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注与假借 <p class="ql-block"> “ 六书”中。造字之法,转注,假借,相较于前的象形字、形声字、会意字、指事字来说,是不很常见的,但也不可忽视。</p> <p class="ql-block"> 转注字。是一个字用另一个字做解注的,顾名思义,莲者,∧荷也。别名芙蕖,菡萏。这就是转注,老者,考也,或是考者。老也他们互相作注释,如果两个字都不认识那就完了,了了。如果认识一个字。另一个字通过第一个字认识了,那么这个意义上多了一个字,字义的扩大增多,也算造了一个字吧,其实我认为他是用字方法,不过,客观上讲,通过转注多了个字义也。算也造出来字了,颠,顶的意思,它们都带页字旁,那就和头的有关系,页码的页是后来的意思。颠和顶也就是转注字了。爹,爸爸的意思,母,妈、媒(方言,妈)、娘的意思。如果爹妈都一个也不认识,那就完犊子了,谈不上书面语、口语、方言的区别了。</p> <p class="ql-block"> 假借字,也教通假字,假。借也。莫,暮也,往往都是同音近音字,实际上这里有好多古今字,比方莫字是暮的古字,只不过莫做过几次不、没等字的替代字后,暮这个意义上的意思,就失去了,春节了写对联。“好风凭藉力,送我上青天”。这里“藉”字就是“借”的通假字,”泽被后世”人们经常写,被是什么字?披,受的意思,恩及,施及的意思。“被”也做“披”的通假字,我怀疑披的引伸义才是泽被后世的意思,不过不能读披的音,bei的音是正确的。</p> <p class="ql-block"> 很难说清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别,也有人认为是古人写了错别字,就说是通假字,其实不是,通假字,有时用来还比较古雅,朴拙,文气浓浓。有原来的字,为什么要用通假字,一是古人用的时候是本字,那时候后起字还没有造出来,他们没见过,二是文言文读多了认为哪个也一样。三是一时想不起来。用通假字,这一点就近乎错别字了,比如说“欢度春节”度?渡?哪个?人们往往混淆,度还是比较好的,写成欢渡的大有人在,也罢,错的不至于有杀头之罪。但“钟灵毓秀”中,“鐘”与“锺”就有区别了,有人喜欢深沉就写繁体起来,写成“鐘灵毓秀”,装潢店卖的瓷砖烧制的匾额赫然写着错字“鐘灵毓秀”,“锺灵毓秀”好么,古文解释,锺。古容器,象升之类,有粮粟聚注状,引伸为聚集的意思,而鐘则是敲响报时报事的意思,那个响声的钟,只不过繁体简化后合并了,钟鸣鼎食之家才是敲钟的的鐘,鐘与锺搞不清了,搞出了笑话,两者可不是什么通假字。类似这样的现象很多。皇天后土,绝不是皇天後土。后土的后,皇后的后是原本的字。後是先后的后的繁体字。两字可以通假,但这个在一人施号,天下皆从,皇天后土的意义上,却是两个字。后,君主;后,皇后。</p> <p class="ql-block"> 客易写错字的原因很多,认为咬文嚼字了,无伤大雅,实不然,关键的字错一个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素养来,如果是码字的时候,出现多字少字的问题,还可以马虎马虎。如果是关键字错了,关键的场合。后果不是谁也能负起的。</p> <p class="ql-block"> 不是什么字都可以通假的,咱再顾名思义地看一下,通假字,通假,通假,就是通用假借的意思,不通用假什?又借什么?纯粹的鱼目混珠,真正意义的假借是冠冕堂皇,珠联璧合。“硕鼠硕鼠,无食我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女”通“汝”,这就是正正经经的通假字,“大老鼠啊大老鼠,别再偷吃我的粮食了,多年来伺候你。你也不顾及我的死活…”,当然,一个意思,可以有多种表达。鲁迅先生的表达就特别,“我家好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特殊的表述,表示强调这种表述是很有个性的,一件事儿好,好得很,好得多,这很正常。鲁迅先生偏偏说好的远。人们都记住了。这个“远”字,没用什么通假字,也找到什么出处,但这个“远”字用的就是别致。</p> <p class="ql-block"> 转注,通假是造字规律,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我们知道了这个规律,足矣,要解释每一个文字现象,难而又难。况且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非一日之寒。不断学习,向正确,真理靠近。一些名著中也有不少偈语,谶语,甚至望文生义,应该都是作者的想象发挥。岳飞传里有一个故事说,皇帝微服私访,写了个春字,先生说这个春字写的气象富贵。只是秦字头过大,遮避了日字的光辉。当然,暗示秦桧奸党蒙闭聖听,一手遮天。同理,这就是文章文字都为我所用,认识了字理后,我们就可以发挥各自的才思,好好,体会中国文字的魅力。莫字就象日落西山的样子,光辉在草中逐将隐去,表示太阳落山时的迟暮景色。形象极了。另外忽就想到,有个字谜“叫刘备哭刘帮笑”,巧用关羽卒,项羽卒的历史故事。打出了"翠"字这个谜语来,既有历史深刻趣味。又准确描述了这个字的书写笔划。虽然是与造字无关,但足见作者正确运用文字文化的功力。希望了解文字知识后,避免尴尬的事情出现,而心生智慧灵光起来,腹有诗书气自华么,保不准你聊妹也是髙手,现下不是好这一口么,妹是须是髙级的妹,怕你服不住,想祸害人家也得三板斧。网上有个可笑的剧情,是这样编的,老师问学生,是谁烧得圆明园?学生无辜茫然不知。惊动家长,家长自愧,回家责问无果,子之债父承担吧,父急送子又到学校见老师,说孩子不懂事,谁家孩子也不该干这种事儿,并讨好老师说,无论与他有关无关,烧了圆明园多少钱?我赔,无辜的孩子,可怜的家长,无语,腹诽,流氓啊!有文化吧,家长不能文化这多髙!谁祸害了圆明园?谁为沉痛的历史圆明园又祸害起孩子来,说也说不清楚,不过穿越历史上,奇怪的是历朝奸臣为什么都吃得开,秦桧死后才遗臭万年,赵国的廉颇老来,被奸人诬陷为,虽强饭斗米,“一日三遗矢。”这句话里边的矢,就是通假。“矢”同“屎”,饭是能吃一斗米十斤肉,就是一阵阵去了三次厕所,拉了三泡屎,不是拉出了三支箭。这桩案记载的有眉有眼,千古奇冤,淋漓尽致。此种祸害,祸国殃民,始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慨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