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沈阳故宫

豫·平

<p class="ql-block">  携同学东北探秘的第十个景点,来到了沈阳故宫,此故宫是清朝定都北京前创建的皇家宫殿,始建于1625年(明天启五年,后金天命十年);清朝迁都北京后,沈阳故宫被称作“<b>陪都宫殿”“留都宫殿”</b>,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p> <p class="ql-block"><b>  “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b>。沈阳故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创建初时期的宫殿,<span style="font-size: 18px;">满韵清风,历史气息浓郁。清</span>入驻中原后为皇帝东巡行宫,是清朝奠基之地。现被联合国批准纳入《世界遗产名录》,已有400年历史,占地面积六万多平方米,古建筑114座,500多间。</p> <p class="ql-block">  沈阳故宫的正门,俗称午门,1636年定宫殿名时称大门为<b>“大清门”</b>。是一座面阔五间的硬山式建筑,房顶铺以黄琉璃瓦,饰以绿剪边,做工精巧,气势宏伟。</p> <p class="ql-block">  进入大清门后,是一个很开阔的地方,两旁青松成荫,正前方座落着雄伟气派的<b>“崇政殿”。</b></p> <p class="ql-block">  崇政殿俗称“<b>金銮殿”</b>,清宫剧里可是看得最多了,也是皇帝的“办公区”。木结构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皇上陛见臣下,宴请外国使臣以及处理大政都在这里,后金改国号为<b>“大清”</b>。</p> <p class="ql-block">  金銮殿的上方悬挂着<b>“正大光明”</b>的金字牌匾,下方正中有龙座,金龙宝座前两边的“<b>念兹戎功用肇造该区夏,慎乃俭德式勿替有历年”</b>蓝地金字对联出自乾隆皇帝手迹。</p> <p class="ql-block">  为了表示对这座开国金銮殿的敬仰,后世皇帝还把一些相关的题咏诗章手迹制成匾联悬挂殿内。殿内还有屏风及熏炉、香亭、鹤式烛台等。</p> <p class="ql-block">  崇政殿的左边有一石头制成的日晷,它利用太阳光的照射,精确地计算时间。日晷是我国独创的计时方法,400多年的日晒雨淋,日晷表面出现了一些破损。</p> <p class="ql-block">  游览过崇政殿,后边是中院,主体为凤凰楼。凤凰楼建造在4米高的青砖台基上,三滴水歇山式围廊。</p> <p class="ql-block">  此楼曾经为盛京最高建筑故有《盛京八景》之一,“<b>凤楼晓日”、“凤楼观塔”</b>等传称。凤凰楼上有乾隆帝御笔亲题的“<b>紫气东来”</b>牌匾。</p> <p class="ql-block">  站在高高的凤凰楼前回望,呈现在眼帘的是崇政殿的后壁。沈阳故宫的高台建筑——“<b>宫高殿低”</b>的建筑风格,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绝无仅有。</p> <p class="ql-block">  颐和殿主要用于皇帝东巡时皇太后接受皇帝及文武大臣朝拜,进入殿内,宝座屏风映入眼帘,上方挂着绣有寿字的灯笼,西墙上原有乾隆御书联“<b>福凝东海增芝算,祥拥西池长鹤龄”</b>,表达对母亲多福多寿的祝愿。</p> <p class="ql-block"><b>   深宫不邀宠,大殿拒垂帘。</b></p><p class="ql-block"><b> 半世居尊位,一生无擅权。</b></p><p class="ql-block"><b> 起居持俭素,倾箧助平番。</b></p><p class="ql-block"><b> 去日虽浮厝,千秋溢美谈。</b></p><p class="ql-block"> 熟悉清史或常看清宫剧的朋友一定熟悉“<b>孝庄文皇后”,</b>她是皇太极的妃子。皇后是她姑姑,她生的儿子福临成了顺治皇帝,顺治虽然不算突出,但他儿子是康熙。孝庄文皇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虽未垂帘听政,但在顺治帝登基后辅佐幼帝。对于清初政权的巩固、统一及强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皇太后在此居住时,颐和殿有许多重要礼仪活动,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在皇帝于崇政殿接受君臣朝贺,庆祝祭祀祖陵大礼告成的当天早上,皇帝要先率诸王公来到东宫,太后升坐颐和殿内宝座,皇帝等上殿行三跪九叩头礼,众文武官员则在大清门外排班,在司礼官的导引下同时行礼,礼毕再举行朝贺皇帝的典礼。</p> <p class="ql-block">  凤凰楼后边的<b>“文溯阁”</b>仿照明代宁波天一阁而建造,前有戏台、嘉南堂,后有仰熙斋、九间房等。文溯阁主体建筑外观两层,实为三层,每层六间,取自“<b>天一生水,地六成之”</b>之说。整个建筑为重檐硬山式,装饰色彩以冷色为主调,上边盖黑色琉璃瓦加绿剪边,所有的门、窗、柱都漆成绿色。</p> <p class="ql-block">  文溯阁是藏书阁,其内部装饰也像诸多普通的书斋一样,十分简单,除一张书桌、一把椅子、一副对联、几本书籍和一个装着几支笔的笔筒之外,别无任何多余之物。在以鲜艳的红色为主色调的宫殿里,这样一座古朴而又显得有些寒酸、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损坏的建筑显得十分不相称。但是,它却又偏偏是治理天下的君主不可缺少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  康熙皇帝诸皇子自幼读书,才学风雅不逊汉族文士,成年后却拉帮结派争斗不息,以致扰民乱政。鉴于此,雍正皇帝继位后,御题“<b>立身以至诚为本,读书以明理为先”</b>置于上书房,意在告诫皇子读书应以正身立德为本。</p> <p class="ql-block">  东路为努尔哈赤时始建的<b>“大政殿”</b>和<b>“十王亭”</b>;大政殿也是一个亭子,不过它的体量较大,装饰比较华丽,因此称为宫殿。大政殿是用来举行大典,如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和皇帝即位等的地方。1644年(顺治元年)皇帝福临在此登基继位。</p> <p class="ql-block">  大正殿俗称<b>“八角殿”</b>,努尔哈赤1625年营建的重要宫殿,是盛京皇富内最庄严最神圣的地方。八角重檐攒尖式,黄琉璃瓦绿剪边,八面出廊,殿<span style="font-size: 18px;">前各有金龙盘柱,殿内为梵文天花和降龙藻井,</span>其下为须弥座台基。</p> <p class="ql-block"><b> 层城百雉照丹霞,</b></p><p class="ql-block"><b> 碧草红阙秀堪夸。</b></p><p class="ql-block"><b> 铜鼓咚咚传甲午,</b></p><p class="ql-block"><b> 玉楼琼阁泛芳华。</b></p><p class="ql-block"> 康熙、乾隆、嘉庆、道光诸帝东巡盛京祭祀祖陵均入故宫驻哔,并于此举行庆贺和祭祀典礼。</p> <p class="ql-block">  上述四位皇帝东巡沈阳,均携带皇子皇孙同行,既是为瞻仰桥山,以申孝思,也是告诫子孙牢记民族传统。</p> <p class="ql-block">  清太宗皇太极定“<b>国语骑射”</b>为祖宗家法,教育子孙后代勿忘本民族传统,勿忘根本。有清一代,文武兼修、融合满汉文化的皇子教育,不仅保证了清代皇脉的素质,也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文溯阁碑亭 </span></p><p class="ql-block"> 建于乾隆四十七年至四十八年(1782-1783),内置满、汉文合璧石碑,碑阳为清高宗弘历御制 <b>《文溯阁记》</b>,记述兴建文溯阁的缘由、北四阁的关系等;碑阴为清高宗御制<b>《宋孝宗论》</b>。其形制效仿北京故宫文渊阁碑亭,屋面采用盔顶形式,满铺黄琉璃瓦,内饰红色夔龙天花。</p> <p class="ql-block"><b> 明月与君坐此夜,</b></p><p class="ql-block"><b> 荷香与我共此花。</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花园的假山顶上,有一座小亭子,边下荷花满池,仙气飘逸,荷香沁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b>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b>满族从白山黑水走向全国,建立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发展出灿烂的民族文化。以史为鉴,建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b>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b>,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p> <p class="ql-block">  探访沈阳故宫,深切感悟到没有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团结、政治的稳定,就不可能有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繁荣。沈阳故宫博物馆的精神,告诉我们坚定文化自信,以民族大团结,携手共进的胸怀,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