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塞罕坝三人行小记

柚子姐

<p class="ql-block">  酝酿已久的承德之行到付诸实践的时候只有三人能够成行,齐老师和杨老师没来,留点遗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三人:组织者+总策划范老师,行程指导+摄影师冯老师,参与者+文案冀老师,于2024.8.6开启了承德之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和行宫”,它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89年建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早上8点,我们乘坐的大巴车从天津东站出发,经过四个多小时到达承德。冯老师精心预定了距避暑山庄大约2公里的旅店,这使得我们后面自由行日程,游玩方便 可以随时调整方案,有趣还不累。</p> 路上看到的云☁️ 承德到了,我们在这里住了四晚。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旅店旁的承德剧场是我们住处的标志性建筑,每次打车回来都是在这下车。</p> 中午稍事休息,下午四点多,出发去避暑山庄。大街上康熙大帝的马上戎装照雕塑英姿焕发。 避暑山庄到了。因为我们仨位均超过65岁,故而进入参观点均免门票🎫这政策真好。<br><br>避暑山庄的宫殿区是皇帝处理政治事务和日常生活的地方,采用了九宫格,层层递进、纵深发展的布局,以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功能上可以分为前庭和后庭两部分。中国清朝皇帝康熙和乾隆等多于夏秋两季在这里处理军政要务,接见国内各民族政教首领和外国使节。 因为时间关系,这会儿门口人不多,照相很方便。 范老师和我 在这里合个影,很享受。(第二天同一地点都是人啊,根本没办法在这里留影) 抓拍一张 在避暑山庄里流连,处处美景。 冯老师在展示自己刚刚的摄影成果 我和范老师也在用手机捕捉美丽的瞬间。 夕阳西下,别样景色。 <p class="ql-block">这个时段拍下来太美了。</p> 这里的大墙边现在配上灯光,还挺有意境。 上一组拼图。 第二天,再到避暑山庄。买了坐车巡山观景和乘船浏览水路美景两套票。 上午,先乘车上山,中途有三个停车浏览点。 买了一把扇子,与冯老师同款。 <p class="ql-block">我们俩远处的建筑那红色的一点,是小布达拉宫,明天我们会专程探访。</p> 远眺。<br><br>下午是乘船游览行程,中间也会有三次下船浏览。 乘船之前,先参观一下避暑山庄博物馆。 好东西还真不少。 在“大金砖”留影。 冯老师专辑。 上船了。 金山亭 避暑山庄的‌金山亭是一座标志性景点,仿照江苏镇江金山而建,位于避暑山庄内,是‌康熙帝南巡时欣赏镇江金山景物后,在山庄内仿造此景而建。 第三天的行程是此行不可或缺的小布达拉宫。 避暑山庄附近的普陀宗乘之庙~承德小布达拉宫,位于承德市境内,远看类似西藏的布达拉宫,是乾隆皇帝为母亲祝寿而修建的(一个重要背景是顺治帝时期,五世达赖喇嘛到北京传播过佛法)。在避暑山庄以北,“须弥福寿之庙”的西侧,是一座具有特殊艺术价值的寺庙建筑。全庙除主体大红台、大白台等外,还有四十多座各式各样的僧房佛殿和塔台,是“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气势雄伟,十分壮观。 大红台下。 同一地点。 上金顶了。 范老师的拼图 冀老师的拼图 去小布达拉宫的行程相对而言,对个人的体力挺有考验。沿山路石阶而上到达大红台~高达25米的标志性建筑,刚刚松了一口气,又得继续攀登金顶,这是个有三层的群楼,每层都可以浏览一圈,观看各式错落有致的庙宇建筑,最后要登上中央重檐攒尖鎏金铜瓦顶的“万法归一”殿,一共得上七层木制楼梯。<br><br>这一天下来,我的微信步数达到了26000多步。对于不太运动的我可是少有的一次。不过,我都佩服自己了,居然坚持下来了,点赞👍 在美丽的大红台浏览楼台庙宇间的建筑美景。 冯老师的杰作~在金顶上用延时拍摄看快进镜头。 八号下午,我们打车去另一网红景点~双塔山。 承德市区西南30里处,有两颗巨大岩柱南北排开,比肩而立,状似宝塔,峰顶各有砖塔一座,故名双塔山。两峰高低大体相同;北峰粗大,高40余米,周长74米。南峰上粗下细,周长34米。顶砖塔何人、何时、何故所建,不得而知,一直是个谜。<br><br>今人用望远镜观测,北峰顶的砖塔高约2米,圆锥形,无门。南峰顶砖塔座北朝南,高5米余,方形,边长2米多,门高约1.5米,宽1.3米,四角置木据,有铁棍挑出,上挂铜铃。东、西、南三面墙是青砖压缝,北墙齐缝直茬。1976年前北墙裂缝较大,宽处大约有20多公分,唐山大地震以后,砖塔不但没倒,裂隙反而拼合。<br><br>《承德府志》记载:“东塔(南峰)之巅有古庙,不详何人所建,已就倾圮,旁有一小碑镌“王仙生”三字”。清人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说:山庄之西“有双塔峰,亭亭对立,远望如两浮图,拔地涌出,无路可上,或夜闻上有钟磬经呗声,昼时有云片往来。<br><br>双塔山观光索道途经双塔山脚下,直上景区的又一著名景观“猿人石”,全线长度800米,上下高差88米。<br><br>双塔山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古时候承德一带是一片大海,岸边住着一家王姓兄弟俩,打鱼为生。老大娶了媳妇,老二也有了情人,日子过得很红火。一天老二进山打柴跌伤了腿,从此不能干重活。嫂子渐渐对老二厌气起来,不但不给成亲,还动辄打骂,进而要撵他出门。老二不忍羞辱,就在一个狂风骤起的夜里,坐了条船砍断缆绳,任其漂流死活。第二天黎明,风平浪静,老二漂流到两个石礁中间,缆好船,上了岸,发现两礁各有一个小庙。他来到北礁,见一个姑娘正在拜佛,旁边放着渔网、镐头,还有一包菜籽。近前一看,姑娘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情人,两人相见若悲若喜,痛哭一场。姑娘说,昨夜见一个大旋风把你家房子卷起,无影无踪,自己也就只身跳海,到阴间同你成亲。不料黎明自己漂到这个礁岛上,刚才正是为你祈祷,求佛保佑九死一生。于是两人就在此成家,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们就住在北礁的庙里,打鱼种菜度日,南礁的小庙当作仓库。过了许多许多年,地壳变迁,这一带海水退去,成了陆地,两个石礁就成了双塔山。纪晓岚在书上说见到的东西,怕就是这对夫妇的遗物。<br><br>还有传说乾隆皇帝有一年命人搭构云梯,想亲自上去看个究竟。上去之后,他看到小庙里有神龛、石几、香炉、石几上摆一部旧书,乾隆翻了翻,一个字也不认识。石几下放一双破草鞋,庙前有两畦韭菜。他很失望,什么也没拿就下来了。回到避暑山庄当晚做了一个梦:一个白发老头问他,陛下登双塔山看到了什么,乾隆照实作了回答。老头说,旧书是天书,草鞋是登云靴,韭菜是灵芝草,香炉是生云坛。皇上什么也没看中,实属有眼无珠。第二天清早乾隆命人重搭云梯,可怎么也搭不成,只好作罢。 坐索道缆车🚠上下山。 双塔山入口处。 七宝楼或有传说有信众拜拜👋求子。 下山了 在此次避暑山庄行程中,我们又临时增加了塞罕坝俩天一夜,去领略坝上草原的无限风光。<br><br>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清朝曾在此设立"木兰围场"。"塞罕"是蒙语,意为"美丽";"坝"是汉语,意为"高岭"。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1.5℃,极端最低气温-43.3℃,年均积雪日数169天,年均6级以上的大风日数47天,年均无霜期仅72天。 据历史记载,木兰围场作为塞外的皇家塞罕坝风景1 猎苑,自康熙二十年到嘉庆二十五年的139年间,康熙、乾隆、嘉庆三位皇帝共举行木兰秋狝105次。这里还曾导演了许多有声有色的历史话剧,成为清帝避暑、联络北方蒙古诸部和其他少数民族活动的重要场所。诸如"乌兰布统之战"等一些历史重大的事件,也是在"木兰围场"与"避暑山庄"运筹决策的。可以说,一个木兰围场,存在着半部清史。 九号上午早早起来,到集合地点乘坐大巴车。大约四个小时左右,到达目的地。 中午简单吃过饭,大家换乘越野车,往草原深处进发。因为下过雨,路面坑坑洼洼,颠簸的很,可以说是“搓板路”。有视频为证。 我俩想飞,可惜有心无力。 坝上的天气像小孩儿的脸,一会儿一变,本来是多云🌥️天气,一会儿功夫就下起了雨,而且有风,气温下降很快,一下子到了19摄氏度。冷🥶啊😦 一座座风力发电塔高高耸立。 到了下午四点半,去看演出。这是一个开放的带顶棚的演出场。演出的内容是围绕着坝上的少数民族战斗,游牧生活 以及牧民们日常的生活和马上骑射,摔跤及各种特色运动。 在坝上住的一晚,住所无法恭维。比较简单,有些潮湿,一晚上踩死三个虫子(估计是潮虫吧) 10号早上继续草原之行。 远处的马儿悠闲的吃着草🌿,这情景令人心旷神怡。 有献哈达和敬酒环节。 远处的身影。 若有所思… 望远方。 全体团员合影。 行程结束了,回望这几天,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11号返程回津。 感谢冯守林老师、范锡霞老师提供视频和图片资料🗂️🤝✌️助我完成此篇。 待下次再组团出游。 更新于 202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