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南山(南京) 53754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我从摄影图片网站上第一眼看到李家山的时候,就被它的古朴和独特的风貌所吸引,从此在心里就埋下了一定要去一趟这个古老村落的种子。</p> <br> <p class="ql-block"> 那一年到山西旅行,那粒曾经在心里埋下的种子发芽了。 </p><p class="ql-block"> 由吕梁前往黄河边的碛口,再转车去离古镇南面约三公里的李家山村。汽车沿着黄土高原不断地爬坡而上,在大山的深处里蜿蜒而行。一路上不见人影,只有满目的黄土迎面而来,稀松的杂树乱草一层一层地点缀着苍黄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到了李家山村的最高处,投宿在一座颇有气势的农家大院,在这里也是我生平第一次住进了窑洞里。说它是窑洞其实并不准确,它是仿窑洞的砖木结构。而在李家山像这类的建筑有很多,风格极具特色,砖雕与木刻做工精细,房屋外表的装修也十分的讲究,建筑形式又是多种多样,有房、有厅、有窑、有照壁,当然在这里也有许多的土窑,它们依偎在山村的角落边,简陋的土窑只能是给人有一处挡风遮雨的栖身之地。</p><p class="ql-block"> 李家山村的建筑以明清时期的窑洞为主,它们倚靠约七十度的山坡顺势而为,从山底一直建到山顶,他家的屋顶是上一层人家的庭院、而你家的庭院又是上一层人家的屋顶,层层叠叠顺势而上,细数之下竟然有十一层之多。</p> <p class="ql-block"> 黄土高原的土层结构是垂直的极易崩塌,所以李家山村修有大小不等的石质的排水沟,村内道路并不整齐,一会儿左一会儿右、一会儿上一会儿下,走在其中,你会感觉到李家山的先祖们深谙道家顺势而为的理念,如今的人们走在其中也是满有感觉满有诗意。 </p><p class="ql-block"> 下到村落的谷底再登上对面的山上远观李家山,分布在两座山头上的民居尽收眼底,民居所在的山头还有一个美丽的名称,呼之为凤凰山,不过登高远望也恰似飞鸟展翅的两翼。</p><p class="ql-block"> 如果不是亲临此地,仅在黄河边的碛口镇上你怎么也不会想到在三公里之外的深山处竟藏有一座如此精妙的村落,当真正置身于此地时,感受的不仅仅是它的古朴和独特,内心里也会泛起一丝的苍茫和孤寂。</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李家山已是许多美术爱好者留连的地方,也是众多旅行者纷纷踏足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途中遇见一对来自以色列的年青夫妇,在吕梁和他们同乘一辆车到碛口后又同车来到李家山,交谈之中得知他们从万里之外来到这儿的缘由竟然和我一样。</p><p class="ql-block"> 这得感谢画家吴冠中先生的发现,正是由于他的慧眼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上的冲击,看惯了小桥流水的南方小镇,李家山粗旷中透出的灵秀确实令人神往,吴冠中先生的发现,也给这已近于颓败的山村带来了一线的生机。</p> <p class="ql-block"> 有时我会在想,这个村落为什么会建在这深山里,是为了避人耳目还是为了躲避什么?</p><p class="ql-block"> 相距碛口一公里处还有一座临河而建的西湾村,据说是依靠黄河船运发迹的陈氏家族由明未至民国历经三百年而建成,古村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精致华美。</p><p class="ql-block"> 李家山和西湾村它们都经历过相同时代的风雨,一个建在交通往来的便捷之地,一个则建在无人之知晓的闭塞之处,其中的缘由究竟是什么,可能永远不得而知了。但这里一定是会有许许多多的故事,有欢笑更多的可能是苦楚,这些故事可能也被深深地埋藏在了这一片广袤的黄土地里了。</p><p class="ql-block"> 时间如同洪水能冲淡和抺平以往的一切,而以往的一切被冲向了不知何处的远方,一切曾经的存在,在此时好像又从未发生过的一样,不知它从哪儿来又不知它往哪儿去。</p><p class="ql-block"> 要离开这座古老的村落了,回望一眼饱经沧桑的李家山,竟然会有一种莫名的无语凝噎的惆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