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手记|世界的一切美好都值得等待

晓语微澜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开往西桥的地铁呼啸而过。人们等待着化章西街站开通的消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飞驰而过的还有时间和世界。2024年,我们推开世界的门,看世界。倚门而望,于风云变幻中看到世界的真实,于层叠起伏中看到世界的神秘,于翻金涌翠中看到世界的壮阔,于境遇变衰中看到世界的无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光阴的故事就是与世界相遇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教育是一个世界。</b>每个人与生俱来就和教育须臾不可分离。每个人都可以定义教育,也可以被教育定义。教育世界的目眩神迷,就在于诸多的定义和被定义。穿越概念的丛林,我们既要有应然的价值判断,也要有实然的事实判断,既要建立“言可尽意”的价值秩序,也要形成“言不尽意”的实践表达。新技术迭代升级不断催生新的学习场景。“我们还可以怎样学习”,这是时代的命题,更是教育的课题。“教育数字化”“数智化”“e智课堂”“vr教室”“媒介素养”“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伦理”等逐渐由概念走向了日常。过去一年,投身教育一线,试图构筑一个可以被“解释”和“回答”的教育世界,涵养“教育底蕴”和“实践气质”,游走于“刚性约束”和“弹性空间”之间,寻找教育实现的可能与方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语文与世界重叠。</b>在生活深处,语文,恰似一条河,正在缓缓而热烈地流淌。沿河而行,是溯源,也是开掘。我们赋予“生活”以“语文意义”,既珍视“入乎其内”的“客观存在”,也召唤“出乎其外”的“敞开生成”,进而在改造与转化中形成“语文生活”与“生活语文”的理解框架。过去一年,投身语文育人实践,在营建语文生活中,以“看见世界 读以育人”为探索主题,对各种“语文要素”进行“内在建构”和“跨界重组”,以“溯源”“应变”“渐进”“重建”等为基本策略,不断捧出语文世界的“粮食和蔬菜”,情趣相生、热爱相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生命和世界站在一起。</b>走进生命的原野,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风光殊胜。每个人是世界的唯一,每一天是此生的唯一。行走半生,对“命运”二字的理解,不能只限于“不惑”,既要有安于“满身风霜”的“顺应”,也要有坚守“掌灯夜行”的“不杂”。“世上人间,大地林沼,总是境。”过去一年,走过林间、草间,不时被欣欣向荣、萋萋摇绿所震撼,这是我们亲手触摸过的大地,弯着腰也要努力地生活。辛波斯卡曾言,“我何其幸运,无法确知自己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无数的不确定,通向无数的世界、无数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以及未来的日子,我们会经历什么?可以畅想和预期,但无法确定。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知我不能”“行我可能”“尽我所能”。于我而言,2024年是流淌思考的一年。收拾起匆忙,在清醒与冷静之后,于接受和创造之间,告别、迎候、调整、迁移,是世界游历,更是生命眺望。重新出发固然很难,但前行的意义就在于放下包袱、背起行囊。新的一年,播下由来已久的“梦想之种”,静静地、慢慢地,执着地、倔强地,恰如怀着对世界的羞涩与感恩,等待春风的吹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与自己相遇,就是与美好的世界相遇。</b>身闲时序好,且登临,唯有少年心。精神越明亮,世界越饱满。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此事何难?于此节点,写下的文字,亦如晕染开来的一寸寸晨光,照亮脚下的版图、心中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世界的一切美好都值得等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新的一年,世界有美好,时间有美意!</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