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是圣诞节。我们去外滩东一美术馆看展:《行云流墨——巴黎赛努奇博物馆藏现当代中国绘画展》。这是法国的赛努奇博物馆在中国举办的首次特展,更是为了纪念中法建交60周年特别展出。海外收藏的中国绘画大师真迹首次大规模回归中国内地展出,机会是很难得的。事先做了下功课。此次展览展现了20世纪中国绘画发展轨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到来,开启了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大幕,有志于艺术创新的中国艺术家奔赴海外学习西洋绘画,同时活跃在中国画坛的艺术家复兴中国晋唐宋元和文人画传统,两股艺术力量交相辉映、推陈出新,由此开启了近代中国绘画的黄金时代。走出国门,学习吸收他人先进之处,出国留学的画家们首开先河,接受新的思想理念艺术风格,给沉寂的画界带来新鲜空气。由此那个历史阶段,就出了那么多书画大家,他们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多彩而丰富,让我国的书画水平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这种走出去交流学习的机会真是弥足珍贵。<div><br></div> 位于外滩的东一美术馆。 走进展馆,迎面而来的第一幅作品,就是张大千先生的作品《西风荷花图》,也是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张大千先生爱荷,一生画荷无数,他以“君子之风,其清穆如”比喻,盛赞荷花的高洁。关于荷花的画作很多。画家们笔下荷花千姿百态,亭亭玉立,令人心动和景仰。但如张大千先生的荷花,真是与众不同。独特的泼墨画法,雄浑壮美,力度非凡,充满整个画面。尤其看到一段珍贵视频,是张大千先生倾尽全力创作巨幅荷花图的过程,觉得他真是把荷花当作英雄在赞美!写不出太多描述的话语,只觉得非常震撼。更理解了为什么他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崇敬和佩服。其实所有的展品画作都是精品,如果不是这个展览,很有可能一生也见不到的。所以真的是非常幸运。虽然并不是很懂,但仍觉得震撼心灵。收获非常多,难以形容这种感觉,就让画作来替我说出心里话吧。 张大千《西风荷花图》 一段珍贵视频中的巨幅荷花图,由张大千先生倾心创作 张大千先生《湖上草堂》古意盎然 大千先生画作“贵妃戏鹦鹉图”,太美了。贵妃和鹦鹉的互动非常传神。 徐悲鸿《牛鬼蛇神图》 林风眠《秋山鸟栖图》 谢稚柳 双石燕图 谢稚柳 杂册(左到右)<br>(一)竹石图<br>(二)峨嵋山<br>(三)松下逸士图<br>(四)梅花图<br>(五)春江晓泛图<br>(六)翠鸟红叶图 康有为是清末维新派领袖。戊戌变法后流亡海外。借古抒怀,写下苏轼《赤壁赋》中的名句。意义深远,气势恢宏。 留洋女画家潘张玉良,是一位极其聪慧又非常用心的女子。她研习西方油画作品,又精通中国山水画,让这两者的交融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绘画风格。并对雕刻和雕塑艺术也颇有见地。这幅《穿红色旗袍的裸女》,线条饱满柔和,人物姿态表情安详自得,双目低垂,在她的脸上我仿佛见到了菩萨的影子。从照片上看潘张玉良并没有想象中的美貌,暗想当年的潘赞化慧眼识珠,竟看出她是一位可造之材成就了她。赞叹。<br> 赵无极泼墨《无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艺术家奔赴海外学习西洋绘画的同时,也带去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思考方式、画法技巧,两种力量交汇相融,书写一个全新的绘画历史新篇章。在这个展览上还看到了我国优秀的画家在海外开课,教授中国画的画法技巧。皇族后裔溥佺先生是代表人物之一。在这里展出了溥佺先生为国外学生讲课的画稿,很是珍贵。可以想象那一方倾心相授,一方虚心学习探讨的场景,也是非常感人的。所谓世界和平,友好相处,共同进步其实是落实在每一件平常事件之中的。 <div>溥佺课稿:松树</div> 溥佺课稿:山石 溥佺课稿:色彩分析 看展览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不但愉悦了身心,更增长了知识,促进了思考。填满了退休后无聊的时间和空间。有了充实的感觉。其实旅行,看书,听音乐,看风景,所有这一切,都是有意义的事。认真积极地去做,给自己生命注入新的活力。我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