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大街路北从西往东第三条街是豆腐巷,此街由南北街和东西街两条不同走向的街组成,南出口在南大街路北,斜对面是玉露春澡堂,西出口在中兴街路东。文革时期曾经改名为更生巷,后来又改回豆腐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豆腐巷南北街路东从南往北1号上去有一个较大的空场。上面有三个门,南边门北屋住着庄先生,南屋住着邱业生先生夫妇和儿子三口;东边门住着贺佃美一家;北边门里面,西边院子西边三间北屋是好友李尔明先生家,他下过乡,当过兵,做过工,曾经在潍坊拖拉机厂(大拖)工作。东边两间北屋是李长茂先生家,南屋是滕学增先生家。东边院子是玉露春澡堂老板韩铭缙先生家,他家是南北两个院落。他家不但生意做得好,其后辈也多才多艺。大画家韩金正先生是北平京华美术学院毕业,其画风自成一家。他长期从事国画创作,早年功山水、人物、花鸟,对书法和篆刻亦有较深造诣。晚年主事花鸟,精于牡丹竹梅,被誉为画牡丹第一人,兼作山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号高崖子门,北屋五间孙振华先生住东三间,张正义先生住西两间,张正义有一儿两女,儿子在南大街东首开了一家瑞芝蒸饺店生意很红火。还有两间西屋住着王丽荣一家。1号门和2号门可以连通,西边的两个院落,前院五间南屋,五间北屋,后院五间北屋,两间西屋,当年都是滕学增先生祖上的,可见曾经是大户人家。3号门是一深过道,里面都是韩姓族人。其中有一位韩师傅挑着担子走街串巷为人理发,他理发技艺高超,特别是刀法娴熟,不管是刮脸,刮光头,涂上肥皂沫用热毛巾捂透,然后一刀到底,几下就完成,再又快又干净。后来他老伴得了植物人病,他自学艾灸把老伴的病治好了很多,受到四邻的称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再往北是一个小型炭庄,炭庄的南面住着李家、牛家等。北边有一独门独院,是好友嵇文奎先生家。他家后面是东关医院著名妇产科大夫杨慧仙女士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再往北往里是韩家,是一个大家族,住着三进院落。民国初期做铁的生意,生意兴隆,人称铁庄。其家族人丁兴旺,人才辈出,有弟兄六人。有韩宝玖先生,(字子珮,以字行),生于1908年,上世纪30年代,毕业于上海同德医学院(解放后为上海第二医学院),随后留沪从医。1945年回潍后,受聘于新开办的齐鲁医院,院址在现东风桥西(现新华书店处)。1946年末,丁叔言吞鸦片自杀,即由韩宝玖先生与陈耀亭先生(后任昌潍第二人民医院,即益都中心医院副院长)去洗胃抢救,当时的《统一日报》有载。韩宝玖先生因肺结核于1947年病逝。其夫人杨氏,名纫荃,字佩仙(1918-1982),无锡人。早年旅沪学医,后与韩宝玖先生结为连理,并于沪上悬壶数年。后随夫归潍,逾两年夫仙逝,30岁寡居,独立支撑家庭,抚育子女4人,个个优秀。先在地区人民医院工作,后为离家近调至潍坊市立医院。其女儿韩玉燕女士也从医,在潍坊市立医院工作,家中多人从医,可称为医学世家,为街坊邻居热心诊疗服务,赢得众人的高度赞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国家一级演员,山东省京剧团的著名小生演员韩世杰先生是韩宝玖先生的侄男。他饰演的小生人物儒雅俊朗,多姿多彩。还培养了众多优秀小生学员,有宋红蕾、焦鹏飞、王砚波、郝振、孙大鹏等,目前他们都活跃在各大京剧舞台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韩氏后辈中有著名厨师韩全业先生,他的刀工可称一绝,左右手快刀拉肉丝,左右手都能翻炒颠瓢。他以后在庆丰楼干厨师,烹饪技术超群,可与另两位著名厨艺大师谭冬生、董克强齐名。更偏爱武术,师从地功拳大师薛方义先生,亦有很深的造诣,还兼学多种拳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还有韩氏家族的另一名人韩春圃先生,此老也是有名的厨师,做狗肉更是一绝。曾在省委招待所就职,还进京在人民大会堂做过菜,曾专职为当时的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司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后面还住着卖豆腐的牛家,每天清晨五点左右就开始售卖热豆腐。挨着他家是李忠海先生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出来铁庄就到了东西走向的豆腐巷,东头路北是一个大杂院,正对着是南北走向的豆腐巷北头。康玉德爷爷家在里面居住,院子里有一盘碾,生活困难时有的人家弄点五谷杂粮到他家去碾压一下,或收几分钱或留下一把杂粮作为使用费。里面还住着好友李正东先生家,庄家等多户人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往西第二个门是一条小过道,前面住着韓桂兰一家,后面住着原东关运输队队长韩志博先生一家。第三个门是过道屋,进入是独门独院,住着庄木匠一家,1964年响应政府号召全家下乡。第四个门是杜家,杜重光先生在前面住,穿过堂屋,后院住着好友杜宝健、杜宝莲、杜宝兴兄弟姐妹几个及父母,因进出不方便,后来从院子西墙开门走王家过道。第五个是王家深过道,王老先生夫妇育有三男一女,个个有出息,老大王广义先生曾经是临沂专署专员秘书,老二王广亮先生中专毕业,是企业的中层干部,女儿王广俊女士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是潍坊市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老三王广永先生参过军,也是企业的骨干力量。此过道中还有于姓一家,于中国先生在拔丝厂工作。还有多家住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六个门是韩家大门,据说原来是一富裕韩姓大家族的花园,后来成了住家户,好友高新华先生曾经在里面居住,其余多数是韩姓族人居住。西院南屋住着潍坊市歌舞团团长韓连兴先生,国家二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他声音高亢嘹亮,是男高音歌唱家。先后在该团排演的10多部大型歌剧、话剧中担任主要或重要角色,成功的塑造了刘闯、沈兰、周朴、秋海棠等舞台艺术形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北屋住着原昌潍京剧团著名武老生演员王承德先生,国家二级演员。他出生成长在豆腐巷花园外祖父家,11岁(1950年)开始学唱京剧,主攻武老生,师傅是青岛京剧团穆庆来先生。他夫人是郑桂兰女士,她五岁学戏,6岁从济南来潍,解放初期在大同京剧团,后来合并到潍坊市京剧团。当年与韩世杰一起考上山东省京剧团,因父母需要有人陪伴以及与王承德恋爱,难舍恋情而沒去省团。</span></p> <p class="ql-block">王承德演唱「八一风暴」时的剧照,上是杨洪德(潍坊市京剧团团长,艺术家)下是王承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东院有韩宝光先生,他曾经担任原潍坊二毛厂厂长,市青联主席,企业家协会副主席,青州市市长,市委书记。东营市常委常务市长,市委副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此院还有韩振升先生,他是儿科专家,主任医师,曾经担任市立医院院长。他身体素质极棒,擅长乒乓球运动,曾经在昌潍地区职工乒乓球比赛中获得男子单打冠军。此大门还住着韩连顺先生家,他孙女就是现在潍坊电视台主持人韩晓然。还有韩振茂、韓振业、韩振江、韓素贞,韓素清,韓素荣、韩连志、韩瑞云、韩曙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七个门北屋住着韩万顺家,南屋是二建公司经理杨森家。第八个门是杂院,其中知名画家李金新先生在里面居住,他不但书画造诣高远,又是文史考古学家。尤善墨竹,功力之深厚,风格之高雅,博得美术界和社会各界的称颂。里面还有几家住户。从此门往西就到了中兴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中兴街往东进豆腐巷路南,第一个门,是张先生家,早年去世,妻子一人拉扯三个孩子长大,女儿叫张甲兰,还有两个哥哥。第二个门是长过道,中间东边一个门儿,北屋宋大娘,宋大爷婚后第一任妻子无生育,又娶第二任妻子生一儿子宋德顺,女儿宋雪兰。宋大爷去世早,两任妻子都在此居住象亲姐妹,第一任去世后,第二任妻子厚葬掩埋成佳话。西屋住着李荣吉、郎益荣夫妇,因郎益荣在街道居委会工作,待人真诚和气,服务周到,一九六二、三年被选为人民代表进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后渐渐人们都叫她李代表。两个女儿李云生、李敏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过道最南头是郭玉梅、丁德芝一大家子。郭玉梅是和平剧场老职工,有时人民剧院来了名角,便被经常抽调去服务。夫妇俩育有五儿一女,大儿子郭恩荣亚星化工厂退休,大儿媳许兰英年轻时在街道食堂,进入木锉厂后并入医疗器械厂工作,她工作认真热于助人,经常捐助穷人,一九七三年被评为昌潍地区劳模。二儿子郭业荣潍柴技术员,三儿子棉纺厂,四儿子郭德荣当兵在炮八师,转业后任潍柴工会主席。小儿子郭胜荣发动机厂职工,女儿郭秀娟印染厂职工,从小跟在父亲身后看戏,耳濡目染也学会了唱戏,业余时间唱了一辈子戏。其大儿子的女儿郭桂秋也受其影响,酷爱戏曲,七十多岁了仍活跃在京剧舞台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三个门是韩乐书先生全家,建筑工人,后因病早退在家。再往东是一个小空场,有三个门户。西边门韩臻言家,他是潍坊火车站职工。小儿子韩永顺火车站职工,后考上潍坊列车段团委书记,后担任武装部长,安全办公室主任等职。大女儿系公务员,曾任潍城区卫建局付局长、计生协会会长,退休后热心公益事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空场的南边门是一个两进的大杂院,原来是印刷厂的车间,搬迁后成为住家户。进入过道东拐是个大院子,西边两间北屋住着陈老先生夫妇,儿子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边三间北屋住着两家,是对面房,西边是刘先生夫妇和一个女儿;东边是任老先生夫妇和儿子任苏鲁及几个女儿家。笔者一家曾经在三间东屋和三间南屋居住,南屋是前后门,南门通南边的院子。笔者一家于1969年迁走后,北屋由原来在韩家崖韩家祠堂住的李刚先生兄妹四人与母亲一家居住。三间东屋由赵希禄先生居住,在煤炭公司工作,儿子赵传经在市文工团(后改名歌舞团)吹黑管,有时也说相声,诙谐幽默。院子西边还有两间小西屋,住着张老先生一家,1964年全家下乡去安丘县后,由印刷厂的许师傅夫妇和儿子居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经过西边小过道通向东西狭长的小南院,西边两间北屋原来住着孙先生夫妇及两个儿子,其夫人姓杨,身高一米九左右,可能是当年潍坊市最高的女士。他家搬走后,由无线电厂的刘师傅夫妇及女儿居住。两间小南屋住着潍县京剧团会计邢先生一家。东南角有一间小厦子,住着周志忠弟兄四个和父母,非常拥挤,1964年全家下乡去了潍县清池乡,房子成了居委会的小仓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空场东边的门是王老先生夫妇和他们的三个儿子居住,老大就在东边的小炭庄工作,小儿子王珂山与笔者是潍坊二中的同班同学。他家在空闲时为群众运送煤炭到家,生活困难时期,大多数家庭都是用簸箕去炭庄买炭,一次只买四五斤,生意很清闲。后来生活好点了,开始一次购买50多斤或上百斤,有的家庭没有壮老力,同学和他大哥就推着独轮手推车,用能盛50多斤的小麻袋挨家去送,收取个苦力钱。</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空场往东再没有门户了,一溜青砖房屋只有檐窗户开在豆腐巷东西街的路南,此房屋的大门在豆腐巷南北街最北端的路西。此院北屋住着康玉德先生,南屋住着于姓人家。路西往南第二个高台子门是韩家。再往南是三间临街屋的居委会,居委会南边有一过道屋,里面是大杂院,西边北屋居住着荣誉残疾军人、东关西南片区李振成书记,那时他经常在烈士陵园、厂矿学校演讲解放潍县战役的故事,他口齿伶俐、思维清晰、吐字清楚,演讲的绘声绘色,精彩纷呈,深得听众好评。院内还有几家住户。路西最南边是史家的门户。再往南就到了南大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豆腐巷其名不扬,却人杰地灵,豆腐巷不长,却人才辈出,不同凡响。有国家官员,有专业工匠,有商界精英,有歌舞悠长,有鲁菜名厨,有京韵京腔,有医疗专家,有书画专长,还有众多工农兵学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至此豆腐巷的大体境况介绍完毕,因能力有限,难免有疏漏遗缺或错误,敬请师友们不吝赐教,留言指正,填缺补漏。拜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此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于志超先生、曹清山先生、孙茂林先生、葛宝忠先生、韩玉梅女士等老师好友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最真诚的感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