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活动“卷”向何方?

程子

<p class="ql-block">但凡一个稍微关注教育的人,最近这些年应该看过不少学校活动的各种推送,视频一个比一个精彩,图片一张比一张漂亮。布景新颖,打扮靓丽,表演精彩,宣传到位,一个赛过一个。一场活动下来,老师累,孩子忙,商家笑。比如现在广告公司做个展板飞个气球,或者再喷个彩烟,都不便宜啊。当然,这都不是事儿,为了咱们的孩子,学校也好老师也好,是最能付出的。重点是,花了这么多人力物力与时间,我们的孩子,我是说每一个孩子,在一场活动中参与了多少,担当了多少,快乐了多少,成长了多少。</p> <p class="ql-block">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是我们的目标。每一个孩子都不一样,如何把不一样的每个孩子,卷入到同一场活动中,这貌似有点难。</p><p class="ql-block">所幸,我们已经出发,走在尝试的路上,而且深感快乐。一场活动,如何去撬动更多的孩子参与,如何发掘出更多的角色,如何把活动话语权交给孩子,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p><p class="ql-block">北京十一系观点: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是未来走向社会的预习。我深表认同。而社会是多元的,需要各种职业各种人才。如同一片森林需要各种树木各种灌木各种花草,才能保持生态平衡一个道理。一部影片不是只要演员,还有剧本导演制作人化妆师灯光师摄影师甚至后勤保障。那我们活动育人,至少要想清楚两个问题,一是这是谁的活动,二是做这场活动为了谁。</p> <p class="ql-block">答案不言而喻。</p><p class="ql-block">既然是孩子们的活动,孩子才是活动的主人。那活动要怎么开展,节日要怎么过,是不是该由孩子们说了算?或许每个孩子想法不一样,面临意见统一的问题,没关系,让孩子们去谈论去争辩呗,这个过程不也是蛮有趣的吗?或许孩子太小,有一些想法天马行空难以实现,没关系,这不还有老师吗?把问题抛出来,孩子们会一步步基于现实的,并且他们的创造力让人惊喜。</p><p class="ql-block">既然开展活动是为了孩子,那就不要只让部分孩子成为参与者,让大部分孩子成为旁观者。每一场活动,场内场外,台前幕后,都让更多孩子卷入其中,每一个人都在这场活动中找到价值,都在这场活动中成长了快乐了。</p><p class="ql-block">本学期,从九月的金秋音乐节,到国庆节庆祝活动,到运动会,到史佳航同学的个人演奏会,到担当节,到元旦迎新艺术周活动。都非常明显地在转变,在突破。</p> <p class="ql-block">就拿我们学校特有的“担当节”来说,今年已经是第四届担当节了。提前一个多月,德育部就面向全校学生发布了招募令,招募担当节筹备委员会。</p><p class="ql-block">孩子们踊跃报名,最终确定了14名筹备组的孩子,包括一名一年级孩子,同时确定了一名召集人。</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筹备组召开了若干次会议,一边进行一边碰头,先后就“如何评选优秀担当”“如何进行班级优秀担当提名”“如何分工”“如何督促各班落实情况”“如何采访”“如何颁奖”“如何呈现整个担当节的过程”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每当遇到困难,筹备组就凑一起开会,也会向老师求助,就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中,担当评选一步步落实了,全校做担当争优秀的氛围更加浓了,孩子们也成长了。</p> <p class="ql-block">从开始全校启动担当节做宣讲,到各班担当上墙,大家点赞推荐,再到产生优秀担当,最后总结闭环的情景剧,没有一张广告喷绘,全是孩子们手创。把整个过程中的展示呈现,就作为氛围营造的环创,也作为最后总结会情景剧的背景。</p> <p class="ql-block">整个活动,从启动到总结闭环,孩子向前,老师靠后,每一步都是筹备组的孩子们思考的,每一环都是筹备组孩子推动的。在六小,人人有担当事事有人做,在担当节一个月的时间里,每一位担当都卷入其中,也就是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担当节成为了所有孩子的节日。</p><p class="ql-block">回顾整个担当节,有一个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就是筹备组成立了记者团,去采访小担当的时候,一个萌萌哒的一年级小妹妹,采访了一位六年级的大哥哥,而这位哥哥是校篮球队的个子特别高。大哥哥蹲下来接受小妹妹采访的这一幕被抓拍下来,让人特别动容。</p> <p class="ql-block">不仅担当节,比如金秋音乐会和史佳航同学的个人钢琴演奏会,整个活动的组织也交给学生,孩子们设计门票、售卖门票,安排普通座位和VIP座位,包括检票入场,都是交给了孩子们。站上舞台的人是有限的,个人演奏会还只有一人站上舞台,这一场活动的背后,却有那么多角色与分工,有那么多孩子共同来工作,促成一场演出。</p><p class="ql-block">再比如运动会中,能最终上运动场的是少数同学,但整个活动过程中,有裁判助理团、摄影组、播音组、稿件组、小超市志愿者,有红领巾监督岗,有拉拉队和后勤保障组。</p><p class="ql-block">如此多角色分工,不正是进入社会的预习吗?不正是社会多元职业的初体验吗?</p> <p class="ql-block">再说刚刚才结束的元旦迎新活动,从早上入校的红包墙,到操场上一二十个游园点位,包括整个氛围营造,全是来自孩子们的创作,这当然背后离不开艺术组老师的指导。</p><p class="ql-block">还有活动的前期策划,也是孩子们和老师们一起参与,发动全校的孩子写新年祝福,放进红包,建立同伴关系。各个游园点位的志愿者,也是孩子们担任。在这一场活动中,学生既是策划者、组织者、主导者,也是参与者。每一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存在感,都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让节日成为了孩子们的节日,让节日怎么过孩子们说了算,让节日过得怎么样孩子们能主宰。</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每一场活动,就像一个个项目一样,而学生成为了项目负责人,成为了项目智囊团,成为了项目推进者,在这整个过程中,点点滴滴都是学生的自主。正如六小学风“专注、坚持、想办法”,在这一场场学生自主的活动中,孩子们把这几点彰显得淋漓尽致。一场活动,把更多的孩子卷入其中,卷入各个环节与角色中,并从中培养探究能力、自主能力、担当能力、共情能力,这是不是才应该成为我们活动育人的内核?</p> <p class="ql-block">2025.1.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