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贵哥</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548935</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b style="font-size:20px;">耸峰危阁与天齐,俯瞰尘寰处处低。亿万化身开绝嶂,三千法界作丹梯。</b><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顺治三年殿试金榜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后在大同等多地为官的王度写的《大同云冈石窟摩云》,深刻写出了云冈石窟的险峻和风貌,留给读者无限遐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我2024年10月11日走进云冈石窟的那一刻起,心里就盘算着怎样与龙门石窟区分开来,同样是中国四大石窟,这里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因此走的比较慢,看的也比较仔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云冈石窟,历经了1500年风霜雨雪的侵袭,却仍旧完好无损的保存下来,不得不说堪称奇迹。走进云冈石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雕像,他就是云冈石窟最早的设计者和建造者__昙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他是一位高僧,在北魏时任沙门统,负责管理全国的佛事。就是由他主持开凿了云冈石窟的“昙曜五窟”,开启了东方传奇的神话。五位大型的雕像,也对应了北魏王朝五位历史君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昙曜的设计风格融合了西域和中原的艺术特色,对云冈石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设计理念和艺术成就不仅体现了当时佛教艺术的高超水平,也为后世的石窟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借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再往里走,就是礼佛大道,由13对六牙白象塔组成。据说当年释迦来到人世间的时候,他的母亲就梦见一头大白象,驮着他进入娘胎。在佛教中,13这个数字代表的是吉祥圆满,而六牙白象,代表有威力又性情温顺,也就是菩萨心肠,气势壮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听导游讲解的确长见识,每一头大象的六颗牙齿,代表的是从烦恼的彼岸到觉悟的彼岸的六种方式:布施、忍辱、持戒、精进、禅定和般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六根清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旁有太后礼佛图,展示的是北魏孝文帝和文昭皇后在一众宫女和御林军的簇拥下礼佛的气派场景,看上去飘飘欲仙,似天空位列班仙的各路神仙,是我国雕塑史上的珍品,为复制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继续向前,走过张灯结彩的昙曜广场,再穿越古朴典雅的七孔桥,高大的灵岩寺山门就出现在面前。整个寺院为三进院落,除了山门以外,还有作为中殿的“千佛殿”和作为后殿的“大雄宝殿”。郦道元《水经注》载:“</span><b style="font-size:20px;">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b><span style="font-size:20px;">”。现在的灵岩寺,就是根据这些文字的意境而复建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过一个“入佛知见”的门楼,但见联曰:“于智上求佛法,以悲下化众生”。跨过此门,就要正式开始云冈石窟之旅了。据介绍,整个云冈石窟,由前向后共有45个洞窟,大小佛像51000余尊。首先看到的第一窟到第四窟,这是北魏经济最繁荣昌盛时期建造的,但3号洞窟可以称之为烂尾工程,只有一龛造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导游介绍说,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时期,从公元398年开始一直延续到公元525年左右,历时150年时间。所以整个石窟造像形态不一。这个雕刻的是西方三圣,中间是阿弥陀佛,左右两也是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明显具有初唐风格,譬如,主造像双下巴,没有手腕,旁边的造像竟然还长有小肚子,明里具有唐时的文代自信和审美观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我们走到最大的石窟时,导游特意介绍说,它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窟内最大的一尊造像。主尊造像17.4米,仅一个鼻子就1.7米,一个耳朵就3.4米,据说眼球有篮球那么大。当时的康熙皇帝评价道:“大佛比山高,守在半山腰。耳朵上边能摆棋,手上能摆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六号洞窟称为云冈第一伟窟。这里是孝文帝为了纪念他的奶奶冯太后而雕刻的共33组雕像,从释迦牟尼出生、娶妻,再到悟道成佛的故事图,导游风趣的说,这就是当年的连环画、小儿书。听到这里,我们都会心的笑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七、八号窟更有意思,它是一双窟,有很多二佛对坐的场景,展现了当时孝文帝在他的奶奶冯太后的带领下,二皇称制的政治时局,而且还有鲜卑民族的服饰特征。帽子叫做圆帽垂裙,发型叫做锁头编发,在一天窗右边,居然还有一尊露齿女菩萨,脸上还长有酒窝,露出一排白白的牙齿,还光着脚丫子,把封建社会女性笑不露齿、衣不露体、行不露足所有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这导游果然知识渊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九号洞窟里更是好玩,一堆的外国人。浮雕之上各种长翅膀飞天的小人儿,很像一个个小天使。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雕刻来自于北印度的健陀罗艺术,又借鉴了波斯和西欧的风格,看上去有一些到了罗马的感觉。并且呈前廊后殿形式,前面是西方罗马时期的廊柱,后面是中国皇帝住的皇宫,说明北魏时就已经有中西文化的碰撞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十二窟音乐窟,抬头望去,藻井上有54身祭乐天,14个大类,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不同的乐器,还有个反弹琵琶的,有箜篌,有鼓,有西方的也有东方的,展现的是一场大型的佛国盛会音乐现场,一个扭着腰穿红裤子的为总指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时,脑海里忽想起几句《南曲九宫》,颇为应景:“</span><b style="font-size:20px;">浓霭香中,水云影里,迥然人世难同。似玉皇金苑,宝录仙宫。万花开处神仙满,尽笑语俱乐春风。蟠桃佳会,特离绛阙,来此相逢。…欢娱处,见群仙开列,共乐瑶池。</b><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十五窟万佛窟,就是让梁思成与林徽因为之震撼的地方。导游介绍说,墙壁上密密麻麻、均匀等额的造像高达9700多尊,巧夺天工。专家认为,这个洞窟是为了纪念那辛辛苦苦、精雕细刻的十万工匠,三代人夜以继日,共同努力,才开凿成这云冈石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十七窟,就是云冈石窟里最大的一尊交脚弥勒佛,交脚的姿势起源于中东,是当时皇室坐姿,代表的太子拓跋晃。十八号窟代表的则是帝王太武帝拓跋焘,身上的袈裟也叫千佛袈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了差不多一公里,似走过了1500年,终于见到了云冈石窟的代言人了。这尊造像代表的就是北魏王朝的开国皇帝__道武帝拓跋珪。北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了不起的一个王朝,它结束了北方的战乱,促进了民族的统一和融合。但世事更迭,最终也分崩离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个王朝结束了,但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身在云冈石窟,无论用什么样的语言,也道不尽它的伟大和雄伟。云冈石窟历经千年风雨,见证了北魏时期的辉煌与沧桑。每一尊佛像、每一处雕刻,都承载着那个时代的历史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游云冈石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它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艺术的震撼、信仰的力量和文化的融合。这些感悟将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地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人类文明的光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