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微信名:风信子 (陈俊生)</p><p class="ql-block">微信号:15160237</p> <p class="ql-block">普救寺,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塬上。这里地势高敝,视野宽阔,寺院坐北朝南,居高临下,依塬而建,普救寺始建于隋唐,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1965年被确定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由山西省旅游局投资进行了全面修复,1990年对外开放,2002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普救寺因《西厢记》而名扬天下,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普救寺是唐话本《莺莺传》和元代杂剧《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红娘月下牵红线,张生巧会崔莺莺”的经典情节,让无数爱恋男女为之向往。有人说它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圣地;有人说它是“永结同心”的见证。</p><p class="ql-block">走进普救寺大门,一股爱的气息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救寺建筑布局为上中下三层台,东中西三轴线(西轴为唐代、中轴为宋金两代,东轴为明清形制),规模恢宏,别具一格。</p><p class="ql-block">从塬上到塬下,殿宇楼阁,廊榭佛塔,依塬托势,逐级升高,给人以雄浑庄严,挺拔俊逸之感。</p><p class="ql-block">进入大门、沿着西轴线拾梯而上。沿途有钟楼、莺莺塔和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莺莺塔,原名舍利塔。因张生和莺莺的恋爱故事发生在塔下,俗称“莺莺塔”。寺内舍利塔原建于隋唐,明嘉靖年(1556年)毁于地震。现存塔为1556年重修,塔身为13 层,高约39.5米。底层边长8.3米,属内方外方密檐式砖塔。</p> <p class="ql-block">莺塔是我国古典园林中现存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游人在塔西击石,即听到清脆悦耳的“咯蛙!咯蛙”的蛙鸣声。</p><p class="ql-block">青蛙背后的红墙根莺莺小道,据称是莺莺走过的小道。</p> <p class="ql-block">梨花院位于大雄宝殿和藏经阁之间。历史剧《西厢记》的主人公莺莺、红娘,老夫人就居住在这里。门口有一副对联: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出自北宋文学家晏殊的情诗。没有一个情字,却描写了无尽的风花雪月,清而不丽,媚而不俗,堪称经典中的经典。</p> <p class="ql-block">正房为老夫人居室,西厢房为莺莺与红娘居室,东厢房为欢郎的居室。《西厢记》中的“惊艳”、“赖婚”、“邀宴”、“拷红”“跳墙”等情节的发生地。小院的木制屏风上面写着崔莺莺给张生的回信:“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可以说:一个小院就是一部《西厢记》。</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的西边,就是《西厢记》中张生借厢之地,“西轩”。</p> <p class="ql-block">普救寺中间的中轴线上建有弥勒殿、罗汉堂、十王堂、藏经阁等建筑。20米的藏经阁,是寺内最高的木建筑。看过董解元《西厢记》的应该都记得,书中描绘寺内“祥云笼经阁,瑞霭罩钟楼”的景物,其中经阁就是说的它。</p> <p class="ql-block">普救寺随处可见《西厢记》的元素,因爱情出名的千年古寺也仅此一家。所以,救寺就有了一句独一无二的宣传语“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千百年来,普救寺因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而名扬天下,“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成为古往今来人们的美好愿望和追求。</p><p class="ql-block"> 2019年普救寺被国务院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