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 7.炭河里遗址公园 西周时期遗址千古情

薰衣草

<font color="#167efb"><b>长沙 7.炭河里遗址公园 西周时期遗址千古情</b></font><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这里的全称是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宁乡县的黄材镇,炭河里遗址是湘江流域一处重要的西周时期遗址,距今约3000年,被誉为中国南方青铜文化中心,由宫殿遗址、城墙遗址、城壕遗址、平民区遗址和西周贵族墓葬组成,现保存面积2.3万平方米。<br><br>炭河里青铜文化博物馆是遗址公园的主展馆,它以四羊方尊(是一件青铜器物)外形为设计元素,融入方鼎的外形设计,正门则嵌入人面纹方鼎造型。外形建筑,一眼看上去,有点像大方鼎,给人很古老很厚重的感觉。<br></div> 沿中轴线地面上,是一组代表商周时期青铜纹饰的地面浮雕。在广场的中间地面位置,特别布置一面羊首图腾浮雕,代表遗址公园的文化符号。 进入博物馆,大厅正中央编钟上面有一座超大的金色的四羊方尊,四羊方尊是商代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的四个角处分别雕塑了一只栩栩如生的羊,根据分析,四羊方尊是经过两次铸造技术才形成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整个器物用块范法(块范法,又称土范法,是商周先民最先采用的,是整个青铜时代中应用最广泛的青铜器铸造法)浇铸,一气呵成,巧夺天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是当时的巅峰之作,这件文物简直就是逆天的存在。 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br><br>四羊方尊是中国现存青铜方尊文物中最大的一件,其高度为高58.3厘米,各边边长为52.4 厘米,重量约为34.5公斤。2013年8月19日,四羊方尊被确定为中国第三批不准出境展览的出土文物。<br><br>楼下的展厅是青铜博物馆,可惜没开门,只拍了几张图片。<br> 电梯直接把你引入二楼的《红色印记——宁乡陈列馆》(详情见上一篇文字)。<br><br>从宁乡纪念馆出来,向后走,博物馆的后面就是遗址公园。许多人参观完博物馆后就离开了,很少选择来这里。<br><br>炭河里遗址是湘江流域一处重要的西周时期遗址,距今约3000年了。因出土了以四羊方尊为代表的3000余件商代青铜器,而被誉为南中国青铜文化中心,由宫殿遗址、城墙遗址、城壕遗址、平民区遗址和西周贵族墓葬组成,现保存面积2.3万平方米。<br><br>2001年至2005年,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除发现并解剖城墙、城壕,挖掘出两座大型建筑基址外,还在城外周边台地发现和清理了一批同时期的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玉器和青铜器,确认炭河里遗址为西周时期某一方国的都城所在地,同时也为破译以四羊方尊为代表的宁乡铜器群之谜找到了突破口。<br><br>这些发现让专家们震惊了,宁乡人震惊了,高层领导也震惊了!这是改写历史的重大发现:该发现被评为“200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br>随着这些宝贝的出土,人们渐渐知道,在距今3000年的商周时代,这个地方是一座规模宏大的都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虽然等级森严,但一切显得如此和谐,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自食其力、丰衣足食的日子;他们有着独特的农耕文明和让人叹为观止的铸造工艺水平,他们对铁器、石器不感兴趣,但对陶器、玉器十分青睐,尤其对青铜器情有独钟。在那些优秀的工匠们努力下,一大批青铜器诞生在这片土地上。日出日落,沧海桑田,由于战乱、瘟疫、洪水等原因,这座都城最终从地上消失了,但地下留存了大量的遗物和遗迹,也留下了大量的谜,让后人猜测和研究。<br><br>偌大的门口,有两个保安在大门的另一边说话,见我来了,才回到门口的岗位上。<br>我一个人走入这个很大的遗址公园,中间只遇到两个清洁工,着实有点害怕。<br><br>  遗址公园,就是让你感受考古发掘现场及周围环境,跟着我的脚步,聆听远古历史的悠长回声。<br> 考古遗址公园大门,好像是石头+木头砌成的。<br><br>门口展示的一棵硕大的阴沉木,我是第一次见识,摸了一下,像铁一样坚硬。<br> 穿过高大巍峨的古城阙,里面别有洞天。<br><br>商周文化墻<br> 楚公铜戈巍然耸立,刺向天穹。秉戈礼器,昭示兵器向礼器、野蛮向文明过渡进化的历史进程。 商周金文 这个盖着稻草的木棚也许是西周人居住的地方。 兽面纹巨型铜瓿发现地,为5个儿童河边玩耍时偶然发现。 文物发掘坑,碑壁上为古钟鼎铭文元素,仿佛让人聆听到远古历史悠长的回声。 还有个青铜王国研学基地,只不过现在空无一人。 大禾门,源于人面纹鼎内壁铭文,大禾,是部族、古国之名,抑或祈祷丰收之意。大禾门墙上有几个象形文字。 古驿道长廊,残墙断垣,荒草萋萋,犹听马蹄声响,车轮碾过,留下斑驳的历史画卷。 “癸A”提梁卣发掘地。 踩着石桥过河,河对面有一块石碑,炭河里遗址公园碑记一一宣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块石碑是分界线,这边是我走过的遗址公园,那边是遗址本体,反正我一个人再也不敢过去看本体了。 再次过河往回走,看见塅溪梯田,反映农耕文明时期,先民勤奋开垦土地,播种、收获的四季农业生活场景。 草地旁竖着一块“渡口”的牌子,沿着草地走几步,就见一条小河或是池塘,水里是凋零的荷叶,还有茂盛的芦苇,河对岸一排水杉红了,画面还是很美的。 西周炭河里民居图,沩水关隘。 沿着麻石铺就的古驿道前行,地面铺着青铜和陶瓷的纹路,车轮的深深的痕迹,地面的浮雕小篆铭文,在驿道旁边,有原始茅屋、苍穹大树、有修复的古朴厚重的古城墙、烽火台、关隘城门和散落的西周民居,让人恍惚之间,穿越了千年,与西周打了个照面。<br><br>还有古石桥,顿时让人觉得它们已经走过了3000年的历史。<br><br>遗址公园内的环境还是不错的,有湖水有石桥,有参天大树也有低矮的小树,水杉红了荷花落了,芳草萋萋……置身其中,除了能感受古老文明的魅力,仿佛聆听到远古历史悠长的回声之外,更多的是一丝恐惧。<br> 回到大门口,对面就是炭河古城,里面有《炭河千古情》的演出,需要另外买门票,而且今天的表演已经结束了,赶回宁乡还有几十公里,不看也罢,拍了几张照片走人。 晚餐后问酒店大堂,宁乡有什么看夜景的地方,她说了个“沿河风光带”。<br>出门打的士,对的士司机说了这个名字,他愣了一下,好像不知道这个地方一样,想了想,说了一座桥的名字,没听清楚他说的是哪座桥。<br><br>等他把我带到目的地之后,好心的司机帅哥告诉我,等会要走过桥,到对面去打车,这边的车很少。<br> 其实这就是新城区和老城区的交界处,一座五拱桥立在河面,随着灯光的变换,桥也幻化成五颜六色,还算好看,可惜河水已经干涸,不然水中的倒影会更好看。后来长沙的朋友告知我,这是玉潭桥,向他致谢!<div><br><h5>(2600 图57 2024/12/8)</h5></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