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出镜:季晓燕、蒋美华、陈粉英。</p><p class="ql-block">摄制:俞亚平。</p> 土灶台,是农村老家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食炊具,也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乡间曼妙的一道风景。 一日三餐,炊烟袅袅,宁静悠然,弥漫在童年的朝朝暮暮,是那么的自然、惬意。 那大灶膛,仿佛能容纳无尽的温暖与希望。炉膛里燃烧的柴火,噼哩啪啦作响,跳跃的火苗映红了人们的脸庞。 土灶台是家的味道的源头,它是由砖头砌成的。锅台上面的灶屋上有个壁洞,用来放油壶,灶头上放煤油灯,中间有个锅夹洞,可以放放火柴,整个灶台朴实无华却坚固耐用。 <h1><b></b></h1> 用它,老人烹饪出一道道香气四溢的家常菜。铁锅与柴火的完美配合,赋予食物独特的风味。大锅菜在土灶台上咕嘟咕嘟地翻滚着,浓郁的香味、热气弥漫满屋,让人垂涎欲滴。 “暖暖远人村,依依屋里烟。”土灶台也是一家人团聚的地方。大家围在一起,一边分享着美食,一边谈天说地,欢声笑语在屋里回荡。它见证了家庭的喜怒哀乐,承载着无数珍贵的回忆。 如今,土灶台也渐渐地被现代化的厨房设备所取代,但它那温暖的火光,始终跳跃在我的心间,成为一抹难以磨灭的乡愁。 一般人家土灶是两口锅,靠外一口锅做饭叫“口锅”,靠内的叫“里锅”炒菜。当年农村很穷,稀饭山芋胡萝卜能填饱肚子已算幸运,所以“口锅”一日三餐使用,炒菜的“里锅”难得动用,除非重大节日、办大事、贵客临门招待才劳累“里锅”。养猪是农家主要副业,天冷了就用“里锅”煮熟食喂猪,因此“里锅”很大。两锅之间靠烟囱墙有一小铁镬“汤罐”,利用烟道余热生成三、五升热水,农村人一年四季基本靠“汤罐”热水洗脸洗脚,烧开水是很奢侈的享受。 如今的城市,炊具是燃气、电磁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的生活也发生着变化。新的炊具取代了土灶,液化气、电磁炉等现代化的烹饪方式逐步成为了主流。但是,那种烧土灶的日子,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它见证了农村生活的变迁,见证了农民的努力和拼搏。那种朴实无华的生活方式,成为了人们心中最美的风景,那种日子,就像是一部历史的长卷,记录了农村生活的变化和发展。<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