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父母来北京看病———转朋友日记

丘山雨田

<p class="ql-block">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有一位挚友,在北京一家上市公司担任副总,早已实现财务自由。他与我是异父异母的兄弟,他是老二。拜读他的陪父母看病日记,我深受感动,见贤思齐,内心也充满愧疚。他的爱心与孝心,以及家庭氛围,都让我心生敬佩。</p> <p class="ql-block">母亲来北京的这段日子,我几乎每日奔波于医院、单位和家之间。她的健康问题逐一得到解决,眼睛重焕光彩,眩晕感也消失了。今日在医院复查,一切结果良好,年前不再需要再来。我计划找个日子送父母回故乡。</p><p class="ql-block">从医院出来,42元的停车费让父母心疼不已。回家的路上交通拥堵,我本想带他们去北京亮吃饭,但母亲恐高,之前说带她去中国尊108层500米楼上看看,她拒绝了。今天也不好意思再提北京亮的事了,国贸桥底堵得厉害,干脆掉头去中国大饭店。虽然我们衣着朴素,与国贸的高大上不相称,但我出来混,靠的就是内心的强大。母亲看到充满圣诞氛围的国贸商圈,说不吃饭看看风景也很好。后来带他们去了翠园,服务周到,菜品精致,朋友说这是米其林一星,新上的客家菜很地道。吃完出停车场,45元的停车费又让父母心疼不已。他们不知道这顿饭究竟花了多少钱。</p><p class="ql-block">回家路上,父母说这次来北京大开眼界,参观了毛主席纪念堂,在国家大剧院看了表演,游览了鸟巢水立方,也见识了北京的高楼大厦,还了解了北京城市交通的运作和管理,觉得此生无憾。我对母亲说北京有个寺庙还没带她去,母亲说看了这么多,下次再来去那个寺庙。父母不是贪图享受的人,一辈子只求孩子一点点,生怕给孩子带来负担。</p><p class="ql-block">看着后视镜里他们洋溢着幸福的笑脸,母亲早已忘记了下午医生告知的病情,我告诉她,人生最大的困难不是困难本身,而是解决困难的勇气。咱们一直害怕来北京看病,现在咱们行动了,病都看了,身体舒服,心情也愉快了。</p> <p class="ql-block">北京的医疗资源丰富,医生经验丰富,虽然人多,但看病其实挺方便。北京,这个城市,虽然不如上海洋气,不如杭州舒适,不如深圳活力四射,也不如成都、重庆、长沙火辣,但它因为承担了许多为领导服务的职能,有许多给领导服务的人群,生活在城市底层的我,也能享受到一些便利。我的父母没有太多的文化,母亲常说自己吃了没文化的苦,所以她决心供养出我和哥哥两个大学生。在八十年代,我自认学渣,哥哥学习稍好,但那个年代我们大学生都被称为天之骄子,在母亲心中,我们已是绝顶优秀。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里,我们或许微不足道,但在父母眼中,我们永远是他们的骄傲。他们从未指望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偶尔我们为他们做点什么,他们就会心存感激。这,大概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最纯粹的爱。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它深沉而无私,它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我的父母,一生生活在简朴之中,他们的节俭几乎成了一种习惯,一种生活的态度。他们的生活,是一幅幅朴素的画面。父亲,一个一生不舍得吃穿的人,我给他买了许多新衣服,他却总是挑拣我不穿的旧衣。他说,新衣服要留到春节回家过年时才穿,那是他一年中最为重视的时刻。母亲,对于衣服的讲究不多,她总是穿着那件外套,即使孙女好奇地问起,她也总是淡淡地说家里的衣服多的是,却从不讲究。为了让他们舍得穿鞋,我买运动鞋总是一次买两双,他们才舍得穿一双。他们的一生,是清贫而辛苦的,但他们的感情却深厚无比。每当我看到他们手拉手的背影,心中总是充满了幸福。他们住在平房多年,直到晚年才搬进楼房,那是一种对物质的极低要求,却对家庭充满了极高的责任感。这就是我的父母,他们的背影是我心中永远的风景。他们的爱,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在他们的背影里,我学会了,领悟到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是责任,什么是生活。</p><p class="ql-block">如今,我对我的女儿也是这样,我不求她将来为我做什么,只希望我不会成为她的负担。因此,我努力锻炼身体,希望老了以后不会拖累孩子和身边的人。有时想想,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