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幽静,底蕴厚重-上海古典园林古猗园

李朗诗

<p class="ql-block">古猗园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园名取自《诗经》中的“绿竹猗猗”,意为美好盛大的样子。“古猗”二字承载了千年古镇南翔的厚重历史,也蕴含着这座五百年园林历经的盛世繁华。</p> <p class="ql-block">建造猗园的主人是在河南为官的上海嘉定南翔人闵士籍,时任河南通判的闵士籍为了孝敬母亲,便在自家宅院扩建园林。以“十亩之园,五亩之宅”的规模,建成这座幽水青竹景色清秀的私家园林。</p> <p class="ql-block">这座私家园林几经转让转手,又经过清代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大兴土木改建扩建,园林中孤山曲廊,香阁翠楼,石舫水榭,怪石假山等巧妙布局,规模宏大气势非凡,却又不失明代园林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清代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古猗园被当地乡绅购买作为城隍庙的庙园。这样,普通的香客才得以进园游览,欣赏其美丽风景。</p> <p class="ql-block">就在古猗园日臻完善游人如织之际,却经历了一段屡遭破坏命运多舛的历史。先是太平军多次与清军洋枪队在南翔激战,园内部分建筑损毁。</p> <p class="ql-block">后来又于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遭到日军占领,园内房屋亭台花草树木严重被毁。日军撤退后,当地爱国人士于次年募集银两修复园林,在新建补阙亭,独缺东北一角,以志国耻,取名“缺角亭”。</p> <p class="ql-block">然而好景不长,1937年“八一三”事变,南翔古猗园再遭日寇蹂躏。亭台楼阁破损倒塌,花木古物荡然无存。</p> <p class="ql-block">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南翔古猗园迎来了它新的春天。如今园内碧波荡漾绿竹猗猗郁郁葱葱焕然一新。</p> <p class="ql-block">古猗园的水,与外隔绝,但在百亩之园中,有千米距长的溪流。以方池和狭长形的水面形态,多弯曲折,而有源远流长之感。据记载猗园向东扩建的三十余亩风景区,亦凿池引水,建亭架桥,池中设岛,形成明代江宏《游猗园》诗:“烟花雾植古槎桥,涌出珠宫倚碧霄。风度猗园竹影静,水依殿霭石幢高”的意境的水体布局。</p> <p class="ql-block">古猗园的亭台楼阁以明代建筑为主,亭台楼阁,建筑平面形式多种多样,立体造型变化多端,体现江南园林建筑精巧自由活泼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屋面小瓦筒瓦,屋脊花色镂空,各种斗拱、飞檐翘角、门窗式样、雕刻装饰,油漆粉刷色彩简朴素雅,具有明代园林建筑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清秀幽静的古猗园怪石假山小桥流水奇木翠竹掩映着一个又一个美丽的传说与动人的故事。传承着这一方土地的历史文化,积淀着厚重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古猗园内的建筑古朴典雅,与周围的自然景色相得益彰。许多建筑都建于水边,形成建筑与水相映成趣的园景。</p> <p class="ql-block">这里水面波光粼粼,倒映着建筑的轮廓,仿佛时间在这里凝固,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在湖心亭附近的一处石舫旁,石舫用石头雕琢而成,船上按江南风格搭了楼阁,给人一种古朴而典雅的感觉。据说这里曾是红楼梦的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浸润园中一个下午,怡情于乐,感受大自然,触碰古人智慧,体味园林韵味,荡涤城市喧嚣,不经意想起陶渊明那句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