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茶乡景迈山的七大特色

张建勋

<p class="ql-block">  景迈山位于云南省的西南边陲,在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乡境内。东邻西双版纳勐海县,西邻缅甸。这里是举世闻名的普洱茶的重要产地之一,在普洱茶六大茶山中享有极其重要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2023年9月17日,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项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自此,景迈山成为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这可是我国大大小小成百上千座茶山当中唯一的一座“世界遗产”,独占茶山鳌头,地位不容小觑!</p> <p class="ql-block">  盛名之下的景迈山,对于许许多多的外地人而言或许是一个陌生的地方、一个“秘境”。这里距省会城市昆明有600多公里,人们一不小心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就迈过边界,进入缅甸。实实在在是一个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它与名山大川无缘,也非古迹名胜之地。因此在申遗成功以前鲜为世人所知,也就在所难免了。</p> <p class="ql-block">  但对于云南人来讲,特别是对喜欢喝茶的茶友而言,景迈山的名字就如雷贯耳了。这里茶山面积达2.8万亩,有一千多年的产茶历史,山民家家种茶、户户采摘,茶叶制作是他们千百年来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方式。</p> <p class="ql-block">  本人对茶没有研究,不具备对茶乡景迈山生产的普洱茶进行宣传推广的底气。但由于多次到过景迈山,领略过这里的梦幻迷人的风光。不妨在这里剑走偏锋、扬长避短,对世人所知之不多的景迈山的大好风光作一个浮光掠影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  个人认为,景迈山风光有如下七大特色:</p><p class="ql-block"> 第一大特色:景迈云海。</p><p class="ql-block"> 遍布山间的景迈云海非常壮观,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是云海最高频出现的时段,在这个时期过来,基本上每天都能看到大面积的茫茫云海。时而风起云涌波澜壮阔,时而平滑如水静若处子。在朝阳的照射下,云海有时会呈现出美妙的色彩如同油画,有时又黑白相间浓淡相宜,好似一幅高品味的水墨画。 照片与视频所见,如同仙境一般的云海景观给每一个来这里的人带来内心的亢奋与震撼。无论是追逐旅行的灵魂,还是热爱自然的探险者,景迈山云海无疑是一个不容错过的重要选项……</p> <p class="ql-block"> 景迈山云海是我所见过滞留时间最长的云海,通常能够在日出前到午饭时分,长达五、六个小时。而观赏云海的最佳时间通常在清晨,尤其是日出前后。当阳光慢慢抬升,云雾在山峦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神秘和迷人。为了捕捉这一瞬间,人们会选择在山上住宿,享受夜晚的宁静与清晨的震撼。</p><p class="ql-block"> 顺便说一句,前些年景迈山基本上是没有酒店民宿的,游客上山看日出日落得自带帐篷露营。随着景迈山名气的扩大,特别是申遗获得成功后,游客与日俱增,茶农们开始转变观念,纷纷利用自己的住所和宅基地开发酒店民宿设施,现在山上吃住不成问题,冬季看云海还得提前上网预定住所。今非昔比,名声大噪!</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大特色:独特魅力的日出日落。</p><p class="ql-block"> 同样在这个季节,观赏日出日落是游览景迈山的重要内容。说句实话,日出日落在哪里都能看到,山峦、海边、平原、高楼……但景迈山的日出日落却有着自己非凡的魅力,那就是它有着山林、云海、迷雾、民族村寨的前景作为衬托,这些弥足珍贵的特点,只此一家,别无分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日出是黎明的使者,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开始,象征着希望和未来。 日出是金色的曙光,她将穿透黑暗,将天空染成金色,展示一天的温暖和光明。</p> <p class="ql-block">  日出时的光线柔和而不刺眼,给人以宁静和祥和的感觉。天空从深蓝渐变到粉红、橙黄,楚楚动人、如诗如画。山里的日出时分,外面的世界似乎还在沉睡,一切都显得格外宁静和神秘。</p> <p class="ql-block">  日落时分,太阳将天空染成一片金黄和火红,展现出一天中最为壮观的色彩。夕阳如同燃烧的火焰,将云朵染成绚烂的红色和橙色。</p><p class="ql-block"> 日落是一天的结束,它以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方式告别白日。</p> <p class="ql-block">  日落的余晖温柔地洒在大地上,给万物披上一层金色的外衣。日落时的天空常常呈现出梦幻般的色彩,让人联想到童话和梦境。</p> <p class="ql-block"> 景迈山日出云海观赏点主要包括景迈观景台、景迈大佛寺、芒洪寨子等。而日落观赏点则推荐翁基古寨、班改路段、糯干新寨旁、芒洪八角塔等。这里只有芒洪是景迈山唯一既可看日出、又可看日落的山寨。</p> <p class="ql-block">  第三大特色:原汁原味的民族村寨。</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想在城市周边找到原汁原味的民族村寨基本上是不可能了。就以西双版纳为例,二十年前,想在景洪周边找一个原始的傣寨可以说易如反掌,但现在已经打着灯笼都找不到了。但景迈山不一样,这里至今仍保留着原生态风貌,难能可贵!</p> <p class="ql-block">  景迈山主要有景迈、芒景两个行政村地域范围,包括10个自然村寨,其中五个布朗族村寨、四个傣族村寨、一个汉族村寨,这些村寨古已有之,风貌古朴。加之茶山胜地,为了保证茶叶不受污染,山上的路都不允许用沥青敷设,全是老款的弹石路面。当然,村寨也依旧保持着古老的建筑风貌。</p> <p class="ql-block">  由于篇幅和素材有限,我不可能全部展示景迈山所有的村寨景色。在这里主要有代表性地介绍两个布朗族山寨和一个傣族古寨。算是以偏概全吧。</p><p class="ql-block"> 布朗族村寨的建筑非常有特点。从过去的干栏式竹木建筑发展到现在的土木建筑。民居分为上下两层,上层用于居住,下层用于饲养牲畜和储存物品。屋顶通常采用歇山式设计,分为四面,脊短坡陡,有利于雨水的排放。</p><p class="ql-block"> 布朗族村寨多建于海拔2000余米的山间,选建寨子的主要条件是要方便种地。村寨的房舍顺山坡密集建盖,村民聚寨群居。布朗族民居建筑的色彩自然简朴,主要为灰白色和黄褐色,体现了与自然环境的和谐。</p><p class="ql-block"> 这些特点不仅体现了布朗族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特色,也展示了他们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p> <p class="ql-block">  芒洪。位于景迈山的南端,地势较高,是观赏云海和日出日落的绝佳地点。这是景迈山地势较高、位置最好、面积比较大、也是摄影爱好者最容易出片的古村落。只有这里能够兼顾东边的日出和西边的日落,因此是游客最愿意落脚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芒洪村因观云海的位置相对较好,建有多家带观景台的民居客栈。登上民居小楼,视野开阔,云海美景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芒洪村常年被云海环绕,具有非常美丽的自然风光,包括翻腾的云海、连绵的群山、多彩的晚霞等。</p> <p class="ql-block">  芒洪村内有一座清代时期修建的“八角塔”,是布朗族人藏佛教经书的地方。节日期间,全寨的布朗族人都要到这里赕佛、跳舞、诵经。这座塔也是景迈山现存历史最早的古建筑之一,对于研究布朗族宗教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翁基,另一个有代表性的布朗族山寨,坐落于一个向西的斜坡之处,是观赏落日的好地方。村里保持着布朗族村寨的传统格局,包括寨门、佛寺、寨心(村民进行公共活动的地方),村界外有高大的柏树、菩提与榕树,木制吊脚楼的主色调是黑褐色,屋顶是陡峭的坡面,屋顶之颠矗立着一芽两叶的装饰,这是布朗族的茶叶图腾。这里是游客必到的古村寨,有着众多的茶店、餐馆、民宿。</p> <p class="ql-block">  翁基村的寨心,确实是小了点。</p> <p class="ql-block">  糯干,这是一个具有1800多年历史的傣族聚居的古村落。四周被群山环抱,中间是一片开阔盆地,寨名的“糯”字在傣语中意为“鹿”,“干”意为“饮水的地方”,因此“糯干”意为“鹿饮水的地方”。村民以茶为生,保持着原始古朴的生活方式。登上观景台,小村尽收眼底,一目了然。</p> <p class="ql-block"> 糯干的傣族建筑与布朗族建筑相似,干栏式结构,材质以木质为主,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用于饲养家禽家畜或存放农具等,这种设计既节省空间,又能有效隔离潮湿。 屋顶多为斜坡形,有利于雨水的排放,减少积水和潮湿。</p> <p class="ql-block">  傣族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建筑材料多取自当地,建筑形式与自然环境相适应。</p><p class="ql-block"> 可别小看了糯干这个地方,村里的79座干栏式传统民居均为景迈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组成项目,村里的佛寺始建于晚清时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村落。</p> <p class="ql-block">  糯干的寨心,地处山寨核心位置。几百平方米的空地,背依佛寺,周围是商铺和烤鸡摊店,为村民们聚会及篝火活动的唯一场所。</p> <p class="ql-block">  老酒房。这是景迈山唯一的汉族村寨。山顶远眺,看得出来其建筑特色迥异于傣族和布朗族村寨。应为砖瓦结构建筑。居住在这里汉族村民同样是以种茶制茶为主要生产方式。村里有许多房屋呈半透明式屋顶,那就是景迈山和所有普洱茶山都特有的茶业晾晒场所,用于茶叶的加工晾晒。</p> <p class="ql-block">  第四大特色: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p><p class="ql-block"> 村里年纪稍大一点的茶农,无论是布朗族还是傣族,他们日常都习惯于穿着本民族的传统服饰,看起来与村里的建筑非常协调。游客走入其间,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浓浓的民族风情。而这样的情况,平日在云南其它的少数民族景区里已经很难见到了。</p> <p class="ql-block">  村民们几乎家家制茶,自制自销。因此许多住房的一楼都用于卖茶。房主摆上茶台,配好珍茗。游客从门前过,他们都会热情招呼来家喝茶。只要您愿意,可以随意进入任何一户农家,跟房主谈天说地,品茗论茶。高兴了买点茶叶带走;不想买喝完茶可以拍屁股走人。店家笑脸相送,绝无脸色可看。淳朴民风,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  这里民风淳朴。观看路边的美景,您可以进入大路边的商铺或民居,打声招呼即可;您也可以邀请他们合影而不担心被拒绝;若遇喜事,您也可以堂皇参与,主人会非常欢迎。我们就不请自来,参与过一次当地人的婚礼,感受了那种特别的气氛,也受到了主人的热烈欢迎。</p> <p class="ql-block">  卖烤鸡的傣族美女。</p> <p class="ql-block">  独自背柴的布朗族老人。</p> <p class="ql-block">  参加婚庆的布朗族妇女。</p> <p class="ql-block">  第五大特色:玲珑剔透的佛寺。</p><p class="ql-block"> 景迈山傣族村寨与其它地方的傣族村寨一样,有村就有佛寺,佛寺建筑精美,是村寨的宗教和文化中心。只不过这里的傣寨规模小,寺院佛塔也相对比较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佛寺里该有的设施也都没有落下。</p> <p class="ql-block">  这是翁基的布朗族佛寺。在我看来,这是布朗族与傣族区别最大的场所。傣族佛寺金碧辉煌、雕梁画栋。佛塔金光灿烂,高耸巍峨。相比之下,布朗族佛寺就低调很多,外观上显得质朴无华。当然,供奉的神灵可能也完全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  第六大特色:苍劲挺拔的千年古树。</p><p class="ql-block"> 由于景迈山历史悠久,山上不乏古树名木。特别是民族村寨,几乎每个村寨都有与寨龄同龄的参天大树。这些大树枝繁叶茂,给村民带来庇荫,让村寨获得保护。</p><p class="ql-block"> 这棵柏树位于翁基古村上方的布朗族寺庙旁边,树龄长达2580年,胸径3.3米,树高20米,根部径围11米。是中国最大和最老的翠柏树。不简单,中国之最!</p> <p class="ql-block">  这棵古树位于景迈山古茶林内,也属于树中的高龄一族,</p> <p class="ql-block">  这棵古树是芒洪下寨的镇寨之宝,携太阳之光辉,接天地之灵气,气魄宏大,为民祛灾辟邪!</p> <p class="ql-block">  这棵树是景迈山有名的蜂王树,扎根于深山之中,树高50米。高大的树冠上悬挂着70多个蜂窝,被视为布朗族的神树,每逢重大节日会在树下举行“招蜂引蝶”仪式,备受当地百姓推崇。</p> <p class="ql-block">  景迈山的公主榕。凌驾于大路之上,所有来往生灵都必须在其庇护之下通过。是为景迈山一景。</p> <p class="ql-block"> 第七大特色:景迈山古茶林。</p><p class="ql-block"> 景迈山完好保存着5片古茶林,共计1180公顷其中成林、成片的古茶园现存730公顷,分布面积达1870公顷。</p> <p class="ql-block">  景迈山古茶林中约10%的茶树树龄超过100年,最老的茶树树龄超过300年,茶林中树龄50年以上的茶树有300多万株,其中树龄逾百年的茶树有100万多株。</p> <p class="ql-block">  总而言之,景迈山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地,是云南众多茶山中的瑰宝。茶是山的魂,景是山的翅。申遗成功后的景迈山正以它浓浓的香茶、美美的景色、淳淳的民风、厚厚的积淀恭候各方宾客的光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笔者 成文于2025年元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