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徒步穿越神农架和武当山

跋山涉水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最近一段时间,在恢复硬盘数据、并对恢复的图片进行整理归并时,从中看到了20年前徒步穿越神农架和武当山的图片,心被触动。由此产生了整理一篇图文保存下来的想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03年10月初,我们一行10几人用了4天的时间,徒步穿越了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然后又从后山翻越了武当山。其间几天,雨水不断,河水暴涨,给我们此次穿越带来了不小的困难。那时的神农架还未开发,保持着原始形态。</span></p> <p class="ql-block">▲原始部落生活区域(绿色箭头为神农氏迁徙路线)</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过去对神农架不了解,后来关注的多了,了解的也就多了。相传神农氏(炎帝)在高山密林中, 遍尝百草, 选种播田,为民除病,消除瘟疫;他在峭壁处搭起三十六架天梯,登上峭壁采药。神农架由此而得名。</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6年7月17日,神农架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荣膺“世界自然遗产地”称号。也是中国首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共同录入遗产名录的地方。神农架被称为“人这一辈子不能不去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神农架自然保护区路线图(此图是开发旅游后的图)</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于10月1日抵达十堰市,由神农户外俱乐部人员接站,在十堰停留一晚。得知已有一支队伍于几日前进入了神农架山区。次日上午,俱乐部租车并派出一人跟队协助我们的穿越活动。我们乘车到了神农架山下,然后背上装备徒步至自然保护区林场检查站(可能是鸭子口)。在检查站整理装备,吃喝穿用帐篷睡袋一包装,我还带了两部相机,每人登山包重量约30-50斤不等。由站长当我们的向导,开始进入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目标是野人考察站,海拔大约在2600米左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年徒步穿越时,自然保护区是不允许进入的。我们是提前一个多月,通过十堰神农户外俱乐部的关系开具了通行证,否则是进不去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里林海茫茫,河谷幽深,沟壑纵横,层峦叠嶂。其地貌类型主要有山地、流水、喀斯特(岩溶)和第四纪冰蚀地貌。山峰多在海拔1500米以上, 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6.4米,也是华中地区最高点 , 被称为“华中屋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进入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你可以体验山脚春夏山麓秋,山顶雨雪如寒冬的气候特点。10月初,神农架山下的气温还是暖洋洋的。进入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林地,气候就有了变化。行进中,时而大雾弥漫,时而细雨蒙蒙,空气湿度极大。</span></p> <p class="ql-block">▲穿过箭竹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以单人纵队行进。起初,大多是穿行在灌木林中,脚下是羊肠小道。越往深处走,灌木林就越茂密。行进中经常是两侧灌木阻挡,脚下植被缠脚。灌木稀疏之处也有朦朦胧胧的参天大树。随着海拔的上升,灌木逐渐稀疏减少,展现在眼前的是高山草甸。空气中散发着草香和腐植气息,雾气和雨水交织在一起,衣服和装备逐渐被打湿,队员们也都纷纷披上雨披。</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世纪40年代,对神农架的一份考察报告里提到,神农架的野兽有:野豪、熊、野猪、虎、豹等;描述神农架“苦竹成林,杉木齐天,气候寒冽,砭人肌肤,常年落雪,杉木为大,众松次之。”清光绪十一年(1885)编纂的《兴山县志》云:“老君山其最高处曰神农架,悬崖峭立,林木蒙茸,人迹罕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保护区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有金丝猴、华南虎、金钱豹、白鹳、金雕;二级保护动物74种,有金猫、林麝、黄喉貂、秃鹫、大灵猫、红腹锦鸡、大鲵等;鸟类有470种之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沿途还经常看到像是刚挖的直径1米多的坑,遂问向导,告知是野猪拱的坑,在寻找根茎类食物。还说这里的野猪不少,原始森林里也有黑熊,但难得遇上,大家不要紧张。他继续说,自己曾经遇到过十几头野猪,与其对峙了几十分钟,用对付野猪的方法最终解困,毫发无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到了山上则是另外一番景象。漫漫的高山草甸,视野原本开阔,但却浓雾弥漫,难识神农真面目。当年张艺谋拍摄《英雄》, 在一片金黄色草丛中打斗的场景,就在这片区域。遗憾的是我们路过时雾气太重、又接近天黑,无法拍照。</span></p> <p class="ql-block">▲穿行在高山草甸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很长时间是在弥漫的浓雾中行进,有时雾大到能见度只有几米十几米。如果没有熟悉保护区环境和路线的人带领,是极易迷失方向的。由于有向导的带领,大家心中始终是踏实的。有队员问向导你会不会迷路,他说,我在这里20多年了,闭着眼睛也能走出来。但总会有意外情况发生的,这是后话了。</span></p> <p class="ql-block">▲短暂休息后再出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的羊肠小道就是溪流,为了尽量减少对登山鞋浸泡的时间,只能踩着草甸子行进。草甸子半尺至一尺高,踩不好容易滑落甚至崴脚,负重行走要特别小心。无论是在灌木丛中还是草甸子上行走,裤腿都是湿的。</span></p> <p class="ql-block">▲高山草甸和羊肠小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午18:30到达神农架野人考察站。这里大概是在板壁岩地段,距猴子石不远(这个位置是后来才搞清楚的),海拔大概2590米左右。此时天色已暗下来,也因雾气太大,周围的景色已经模糊不清了。这里的地势是两面山坡,坡面约有10-30度左右。民间考察野人第一人张金星的木屋就在山坡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选择坡度较小的坡面,戴上头灯开始扎帐篷。在高原草甸的山坡上扎帐露营,还是头一遭。此时的气温已接近零度。保护区内不允许生火,大家在各自的帐篷里喝着冰渣凉的水,吃着自带的食物作为晚餐。因水太凉,只能吮一小口在口腔里回温后再下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帐篷里头朝上脚朝下,臀部搁在草甸的凹部,感觉像躺坐在沙发上。 但毕竟是凸凹不平的草甸子, 躺不好隔腰背,厚的防潮垫也起到了缓解作用。钻入睡袋再压上所有的衣物,找到合适的体位后慢慢的进入了梦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帐内安静下来后,帐外就有了动静。帐篷底部有小动物顶着帐底要出来,帐外的小动物又想着进来。原因有二:一是帐篷压住了动物的洞口,二是帐篷内食物香味的吸引。睡到下半夜,我被帐外的声音扰醒了,就感觉是个头不小的动物用爪子划拉帐篷,是不是熊啊?我大气不敢喘,生怕让这个家伙感觉到帐篷内有活物。第二天醒来还是有点余悸,但始终不知这是何动物光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清晨走出帐篷,补拍了几张露营地场景以及周边的地貌风貌图片。因昨日到达后天色已晚,又忙于扎帐没能拍。再看周围环境,两面山坡都是厚厚的草甸,坡下有溪流潺潺,水源是草甸吸含的雨水。雾气时浓时淡,时聚时散。我来到了溪流边用冰冷的水洗了把脸,转身发现不远处有样红色的物体,遂前去查看。好家伙,是一株硕大并已断掉的野灵芝,经雨水浸泡有些膨胀,有半托之大,是平生仅见。可惜没有留下影像。山坡上还有几棵红果树,不知树名。因其生长在神农架山上,就称其为神农树吧,其果为神农果。采摘品尝,酸甜可口。大家想象着说,这是几千年前神农氏留下来的仙树,此果吃了可长生不老。</span></p> <p class="ql-block">▲垂涎欲滴的神农果</p> <p class="ql-block">▲品 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午,在向导的带领下轻装徒步考察周边。先到了猴子石(海拔2967米),然后又来到南天门垭口处(海拔2602.7米)。有队员拿出行前准备的草图,大家围在一起查看周边的路线。20年前没有开发旅游,找不到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路线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雾气大能见度低,我们便不再前行了。时间不长我们又返回了露营地。这一路我也没能拍到周边的景致,因这些风景都藏在了浓雾中。</span></p> <p class="ql-block">▲在南天门研究地形草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张金星已经从山下补充给养返回来了。大家到他的木屋里与其进行了简单的交流,然后自愿与其合照。最后,队员们在木屋前与张金星集体合影。不过,与其合影是要付费的。中午, 大家收帐、整理装备, 随后下撤。</span></p> <p class="ql-block">▲张金星的木板屋</p> <p class="ql-block">▲与张金星合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张金星其人</b><span style="font-size:20px;">:山西榆次人,中国民间野人探索第一人。自1994年自费到神农架寻找野人,采集了100多根可疑毛发,发现了3000多个可疑脚印,其中最大的44厘米,最小的23厘米,并灌制了30多个石膏脚印模型。他还自称与野人若干次相遇,并遭遇黑熊的追踪袭击。自己要蓄胡明志,不找到“野人”不刮胡子,胡子最长的时候有一尺多长,因为吃饭时胡子都会粘在汤碗里,后来张金星把胡子剪短了一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多年后有一澳籍女子与其结婚,把张金星的考察资料、包括军事基地分布草图席卷而走。幸亏发现及时而报警,国安部门在出境口岸将女子捕获。其实,这个澳籍女子是间谍,早就被国安盯上了。这则信息在网上查不到。</span></p> <p class="ql-block">▲路过野人出没处</p> <p class="ql-block">▲野人模样(网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社会科学报》曾在2013年刊载,从1924年至2007年间,神农架林区共有360多人、110余次见过近120个“野人”个体。</span></p> <p class="ql-block">▲拆帐整装下撤</p> <p class="ql-block">▲撤到山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民间有 “</span><b style="font-size:20px;">不到神农顶,枉来神农架</b><span style="font-size:20px;">” 的说法。所以,我们从考察站撤出,将装备放在车里,从另一条线路又攀登至神农顶(海拔3106.2m)。此时大雾弥漫,风雨交加, 寒气逼人。20米开外就啥也看不见了,无缘欣赏神农顶周围的风光,更无缘与金丝猴一见。在神农顶的石碑处拍照留念后便迅速撤离。从神农架出来已是傍晚18:30,乘专车行驶30km左右到达红坪镇住下。</span></p> <p class="ql-block">▲2003年的神农顶碑刻</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神农顶碑刻(网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次日清晨,乘车向北行驶141㎞,到了丹江口官山镇两河口处下车。在镇上又找了一位向导带路,徒步沿着015乡道(现为南神道公路)向武当山后山行进,途中要经过吕家河村、南神道黑金沟峡谷。</span></p> <p class="ql-block">▲官山镇--吕家河村--南神道--武当山路线(横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吕家河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b><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据资料介绍,吕家河村是一个</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民歌村,人们过着如诗似歌的日子。全村1000多人中,能唱民歌2小时以上者120多人,能唱民歌100首以上的80人,能唱1000首以上的有4人。现已搜集整理的民歌达5000多首,记录的曲调有79种之多。所以被称为“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1999年以来,国内外众多知名媒体、专家学者纷至沓来,宣传探讨研究吕家河民歌民俗文化。2008年6月,吕家河民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已开发为民歌旅游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吕家河,原名茅坪河。据传秦朝相国吕不韦被流放房陵时曾有家眷在这里居住,故改名为“吕家河”。该村位于武当山西南麓,武当山南神道中段,距武当山金顶天柱峰18公里, 素有“武当后花园”美誉。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在这里多停留点时间进行考察。</span></p> <p class="ql-block">▲泥泞的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几天来雨水不断,土路变成了泥浆路,特别难走,溪流涨水成河,大大延缓了行进速度。中间还穿过了一个较长的山洞,因春天洞口周边开满桃花,当地人称其为“桃花洞”。由于进山洞的路被水淹没,我们只能攀岩壁上到洞口。山洞较深里面黑漆漆的,洞中有水,须照明前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查看和分析图片的场景信息中发现,我们行进的路线,不只是路线图中标出的路线那么简单。其中穿过山洞、翻越山坡,这只能是徒步才能完成的。山洞是需要攀登一定的高度才能进入,而山坡只有羊肠小道。所以,当年没有留下行走的轨迹,很难判断出具体的行走路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知翻过了几座山,行进至中午12点多,一条宽约50米左右的河横在了眼前。此时队员们有点懵,面对河水不知所措。户外带队的郭教练见此情景,没有犹豫,与当地向导一起趟着没膝的河水一趟趟地把队员及装备背过河。可谁知,接下来的情况更糟糕,超出了大家的想象。继续行进了一个半小时,又有一条河流挡在面前。这时的队员们已接受了这个现实,心一横:全都下水!就这样先后趟过了10几条河流。水流湍急的河段,大家需要互相搀扶着过河。因我要把这些画面拍摄下来,只能单人离开点距离拍照。有一次在河中央拍照,差点被水流冲倒。</span></p> <p class="ql-block">▲涉水过河</p> <p class="ql-block">▲涉水过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午5 点多到达了一个叫田畈村的村落,住户很少。天色已晚并始终下着雨,再往前就没有村庄了,只能在这里落脚宿营。这里距官山镇两河口约13.7km,这段路花费了4个多小时,可见这段路有多么难走。为了解决烘烤衣服和鞋袜的问题,在向导的帮助下,从村中找了一家较宽敞的农家宿营。</span></p> <p class="ql-block">▲村小卖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卸下装备,换下湿漉漉的衣服和登山鞋,一身的轻松。外面还在淅淅沥沥下着雨。有的队员到附近的小卖部补充食物,有的买解放鞋作为临时替换。我们在堂屋点起了篝火,大家围着篝火烤着湿衣和鞋袜。衣服烤干较容易,登山鞋却很难。大家的晚餐还是吃自带的食物。</span></p> <p class="ql-block">▲烘烤衣服和鞋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晚间,女士们挤在一间,男士们占据一间和堂屋。堂屋没有床,只能把木板放在地面上当床,铺上防潮垫。记得我是把用柳条编的长篦子,两头和中间担上长条凳当床,再铺上厚的防潮垫钻睡袋迷糊了一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来日清晨,由于登山鞋不干,大家又都穿上湿乎乎的登山鞋继续上路了。我想了一个办法,穿上干袜,套上一次性鞋套再穿鞋,这样就感觉不到鞋是湿的了。好在往山里走没有再遇到河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进入山区林地的途中路过南神道,这里有黑金沟峡谷,峡谷中溪瀑清幽、壁挂栈道,是山民进出大山的必经之道,素有“武当后花园”的美誉。相传唐中宗李显被武则天贬至房县时,每年定期朝拜武当山。因距吕家河村较近,李显便新辟了这条进香之路。当时武当山香火旺盛,来自四川、陕西和鄂西南的朝山百姓,纷纷从这条路上山,一时香客络绎不绝。现在,这里已开发为武当山南神道景区4A级。20年前这里没有开发,完全是原生态。我们顺便游览了黑金沟峡谷,耽搁了些时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随后,沿着古人走出的山道,向着海拔1612米金顶攀登。山道两边林木茂盛,遮天蔽日,清幽寂静,时有鸟鸣。队员们背着几十斤重的登山包负重登山确实不易,虽累却也精神饱满。用时不到3个小时登上了天柱峰。</span></p> <p class="ql-block">▲层峦叠嶂</p> <p class="ql-block">▲艰难攀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山上尽兴后集体合影留念,便开始从前山下山,乘车回到十堰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到达驻地后得知,先于我们进入神农架的那支队伍,由向导带领走的是老君山路线(难度稍大),进山后因大雾迷失了方向。那时神农架没有手机信号无法求援,外界也无法得知他们的情况,只能依靠自己。他们在山里转了3天3夜,已经到了粮水断绝的地步,队员的恐惧感逐渐弥漫开来。第4天终于找到了出路,这支队伍完好的走出来了。假如没能出来,后果难以想象。这次经历,让他们的心理经受了一次兴奋-迷失-生存-恐惧-生还的历险过程,也不啻为一次人生的体验。我们庆幸没走那条路线。</span></p> <p class="ql-block">▲山里农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回顾此次神农架、武当山的徒步穿越,尤其是看到20多年前留下的图片影像,心有神往,又仿佛回到了那个环境。也不禁感慨岁月的流逝,那时的年轻人现已进入中年,中年人现已步入了暮年。心有驱使,着手整理出来,给当时的参与者留下这段青春的风华和中年的风雅,一段人生美好的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b>跋山涉水</b> 撰文/拍摄 2024.12.30.</p><p class="ql-block"> (引用了神农架资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