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

园(拒加微信)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元旦,我却没有感觉出新年的快乐,也没有心情主动发“元旦快乐”的信息,因为三年前的元月2日母亲因病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终年92岁,上午我和爱人去祭奠了母亲。三年来我一直不敢触碰、不敢回忆关于母亲的一切,因为一回忆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流……这是我流着泪翻拍的几张母亲生前最喜欢的照片,并且记录了一些回忆母亲的文字……</p> <p class="ql-block">一、母亲最喜欢的事情是照相</p><p class="ql-block"> 母亲一辈子最喜欢的事情是照相,除了经常到照相馆照外,我经常利用双休日、节假日陪她去照相,我就是她的贴身摄影师、洗照片跑腿员。80年代初期我们家就买了一台“东方牌”的照相机(是放胶卷拍照的);后来兴数码相机时,我们又买了数码相机;再后来就直接用手机拍照了。母亲对自己喜欢的照片反反复复地翻洗、大小尺寸都洗,还经常送给亲朋好友;对自己不喜欢的照片毫不留情地撕毁,能留下来的都是精品,母亲的影集都是一摞一摞保存的。我选了几张母亲最喜欢的照片发出来(黑白照是照相馆拍的,彩色生活照是我拍的,翻拍不如原版好)。我可以自信地说:母亲的照片堪比明星照,年轻时的照片像《早春二月》里的女主角演员谢芳,中老年时的照片像《红灯记》里的饰李奶奶的演员高玉倩。</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爱照相好像已经传染给我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理解母亲了,一是有爱美之心,二是想永远留住青春,三是有不服老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二、母亲最讲究的事情是服装合体</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一生都讲究穿着、服装合体,记得我小时候,母亲经常在外面裁缝店做衣服,每次都得去裁缝店无数次,一遍又一遍交代制作尺寸、样式,取回衣服一试肯定就有毛病,不是肩宽了就是长了、短了,然后再去修改,修改一次还不一定行!做一件衣服得至少跑5趟,如果不满意很可能直接就不穿了或者送人!而且试一次衣服生一次气,“我做个衣服怎么这么不顺?”我和父亲只能在旁边哄着说,挺好的、挺好的!</p><p class="ql-block"> 后来,做衣服的裁缝店少了,我就经常陪她去商场买衣服,因为母亲体型胖个子不高、不好买。还是老样子,买的时候,试了又试,觉得可以了,回到家又试,觉得又不行了,让我去退!以前商店退衣服还要扣点钱、给售货员说好听的(不像现在很多商店几天内无损坏原价退货)!</p><p class="ql-block"> 不怪母亲穿着挑剔,母亲说,她小时候,北京有名气的裁缝店的人都是上门服务的,为全家人量身定做的!母亲应该感到欣慰的是,她一生穿的衣服比起同龄人都是尺寸合体的(肩宽一个韭菜叶都得修好)、样式时髦的、干净整齐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三、母亲最喜欢唠叨的话语</p><p class="ql-block"> 虽然母亲离我而去,但是母亲教育我的话(这些只是少部分),却经常回响在我耳边,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由于母亲教师的职业性质,全家都养成了熬夜习惯)</p><p class="ql-block">时间就是生命,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p><p class="ql-block">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p><p class="ql-block">凡事从最坏处打算,从最好处争取!</p><p class="ql-block">人无远虑必有近忧!</p><p class="ql-block">屋漏偏遭连阴雨,麻绳专挑细处断!</p><p class="ql-block">人以群分,物以类聚!</p><p class="ql-block">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好人为伍)</p><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做任何人都要认真!(这点儿是我一直坚持的)</p><p class="ql-block">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毛主席的话)</p><p class="ql-block">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艺不压身!</p><p class="ql-block">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督促我永远不做坏事!)</p><p class="ql-block">人同此心,心同此理!</p><p class="ql-block">人善有人欺,马善有人骑!</p><p class="ql-block">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p><p class="ql-block">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p><p class="ql-block">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在恋爱婚姻问题上,母亲没有听从姥爷的话;而我是太听从母亲的话了,多次错过,结局不错!)</p><p class="ql-block">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p><p class="ql-block">刺猬的孩子是光的,屎壳郎的孩子是香的!</p><p class="ql-block">孝顺,孝顺,顺着为孝!(母亲时刻敲打着我要顺着她)</p><p class="ql-block">父母唤,勿迟缓;父母训,须敬听!</p><p class="ql-block">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p><p class="ql-block">小不忍则乱大谋!(母亲却从来做不到小忍,点火就着,而且是不分场合、地点、对象、别人是否能下台?自己发完火回头儿哪怕再给人道歉也行!)</p> <p class="ql-block">四、母亲过人的才华没有得到发挥 </p><p class="ql-block"> 从上面母亲爱唠叨的话里,文友们应该能感觉出来:我的母亲绝非等闲之辈!是的,母亲原本应该或者可能成为一个很有作为的大法官、政界要人、大学知名教授,遗憾的是……</p><p class="ql-block"> 母亲本是大家闺秀,听母亲说,她小时候姥姥家是满族正黄旗、很富有,我姥姥结婚时陪嫁的有丫鬟。母亲小时候,姐弟三人各有保姆、奶妈照顾。因此母亲的大小姐脾气和超强的自尊心保持终身!</p><p class="ql-block"> 母亲小时候当大小姐时,口齿伶俐、聪慧过人,小学5年只上3年,跳过两次年级,学习成绩照常名列前茅!中学时代上的是教会中学——北京贝满中学,很多课都是外国人用英文教的。中学毕业直接考上“北京大学(北京政法大学)”,她毕业后追随我父亲来到了“平原省师范大学”当讲师,但是,1958年的教师下放,母亲被下放到河南汲县农村中学,直至1972年调回新乡市中学。</p><p class="ql-block"> 母亲在北京大学学的是法律,如果去公检法,不是检察官、法官就是律师;如果一直在大学教书,也一定能成为教授!但是人生没有如果,母亲偏偏就赶上高校教师下放农村,只当了个中学教师,而且以母亲的学历、资历被评为高级教师应该是不难的,但是她到退休只评了个“荣誉高级”,跟工资不挂钩!她的同学很多都在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北京市最高人民法院、北京政法大学或者其他城市的公检法部门、高校法律系,母亲在60、70岁时候多次回母校“北京大学”参加校友聚会!母亲曾多次对我说,同学们都比她混得好!我理解母亲心里是有很大的落差的!</p><p class="ql-block"> 母亲刚解放时能考上“北京大学”,绝对是高智商,她天生丽质、才思敏捷、伶牙俐齿、知识丰富、见多识广,如果当律师,绝对可以把对方辩驳得哑口无言!我认为她人生不如意的原因很多,但是主要的有,一是大学毕业不应该离开北京;二是嫁错了“郎”;三是在“可以归队时”没有抓住机会(恢复公检法时曾让她归队,她没有答应),可以回高校也没有回;四是我行我素的火爆脾气(幸好有我这个好脾气的女儿兜底)。实际上,我为她不如意的一生感到惋惜!而且她还把我从省级高校调出来到市级单位,我也为自己感到惋惜!但是,我也从她的经历中吸取了一些人生教训!</p> <p class="ql-block">五、母亲对父亲的不满意</p><p class="ql-block"> 母亲无数次地对我说,“你是妈妈的小知音,我不是封建家长,告诉你,我不爱你爸,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嫁给你爸!”我问她,“既然不爱,为什么要嫁?”,她说:一是心软(父亲身体不好),二是跟姥爷赌气(嫌姥爷不阻止)。对第二种说法,我并不赞同,依母亲的刚烈性格,姥爷是阻止不了的!</p><p class="ql-block"> 看父母的结婚照是多么幸福的一对!谁能想到他们并不幸福?谁能想到母亲是刚哭过去照的结婚照(母亲说的)?他们认识时,母亲是北京大学学生,一位长在北京的大家闺秀、眉清目秀;父亲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一位长在河南农村的清瘦高挑的小伙子,母亲说是同学介绍认识的,父亲比母亲大7岁,父亲给母亲补课,就这样变成了恋人。</p> <p class="ql-block">  我认为,母亲不满的原因之一是“门不当户不对”。我的父母亲在家庭出身、社会阅历、思想认识上均存在很大差异,母亲像一位高傲的公主,父亲像一位卑微仆人,原本不该成为眷侣。原因之二是,父亲有严重的心脏病,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担负起丈夫应尽的责任,母亲付出更多,觉得亏。原因之三是,母亲在婚前“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结婚后母亲如果能很好地调整心态,认命接受现实生活,努力拉近与父亲的距离,也不至于总是跟父亲闹别扭、过得不幸福!原因之四是,母亲是一个充满浪漫幻想、追求完美的人,但是由于自己生活不幸福造成了爱疑心、爱挑剔、爱发脾气、不能容人的性格!</p><p class="ql-block"> 母亲原本姐弟三人,她是大姐,有两个弟弟,在我父亲去世前母亲都已经与两个弟弟翻脸,以至于父亲去世时两个弟弟没有一人来看看大姐(我母亲),母亲性格的强势可见一斑!特别是接近晚年时,除了说“女儿是好女儿”外,对谁都不满,跟谁都不能长时间相处!</p> <p class="ql-block">六、母亲对女婿的不满意</p><p class="ql-block"> 父亲去世后第二年,我就上班了,挣的钱全部上交母亲,直至十一年后结婚、生孩子我才有权支配经济开支。父亲走后我又陪伴、照顾了母亲41年,41年里的前10年是母亲比较快乐的时光。父亲在世时常年卧病在床,需要照顾,父亲走后我和母亲一起又送走了84岁的外祖父,然后就剩我们娘俩。从我记事儿起,母亲在家说一不二,即使我被母亲打骂、处罚,父亲也不敢说情,父亲走时我才16岁,但是我开始同情母亲,对她更是百依百顺,以至于找对象都必须母亲先过眼,她看不上的我肯定会放弃,以至于我28岁才结婚,以至于我结婚后她对女婿百般挑剔、总不满意,我们俩一起照顾她31年直至92岁去世。</p><p class="ql-block"> 女婿是高级中学的教师,大学毕业,一米八二的高个子,老实实在,踏实能干,尊敬老人,是经过母亲同意我们才相处的。母亲是个完美主义者,她记录的有姓名的女婿备选人曾达到280人,大部分都是她不同意的,少部分是我不同意或赌气不同意的。因此,母亲挑选的女婿的确是个好人、可靠之人。从我们开始相处直至为她养老送终,就一直把孝顺母亲放在第一位,从未改变。但是由于母亲的情感脆弱、敏感多疑,她总有对女婿不满意的地方!我真是无语啊!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女婿有他的缺点,说话太直接,有时好心说不出好话,不会花言巧语地哄人,但是他的确心地善良、脚踏实地办实事。</p><p class="ql-block"> 母亲啊!您放下心吧,您女婿对我很好,您走之前,我们俩身体都亮红灯了,现在我们特别珍惜眼前生活,互相体谅、互相照顾、互相搀扶!</p> <p class="ql-block">六、母亲长寿的秘诀 </p><p class="ql-block"> 母亲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还是非常在意的,只要哪里不舒服就立即让我陪着去医院看病,以下9个医院的诊疗卡,都是与母亲的社保卡连着的。以前,去哪个医院都得办诊疗卡才能挂号看病,新乡市的中心医院、省三附院、省精神病院、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市中医院等,卫辉市的医专、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专科医院都去遍了,这还不包括去的小医院或诊所。因此,在陪母亲看慢性病、老年常见病方面,我从来没有敢耽误过,她身上哪儿有点儿不舒服,立马就去医院,她想去哪个医院就去哪个医院,这是我做的最问心无愧的事儿。</p><p class="ql-block"> 我陪着母亲住院无数次,她做过两次大手术,一次是“脐疝”,一次是“腹壁疝加胆切除术”,请的都是她要求的所住医院的“一把刀”,第一次手术后,由于她脂肪太多,肚脐刀口历经一年才封口,我天天给她上药;第二次术后恢复还挺好!两次手术都是我一个人照顾的,爱人又工作又照顾两个孩子!那些艰难的日子令人不堪回首!</p> <p class="ql-block">七、母亲的临终遗言</p><p class="ql-block"> 以下是母亲临终前两天清醒时与我对话的音频。那天她跟我说了很多话,遗憾的是最重要的话没有录下来,这句话就是“园园,妈妈这辈子有你这样一个女儿照顾,知足了,谢谢你!”我当时就感动得泪流满面,赶紧俯身趴她耳边说:“妈,您别说了,我应该做的……”,然后我才突然想起应该录下来妈妈说的话。接着,她对我说起中国30、40年代流行的四大名曲,我们俩的对话录下来了。其实,妈妈生前最爱唱歌了,年轻时唱得很好听,步入老年以后,气息明显地顶不上去了。</p><p class="ql-block"> 母亲临终对我说的话,能让我感动后半辈子!让我觉得前半辈子,为她付出的一切劳累、牺牲(牺牲了高校职位、多次牺牲恋爱对象)、委屈……都是值得的!</p> <p class="ql-block">  母亲,您生前在家说话没人敢违背!我写下的咱家的这些日常生活,您别生气啊!随着您的离去,过去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不论怎样,写下的文字都是我对您的怀念!我衷心的感激您的养育之恩,没有您就没有现在的我!愿您在天堂没有病痛、没有烦恼、仍能笑靥如花!愿您在天堂安心、安息吧!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