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宝藏的诱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关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宝藏对于人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诱惑,因此古今中外那些关于宝藏的传说和故事,迷人诱人吸引人,且流传甚广,弥久不衰。</p><p class="ql-block"> 世界上的宝藏,千百年来经过神秘的积累和隐藏,据说极其众多,无处不在,遍布各地。高山深谷洞窟,大海湖泊河流,帝王的军阀的海盗的富人的,堆积在某一个神秘的地方,你如果有幸找到了,只要喊一声“芝麻开门”,就可以据为己有。</p><p class="ql-block"> 当然,幸运的阿里巴巴只是一个故事,那些真实的宝藏之谜,𨚫在历史的的深处静静的“潜伏”,隐隐约约,若隐若现。</p><p class="ql-block"> 古印加王国的宝藏,可可岛(金银岛)海盗的宝藏,“圣荷西”号沉船的宝藏,“黄金船队”的宝藏,亚马逊密林黄金湖的宝藏,洛豪德岛的宝藏,“红色处女军”的宝藏,“圣殿骑士团”的宝藏,等等等等。</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这类传说亦不少,楼兰国宝藏,黑水城宝藏,秦始皇慈禧陵墓宝藏,大海盗吴平的宝藏,黄巾军李自成石达开的宝藏,传国玉玺,华夏九鼎……。</p><p class="ql-block"> 还有张献忠的宝藏,这几年因江口河流里面的一些发现,传得沸沸扬扬。</p><p class="ql-block"> 江口古镇是四川的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在四川彭山县,传说的彭祖故里,我的籍贯之地。县城的东北处,因从成都流过来的锦江和武阳江在此交汇,故名江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说到张献忠的宝藏,按照坊间的传说,它最初出现的地点,是在曾经住家的大门口。</p><p class="ql-block"> 以前在成都的住家,都在东门以九眼桥为圆心的一小块地盘上。初在望江楼河对面铁门坎石佛寺街的渝园,后在九眼桥(原名叫宏济桥,因有九个桥洞,俗称九眼桥,并成了正式地名)头的伴仙街,再后来在河对面校本部红瓦寺旁边的华西新村,都是川大的职工宿舍。</p><p class="ql-block"> 石佛寺(特别提请注意,后面还要说到这个名字)是原来的街名,后城市变迁,街道扩展,老街已不再。但地标单位仍在原地,就是空军医院和十九中,在三官堂那一带,提起它们,个个都晓得。</p><p class="ql-block"> 伴仙街位于九眼桥处,我们宿舍院子的大门就在桥头的街边一侧,这里曾经是四通八达的水陆码头,通衢各地。</p><p class="ql-block"> 传说张献忠败走成都之前,金银财宝装满了长长的船队,就是从九眼挢的码头出发顺流而下,从此不知所踪。</p><p class="ql-block"> 现在初步的考古意见是,张献忠的船队行至江口时,被一支明军拦截,“火烧连营”,大败而逃。</p><p class="ql-block"> 从此,“江口沉银”,流传甚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献忠是陕西定边县人,明末农民起义的领袖,和李自成齐名。</p><p class="ql-block"> 他征战多年,四处掠夺,八方敛财,积累无数。</p><p class="ql-block"> 坊间传说他发了四次大财。</p><p class="ql-block"> 一是崇祯十四年二月攻下明朝的军事重镇襄阳,占领襄王府,处死了朱翊铭和朱常法父子,没收了宫中的全部财产。</p><p class="ql-block"> 二是崇祯十六年五月,他攻下武昌,把楚王的巨财,装了腰包。</p><p class="ql-block"> 三是同年八月,他风卷了明王朝分封在湖广各地诸王的地盘,抢得盆满钵满。</p><p class="ql-block"> 第四次最丧心病狂。他攻占成都后,先杀戮了蜀王朱至澍及其宗亲数万人,财富一抢而空。后疯狂屠蜀,广掠民财,传说张献忠剿四川,杀人八百万。</p><p class="ql-block"> 这些所谓起义的农民头目,想想真是不可理喻。</p><p class="ql-block"> 张献忠既然已经成了一些气候,又在四川建立了大西国,有了根据地,那么就应该好好的经营,休养生息,广揽民心,说不定还就真就坐了天下呢!</p><p class="ql-block"> 龟儿子的偏偏要去惹四川人,当光杆皇帝,结果才两年就彻底垮杆儿了。</p><p class="ql-block"> 土匪截道,是为了抢钱。</p><p class="ql-block"> 打着起义的旗号,杀人掠财,而且抢了就跑,难怪历史上有“流寇”的说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献忠的宝藏到底有多少?</p><p class="ql-block"> 《明史·张献忠传》说,“金宝亿万计”。《绥寇纪略》记,“黄金瑶宝,累亿万”。《蜀难纪实》写,“府库民兵之银,载盈百艘”。《蜀碧》载,“装金宝数千艘”。《蜀警录》,“金银山积”。《蜀龟鉴》,“金银山集,盛木鞘数万”。</p><p class="ql-block"> 《平寇志》,《记事略》等书也写道,张献忠的宝藏大多都是从明代楚王宫,蜀王宫劫掠而来,“搜刮合城郡王,宗室,乡绅,商贾之家金银宝玩,锱铢不遗。”甚至连普通百姓的家财也不放过,《蜀龟鉴》就记载,张献忠治蜀,“有金银必缴,藏一两者斩,十两剥皮”。</p><p class="ql-block"> 堪比古今中外最穷凶极恶的大“独裁者”,有过之而无不及。</p><p class="ql-block"> 张献忠崇祯十七年(1644年)取四川,在成都即位,建国大西,年号大顺,改成都为西京。顺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七日,在四川西充凤凰山被清兵射死。</p><p class="ql-block"> 张献忠盛于蜀,终于蜀,因此关于他的宝藏传说,多流传在四川各地。</p><p class="ql-block"> 他虽建国四川,但并无根基,一有风吹草动,便如惊弓之鸟,拔腿就跑。</p><p class="ql-block"> 跑是要跑的,可是财多累人,赘身。</p><p class="ql-block"> 传说逃跑之前,他的金银珠宝大多都藏起来了,藏宝的地点由北到南有六处,为青城山,成都,新津,彭山,青神山,峨眉山,基本上沿着岷江分布。</p><p class="ql-block"> 这些地点多数虚妄,只有两地待最终确证。</p><p class="ql-block"> 一是江口沉银。</p><p class="ql-block"> 张献忠装载宝藏的船只从九眼桥码头出发,顺锦江而下,至彭山江口时,遭遇明朝参将杨展的阻击,一场混战,献军大败,焚船散逃。</p><p class="ql-block"> 从此“江口沉银”,在民间口口相传,信众广泛。</p><p class="ql-block"> 坊间传说,杨展胜后匆匆打捞,收获不菲。</p><p class="ql-block"> 后乡民时有所得,乾隆咸丰朝时官府数次组织打捞,但无甚惊喜。</p><p class="ql-block"> 传乾隆帝在六十年(1795年)二月曾下谕:“据孙士毅说,四川彭山县江口这一年来捞获银三千余两等余,这事儿之前都没人来报,如果以后在江口再遇到饷银沉溺的事件,当地官府自行捞获,如果不是官银,只不过是来往旅客丢失的碎银,附近的老百姓捕捞不过是沙里淘金,勉强糊口罢了,官府何必与百姓争着蝇头小利。况且国家国库充盈,不必计较这锱铢之数。若是有恶意竞争,夺他人之利,再报官处理。”</p><p class="ql-block"> 不知真伪。</p><p class="ql-block"> 2005年4月,彭山县江口镇河道发现50 两重的明官银锭 7 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江口镇河道又陆续打捞到银锭等器物。</p><p class="ql-block"> 2015年,文物部门对江口出土文物进行鉴定,确认彭山为“江口沉银遗址”。</p><p class="ql-block"> 2017年1月5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工作,历经4年多时间,该遗址累计出水5万多件文物,其中不乏蜀世子宝,西王赏功金银币、金册等珍贵文物。</p><p class="ql-block">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内水考古项目,“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入选了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p><p class="ql-block"> 当时媒称此举为370多年前的“沉银”和历代“寻银”之谜画上了句号。</p><p class="ql-block"> 但是张献忠的宝藏之谜,远没有结束。</p><p class="ql-block"> 他经年敛财,何其之多,无法估计,江口沉银加上一点金器,也许根本没有真实反映张献忠宝藏的全部。</p><p class="ql-block"> 在四川还有一个传说,是否可露端倪呢?</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锦江藏宝”。</p><p class="ql-block"> 《平寇志》说张献忠“用法移锦江而涸其流,下穿数仞,实以黄金宝玉累亿万,杀人夫,下土石填之,然后决堤放水,名曰‘水藏’”。</p><p class="ql-block"> 就是说张献忠把锦江截断,在河床挖大坑,把金银财宝埋到里面,土石填实,放水复流。役者全部杀了,以防泄露。</p><p class="ql-block"> 《蜀碧》之卷三也记载了基本同样的内容,并说埋藏之处,就在九眼桥,望江楼和回澜塔一带。</p><p class="ql-block"> 江口沉银系随军,许是张献忠打算日后的用度。</p><p class="ql-block"> 而那些众多,巨大,既不便携带又不易变现使用的宝藏,则深埋锦江河道某处的水底下,待日后伺机。</p><p class="ql-block"> 这种可能,并不是空穴来风。</p><p class="ql-block"> 1937年,四川号召老百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面抗战。成都一位叫杨白鹿的人,说通了川军师长范绍增,出资两万大洋,成立了“锦江淘金股份有限公司”,在锦江上下挖了三年,除了在河里挖出石牛和几箩筐铜钱,没有淘到什么真金白银。</p><p class="ql-block"> 直到1975年4月,望江楼附近疏挖河滩时,淘出了张献忠大西政权铸造的“大顺通宝”铜钱 10 多公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成都东门一带,有民谣流传甚广,“石牛对石虎(一说石牛对石鼓),黄金万万五。谁能猜得透,买下成都府”。</p><p class="ql-block"> 意思说石牛啊石虎石鼓什么的,是当年张献忠藏宝的标记,猜出其中奥秘,富可敌“府”。</p><p class="ql-block"> 这种民谣,在彭山地区也有,但第一句说的是“石龙对石虎”,后面三句相同。</p><p class="ql-block"> 石龙与石虎真实存在,位于彭山江口镇石龙村的伏虎寺山门之外。</p><p class="ql-block"> 石龙身长17米,身径0.7米,盘旋在峭壁,怒目圆睁。石虎在石龙的数十米开外,雄踞于巨石,张口咆哮。</p><p class="ql-block"> 据说两物凿于宋代。</p><p class="ql-block"> 它们所在的位置,离江口沉银遗址邻近,可能是被后人指派为当年沉银的地标,仿成都的民谣编了几句,以证其实。</p><p class="ql-block"> “江口沉银”的史实很清楚,没有藏宝之类的什么事,更谈不上啥子猜得透猜不透。</p><p class="ql-block"> 而成都的张献忠藏宝之谜,却扑朔迷离。</p><p class="ql-block"> 望江楼的石牛,现在还安放在河边上,但石虎石鼓则莫须有。</p><p class="ql-block"> 据说石牛就是在楼下的河中挖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望江楼的周围,未传说有什么石虎石鼓,只是隔着一条锦江,对岸有石佛寺街,斜跨一江流水。</p><p class="ql-block"> 想必那里曾经因佛而寺,但不知何年何月,成了街名。</p><p class="ql-block"> “石牛对石佛,……”,是否口音误传。</p><p class="ql-block"> 石佛,说成了石虎或者石鼓,“寻差了罗盘经”,牛头没有对上马嘴。</p><p class="ql-block"> 寻找石牛石佛的原始位置,也许这才是一条正确的指示和线索。</p><p class="ql-block"> 《蜀碧》记载,说张献忠藏宝之处,在九眼桥,望江楼和回澜塔一带。</p><p class="ql-block"> 该书是四川人彭遵泗编撰的杂史,共四卷,是收入了《四库全书》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他是乾隆二年的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拿现在的话来说是高级专家,想必不会打胡乱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书中详细记载了张献忠入川诸事,是研究明末四川社会状况特别是张献忠入川活动最重要,最权威的史料,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业界有“磐泉《蜀碧》海内传之”的说法。</p><p class="ql-block"> 鲁迅也评说,这本“讲张献忠祸蜀的书,其实不但四川人,而是凡有中国人都该翻一下的著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蜀碧》说张献忠藏宝之处在锦江河段的九眼桥,回澜塔至望江楼一带,所指非常明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锦江是岷江的支系,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成都郫都区的石堤堰分为府河,南河流经市区,又</span>在成都东门上的合江亭处汇流。</p><p class="ql-block"> 合江亭在九眼桥上游不到一公里,汇流后称为锦江,一路向东,在彭山的江口镇又入岷江水道。</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从九眼桥头到望江楼下,约二公里,河道稍有弧形,但无大湾。以前水源充足,湍流汹涌,是一条常年航道,儿时常见纤夫逆水拉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那时候的印象中,凡雨水多的年份,河水几乎都要淹没桥洞,甚至漫上街面。有一年发大水,把合江亭处的一座安顺古桥一冲而毁,水势可见一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若</span>以望江楼为界,上溯到九眼桥,合江亭,河道一条,河面宽阔,难以阻断,客观条件并不符合断流挖坑藏宝的条件。</p><p class="ql-block"> 望江楼其下不远,河流一分为二,两边的水面都不很宽,中间的滩地则很大,以前叫河心村。</p><p class="ql-block"> 从河心村滩地的顶端处一边断流,一边疏流,成效显而易见,挖坑藏宝也才有可能。</p><p class="ql-block"> 再者,望江楼(挖出石牛处),河心村,石佛寺(街),形成一个三角,是否和那几句民谣有什么关联呢?</p><p class="ql-block"> 当然啰,石牛之类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镇水之兽,各地多有,并不罕见。连昆明市区一条“沟渠”样的小河盘龙江,岸旁都有此神兽。</p><p class="ql-block"> 锦江石牛,是否和宝藏有关,哪个都不敢拍胸口,就几句民谣,见不到究竟,且听之且信之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但是,现在科技发达,器材先进,起码在这些地方金属,遥感探测一下吧,说不定还真的是大有斩获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世界上各种宝藏的传说故事,让后人暇想无限,杜撰了很多小说,导演了很多电影电视,推波助澜掀起波浪。</p><p class="ql-block"> 什么《达芬奇密码》,《国家宝藏》,《夺宝奇兵》,《木乃伊》,《加勒比海盗》,《古墓丽影》,《阿黛拉的非凡冒险》……。</p><p class="ql-block"> 国人也不甘落后,《盗墓笔记》,《藏地密码》之类的小说蜂拥鹊起,成就了一大批网络写手,喧嚣一时。</p><p class="ql-block"> 关于张献忠其人其事,正二八经的小说电影电视好象莫得啥子,但故事还是多的。</p><p class="ql-block"> 四川人喜欢坐茶铺,吹牛冲壳子,摆龙门阵,摆倒摆倒就编起了故事。</p><p class="ql-block"> 有一个故事就是编排张献忠的。</p><p class="ql-block"> 说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四川布政使余一龙在成都东南角府河,南河汇合处的下游,修建了一座九孔石拱桥,取名宏济桥(明朝天启年维修时,更名为“锁江桥”,有“锁镇江水”之意。清乾隆五十三年,总督李世杰补修时,因桥孔似眼,“为洞者九”,更名为“九眼桥”)。</p><p class="ql-block"> 余一龙修桥时,又在桥的南侧建了一座回澜塔,塔身7层,顶端有一个锡合金的“宝顶”,每当阳光沐浴塔身之时,远远望去,桥与塔宛如一张巨弓搭着一支带银箭镞的箭,形成“桥似弯弓塔似箭”的奇观。</p><p class="ql-block"> 《蜀碧》这本书里说:张献忠转战四川,占领成都,建立了大西国,但是周围有很多明军和清军,他总是觉得危机四伏,心神不宁。</p><p class="ql-block"> 一天张献忠登高散心,只见东南方向九眼桥似弯弓横跨大江,回澜塔如箭矢矗立桥旁,直指城中的“金銮殿”,不觉想起听小孩子唱的儿歌,“桥似弯弓塔似箭,一箭射倒金銮殿。”</p><p class="ql-block"> 他惊愕异常,怒火中烧,下令把塔毁了。</p><p class="ql-block"> 拆到塔基时,发现石碑一座,上面赫然刻着篆文:“修塔余一龙,拆塔张献忠。岁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红。妖运终川北,毒气播川东。吹箫不用竹,一箭贯当胸。炎兴元年诸葛孔明立。”</p><p class="ql-block"> 张献忠见之吓得大惊失色,浑身发抖,罐罐药喝得拿缸子装。</p><p class="ql-block"> 这种传说有很多杜撰的成份,极可能是在张献忠死了之后,那些在茶铺打金钱板儿说评书唱道情(四川竹琴)的人编的,也算是一种民心向背的产物吧。</p><p class="ql-block"> 虽然张献忠后来确是在西允的凤凰山被清军一箭穿胸而亡,但四川人的龙门阵,硬是把它安到一千四百多年前诸葛孔明的脑壳上,吹成袁天罡李淳风的《推背图》和《烧饼歌》一类的预言,这就很荒诞不经,真是有点“扯”了!</p><p class="ql-block"> (所谓的张献忠宝藏,本来莫得毛线的关系,但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江口沉银和锦江藏宝的千古之谜</span>所涉及的地方,一是籍贯之地,一是幼时儿时,小学,初中居住的地方,九眼桥天天路过,望江楼抬头便见。</p><p class="ql-block"> 世事沧桑,城市变迁,原来的街道,房屋早已不存,但民谣里面隐藏的“谜”,仍然鲜活。</p><p class="ql-block"> 而且这是属于家门口的传说和故事。</p><p class="ql-block"> 于是拉拉杂杂写了这些,也算是留存一点那些行将被岁月流失的东西吧。)</p> <p class="ql-block">老九眼桥。</p> <p class="ql-block">望江楼。</p> <p class="ql-block">合江亭廊桥。</p> <p class="ql-block">望江楼石牛。</p> <p class="ql-block">四川彭山江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