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元旦,即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是公历新一年的第一天。元,谓“首”;旦,谓“日”;“元旦”意即“首日”。“元旦”节日并不是外国的舶来品,在中国已有千年的历史了。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农(夏、阴)历正月初一。从字面意思上看,“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元,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古人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古人将元旦称为“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一元初始,万象更新,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序》开篇语,“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通俗理解,元旦就是新年第一月的第一天,一月因此又称为“元月”或“端月”“履端”。同样都是开始的意思,农历纪年和阳历纪年的方法不同,将古今元旦区分出来。</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元旦节年画</i></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的元旦则可追溯千年了,关于元旦的来源有两种传说。第一种传说是中国的元旦起源于五千多年前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他将农历夏天的第一个月,定为新一年的开始。《晋书》有一句话也说了这一传说:“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这也是“元旦”第一次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颛顼规定了一年从元旦这天开始,提出了元旦概念,但是没有确定“元旦”这一名词。第二种传说是四千多年前,尧未传位给自己儿子而禅位于德才兼备的舜。在尧死后,舜将祭祀尧的那一天作为一年的开始之日,称为“元旦”或“元正”,而那一天正是正月初一。</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颛顼骑龙雕塑</i></p> <p class="ql-block">1960年大汶口时期(约6100年—46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陵阳河遗址出土灰陶上便发现了“旦”字。“元旦”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历史上也有多种叫法。先秦时称作“上日”“元日”等;两汉时期称作“三朝”“岁旦”“正旦”“正日”等;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等;唐宋元明时则称为“元旦”“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三国时曹植《元会》诗:“初步元祚,吉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表明古代朝廷就有了隆重的贺岁之礼。晋代诗人辛兰《元正》:“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的便是当时元旦的热闹情景。明代诗人陈献章在《元旦试笔》“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描绘的是人们欢度传统新年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大汶口出土灰陶上符号,上像日,中像云气,下像山有五峰,故合之释为“旦”。</i></p> <p class="ql-block">“元旦”固定组合,在南北朝时已出现。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在《介雅》中创造性地使用了“元旦”一词:“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趋拜齐衮玉,钟石变箫韶。日升等皇运,洪基邈且遥”,写出了元旦朝贺,众臣趋拜,钟石奏鸣的庄严肃穆的景象。宋元以后,“元旦”已不再是生词,当时的志书、笔记中渐多。如宋代陆游父子参订的《嘉泰会稽志》中记有:“元旦男女夙兴,家主设酒果以奠。”宋代吴自牧《梦粱录》称:“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睡虎地汉墓出土的《秦律》竹简</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梦粱录》书影</i></p> <p class="ql-block">虽然早早有了“元旦”,但由于各个朝代的历法不同,所以元旦的日子的一直不确定。中国最早的历法“夏历”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一月作为正月,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即“第一天”的意思,是新年的开始。虽然“元旦”表示一年之首日的意思从未改变,但由于历法原因,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之前并不统一,历代的元旦月、日也不一致。据《史记·历书》中记载:“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这句话说的是:夏朝使用夏历,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使用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使用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元旦提前至十月初一,直至西汉。</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夏历</i></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和太中大夫公孙卿、壶遂等上书汉武帝,提出废旧历改新历的建议。邓平、落下闳等人编修《汉历》,后世称之为《太初历》。《太初历》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规定一年等于365.2502日,其重大改变是重定夏历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并采用有利于农时的“二十四节气”,设“闰月”。《太初历》将“元旦”固定在每年的正月初一,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颁令全国使用《太初历》,将24节气纳入中国历法的体系之中,并确定:以正月为岁首,孟春正月朔日为一元之始。从此中国人以孟春正月朝日为一元之始,即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公元前103年2月11日,中国人第一次过上一个叫"元旦"的农历新年。除了王莽时期、曹魏时期、武则天时期历法做过短暂改变外,从此到中国帝制结束,中国农历新年日期被恒定在"正月初一"。"元旦"也一直被恒定在夏正的"正月初一"。</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敦煌清水沟遗址出土的汉代《太初历》</i></p> <p class="ql-block">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长达2000余年的封建时代,也结束了惟用天干地支纪年的历史。为了顺应国际潮流,方便纪年,“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1912年1月2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发布《临时大总统改历改元通电》,宣布“中华民国改用阳历”,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此时没有称之为“元旦”)。参议院接着补充规定新旧二历并存,新历下附星期,旧历下附节气,吉凶神宿一律删除。当时中国出现了两种历法体系:一种是官方推行的“阳历”,作为公共行政、国际交往等的时间标准;一种是传统社会沿用的“农历”,服务于农时与日常生活。</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孙中山在南京宣布中华民国成立</i></p> <p class="ql-block">1912年3月,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中国历史进入北洋政府时期。北洋政府延续了辛亥革命以来的变俗行动,发布公告“现在共和政体业经成立,自应改用阳历,以示大同。”中华民国决定使用公历,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当时的政府大力推行公历,甚至还强令不准过旧历年,严禁民间过春节贴春联等民俗活动。然而民间并不买账,仍按传统过旧历年,元旦仍然是农历正月初一。"中国出现两个元旦,今后岂不乱套?中华民国内务总长朱启钤受令立即着手解决"两个元旦"的问题。公历1月1日叫"元旦",这是民国成立时定下的政策,这肯定不能动。朱启钤只好在农历"元旦"(正月初一)上打主意。朱启钤很快便想到"春节"一词。1914年1月21日,朱启钤在致大总统袁世凯的《定四季节假呈》中写道: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呈请大总统鉴核施行。袁世凯当天批曰:"据呈已悉,应即照准,此批"。1914年1月23日,内务部转发各省执行。"农历新年"以"春节"的形式延续下来。从此,公历1月1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被官方正式确定下来。于是,在1914年1月26日(农历正月初一),中国人第一次度过了一个名叫"春节"的农历新年,而且在喜庆的氛围中上班的公务人员也有了一天的假期。不过,同时被批准的夏节、秋节和冬节,却没有春节那么幸运,至今还没什么名气。</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国民政府铸造的元年元旦银币</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中华民国内务总长朱启钤</i></p> <p class="ql-block">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元月一日正式定为“元旦”。同年12月23日,政务院第十二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度假办法》,将“春节”列为法定假日之一。从此,公历1月1日被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被称为“春节”。“元旦”与“春节”分别被俗称为阳历新年和农历新年,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元旦”成为人们欢度的节日,传统年节也受到了应有的重视。自此,“春节”之名被正式列入中国的节日法典。</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i></p> <p class="ql-block">与中国古代元旦不同,西方的元旦,始于公元前40年,埃及人发现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尼罗河水立时上涨。埃及把尼罗河涨水的这一天作为新年的开始。西元前46年,古罗马凯撒把正月第一天定为罗马历新年的开始,为了祝福双面神“Janus”(雅努斯),用雅努斯的名字来命名第一个月,在拉丁语中拼写为Januarius(month of Janus)英语中表示“一月”的单词January,便是由拉丁语Januarius演变而来的。</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双面神雅努斯</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凯撒大帝</i></p> <p class="ql-block">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以1月1日为元旦。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阿富汗把春分作为元旦;犹太人把秋分作为元旦;爱斯基摩人的元旦不固定,他们把第一次下雨作为元旦。大洋洲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西侧,是世界上最先开始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一天的地方。按公历计,中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p> <p class="ql-block">岁月更迭、时代变迁,元旦、春节虽早已不是最初的含义,但不变的是已融入中国人血液中的家国情怀与文化认同。传统节日承载着华夏文明5000年的光辉历史,也继承了古人的智慧结晶,节日的气氛会渲染整个民族。牵动着中华儿女心中最柔软的情愫,凝结着亲情和乡情,成为中华儿女的精神慰藉和情感归宿。</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唐代壁画</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宋代古画展现节日场景</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明代古画中的元旦情景</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清代古画展现节日场景</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