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居寻根(三)-英华女校

朝阳山人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次老家蘇州尋訪活動其中之一就是尋找我曾經上過的小學堂,我記憶中小學離修仙巷老家不遠,好像叫英華女校,問過蘇州家人尋跡過去找到現蘇州第十六中,知道其前身就是英華女校,可惜學校管的嚴進不去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虧的我外甥媳婦糜老師是這學校的老師,由她領進門得以實現我的心願。校區一水白色顯得乾淨整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座教學樓都起了名字,這座叫【慎思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英華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英華女校歷史沿革鑲在牆上的這塊石碑寫得清清楚楚。自1889年建校校名几经变更,我们苏州人一直亲切称之为【英华女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僅存的百年老樓前留影,記憶中老樓都是紅磚房,頂也是紅色的,現在為校區統一牆全刷成白色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與我當年上學時的校長李明珠先生合個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是1948年-1953年在这所當年稱之私立英華女校附小读书,这里留下了我童年的记忆。【百年英華】牌前與外甥媳婦糜老師一起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音體樓有校史館供我細細尋訪。</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英華女校始建於1889年光緒年間,是蘇州最早的新型教會學校,由美國基督教監理公會女佈道會派遣傳教士金振聲女士建立。最初是義務教育的小學,僅收男生,後吸收失學女生逐漸成為帶有附小的英華女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當年使用的校鐘靜靜的躺在校史廊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至今學校還有敲鐘的傳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張老照片與我記憶中的學校一模一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百年前的老棗樹見證歷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60多年的銀杏樹與我對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任校長李明珠(紀念館說明應當是寫錯了寫成第三任校長了)她一生未婚嫁,全身心投入教育事業,我們崇敬的第二任李校長也是當時我上附小時的校長,我印象中她慈眉善目,説話聲音很輕很好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學校帶來西方先進思想,鼓勵男生剪辮子,支持女生不纏足,用現代科學教育學生,开启民智,做了許多好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學校所在長春巷口就是基督教會的救世堂,我就是順著這條線索找到英華女校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校園裏還有小花園真是名副其實的校園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遠處白色的建築就是蘇州現在的十六中,前面還可以看到操場。</p><p class="ql-block"> 這就是我从1948年到1953年上過的英華女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