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采风】探秘以色列 之三

淡然

&nbsp; &nbsp; &nbsp; &nbsp;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 世界若有十分哀愁,九分也在耶路撒冷,此言不假。 耶路撒冷是我到过的最神圣的城市,景点密度最高的城市,同时这里也是一座大名鼎鼎,声名显赫的朝圣之地,如世界的焦点。 &nbsp; &nbsp; &nbsp; &nbsp;耶路撒冷位于犹地亚山区顶部,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约有三千年的古老历史。耶路撒冷的老城,是这座城市最集中、最重要的宗教之地。很多重要的宗教景点,也都集中在这一块。这里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教圣地集于一城的地方,也是摩西、大卫王、所罗门留下过足迹的土地。老城分为四个区:犹太区、基督区、亚美尼亚区和穆斯林区。而三大宗教在这里共同相处,都能找到自己的信仰之地,谁也不愿意离开这片圣土。 耶路撒冷圣城全貌 <p class="ql-block">一、橄榄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6月29日,今天是安息日(安息日是指犹太教中每周七天中的第七天,也就是星期六,被视为休息和祷告的日子。在犹太教中,安息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停止工作,专心休息和参与宗教活动)。路上车辆、行人很少,坐在开往耶路撒冷的大巴车上,带着对这里的崇敬和期盼,虽然伯利恒到耶路撒冷的路程只有40分钟,但是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看到这里的一切,因为今天我们要去的耶路撒冷,是此次旅行的重中之重。</p> &nbsp; &nbsp; &nbsp; &nbsp;清晨,我们登上橄榄山,这里是俯瞰整个耶路撒冷老城的最佳地点,更重要的,这里有很多记录在圣经中的圣迹。远处,伊斯兰教金色的圆顶清真寺特别耀目,一墙之隔,就是犹太人在哭墙前的祷告,而当年耶稣行刑的苦路就在不远处。耶路撒冷,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宗教的冲突、文化的碰撞、历史的交融,强烈的、冲突的、对比的、传承的、也是和谐的,字字句句都镌刻于承载了无数风雨的城墙上,却,不容易读懂。 &nbsp; &nbsp; &nbsp; &nbsp;站在山上远眺,耶路撒冷的城市风貌尽收眼底。向前望去,可以看到耶路撒冷老城外曲折蜿蜒的古老城墙和城内圣殿山上美丽的金顶清真寺,这是伊斯兰教的三大圣地之一,也是拜占庭中期建筑艺术的典范。<br>&nbsp; &nbsp; &nbsp; &nbsp;向下看去,是一片片犹太人最神圣的墓地,与对面圣殿山遥遥相望。这是因为犹太人相信救世主降临时会在那里出现,届时他们都会复活,所以他们要在山上占一个好位子,等待末日复活的那一天。《耶路撒冷三千年》一文中这样写道:“这里的死人宛如活人一般,他们只是在那里等待” 。<br> 面朝圣殿山的棺墓(第二幅图上也可看到) &nbsp; &nbsp; &nbsp; &nbsp;再向下看,可以看到绿树丛中金色洋葱头顶的圣玛丽东正教堂和蓝灰色顶的泪珠形主哭耶京堂。<br>&nbsp; &nbsp; &nbsp; &nbsp;我们沿着洁净的坡道向下走,这是当年耶稣从橄榄山前往耶路撒冷时所走过的山道,先来到了半山腰上的主哭耶京堂,这是一个罗马天主教教堂,教堂的外形像一颗泪珠,象征着耶稣的眼泪。<br> 圣玛丽东正教堂,树丛中只看到金色的“洋葱头” 下山的路 主哭耶京堂 <p>二、&nbsp;喀西马尼园、万国大教堂</p><p>&nbsp;&nbsp; &nbsp; &nbsp;</p><p>&nbsp; &nbsp; &nbsp; &nbsp;继续向下走,来到了山脚下的喀西马尼园。园内绿荫环抱,种满了橄榄树。其中有八棵粗壮的橄榄树,据说每棵都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这里也是耶稣遭犹大出卖、被人逮捕的地方。</p> &nbsp; &nbsp; &nbsp; &nbsp;与喀西马尼园毗邻的万国大教堂,是耶稣在被捕前一天晚间祷告的地方。万国教堂是一个拜占庭风格的教堂,外表大气稳重而又华丽精美。教堂正门外的三座拱门代表了耶稣在喀西马尼园最后一晚的三次沉痛祷告。拱门外的四根立圆柱上站立着四个手捧书本的人物雕像,分别代表四大福音和四福音使徒。正面上方的彩色镶嵌画中,耶稣摊开双手,抬头向天父祷告,愿意奉献自己的身体,为世人赎罪。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教堂玻璃窗上的浅蓝色花纹隔绝了大部分的阳光,使教堂内部光线昏暗,气氛凝重,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忧伤和悲哀。想想犹太人那超越千年的苦难,抑制不住的感伤情绪随风飘散着。 <p>四、哭墙</p><p><br>&nbsp; &nbsp; &nbsp; &nbsp;从万国教堂出来,我们乘车去往举世闻名的三教圣城——耶路撒冷老城。进入老城第一站,先去了西墙,<br></p><p><br></p> &nbsp; &nbsp; &nbsp; &nbsp;西墙又称哭墙,是耶路撒冷古代犹太国第二圣殿护墙的一段,也是第二圣殿护墙的仅存遗址,长约50米,高约18米,由大石块筑成。犹太教把该墙看作是第一圣地。这段墙被视为犹太人信仰和团结的象征,是犹太民族两千多年流离失所的精神家园。千百年来,流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犹太人回到圣城耶路撒冷时,便会来到这面石墙前低声祷告,哭诉流亡之苦,所以被称为“哭墙”。 哭墙是犹太人最有名的圣迹,前来朝拜的教徒络绎不绝,已是犹太人每逢宗教节日举行仪式、诵经、祈祷和哭泣的所在。 &nbsp; &nbsp; &nbsp; &nbsp; 进入哭墙,男女是分开的,男士在左边,女士在右边。而且女士半边的哭墙面积要小一些。男士进入的时候,需要戴帽,未戴帽的男士可以免费领取一顶白色的小帽。小帽只有手掌心大小,无任何卡扣,却无论光头还是有发,都能牢牢地贴在头上。我借了一顶研究半天也不得其解,望哪位高人能指点迷津。 <p>五、苦路</p><p><br>&nbsp; &nbsp; &nbsp; &nbsp;老城中最著名、也是最重要的遗址当属苦路。1Km长的“耶稣苦路”,是基督徒的朝圣重地。约二千年前,耶稣背负着十字架,游街示众,并被押往圣殿山接受死刑。基督教传说中,这是耶稣生前走过的最后一段路。苦路共有14站,记录耶稣赴死途中的14个场景。我们虽不是基督徒,但作为游客,这也是来耶路撒冷必走的“朝圣之路”。<br></p> 苦路穿梭在老城中 &nbsp; &nbsp; &nbsp; &nbsp;耶路撒冷老城都是古朴的小巷,被千百万人踩踏过的石板光滑可鉴,似乎每一块石头都有故事,每一步踩下去都是历史。在这条苦路上经常可见成群的基督徒,背负着巨大的十字架,诵着经文和歌,重走耶稣最后的苦难历程。&nbsp; &nbsp; &nbsp; &nbsp; &nbsp;耶稣在喀西马尼园里被捕后,押到大祭司的院内教堂审问,定了死罪,抽了他四十鞭,让他扛着十字架走向咯咯哒山,在那里把他钉上了十字架。他走过的这条滴满血的路,就是苦路。<br>&nbsp; &nbsp; &nbsp; &nbsp;苦路的起点,你可以看到十四块方形浮雕排成一排,那就是苦路的十四站,每一站都是纪念耶稣在受刑路上做过的事或说过的话。<br> &nbsp; &nbsp; &nbsp; &nbsp;顺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你会在沿街的墙上发现一块又一块铜牌,标记着苦路的每一站。这条路走到底,就是圣墓大教堂,耶稣受难的地方。 部分苦路站点铜牌,标有罗马数字 &nbsp; &nbsp; &nbsp; &nbsp;苦路:第一站:是当年审判耶稣的地方,耶稣被定罪,宣判死刑;&nbsp; 第二站:背上十字架;&nbsp; 第三站:第一次跌倒,&nbsp; 第四站:遇到母亲;&nbsp; 第五站:西蒙替耶稣背十字架;&nbsp; 第六站:妇女用手帕替耶稣擦拭脸上的汗水和血迹;&nbsp; 第七站:第二次跌倒;&nbsp; 第八站:耶稣告诉妇女们不要为他哭泣,要为整个耶路撒冷而哭泣;&nbsp; 第九站:第三次跌倒;&nbsp; 第十站:被剥去全身衣服;&nbsp; 第十一站:钉在十字架上;&nbsp; 第十二站:死在十字架上;&nbsp; 第十三站:尸体从十字架上取下来,在大石板上进行处理并裹上裹尸布;&nbsp; 第十四站:埋葬耶稣的圣墓。(第十站之后都是在圣墓大教堂内) 第一站:耶稣在这里被定罪 第四站:在这里遇到母亲 第九站:第三次跌倒 &nbsp;第十站:被剥去全身衣服;&nbsp; &nbsp;第十二站:死在十字架上 第十三站:尸体从十字架上取下来,在大石板上进行处理并裹上裹尸布。信徒们来这里都会摸摸大石板,还有人亲吻大石板。 第十四站:埋葬耶稣的圣墓 六、圣墓大教堂<br>&nbsp; &nbsp; &nbsp; &nbsp;圣墓大教堂又称“复活大教堂”,是耶稣基督死去、安葬和复活的地方,苦路的后五站都在圣墓大教堂内。<br>&nbsp; &nbsp; &nbsp; &nbsp;圣墓大教堂修建在咯咯哒山上,教堂有上下两层,由苦路直接就踏入教堂的二楼,这里是苦路的第十站和第十一站,是耶稣被剥去衣裳和钉十字架的地方。第十二站是耶稣死在十字架上的遇难之处,矗立着著名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雕塑。第十三站是教堂的正门大厅,这里有一块带着血红色斑的大理石散发有异香,是传说中摆放耶稣遗体的地方。 圣墓大教堂,穹顶上方有个孔,一缕阳光从孔中透进来,就像是生命之光。<br> 圣墓大教堂 走进圣墓教堂,右转上楼梯 教堂内的第三处圣迹,在当初竖立十字架的圆孔上,建造了祭坛。信徒们排着队,跪下,用手抚摸着圆孔。 每天都有人在这里点燃蜡烛 圣墓内信徒、游客络绎不绝 金碧辉煌的壁画,叙述着宗教故事 大厅放在地上的一块大石板据说是放过耶稣尸体的石板,人们相信板上的红色就是耶稣的血迹,所以很多信徒进来第一件事就是跪下来亲吻那块石板。 一缕阳光从穹顶上方孔中透进来 &nbsp; &nbsp; &nbsp; &nbsp;这里又是一处无数信徒排队的地方,门口的希腊东正教士严肃守卫着。这就是苦路的最后一站——耶稣墓。据说当时耶稣被安葬于此,三天后就是从此处复活的。现在里面还有当初墓上的大理石,人们排队就是进去摸一下那块原物。人们排着长队,从我身后的这扇门,走下去。 虔诚的信徒点燃蜡烛 <p>七、马可楼、大卫墓</p><p><br>&nbsp; &nbsp; &nbsp; &nbsp;走出圣墓大教堂,我们经过锡安门,到马克楼。锡安门也叫大卫门,1948年5月13日,英国军队撤出耶路撒冷前,将锡安门的钥匙交给犹太领袖莫迪凯•万家顿。次日,犹太国家议会宣布成立以色列共和国,随即,以色列独立战争爆发,在锡安门为争夺犹太区控制权的战斗中,以色列失败,锡安门和耶路撒冷老城被约旦控制,从此,锡安门关闭了整整19年,直到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取得“六日战争”胜利,占领了整个耶路撒冷,锡安门才打开了,犹太人才可以自由出入锡安门,可以到哭墙下流泪祈祷。<br>&nbsp; &nbsp; &nbsp; &nbsp;锡安门上有许多小坑,密密麻麻,是弹痕,子弹的痕迹。是以色列为了进入耶路撒冷打在了自己渴望进去的锡安门上,今天我们仍可以在锡安门城墙上看看累累弹痕。<br></p><p><br></p> &nbsp; &nbsp; &nbsp; &nbsp;出了锡安门,很快就到了马可楼,这里就是“最后的晚餐”的发生地,位于大卫王墓的楼上。圣经中说:逾越节耶稣与十二门徒最后的晚餐在这里,晚餐后他们由此去了橄榄山喀西马尼园。<br>&nbsp; &nbsp; &nbsp; &nbsp;大卫王墓就在马可楼所在建筑的一楼的一角。不允许拍照。从大门进去后,分男、女两条通道通向墓室;墓室里用一人高的屏风,将男、女访客区分在两边,靠墙是大卫王的石棺,石棺一半在男访客区,一半在女访客区。<br> 马可楼 马克楼内空空如也,只能拍墙 <p>八、圣母安眠堂</p><p><br>&nbsp; &nbsp; &nbsp; &nbsp;也许是我们一行人尊时守纪,对耶路撒冷又有很强的求知欲,我们的领队临时又赠送我们一个离马可楼不远的景点“圣母安眠堂”。 <br>&nbsp; &nbsp; &nbsp; &nbsp;圣母安眠堂的建筑风格很特殊,蓝色的锥形屋顶,周围是四个小塔楼,旁边有一个高耸的钟楼。<br></p><p><br></p> 圣母安眠教堂 钟楼 &nbsp; &nbsp; &nbsp; &nbsp;走进教堂昏暗而肃穆,高大拱顶上窗户透过来的光线柔和的照进教堂。圣坛上方的半圆拱里的马赛克画为圣母和幼年的耶稣。圣坛左右被六个圆拱分割成六个祭坛,每个圆拱内壁上都绘有金色的马赛克画,虽不知这些画的具体内容。但感觉这些金色的马赛克图案构成了这个修道院的特色。 圣母安眠堂内装饰很美<br> &nbsp; &nbsp; &nbsp; &nbsp;教堂内有楼梯通向地下大厅。地下大厅正中央安放着圣母玛利亚安睡的雕像,底层的四周围绕的是小型的祭坛,简洁而肃穆。每天都有信徒来此祭拜。 &nbsp; &nbsp; &nbsp; &nbsp;至此我们耶路撒冷的全部行程结束,返回伯利恒后又去了圣诞大教堂、圣凯瑟琳教堂,这些已在前一个美篇中做了介绍。<br>&nbsp; &nbsp; &nbsp; &nbsp;历史的原因让耶路撒冷成为多民族、多宗教的聚居地,在这里我看到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家庭共同生活在这座美丽而神圣的城市,自由地祈祷,安宁地生活。在美丽与哀愁的背面,耶路撒冷散发着坚持不懈的生命力和乐观豁达的日常生活。<br> 街上行人 集市 阿拉伯妇女 小街.店铺 哈西德 (传统犹太人) 当地的儿童有序地等待参观 <p class="ql-block">  我不是教徒,却被耶路撒冷的每一个场景所感动。信仰是不可磨灭的精神,是无法放弃的执着,是耶路撒冷的灵魂,感染着每一个如我一样的到访者。耶路撒冷的历史积淀、宗教信仰、文化内涵、城市魅力,都让人着迷,单是冲着耶路撒冷,就值得你为她飞过万水千山。</p> &nbsp; &nbsp; &nbsp; &nbsp;我们这次蜻蜓点水式的旅行,却是收获颇丰。<br>&nbsp; &nbsp; &nbsp; &nbsp;感谢美女领队侯聪陪伴和耐心讲解,使我们对以色列这个国家及犹太民族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她这么年轻能一路讲解的这么好,可见平时下了不少功夫积累知识。<br> 美女领队侯聪 &nbsp; &nbsp; &nbsp; &nbsp;感谢同行团友陪伴与相助,让我一个人出游也不觉得孤单,一路畅玩非常愉快。 全家福 <p class="ql-block">  再见,以色列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文完】</p><p class="ql-block"> 图片摄影:淡然 (少数图片来自网络.已标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