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的青铜礼器。它于1938年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其造型独特,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四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1</p><p class="ql-block">四羊方尊不仅是一件精美的青铜器,更是一段活生生的历史,体现了商代人民的审美观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被誉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并被列为十大传世国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件大宋汝窑青龙寺御制款汝窑瓷塑显然是仿名器青铜器的造型。做的瓷塑。</p> <p class="ql-block">宋代的汝窑四羊方尊。天青色,侈口,长颈,方腹,高方足,胎质细腻而精细,釉面肥润,釉面还有细小的开片纹饰,犹如蝉翼,浮雕工艺醇熟,造型仿商周青铜器,古朴高贵。</p> <p class="ql-block">古器物学在陶瓷器物上的影响,在北宋晚期、南宋早期开始体现出来,并且大为发展。与北宋中期时仅有耀州窑生产有鼎式炉的情况不同,至南宋早期,则有诸多的窑系开始生产此类器物。而香炉的形制也由单一的鼎式炉变为鬲式炉、鼎式炉、樽式炉、簋式炉共同并存了,生产窑系则主要分布在南宋疆域。而仿古形制炉的使用,已经不限于佛教场所使用,而为更广泛的不同阶层、人群所使用。郊坛下窑、老虎洞窑等宫廷御窑亦生产有仿古形制炉,可见仿古形制炉也为宫廷日常使用。</p> <p class="ql-block">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来便有“汝窑为魁”的说法,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主要代表瓷器,纹饰精美,色泽独特。相传宋汝官窑以名贵玛瑙为釉,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其创新发展的开片纹饰犹如冰裂,高雅素净的青釉色彩瑰丽,在我国青瓷发展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重要标志。自宋以来,宫廷汝窑瓷器被人们视若珍品,大多供于皇室权贵,极少流于民间,因为制作工艺复杂,所用材料较为名贵,导致汝窑瓷器自古以来便是高奢收藏品。发展至今,因汝窑瓷器的稀缺性导致价格一路飞涨,保存完好的汝窑瓷器无一不被人们视若珍宝。</p> <p class="ql-block">器身通体内外皆施天青釉,采用“裹足支烧”工艺制作而成,因而底部留有四个刀片支钉,是一种宋代汝窑烧制的特征。此件器具周身以四羊造型展示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色彩清丽素雅,纹饰精美,肩部四角的羊首和腹部的兽纹刻画精细,寓意吉祥。因为造型精美、地位较高且存世量稀少,故而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