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让每一面墙会说话”到“让每一面墙可对话”

程子

<p class="ql-block">曾几何时,“让每一面墙会说话”这句话,在我耳边回响若干次,每当说到教室布置,说到班级环创乃至学校环创的时候,这句话好像成了大家一致追求的目标。</p><p class="ql-block">的确,墙面原本不会说话,但是因为张贴布置了孩子们的各种作品,比如美术作品,手工作品,学科展示作品……把学生的学业成果张贴出来,让大家来学习和欣赏。又或者有主题,比如开学初布置新学期新气象的主题,国庆节到来布置爱祖国主题这样以时间点来统筹。又或者以科技,或者传统文化,或是某个教育意义的主题,如养成什么良好习惯,远离电子产品主题。总之,教室内外的一面面墙壁,真的会说话,把学校想要传递的教育意义通过这种环境影响的方式传递给孩子们。</p> <p class="ql-block">但是,我们时常会看到,甚至当过班主任的你,尤其低段班主任的你,会为了一期环创而熬更赶夜加班加点。因为打造这样一期环创作品出来,的确需要花不少的心思与时间,过一个月,或者半个学期,又来更换一期。学生开始忙碌起来办小报做卡片,而且还可能要被刷下来上不了墙,老师也要忙碌起来总体布局做修饰。而完成之后,走过路过看一看,班上孩子欣赏一番,的确,墙面表达着某一主题。</p><p class="ql-block">文化育人也好,环境育人也罢,我们要思考的是育人价值的最大化。按照我们传统操作,的确也是有育人价值的,而且还不小。但,教育走到今天,越来越回归本真,回到对学生而言,对每一个学生而言,最适切的方式上来。</p><p class="ql-block">而六小,在不断尝试。</p> <p class="ql-block">首先,教室的布置,打破了传统的只有后墙与外墙这样两面墙的样态。一间教室,不仅是孩子们在学校的学习地,更是班级归属地,是孩子们在学校的家。都说“学校是我家,人人都爱它”。校是最大班,班是最小校,班级教室里外空间,就是我们每一个班级单元的家,我们是来学校里生活的。那,如何打造这个家?那得先明确教室的功能。有人说,那还不清楚吗?教室就是上课是学习的地方呀。这话对,也不对。教室是学习的地方,但不只是学习的地方。因为孩子们到学校,不仅是来学习的,更是来生活的。那既然是来生活的,除了上课,就有下课,除了集中安排的上课时间,也有自主安排的课余时间,那这些时间,就要交给生活了。因此,除了传统的后墙外墙,我们的教室还有绿植区、游戏区、谈心区、阅读区。而这些区域,紧贴着教室的某一面墙,是墙的延伸。</p><p class="ql-block">这样,教室空间育人最大化。孩子课间怎么玩?“快乐十分钟”的课间,如果只能面对“家徒四壁”的课桌椅,该怎么快乐?于是,各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实际情况,设置了班级游戏角。桌面、地面、墙面,各种游戏物品,成为了孩子们的乐园。在这课间自由玩耍之中,孩子们建立了游戏规则,培养了遵守规则的意识,当然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及时调节了学习状态。</p><p class="ql-block">开心的时候玩游戏,不开心的时候除了玩游戏,还能找小伙伴说说悄悄话。于是有的班级增设了小帐篷,给孩子们一个私密小空间,同伴关系培养起来了,心理情绪得到疏导了。</p><p class="ql-block">还有那么一些孩子,照顾欲爆棚,目前学校里还不太具备养小动物的条件(估计很快就能实现),但是各班都设置了绿植区。在照顾植物的过程中,学到了植物养护的科学知识,也培养了责任意识,有了劳动的实践体验。</p><p class="ql-block">教室的墙,不只一面,整个教室里外的空间,都是育人的空间。每一个角落,都可以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发力。我们需要思考,孩子们在学校,大部分时间在教室,那如何让学生在自己的教室里生活得快乐,如何满足各种需求,除了上课需求以外,游戏活动需求、同伴交流需求、情绪调节需求……作为一个人的基本需求,在教室这个最主要的空间得到满足。在每一面墙及墙的延伸区域,找到适合当下情绪的营地,并在此过程中,让整个空间灵动起来,与同伴之间、与书籍之间、与植物之间,与自己的内心,来一场充分对话。</p> <p class="ql-block">其次,教室里外环创的时间点与内容做了调整。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根据班级文化建设的需求来,也就是根据育人需求来,育人才是我们的目标。环创是为育人服务的,不是展示给谁看的,更不是为了给谁来检查的。</p><p class="ql-block">既然如此,首先就是去广告化,广告公司的印刷品再精美,那都不是来自于我们的孩子。不仅在班级,就连校园里也越来越少看见广告喷绘。比如运动会加油牌来自孩子手绘,刚举行的迎新游园活动所有的项目规则来自老师与孩子手绘,就连活动氛围营造也是手绘,新年红包墙内装的都是各个班级孩子们自己创作的小卡片。</p><p class="ql-block">我们学校的文明提示语都来自于学生手创。本学期为了解决校门口有家长接送孩子时踩草坪、翻或者拉开围栏的问题,也同样向学生征集手创提示语,还做了征集海报,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教育,效果远大于说教。</p><p class="ql-block">教室内外的墙面,也同样来自于师生的共同创造。比如有:班级名片、担当设置、学科素养、项目学习、中队角、阅读角、心理情绪角、夸夸墙之类的,总之就是根据班级建设的需要来设计版面与内容,更换也不是一次全换,而是根据实际教育教学进度与需要来更新板块。</p> <p class="ql-block">学期初,以新学期新气象为主题,各班布置了班级名片,班级公约,每个孩子的新学期目标与心愿,或是把奥运精神链接到了我们的生活。一年级新生班级还创设了自我介绍板块,以多种形式增强小朋友的归属感与安全感。教师节前,各班布置了晒老师的板块,把每个班的正副班主任老师展示到墙面,以增强孩子们对老师的了解,促进师生关系。中秋节国庆节前,各班以传统文化和爱祖国为主题,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特点,师生一起创作。新年元旦来临之际,各种年味儿的手工作品、书法绘画和小报被展示出来,增强了节日氛围。</p><p class="ql-block">除了以节日时令为主题进行板块创作外,还有依据学科特点与教学进度开展的学科素养展示。语文板块老师带着孩子们共读一本书,然后课堂上开展讨论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制作阅读卡片,或是写读后感。带着孩子们写话,写倡议书,写书法作品。数学以及英语科学老师带着孩子们做学科小报。所有的这些学科呈现,不仅是张贴出来,更重要的是,邀请老师和同学来阅读来参观,然后给与评价,或点赞贴星,或留言互动。让这些学科知识板块,有的在教室内外墙,有的在年级公共区域,甚至还推到了校门口,来到了家长面前。这种交流方式,已经开始走出教室,成为更广范围的师生进一步交流与思考的另一个阵地,学习的对话,在一个全新的场域里继续发生着。</p> <p class="ql-block">在班级管理方面,六小有自己的特色。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良好习惯,设置全员小担当,让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这些小担当会在每日午省和每周班会课上进行总结,对好现象提出实名表扬,对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提醒,并与立达评价体系进行积分关联。为此,学校每年11月开展一年一度的专属节日——担当节,同时评选出优秀担当。那么,各班的全员担当会上墙,同时优秀担当评选过程会上墙,墙面的有一个板块就是用来进行担当管理与评价展示的。本届优秀担当评选采取自荐与他荐相结合,孩子们下课就围在担当墙边,为自己支持的担当点赞助力。在这个过程中,同学间充分交流,互勉共进,强化担当责任,提升担当荣耀,融洽同伴关系。</p><p class="ql-block">同时,各班还做了各式各样的夸夸墙,有的彰显在外一目了然,有的藏在“树洞”给人开盲盒的惊喜。时常看到孩子们流连于夸夸墙旁,或为同伴送去夸赞,或是去探寻自己的“盲盒”里有什么好消息。老师们也加入其中,或送出或收到,都是快乐的。想到二年级语文书上有一篇题目为《称赞》的文章,小獾和小刺猬两个小动物就在彼此的称赞中,“板凳一个比一个做得好”“消除了一天的疲劳。”这不正像我们的孩子和老师吗?在送出夸赞中给予对方能量,在收到点赞中注入新的动力。这一面面夸夸墙如同一个班级的强大能量场,滋养着师生在这种氛围中愉悦地生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每次走到各楼层各教室,都会发现很多惊喜:孩子们指着墙面交谈甚欢;老师们正在墙面前粘粘贴贴;某班的教室内新出了孩子们的阅读小卡;某班的教室外有了新颖的担当名片;元旦节来临到处都是新年氛围……老师用心经营着自己的班级,从育人的初衷出发,从这一面面可对话的墙面开始,甚惊喜,甚感动。</span></p><p class="ql-block">透过这一面面可对话的墙,可以想象班主任老师在修身班会和午省课上,如何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习惯,如何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发展,如何指导“担当”更好地担当。也可以想象我们的学科老师在课堂上如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如何注重孩子们的学科素养。我们把这一面面“可对话”的墙,作为孩子成长中的一环,前面链接的是各个课堂,后面链接的是总结评价与闭环提升,然后再回到课堂。这样踏踏实实走一遭,一遭又一遭,尊重儿童、发现儿童、成就儿童,充分对话就这样逐步成为我们追寻的校园文化。</p><p class="ql-block">2025.1.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