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紫水鸡

老生

<div><br></div><div><br></div><div> 紫水鸡澳洲亚种(学名:Porphyrio porphyrio bellus)是鹤形目秧鸡科的鸟类,中型涉禽,体长约44 cm。嘴粗壮,鲜红色,短而侧扁;鼻沟浅而宽,鼻孔小而圆,在鼻沟前部下方,额甲宽大,后缘呈截形,橙红色。翅圆形,第2、3、4枚初级飞羽最长,并几乎等长;第1、6或7枚初级飞羽等长。跗蹠和趾长而有力,暗红色;能用脚趾抓住和操纵食物,这在秧鸡科中很特殊。两性同型,体羽大都为紫色或蓝色,尾下覆羽白色,翅和胸蓝绿色。<br></div> <div><br></div><div> 栖息于有水生植物的淡水或咸水湖泊、河流、池塘、水坝、漫滩或沼泽地中,也见于城镇的湖泊、河流中的绿洲,并扩展到与湿地相邻的栖息地如草地、农田、公园、路边绿化带和森林边缘,其垂直分布可从海平面到1400米。栖息地的湿地面积通常很大,而且是永久性的,有时也生活在小片水域。<br></div> <div><br></div><div> 留鸟,但有季节性随栖息地条件变化而进行的局部迁移现象,在有些地区冬季会向南迁飞。常成5-10只小群在晨昏时活动,白天隐藏在水草从中,能发出响亮的咯咯声、咕噜声和嘶哑的叫声,但通常反复发出轻而较长的单声如“ge-ge-”。行走时步伐缓慢而稳重,受惊或带领幼鸟时,尾羽会上下翘动,露出白色的尾下覆羽。喜欢在芦苇上攀爬,或在水面植物上行走,不善飞翔,很少游泳。<br></div> <div><br></div><div> 杂食性,但主要以植物为食,吃水生和半水生植物的嫩枝、叶、根、茎、花和种子,如香蒲、藨草、水稻的秧苗、酸模和蓼的种子以及水百合的块茎。动物性食物占小部分,包括软体动物、蚂蟥、小蟹、昆虫及其幼虫、蜘蛛、鱼和鱼卵、蛙和蛙卵、蜥蜴、蛇、鸟和鸟卵及雏鸟、小啮齿类以及腐肉。常在水边、漂浮植物上或稻田中觅食,能用前脚趾抓住和撕碎食物,或用喙移动石块和翻动植物。<br></div> 繁殖期4—7月。每窝3—7枚卵,多为4—5枚卵,卵若丢失可以补产。孵卵期23—27天,雏鸟为早成鸟,在巢中停留几天即可离巢,由双亲和助手孵卵、喂食和照顾雏鸟。6—8周龄可独立生活,1—2岁可开始繁殖,在一些地区,1个繁殖季节可产2窝卵。 <div><br></div><div> 分布于澳大利亚西南部。<br></div> <div><br></div><div>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