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年来青海散曲工作委员会在青海省诗词学会的正确领导下,学习、挖掘散曲文化内涵,开展散曲文化交流、研讨、创作,促进散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经全体会员积极进取,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p><p class="ql-block"> 一、抓组织建设</p><p class="ql-block"> 在2024年5月青海诗词学会召开四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后,进一步建立健全了青海散曲工作委员会及秘书机构。青海诗词学会散曲工委的建立健全,进一步得到全国各地散曲组织的支持和赞同,同时也提高了青海河湟文化和三江源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在全国各地散曲界引起很大凡响。青海散曲群内现有省内外成员162人,发展青海散曲会员20人,并积极发展散曲写作爱好者10余人。</p><p class="ql-block"> 二、抓平台建设</p><p class="ql-block"> 抓好《青海散曲》平台建设工作,散曲工委每月布置课后作业练习,每一期明确创作要求、散曲格式、曲谱介绍等,让曲友们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散曲创作。相关作业由青海散曲工委,安排了专门的老师负责布置、收稿、审核,并对于曲友的相关创作问题,进行了逐一回应与解答,相关作业发表于青海诗词微信公众号,2024年共计发表散曲专刊12期。美篇曲刊52期(总165期),会员风采专辑4期。新增了由张进萍老师朗诵解说的《青海散曲每周一曲》视频课5期。</p><p class="ql-block"> 三、抓活动开展</p><p class="ql-block"> 1. 5月25日至29日,在高驰会长的带领下,参加了在井冈山举行的全国“第六届当代散曲创作学术论坛”, 在分组讨论中,高驰会长和罗春红副会长分别提出“多民族地区散曲培训的重要性”和“青海花儿与散曲创作的融合尝试”等地域性创作方向。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关注与热议。罗副会长的论文《散曲创作如何突出“曲味”》刊登在“第六届当代散曲创作学术论坛论文集”中。</p><p class="ql-block"> 2. 7月24日至8月25日,组织参加“陕西散曲初中级散曲培训班”,王煜,何生香,张凤英,祁万红,王华等5人参加了培训并顺利结业。</p><p class="ql-block"> 3. 9月20日至24日,“曲坛雅集・走向榆林” 采风活动暨《边塞情》首发仪式在陕西榆林成功举办,青海诗词学会会长兼散曲工委主任高驰、副会长兼散曲工委副主任罗春红应邀参加活动。高驰会长诗词曲15首,罗春红副会长曲12首入《曲坛雅集・走向榆林采风作品集》一书。</p><p class="ql-block"> 四、抓赛事创作</p><p class="ql-block"> 2024年《人世情散曲丛书》《田园情》青海入刊作者5人:王华,罗春红,刘建华,李家峰,程鹏。《林海情》青海入刊7人:罗春红、刘建华、程鹏、王华、李家峰、宝林、付贵兰。《边塞情》青海入刊5人:罗春红、王华、王煜、程鹏、刘建华。另外,罗春红、刘建华、程鹏、王华、何生香等同志在全国相关赛事中取得了优异成绩。</p><p class="ql-block"> 五、抓服务方向</p><p class="ql-block"> 围绕省委、省政府文旅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弘扬中华文化、弘扬河湟文化、弘扬三江源文化,弘扬正气,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积极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使散曲这一优秀历史文化奇葩在青海大地大放溢彩。 积极参加青海诗词学会举办的各类活动,走进景区,走进城区,走进农村,密切配合青海省诗词学会的中心工作,在《青海诗词》、《青海散曲》积极发表文章、作品,几乎每天都有新的散曲作品出现。</p><p class="ql-block"> 2024年的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青海省诗词学会的相关要求还有不少差距,散曲创作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散曲创作目的有待进一步明确,散曲创作精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所有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加以完善。</p> <p class="ql-block"><b>2025年工作打算</b></p><p class="ql-block"> 一、抓优势 </p><p class="ql-block"> 一是抓区位优势。服务青海文旅经济发展,围绕大美青海、河湟文化、三江源文化做文章,这应该是青海散曲创作的主题,是青海散曲事业发展的目的,这也是我们的区位优势。 </p><p class="ql-block"> 二是抓写作优势。发挥散曲创作独特的语言、文字、韵律等写作优势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p><p class="ql-block"> 二、抓力量 </p><p class="ql-block"> 一是抓原有力量。发展好自己的骨干力量,既要传帮带,发挥带动作用,又要继续提高,精益求精。 </p><p class="ql-block"> 二是抓新生力量。要注重老中青结合,不断吸收新会员,让青海散曲发展薪火相传,不断焕发青春活力。</p><p class="ql-block"> 三、抓作品 </p><p class="ql-block"> 一是抓作品数量。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只有在不断创作实践中才能提高创作水平。 </p><p class="ql-block"> 二是抓作品质量。要在作品数量不断积累的基础上多出精品力作,只有精品力作才能产生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青海诗词学会散曲工委 </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26日</p> <p class="ql-block">【2025-1】</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主办单位:青海诗词学会散曲工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顾问:南广勋 梁 耿 李宏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徐瑞理 何广才 韩景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王文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编委会主任:高 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主编:罗春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编委:魏爱华 孙文煜 刘建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杨顺鹏 王 华 王 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张进萍</span></p> <p class="ql-block">文/王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