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葬在皇帝旁边的太监——王承恩

京郊王海春

<p class="ql-block">  一个太监能埋在皇陵不到百米,这种事在正常年代是绝不可能发生的。但在明十三陵思陵的西南侧就有这么一个太监墓。</p> <p class="ql-block">  虽然已进入数九,虽然已经日斜西山,但阳光依旧和煦,大地一片暖色。夕阳照在这荒原上的几块石碑上,分外醒目。这是一片铁栅栏圈起来的台地,东西向依次排列着三块碑,最西侧就是一个不算太大的土丘,那就是明朝太监王承恩墓了。</p> <p class="ql-block">  王承恩只不过是个明朝太监,但在他的墓前居然有顺治帝先后撰写的两通碑文,啥事能让清朝皇帝这么感动呢?那就还得从旁边崇祯帝的思陵说起。</p> <p class="ql-block">  崇祯十七年(1644年),大明江山风雨飘摇,各地起义军风起云涌,最终李自成的大顺军攻破紫禁城,朱由检在宫中撞钟召集群臣,但无一人应召。朱由检实现了“国君死社稷”,在煤山(景山)一棵歪脖子树上悬绫自尽,留下一遗诏:“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勿伤百姓一人。”</p> <p class="ql-block">  而一直跟随他左右的就是太监王承恩了,随后他也在旁边树上自缢殉主。当年李自成将崇祯帝与周皇后安葬在昌平田贵妃的墓穴中,也就是现在的思陵。同时感念王承恩的忠心,也将其埋葬于崇祯墓穴不远处。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王承恩墓前第一块石碑,为顺治二年(1645),顺治所撰文。方首方趺,碑座雕草花龙,碑额有“御制旌忠”四字,以表彰其忠烈。碑文中了王承恩的忠烈事迹,“陪缢于旁,殁而犹跽”。称其为“贞臣卫主,捐躯以从”,并“锡之香火田地,竖之穹石”,以为后人“知艰危之际,内员中乃尚有忠烈而死如承恩者”。</p> <p class="ql-block">  此碑背阴则刻有一大串王承恩的名头,“原任总督天下各镇援兵督察京营戎政勇卫军门,掌 御马监、司设监、巾帽局、宝和等店大庖厨印务,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之墓。”可见这王承恩还真是皇上的红人,也算有知遇之恩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块石碑向东一点还有第二块石碑,螭首龟趺,更高大些。为顺治十七年(1660),顺治再次所撰,碑额有“敕建”二字。这时四海平定,政治升平,顺治洋洋洒洒写下一篇小作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碑文中说到明朝灭亡的原因,“庄烈愍皇帝励精图治,宵旰焦心,原非失德之主,良由有君无臣,孤立于上。将帅拥兵而不战,文吏噂沓而营私。以至群盗纵横,不能奏绩”。又提到只有“范景文( 李自成入京师,投双塔寺(今电报大楼)旁古井而死)等十九人无愧于臣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顺治还感慨:“然多士盈廷,能赴义捐躯者,概不多见。独承恩目击艰危,从容就义,从死愍帝之旁”。最后还“抚荒墟而洒涕,沥旨酒而痛心。念兹从死之臣,弥兴节义之感”。居然为了一个前朝的太监而“洒涕”。我想顺治帝一定是感同身受,盼望自己身边也能有个忠诚的王承恩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顺治这两块碑文中对崇祯帝的称呼有所不同,早期的称为“怀宗皇帝”,后面这块就改为“庄烈愍皇帝”了。</p><p class="ql-block"> 话说清军入关时,为笼络人心,多尔衮打着“灭流贼以安天下”的旗号,进京城后传令为崇祯设立灵位,为崇祯定谥号,以“怀”为庙号,“端”为谥号,合称“怀宗端皇帝”。故顺治第一通碑写了怀宗皇帝。但后来认为“兴朝谥前代之君,礼不称宗”,也就是说今朝不能认前朝的人当祖宗啊。于是去其庙号,改谥号简称为“庄烈愍皇帝”。所以后面的碑文再提崇祯也就改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仔细看这通石碑上还有很多白色的孔洞,据说这都是枪眼,是民国年间,有军队以石碑为靶子,练习射击所留。</p> <p class="ql-block">  这两通石碑最东侧,紧挨着栅栏边还有一处相对矮小的青石碑,方趺无首。碑座西面似乎是麒麟卧松,北面可能刻的是鹿衔仙草,有福禄长寿之意。南侧也雕刻了一只鹿,正回头望月,不知何意。</p> <p class="ql-block">  碑的正面刻的行书王承恩墓,落款“吴下倪钦题”。吴下应该是泛指吴地,应该是江苏、上海一带,这个倪钦应该是清末民国这一带的官员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抔黄土葬名宦,两朝帝君泣忠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