机处,荐升三品衔领班军机章京。1911年,庆亲王奕劻组成内阁,华世奎升任内阁阁丞。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时,华世奎升为正二品。据传说末代皇帝溥仪的退位诏书由华世奎书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少华是我的老同事,是一位特立独行的背包客,多年来行走在祖国各地所到之处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展览馆拜访名家寺院,见实物长知识。尽览大好河山不负美好年华。少华老弟今年59岁,身体好,摄影,文笔俱佳。兼作公益活动令人佩服。看到他图文并茂的游记我就想编串一下,便于大家卧游欣赏学习,这也是人生乐事之一。谢谢少华。</p> <p class="ql-block">2024年是华世奎诞辰160周年,“物语新声——华世奎书法文献精品展”将集中展出华世奎先生书法对联、碑帖拓片、中堂屏条等经典作品120余幅,其中楮墨、信札、诗稿、册页等文献50余件。书法作品题徐世昌临张芝《冠军贴》的引首“海西遗墨”四字是华世奎于1942年春日书写,也是其绝笔之作,让世人垂翰至臻。另一亮点是华世奎手书的《林君兴学碑记》原稿及拓片,为华世奎颜书代表作,与在天津博物馆基本陈列展出的《林君兴学碑记》石碑相契合,难得一见。此次参展的文献多数为首次展出,其中华世奎与严修的往来信札将带领观众走进这位“近代颜书第一人”的书法人生。</p> <p class="ql-block">之一</p> <p class="ql-block">之二</p> <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后,华世奎以省亲为名弃官,返回天津,在天津意租界购买了房产,自居清朝遗老,号“北海逸民”,终生未剪去辫子,且不使用民国年号,不做官从政,醉心诗文及书法。</p> <p class="ql-block">之三</p> <p class="ql-block">华世奎作为知名书法家订有“笔单”。他和孟广慧、严修、赵元礼并称为津门书法四大家。其代表作为手书的“天津劝业场”五字巨匾,字大1米。他还题写过东北角的“正兴德”茶庄、估衣街的“德昌公”等商号的牌匾。</p> <p class="ql-block">之四</p> <p class="ql-block">华世奎热心天津文化事业,曾主持崇化学会、国文观摩社、城南诗社等文化团体,并长期担任天津文庙主持。程克担任天津市市长时,受商震嘱托,每月从天津市财政局为华世奎拨千元以供其生活,被华世奎拒绝。程克乃每月拨600元为崇化学会的经费,余款400元作为天津文庙的修缮费用,直到1937年日本占领天津为止。</p> <p class="ql-block">之五</p> <p class="ql-block">华世奎先生与民国总统徐世昌等诸多友人往来信笺和其他诸多墨宝,也一同展示。</p> <p class="ql-block">1942年春夏之间,华世奎病逝,享年79岁。华世奎的家属和在天津的清朝遗老们联名向满洲国皇帝溥仪请谥,获赐谥号“贞节”。</p> <p class="ql-block">华世奎经过长期的书法实践和探索,将苏东坡的巧结构和篆隶的笔法与颜的拙字相结合,形成了拙巧相间的“华体”书法;而且在理论上总结出了富于自己个性内涵的六种笔法,即“提、按、顿、挫、内颤、外颤”。他为人写了许多牌匾和碑记、墓志铭等,在天津留下了不少可资纪念的文物。书法作品小至蝇头小楷,大至径尺以上榜书,结构都很凝重舒放,晚年更加苍劲挺拔。</p> <p class="ql-block">华世奎故居现在天津市河北区民主道天津市市场监管委对面。</p> <p class="ql-block">25一1一1潘亚军编于沽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