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山西霍州署,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东大街北侧,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作为中国已知唯一一座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州级署衙,霍州署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河北保定总督署、河南内乡县衙并称为“中国四大古代官衙”。</p><p class="ql-block"> 霍州署的建筑格局独特,总体呈现“三路并进”的布局,即中轴线、东辅线、西辅线。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包括谯楼、仪门、大堂、二堂、内宅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行政办公区域。其中,大堂作为州署整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唐代,现存大堂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面阔、进深各五间,结构布局严谨,雄伟壮观。</p><p class="ql-block"> 霍州署内现存大量珍贵的文物遗存,包括古建筑、碑刻、匾额等。仪门上的“霍州署”金字牌匾、戒石亭上的“天下为公”和“清慎勤”等匾额均为古代书法艺术的佳作。</p><p class="ql-block"> 霍州署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还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其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融合了不同朝代的建筑艺术特点,展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建筑技艺。</p><p class="ql-block"> 1996年11月,国务院公布霍州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霍州署已成为集观赏性、知识性、教育性于一体的廉政教育示范基地。</p> <p class="ql-block"> 谯楼:位于仪门前,东西宽15米,南北长11米,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知州荡克宽建。1985年塌毁,1990年复修。</p> <p class="ql-block"> 仪门:即官署第二重正门,台前石狮一对,拾级而上至仪门。明嘉靖年间建。仪门四梁八柱,五檩四椽,建筑宏伟壮观。“霍州署”金字牌匾悬于仪门上端。仪门东便门为“人门”,人们通常出入之门。西侧便门为“鬼门”,古代为死刑犯出入之门。</p> <p class="ql-block"> 戒石亭:仪门北十米甬道中的木牌坊,是一座牌坊式建筑,南楣书“天下为公”,北楣书“清慎勤”。原设亭的地方立一石碑,后为出入方便改建“戒石亭”。原石碑南刻“公生明”,北刻“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虚,上天难欺”。是名“戒石铭”,用以告诫官吏,永铭不忘。</p><p class="ql-block">“公生明,廉生威”出自明代霍州学正曹端之口。</p> <p class="ql-block"> 甬道:连接大堂与仪门间的通道,高出地面一米。古时衙役站立两旁,迎送各级官员的礼仪之道。</p> <p class="ql-block"> 月台:大堂前平台,为甬道北端一长方形月台,比甬道高约0.2米,南沿边伏卧石虎、石狮各一对。经专家鉴定,这对石虎属唐代时石刻标本,是1000多年历史沧桑的见证,石狮为元代作品,月台之北为抱厦,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其明柱上镌刻着一副楹联: 莫谓民可欺一二事偶不经心其怨其咨议腾众口 漫说官易做千万户于兹托命以教以养责在藐躬。</p> <p class="ql-block"> 大堂:是州署整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唐代,现存大堂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古朴典雅,结构奇巧,工料俱佳,被中国古建筑研究专家梁思成称为滑稽绝伦的建筑独例。面宽、进深各五间,悬山式屋顶,前接卷棚三间悬山顶四椽亭,周筑墙保,斗拱疏朗,梁架奇巧,明间宽敞,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木构件保存之完整的典型代表。梁思成认为大堂建筑一奇在面阔三间,心间阔而捎间稍狭,四柱之上,以极小的阑额相联,其上都托着一整根极大的普柏枋,将中国建筑传统的构材权衡完全颠倒。</p> <p class="ql-block"> 二堂:在大堂后,现存为民国年建筑,面阔、过深各五间,前后没回廊,为知州日常办理州务大事的办公地方。</p><p class="ql-block"> 内宅:二堂后,知州居住的地方,明代建筑,清代屡有修复。</p> <p class="ql-block"> 霍州署相传曾为隋朝中郎将宋老生的幕府,又为唐尉迟恭的帅府行辕。其作为州治衙署,至今已历时1300多年了。</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2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