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作者/茆永福</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编辑/缪新亚</i></p> <p class="ql-block"> 郭世綖老师是我的贵人,是他让我一个初中生去他领导的中学当高中老师;是他的发现才让我有机会赶上1978年高考,上了大学,成就了现在的我。</p><p class="ql-block"> 郭老师,农场里的人都爱叫他“郭大胡子”,他个子不高,人很精神,满嘴大胡子。他原来是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1964年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胜利七场(后来的三团),在团中学当高中老师,以后又在好几个连队当文化教员。大概是1974年,他到三营中学当校长,那时我在17连当文书。有一天,他找我说,要我去他的学校当高中老师。</p> <p class="ql-block"> 我说:“我是初中生,怎么去教高中?”</p><p class="ql-block"> 他说:“我看你可以。可能在古代汉语上有点欠缺,没有关系,我会帮助你。”就这样我去了他的学校。</p><p class="ql-block"> 郭老师经常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君子之学,不为则已,为则必要其成。</p><p class="ql-block"> 和郭老师在一起的时候,他给我讲过很多事。他说:文化大革命后,农场里中学教师紧缺,师、团领导曾经委托他办师资培训班。只要经过他教半年,便可当中学教师。当时,买不上教材,更不用说参考书或工具书了。郭老师的书,因怕抄家,除毛著外,烧个尽光,无意中还烧毁了他女儿的一只布鞋。于是,他只好自编教材,亲自讲授。</p><p class="ql-block"> 他说:有一天连队卫生员拿着一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源》,(民国1928年版,三分之一被雨水淋过,纸质已发黄的),想当旧书卖。他见了如见珍宝,想用十元钱买下来。卫生员见他那样惊喜,知道是本好书,便说:“不卖,不卖。借给你用吧,到不用时再还我!”郭老师将这本《辞源》拿回家,翻了又翻,忽地闪出一个念头:“你不卖,我就抄,抄完再还你!”</p> <p class="ql-block"> 郭老师说,当时,他的好多资料,就是这样一本本抄来的。他拿出算盘认真计算一下:其中的四角号码、扉页、说明共240页;(其中,正文1739页,共611万字)。他决定只抄正文,争取每天抄4页,大约1万4千字,需435天。说干就干,他在100页的硬皮备课本上动起笔来。白天忙于工作,只能利用早点起,晚点睡,或是节假日的时间,抓紧抄写。那时,连队尚无电灯,使用的是带罩子的煤油灯,书上的字仅有半个蚂蚁大,常常看不清,他就划根火柴对着字照一照,看清楚了再抄。眼睛模糊了就用凉水洗一洗。早上一看,郭老师座位四周落下一片密密麻麻的火柴棒。</p> <p class="ql-block">消息传开了,轰动四周。有人说:“郭老师的精神可贵!”有人说:“真是个书呆子!”</p><p class="ql-block">抄啊,抄啊!当他快抄完第八本备课本时,消息传到当时农一师的范副师长儿子的耳朵里(他在我团锻炼),他亲自带着《辞源》到郭老师家里说:“郭老师啊,您别抄了,这一本送给您吧!”郭老师一看和他抄的是同一版本,只不过是1936年第15次印刷。郭老师一手捧着书,一手握着他的手,激动得满眶泪水!郭老师给他钱,他坚决不要。第二天郭老师买了两条好烟,硬行送到他家里。事后郭老师便将陈卫生员的那本《辞源》,用纸包好,还给了他。</p> <p class="ql-block">1978年,我和我的学生一起进了考场参加考试。考试以后,我们这些在农场的考生两眼一抹黑,不知道能不能被录取。等通知的那段日子,时间变得很漫长。</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农场中学每到农忙季节都要带学生到连队参加劳动。我是带着学生在连队拾棉花。我每天都在盼邮递员来地头送信,希望拿到我的录取通知书。不知等了多少天,连队的棉花都快叫我们拾完了。一天下午,连队喇叭通知我回学校,果然是通知书到了,一看是新疆大学中文系录取了我。由于当时的“政策”原因,学校单独为我们这批年龄大的人开了一个班,全是我们这些大龄青年组成的“老头”班,学制两年,但是我们的课程与本科的课程完全一样,唯一不同的是不需要做毕业论文,我们的老师后来调侃地对我们说,我们班上的同学每一门课的课程论文,都写得非常好,完全可以当成毕业论文。</p> <p class="ql-block">说到我考取了新疆大学,郭老师来送向我时,我要走了郭老师《辞海》抄写本四本,并感慨地对郭老师说:“我要让你的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永远激励我前进!”</p><p class="ql-block">后来,我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时隔13年后,我买到了商务印书馆四分册的《辞源》,正是郭老师抄写的那本《辞源》修订本。现在郭老师的那四本手抄《辞源》和新《辞源》,并排高高地立在我的书橱中。</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茆永福,1948年生人,1964年由上海支边进疆,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生活十五年。1978年考上新疆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以后又去北京读了五年研究生课程。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再次回到新疆,任职于新疆自治区党委政研室,直至2001年在副巡视员岗位上提前离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离开新疆以后,先后受聘于温州大学,江苏经贸学院任专聘教授。现退休在家。任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社工教育专家。自2007年,在江苏经贸学院协助学校创办“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在为老服务领域已经探索多年,有较为完整的理念与思考。</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