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中国年~聊聊我家乡的过年风俗

唐清

<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河北省承德县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避暑山庄30多公里的下板城镇,老家在三沟镇。受清朝传统饮食文化影响,过年习俗非常讲究,年味十足。进入农历腊月,老百姓家家户户开始办年货,做起了过年的准备。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金银斗;三十晚上熬一宿;正月初一扭一扭。这是老祖宗传下来对过新年的描述。</p><p class="ql-block"> 承德县地处我国塞北山区,改革开放以来过新年的风俗虽然与过去相比有所改变,但仍然是十分重视过年的习俗,年前年后准备有两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一.年前准备风俗</p><p class="ql-block"> 1.吃腊八粥,淹腊八蒜,淹杏扁咸菜。腊八早饭吃高粱米或大黄米粘粥,在农村主人吃饭前要端一碗粘粥给果树吃一口,企盼着来年水果大丰收。</p><p class="ql-block"> 2,找一个好日子扫房,擦玻璃搞卫生,农村一般都是自己搞,城里人现在都是雇家政公司上门服务。还有自己洗衣服,洗床单被罩等。</p><p class="ql-block"> 3.有条件的农村家庭杀猪,请亲戚,邻居吃杀猪菜。城里人要到集贸市场或超市办年货,采购猪肉,牛羊肉,鸡鱼等。过年吃鸡吃鱼表示新的一年吉祥如意。</p><p class="ql-block"> 4.农村家家淘米磨面,蒸豆包、蒸馒头,蒸粘糕,摊烙糕、摊煎饼等,为城里的子女、亲戚家送年货。</p><p class="ql-block"> 5.做豆腐(农村),买豆腐(城里人)炸丸子,煮肉烧肉,酱猪蹄、酱牛肉等,炒鸡丝或猪肉里肌芥菜丝咸菜。</p><p class="ql-block"> 6.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买鞭炮,农村送灶王爷上天,好话多说,赖话少言。</p><p class="ql-block"> 7.为长辈的亲戚家送酒类等礼物。还有上坟祭祖。</p><p class="ql-block"> 8.购买新衣物。进入小年,辞灶、辞灶(意思是辞灶王爷上天),新年来到,丫头(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奶奶要裹脚条,老爷爷要毡帽,这个是在旧社会过年留下的习俗,如今新社会家长要为大人小孩购买新衣物。特别是本命年的要买红内衣,红腰带,红袜子踩“小人”,启望着一年红红火火,一顺百顺。</p><p class="ql-block"> 9.农村院子里用木杆立起灯笼杆,挂大红灯笼,每天晚上开灯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有的家在灯笼杆上绑上个自己制作的风车,一刮风嘎嘎响。</p><p class="ql-block"> 10.腊月三十日,一切准备就绪,家家户户挂红灯笼,贴春联,贴财神爷,接灶王爷回家就位。贴春联有的家里屋门故意将福字帖倒了,表示福到了。</p><p class="ql-block"> 贴春联也有禁忌,就是家里有老人去世的,三年不贴春联。</p><p class="ql-block"> 11除夕晚上吃团圆饭,现在城里人流行到酒店吃春节晚上团圆饭。</p><p class="ql-block"> 12..晚上一家人在一起压岁守岁,看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包饺子要在饺子里搁一枚硬币,谁吃着谁有福。到12点新年的钟声响起,煮饺子吃年夜饭,放鞭炮。之后,晚辈的给长辈的拜年问好,长辈的自然会给晚辈的压岁钱。</p> <p class="ql-block">  二、新年初一后的习俗</p><p class="ql-block"> 1.正月初一早上饭必须吃饺子,吃完饭长辈的在家沏好茶水,备好水果、糖、香烟等,等候拜年的客人。年轻的晚辈则出门去给亲戚长辈,邻居家拜年。</p><p class="ql-block"> 2.农村除夕夜要用一根秫秸秆批开两半,中间放十二个黄豆粒,代表十二个月,再合上绑紧,放水缸里泡一夜,初一早上打开看看,哪个月豆粒涨的大,就说明哪个月雨水冲足,作为一年农业的参考</p><p class="ql-block"> 3.过新年穿新衣服,特别是过本命年的要穿红衣服,穿红袜子,扎红裤腰带,表示一年走鴻运。</p><p class="ql-block"> 4.过新年也有禁忌,初一到初五不扎针;初一不扫地,不倒垃圾;不许说不吉利的话;煮饺子破了要说挣了;初一、十五姑娘不能在娘家吃饭,初二是姑爷子(闺女)到岳父母家拜年吃饭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5.过年初十之前观天气预测着一年的好兆头:头鸡、二鸭、猫三、狗四、猪五、羊六、人七、马八、九果、十菜。人们启盼着新的一年百姓健康,六蓄兴旺,五谷丰登,瓜果飘香!</p> <p class="ql-block">  6.请亲戚吃饭喝新年酒。一般都是过了初五(也称破五)开始,农村基本上在家里请客,城里现在都习惯了在酒店请客了。改革开放前农村老家请客一般都是四碟八碗,好一点的家酒席有八碟八碗的。</p><p class="ql-block"> 7.初一、初五、十五早晚都必须燃放鞭炮,庆祝春节。初五左右有村里组织的业余剧团开始演出戏剧。十五日过元宵节,吃元宵,办灯笼会,撒路灯。前些年县里曾组织元宵节花会调演,其中,东窑的马叉,下板城村的高跷最有名。二十五添仓,在院子里用草木灰撒一个圆圈,中间划十字放五谷杂粮,用石板压上,预祝新的一年五谷丰登粮食满仓。二月二龙台头,轧荞麦面饸络,煎年(粘)糕,煮猪头,祈祷一年庄稼不长虫子。过二月二,年轻人剃龙头,这个年才是真的过完了。</p><p class="ql-block"> 新元肇启,万象更新。农民开始了新的一年劳作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