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线—冬夜思母(一)

蓝天白云

<p class="ql-block">冬天的夜晚总是来得特别的快,特别的早,有时下午五点左右,夜幕几乎就已经降临,天空就显得特别的暗。</p><p class="ql-block">而现代社会,当夜幕低垂的时候,不仅是城市,灯火璀璨,就是乡村也早已华灯初上,一片通明,人们的夜生活也是十分的丰富。</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情形,总让我不时的回想起童年时代的那些漫长的夜晚,想起母亲在那些夜晚,为一个家庭,为儿女们辛勤忙碌的点点滴滴,尤其是母亲冬夜纺线的情形,总会在我脑海里不时地浮现。</p> <p class="ql-block">那时的冬夜,母亲的第一大任务,就是纺线。每当夜晚来临的时候,吃过晚饭,锅碗洗刷干净之后,母亲没有时间去串门,当然,那时也没有电视可看,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即使有,母亲也不会去看,去乐。在处理完像喂猪把食之类的杂事之后,便开始了她每天夜晚必做的事情——纺线。</p> <p class="ql-block">家庭纺线,纺车是最主要的工具。那时,我家的房屋,坐北朝南,共三间。每到冬季来临之前,母亲就会早早地将纺车安放在明间客厅右侧板壁旁,为晚间纺线做好准备。</p> <p class="ql-block">纺车主要由床(机架),轮,锭,弦(连接轮子和纺锭的线,起到传动的作用)等组成,纺者摇动轮子,通过弦线传递到纺锭上,带动纺锭的旋转,然后,纺者会在纺锭上套上一层薄薄的竹叶套,将纺线的棉条吸附在纺锭上拉出细长的棉线来,旋转存储到纺锭的竹叶套上。</p> <p class="ql-block">曾经,无数个夜晚,刺骨的寒风在狂天狂地地吹着,</p><p class="ql-block">曾经,无数个夜晚,阴冷的细雨在淅淅沥沥地下着,</p><p class="ql-block">曾经,无数个夜晚,漫天的大雪在纷纷扬扬地飘着,</p><p class="ql-block">而那一个个夜晚,母亲,总是心无旁骛,神情专注地纺着线。昏黄暗淡的灯光映照着母亲那慈祥的脸庞,映照着母亲那微弯的身躯,映照着母亲纺线时那一上一下、时起时伏的优美身姿。母亲纺线时那白鹤亮翅般舒展姿态的巨大身影常常如同一幅剪影被定格在客堂的板壁之上。</p><p class="ql-block">多少个夜晚天寒地冻,多少个夜晚寒气逼人,母亲就是这样地纺线。纺啊,纺啊,不知疲倦地,忘却一切地纺着。</p> <p class="ql-block">夜晚,有时,我们会在客厅里桌旁,温习一会儿功课,陪伴母亲一会儿;有时,我们会早早睡去,不知过了多久,当在睡意朦胧中醒来时,我们还听见从客厅母亲面前的纺车那里发出的吱吱呀呀纺线的声音,这才发现母亲仍在不停地纺着线。 </p> <p class="ql-block">每一个夜晚,在母亲的顽强的努力下,纺锭上的纱线总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慢慢地变成了一个硕大纺锤一般的线穗子,这时便见母亲喜悦地,小心翼翼地将线穗子从纺车的纱锭上取下来。然后母亲才艰难地站起来,伸伸腰,捶捶背,带着疲惫,带着倦意,去简单地洗漱后再休息。而当第二天早晨,我们醒来的时候,母亲又将早饭煮好在锅里,让我们吃饱了好去上学。</p> <p class="ql-block">纺线的材料是棉条,棉条的原料是经过加工的棉花,这种棉花,一是将来自自家自留地上种植摘取的原棉予以加工所得;二是直接在镇供销社买取。平时,母亲会利用阴雨天,闲暇的下午或夜晚的时间,先将棉条做好。</p><p class="ql-block">棉条制作的方法也很简单:一般是先将蓬松的棉花薄薄地摊在桌面,截取成长约一市尺、宽约十公分左右,然后将事先做好长长细细的圆条(大都取自高粱棒的最上端的一部分),放在上面,接着用底面平整的木盖(过去一般用盛米的小缸、小坛的盖子,当然,木盖也可另行制作),在上面来回滚动几次,一根棉条就做好了。我们子妹几人也曾在母亲的指导下,能够较好地完成这个任务。棉条擀好后,母亲会将数根堆放在一起,用细绳捆扎好,存放在家里,待纺线时取用。</p> <p class="ql-block">那些年,那些夜晚,母亲用辛勤劳作纺来的线,待到来年,便被织成布,染成色,进而成为我们身上穿着的各式衣服。</p> <p class="ql-block">母亲离我们而去已经二十年了。现在回想起来,纺线,只是那些年,那些漫长的夜晚,母亲辛勤劳作的一个方面。每当在眼前浮现出母亲在无数个冬夜纺线的情形,我的心灵深处就会跳动出勤劳,善良,坚韧,顽强,宽厚,仁爱,无私,奉献等等的词语,用这些词语来形容赞美母亲真是一点也不过分啊!</p> <p class="ql-block">而母亲的形象,不正是全天下千百万普通质朴劳动妇女的一个缩影吗?</p> <p class="ql-block">  (图片来源于网络,谨以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