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参观青州博物馆,馆藏数件北齐时期的佛造像,件件精美,而气韵当中体现出来的最令人心醉的是微笑,一种“沉静”之美,那是一种历经生活苦难却依然挺拔俊秀立于世间之相,也恰如《金刚经》中佛陀生活的写照,“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佛也是芸芸众生中一员,一样要吃饭,一样要化缘(乞食),照样光着脚走路,脚上也会踩到泥巴。所以回来还是一样要洗脚,还是要吃饭,还是要打坐,看似寻常,这化身却威仪具足,洁净精微。</p><p class="ql-block"> 但也不要被这化身的相所迷惑。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在佛教中只是佛陀因材施教、普度众生的工具。化身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使得佛陀能够广泛地教化众生。</p><p class="ql-block"> 因此,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p><p class="ql-block"> 一言以蔽之:不着相 </p><p class="ql-block"> 但现实社会中,世人往往以衣冠(相)取人,正如《醒世恒言》中所言“佛是金装,人是衣装,世人眼孔浅的多,只有皮相,没有骨相。”数千年来都是如此,不管社会如何发展,人心却无变化。</p><p class="ql-block"> 言语压君子,衣冠镇小人。</p><p class="ql-block"> 很精彩的一句。少了些狡黠,多了些坦荡。 </p><p class="ql-block"> 所以有时连佛也要随世间之俗。 </p><p class="ql-block"> 相者像也,远古时代人们通过观察树木来判断方位、晴雨、风向等等,逐步形成了象形文字一一“相”。形于外以示人,于内则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即所谓“真相、假相〞。因此佛又教导众生不着相,就是说不要执着于事物的表面现象,不被外在的表象所迷惑,要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真相。但在这红尘中我们又常常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从而产生出各种烦恼和执着。就好比人们津津乐道的“相由心生”,好像内心狡诈,就会是一张狡诈的脸,慈悲心善就会是一幅慈祥的面容。殊不知施计的美人往往毒如蛇蝎,藏刀的确总是笑面虎;而衣冠楚楚、座驾豪车的老赖与T恤短裤人字拖的广东大老板同样也不少见。高明的中医可以从患者的表相判断出病机病源;然而大多数人又都会被恒大华丽的宣传数据所蒙蔽而损失惨重。还是心识在主导啊,心识如此即是如此,所以心的千变万化便带来了这世间的万紫千红。此中哲学荦荦大端。人类也一直在探求心之本源的路上蜿蜒前行。</p><p class="ql-block"> 这便是一种修行。</p><p class="ql-block"> 想来想去还是把那件穿了数年、到处起球的毛背心扔掉吧!免得让世人看出我的寒酸相来。</p><p class="ql-block"> 红尘中还需要和光同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