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等你

撒应琪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曼栖·苏州太湖温泉度假酒店,这个地方虽冠以苏州的名头,却与苏州市中心相去甚远,约有70+KM的距离。如今,作为地级市的苏州发展日新月异,如日中天,其GDP的总量可超过许多省会城市。其城区的范围也日长夜大,扩展至吴江,太湖岸线又延伸了50多公里,还直接与浙江接壤。沿太湖的最南端边界,已经到了太湖5点钟的位置,在七都太湖边的最西端。其实,现在苏州的许多地方,无论自驾抑或乘坐公共交通,从上海若经苏州市区再去都是绕路了。就拿今次我们去到的这个地方,它其实与浙江湖州的南浔古镇毗邻,相距只有10KM,上海自驾一个半时抑或乘坐刚刚开通的沪苏湖高铁🚅🚅🚅40分钟即可抵达南浔(南浔设有高铁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刚刚开通的沪苏湖高铁到南浔站只有40+分钟,甚是方便。这条线路的开通,可以说打通了上海通向浙北皖南地区的任督两脉,使其成为上海真正意义上的后花园。如果说沪宁线和沪杭线是箭头→的两边,那么沪苏湖线就是箭杆,把皖南浙北带向江海交汇的繁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沪苏湖高铁开通对于湖州地区无疑重大利好,可以设想今后会非常火热。回想50多年前,我下放安徽宣城来回经湖州,在湖州乘内河小火轮需整整一夜抵达上海关桥码头的情景,其变化不啻天壤之别!</span></p> <p class="ql-block">跨年之际,我们来到慕名已久的南浔古镇。古镇没有往日的游人如织,树叶伶仃地挂在树枝上,随着风沙沙作响,被吹落到地上,似乎在告诉人们,我又完成了一个生命的轮回。然而,古镇上多见百年以上的古树,郁郁葱葱,葳蕤葱茸,人类却远不及其!</p><p class="ql-block">领略过太多江南水乡古镇,一直以为江南水乡古镇其实都大差不离,一个模式,商业化味道太浓,原汁原味的古镇风情渐行渐远。虽然今次来到这里,南浔古镇近在咫尺,也以为乌镇已经很美了(两地相距也只有10+km吧),不看也罢。然而,聊胜于无,直到今次去到了她的邻居南浔古镇,却完全颠覆了我的江南水乡古镇的固有印象。唯有南浔,仍保持着古朴纯粹的风貌,它是中国唯一没有商业化的古镇,如一朵不染尘埃的花朵,静静绽放。整整一天,我们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居然来不及游览古镇全貌。古镇很大,亦很美,像一座大花园,然其美景背后的人文、历史、文化和由此带给人们的遐想更值得去看,去咀嚼,去思索,值得用两天(一天时间不够)的时间慢慢走、细细看,认真品。</p> <p class="ql-block">中国近代史上罕见的一个巨富之镇,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的第二天,就曾正式宣布南浔镇升级为市。在这个熙熙攘攘的古镇上,有着号称“四象”的江南四大首富。南浔被誉为中国江南的封面,“江浙雄镇”南浔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南浔名胜古迹众多,与自然风光和谐融化,既充满着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灵气,又洋溢着江南水乡古镇诗画一般的神韵。</p><p class="ql-block">南浔古镇给我留下美好印象:“走遍江南九十九,不如南浔走一走”。当我离开它的时候,就扪索着来年春夏之交,当小莲庄荷花🪷🪷🪷开时——总觉着那个季节的小莲庄将会更美、更好看、更诱人,颇有点小颐和园的味道——再来古镇游览,细细品赏。</p> <p class="ql-block"><b>【图1】</b>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一,国家5A景区的湖州南浔古镇被誉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和文化之邦的江南雄镇。这座曾经在江南丝业商贸史上留有浓墨重彩的千年古镇,在岁月的长河中洗去浮华,在光阴的尘埃里隐去辉煌,沉淀下来的是传统文化的底蕴和中华文明的情怀。有到过南浔的文人用诗文记录下了当时的盛景:“以一镇之地,且拥有五园,且皆为巨构,实江南所仅见。”</p><p class="ql-block">历史虽已远去,所遗韵味犹存。一个南浔镇,就有嘉业藏书楼及小莲庄、张石铭旧居、丝业会馆、大运河頔塘、张静江故居等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令人对这个历史悠久、静美低调又内涵丰富的古镇为之叹服,如果时间允许,值得用两天的时间慢慢走、细细看、认真品,这座江南水乡古镇的典范,它可比风景有意思多了。</p><p class="ql-block">初冬的阳光轻轻洒落在南浔古镇的青石板路上,仿佛将整个古镇笼罩在一层金色的梦幻之中。徜徉在古镇石板路上,一座座的石桥,一条条的弄巷,交织成一幅江南特有的画卷。从百间楼、张氏旧宅、小莲庄到嘉业堂藏书楼,这里蕴藏着南浔的灵魂与气质。</p><p class="ql-block">南浔古镇景区很大很美,我看就是大公园。小桥流水处处,而那些华堂豪宅和私家园林,遍布南浔古镇。古镇河穿镇而过,粉墙黛瓦,水波倒影,古老的拱桥,整齐的驳岸,绿柳迎风,街河映衬。此时的水面如同明镜一般,湛蓝的天、白的云,一串串的红灯笼及古老的房屋映射在水面。</p><p class="ql-block">古老的石拱桥、夹河的小街水巷、依水而筑的百间楼民居。照旧是旧日的样子,中西合壁的巨宅宏厦、庭院里古松翠柏显示她经历的岁月。</p><p class="ql-block">白墙黛瓦、小桥流水,眼前的一切都携着浓浓的中国水墨画气息扑面而来,雕梁画栋、石巷老屋,这个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的地方,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在此吟咏风月,畅怀叙谈的最爱。</p><p class="ql-block">镇上名园古迹甚多,历史上最盛时期有大小园林20余座,现存有小莲庄、颖园和嘉业堂藏书楼等,明代百间楼风貌奇特,清代张石铭和张静江故居别有情致。江南水乡的南浔不单外美,而且内秀,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是旅游小憩之胜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图 1</b></p> <p class="ql-block"><b>【图2、3、4】</b>去南浔古镇,有一个地方不能错过,那就是小莲庄。南浔古镇的小莲庄远近闻名,它是南浔古镇私家园林的头牌,在国内园林也能排上名次。即便是没有去过南浔古镇的人,也对这个小莲庄早有耳闻,因为它的主人是清代南浔富商刘墉,当然,大家不要跟宰相刘罗锅刘墉混淆,此刘墉非彼刘墉。</p><p class="ql-block">小莲庄是唯一保存完整的南浔古镇“五巨构”之一,据说它的主人是因为非常仰慕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所建的湖州莲花庄,于是自己也给自己的花园取了这么个名字。小莲庄始建于1885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说起来也是很不容易,这座花园刘家祖孙用了整整40年,经历了三代人的努力,一直到1924年才由刘承干建成,所以饱含着刘氏家族几代人的心血。直到今天,应该说小莲庄仍是刘家私产,故在古镇获国家5A景区称号之后才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小莲庄位于南浔古镇的中心地带,是一处建筑精致、庭院幽深的江南园林。它又称为刘园,因为曾是刘氏家族的宅第。这座园林建筑以水为中心,曲曲折折的小桥、掩映在绿荫中的亭台楼阁,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水墨画中。在春日里,庭院里的翠竹婀娜多姿,桃花盛开,落英缤纷,清风拂面,让人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作为南浔古镇的王牌景点。小莲庄美的雅致出众,精巧的园林设计不乏曲径通幽之美,颇有几分颐和园的姿色。夏天来这里赏荷是真好。赏荷花可以到外园处一个占地十亩的荷花池边。这里古称“挂瓢池”,俗称“鱼池泾”。在炎热的夏季,鱼有莲趣,风摇菡萏,绿叶红花映衬着池边亭台,真是太好看了。</p><p class="ql-block">刘氏家庙是小莲庄的主要建筑群,为刘氏家族祭祀祖先之所。家庙坐北朝南,从南至北依次为照壁、石牌坊、门厅、过厅、正厅和馨德堂等。家庙正厅面阔三开间,明间进深五柱四间,次间进深六柱。正厅明间悬宣统皇帝御赐的“承先睦族”九龙金匾一块,以示刘家的荣耀。</p><p class="ql-block">园林以荷花池为中心,依地形设山理水,形成内外两园。外园以十亩荷池为中心,沿池点缀“退修小榭”、“养新德斋”等亭台楼阁,粉墙黛瓦,莲池曲桥,步移景异,颇具匠心。处于外园的东南角有一座园中园,叠石成山,山顶置小巧凉亭一座,内园与外园以粉墙相隔,又以漏窗相通,内外两园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外园内有西式牌坊一座,门额上的“小莲庄”三字为清室遗老、近代著名学者郑孝胥所书。</p><p class="ql-block">这里还有一间具西洋特色的豪宅,它就是首富刘镛的三子刘梯青修建的大宅,被誉为“西风东渐之经典”的整座建筑,由南中北三部分组成,建筑多为红砖墙、白石膏屋顶、罗马柱、花玻璃窗的欧洲罗马式风格,被人称为“红房子”,奢豪又文艺,是一座典型的中西交流融汇的美丽建筑。</p><p class="ql-block">与小莲庄一河之隔的,是嘉业堂藏书楼,算小莲庄的一部分,系刘镛之孙刘承干于1920年斥金12万两始建,1924落成,占地达20余亩,肃穆的嘉业堂藏书楼掩映在优雅的园林之中,藏书楼主体是一座中式建筑,坐北朝南,大门楣上“嘉业堂藏书楼”六个大字,出于曾任京师大学总监督(北大校长)刘廷琛之笔。刘承干建藏书楼而以“嘉业”命名,是因清末刘承干曾捐巨资助修光绪陵墓,宣统曾赐以“钦若嘉业”的九龙金匾,他以此为荣,故以“嘉业”命名。嘉业堂藏书楼以收藏古籍闻名,鼎盛时期的藏书号称60万卷,18万册,其中不少为海内秘籍和珍本,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之一。解放战争大军南下时,周恩来同志十分关心浙江南浔嘉业堂和宁波天一阁两大藏书楼,曾要求陈毅司令员派兵保护,不使损失。解放后,原书楼主人刘承干把嘉业藏书楼捐赠给浙江图书馆,现为浙江图书馆的分馆和4A旅游景点,与小莲庄同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图 2</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图 3</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图 4</b></p> <p class="ql-block"><b>【图5】</b>张石铭旧居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反映了南浔古镇曾经的繁荣与兴旺。其被称为“江南第一私家豪宅”,又称懿德堂,是“四象”排行第二的张颂贤之孙张石铭所建,豪宅前临古浔溪,坐西朝东,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137平方米,有五落四进和中、西式各式楼房244间,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著称,是一座典型的江南传统建筑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欧式建筑中西合璧的经典建筑,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浔张家豪宅,这个家族曾单刀直入地影响过近代史的进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图 5</b></p> <p class="ql-block"><b>【图6】</b>很久以来,当地就有这么一句话:湖州一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南浔的富庶发达,从丝开始。南浔土地肥沃,特别适宜种植桑树,而品质优良的桑叶,是养蚕生丝的基础,自宋代以来便以盛产优质生丝闻名,明清时期成为典型的江南丝绸市镇,出产的辑里丝成为皇家织造的指定原料。从19世纪开始,湖州就是中国产丝最多的地区,而南浔镇又居于首位。</p><p class="ql-block">南浔古老桑蚕文化发祥地之一,世界文化遗产,鼎盛时期的南浔,小小古镇竟几乎垄断全球蚕丝市场。南浔生产的“辑里湖丝”,在1851年伦敦首届世博会上,一举夺得金银大奖,这份殊荣不但给南浔带来显赫名声,更带来滚滚财源,为古镇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并由此诞生了以金钱多寡而划分的“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的巨富大贾们,财产达千万两白银以上者称之为“象”、五百万两白银以上不过千万者,称之为“牛”、而在百万两白银以上不达五百万者则称之“狗”,由此可知,这个镇的财富有多么雄厚惊人,其中以最有钱的“四象”最为出名,他们分别是:刘镛家族、张颂贤家族、庞云曾家族和顾福昌家族(古镇大门处的四只大象🐘🐘🐘🐘雕塑即寓意此四大家族 见图1)。</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图 6</b></p> <p class="ql-block"><b>【图7】</b>除了小莲庄,张石铭旧居等这些颇具规模的建筑以外,南浔古镇还有百间楼等许多古色古香的建筑,每一处都是历史与文化的见证。依河而建的百间楼,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之美的代表,传说明代时,归隐南浔的礼部尚书董份,为孙子迎娶当地白华楼主人、嘉靖进士茅坤的孙女时,女方家称陪嫁的婢女有百人,随女嫁过来怕不够地方住,董份豪爽地回应道:“我择地建100间联排房间,让你家的婢女一人住一间”,于是沿河道两岸修建了百间楼因此得名,这些房屋用骑楼式的长街相连,木柱廊檐,河边石桥倒影河中,不时驶过的小船,形成一幅标准的江南水上人家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图 7</b></p> <p class="ql-block"><b>【图8】</b>自古有地灵人杰之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南浔素有“文化之邦”和“诗书之乡”之称,明代时就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谚。自宋至清,南浔籍的进士就有 41人,南浔籍京官 56人;明、清两代全国各地州、县官56人。南浔“四象”刘镛、张颂贤、庞云曾,顾福昌,本身就很有故事,而他们的后代,也出了不少名人,如近代著名藏书家、嘉业堂藏书楼的主人刘承干,他就是首富刘镛的孙子;次富张颂贤的孙子张石铭,他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国际性研究印学、书画的民间艺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的“西泠印社”发起 人之一;在众多历史名人中,被孙中山称为“中华第一奇人”的张静江,最富于传奇色彩,这个张静江,也是南浔次富张颂贤的孙子。</p><p class="ql-block">张静江与蔡元培、吴稚晖和李石同为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清末在法国经商时认识了孙中山,随之加入了以推翻清朝统治为宗旨的同盟会,他利用自己的财富大力襄助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曾经为辛亥革命作出很大贡献,孙中山称之为“革命圣人”,并亲手书写“丹心侠骨”四字相赠。张静江历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浙江省主席等职,主政浙江期间,1929年成功举办了首届西湖博览会。</p><p class="ql-block">南浔张静江故居在镇上的东大街108号,是张静江父亲张宝善在清同治年间所建,1877年,张静江就诞生在这所豪门大宅里。张静江故居大门上方悬挂“张静江故居”的横额,是国民党元老陈立夫所书,正厅上悬挂清末最后一位状元、著名实业家和教育家,南通人张謇题写的黑漆金字“尊德堂”堂匾,堂匾下是吴昌硕书画一幅,两侧是孙中山题写的一副楹联:“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抱柱对联为同治、光绪两位皇帝的老师翁同龢所写:“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二厅、三厅陈列着张静江手书赠陈立夫的“铁肩担道义,棘手著文章”对联,以及有关张静江生平的家谱、家族发展史和张静江一生的大事记略,各种照片、书札、任命状等文物,影响中国近代历史的代表人物,差不多都齐聚在一起,这里可谓是历史风云同汇聚,各路人马齐亮相。现在的张静江故居,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图 8</b></p> <p class="ql-block"><b>【写在最后】</b>南浔的景致像陈年的鼻烟壶,中西合璧;南浔的景致像一段丝绸,绚丽光洁;南浔的景致像一幅水墨画卷,描绘出她的幽静,描绘出江南的别致。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沉醉在这如画般的景致中。</p><p class="ql-block">有人这样总结说,南浔古镇是个一年四季都适合造访的地方,春天,春暖花开,阳光明媚,沿河两岸新绿的柳树分外迷人,是水上游古镇的最好时节。秋季凉风习习,行走于古镇细长的石板路,感受百间楼无穷的古朴与温美,让人沉醉其中。夏冬两季也各有看点。夏天是赏小莲庄荷花的最好时候,满池盛开的荷花掩映与宅院古楼阁之中,美不可言。冬季,古镇春节的热闹气氛与古建筑散发的浓厚文化气息,会让人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时冬。踱步在曲径通幽的小莲庄荷花池边,“荷花凋尽我来迟”(叶嘉莹),荷叶田田、荷花夭夭的盛况荡然无存,只有枯梗残叶在瑟瑟的寒风中招展着,渲染出江南初冬那份独一无二的韵味和意境。</p><p class="ql-block">面对芳华落尽,一池情殇的残荷,我若有所思:期待来年夏日,我会再回南浔,等待小莲庄的一池荷花焕发出“千春犹待发华滋”(叶嘉莹)的美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END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