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潮州,这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城市,仿佛就是一首古老的诗,诉说着历史的故事。走在石板铺就的街道上,两旁的古建筑仿佛在低声诉说着过往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D4(12月7日):潮州</p><p class="ql-block">游玩线路:韩文公祠~广济桥~广济门~牌坊街~镇海楼^海阳县儒学宫^许附马府~开元寺~甲弟巷~潮州古城~黄埔军校分校~南园~已畧黄公祠</p><p class="ql-block">我们游完韩文公祠,穿过广济桥,就到了潮州古城广济门🚶🚶</p> <p class="ql-block">广济门城楼,扼潮州古城东西要冲,是潮州城区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它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是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城楼。</p> <p class="ql-block">潮州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咸和六年(331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潮州古城在唐代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城市,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为了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明清时期,潮州古城达到了鼎盛时期,成为了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p> <p class="ql-block">潮州古城牌坊街,是潮州古城的标志性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关于牌坊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当时为了表彰科举及第的学子,朝廷在潮州城内建造了许多牌坊。这些牌坊不仅体现了朝廷对学子的褒奖,也彰显了潮州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时间的推移,牌坊街逐渐成为潮州古城的核心区域,见证了潮州的兴衰变迁。</p> <p class="ql-block">牌坊街的建筑风格独特,古朴典雅。街道两旁的牌坊多用石材建造,雕刻精美,工艺精湛,每一座牌坊都有其独特的造型和寓意🚶</p> <p class="ql-block">从1517年到1637年,明代建造了18座牌坊,而从1736年到1785年,清代又增建了4座。这些牌坊历经风雨,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却依然屹立不倒,成为后人研究的宝贵财富。</p> 据说,这些牌坊可以抗8级地震,真正做到了“大震不坏,小震不倒”。<br> <p class="ql-block">漫步在潮州牌坊街,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蓝袍大官、功成名就的年代。👀街旁骑楼林立,每一块牌坊都诉说着一个光宗耀祖的故事。</p> 潮州古城里的镇海楼建于明成化元年(公元1368年),是明代潮州府衙署谯楼(俗称府楼)。 潮州儒学宫,俗称红学或学宫,是潮州古城内的重要文化遗产和旅游胜地。 儒学宫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历经多次重建和增修,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其主要建筑包括棂星门、泮池、两庑厢房、大成门及大成殿,其中大成殿保留了明代的宫殿式建筑风格,是学宫的主体建筑。<br> <p class="ql-block">它曾是古代潮州府的最高学府,供奉着孔子及其弟子的塑像。</p> 儒学宫里的潮人家训馆 <p class="ql-block">潮州古城里的李厝祠,原为李姓祠堂,1987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因为它是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旧址。</p> <p class="ql-block">早在1925年3月,东征军占领潮州后,为使随军东征的黄埔军校第二期学生能有机会补习课程,筹设潮州分校。未及一月,军校学生奉命返回总校。</p> <p class="ql-block">1925年10月,国民革命军二次东征,11月再次占领潮州,复设黄埔军校潮州分校于李厝祠(1926年5月1日改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招生范围为惠、潮、梅、海陆丰各属学生。此处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为革命培养了不少人才。</p> 位于“潮州古城”的南园(陈伟南文化馆),是专为纪念潮州籍香港著名企业家、慈善家陈伟南而建的。 1919年2月18日,陈伟南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沙溪乡陈氏祖宅“绿杨深处”,1936年毕业于省立韩山师范学校。1937年赴港谋生,当过店员和小贩,香港沦陷后回乡务农。1946年再度赴港,艰苦创业,先后创办香港星洲胶业有限公司、香港星洲贸易有限公司、香港屏山企业有限公司。<br> 据不完全统计,陈伟南在教育、文化、医疗等公益事业,累计捐资逾一亿元人民币。 <p class="ql-block">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的己略黄公祠,是潮州望族黄氏的私家祠堂。</p> <p class="ql-block">己略黄公祠是一座潮州木雕艺术的殿堂。梁枋两端饰以形象各异的龙、凤、狮等祥瑞动物,梁枋、柱间的各种穿、插构件也无不成为雕刻大师们施展技艺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许驸马府是北宋时期宋英宗之女德安公主的驸马许珏的府第。许珏因娶德安公主为妻而成为驸马,因此这座府第被称为许驸马府。</p> <p class="ql-block">许驸马府不仅是潮州现存最早的“府第式”民居,也是全国唯一一座建在京城之外的驸马府。它的建筑风格独特,主体建筑为三进五间,形成“工字”格局,围屋隐伏于中座两旁山墙外,形成独厅、独院、独天井的设置。这种建筑形式在潮州古民居中显得尤为独特,显示了主人家的身份和地位。</p> <p class="ql-block">许驸马府在1996年被评定为国宝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府邸一千年来历代都有人居住,因此历代都有修缮,至今仍保留着浓厚的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竹编灰壁是南方特有的建筑特色,它的墙体用竹片和竹篦编制,再和上泥土、贝灰做成,这种“超轻质墙”厚度只有两三厘米,既省工、俭料,又能起到隔热、隔音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后库是古代存放“寿板(棺材)”的地方,“寿板”又称“生棺”,寓意在“生”之人有官有财、升官发财,福寿绵绵之意思。</p> <p class="ql-block">从许附马府出来已快二点,路过这家粥店,午餐就它了😁吃过午饭继续逛古城🚶🚶</p> 甲第巷是潮州古城内一条著名的历史街巷,位于古城中南部,是古代潮州城仕宦商贾望族聚居之地。 <p class="ql-block">‘猷、灶、义、兴、甲’,一句话概括了潮州城古民居的精华。而甲第巷又是精华中的精华,顾名思义,从巷名“甲第”就可以看出这一点。</p> 长不足200米的甲第巷,集中了数十座大大小小的明清宅院。 甲第巷因其豪华的宅院而得名,许多宅院匾额如“大夫第”、“资政第”、“儒林第”等,显示出当年大屋主人的荣耀家史和高贵地位。 这些古民居不仅是建筑艺术的宝库,也是研究古代潮州社会、建筑艺术和民俗风情的珍贵资料。<br> <p class="ql-block">离开甲弟巷,我们来到了开元古寺🚶🚶这座千年古刹免费开放,红墙黄瓦间透露着岁月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是唐代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全国各州郡建设或改建的一批佛教寺院,以当时的年号“开元”作为寺院的名称。现在名为“开元寺”的寺院大多为当时所改称,但也有少数为后世所建。开元寺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宗教信仰和文化风貌,也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p> <p class="ql-block">潮州开元寺前身为“荔峰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诏令全国挑选十大州郡各建大寺,以“开元”名之,潮州开元寺便是其一。当时,国中奉诏选十大州郡,各建大寺,均以“开元”名之。元代改称“开元万寿禅寺”,明代称“开元镇国禅寺”加额“万寿宫”,俗称“开元寺”。</p> 宋以后多次修葺,其中以北宋元宝三年至庆历三年(1040~1043年)的修缮为最大一次。 <p class="ql-block">据说光绪元年(1875年)重修时,主事的官绅认为开元寺占了全城的风水气脉,以至僧胜于俗,故刻意将大殿斗拱去掉三层,以示压制。今所见大雄宝殿屋脊微凹,屋顶坡度平缓,舒展挺拔,而上下两层屋面距离较近,好像粘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经文革十年劫难,大量被毁,而所存仍然甚富:天王殿、大雄宝殿前四座石经幢,分别为5米8层、7米25层,由石雕构件迭砌而成,乃开元寺始建时所造,已历一千二百余年,虽石表严重剥蚀、图象斑驳,但其线条明快、手法凝炼的雕刻如力士、覆莲、双龙夺宝等图案以及《准提咒》《尊胜咒》及梵文尚隐约可见。</p> <p class="ql-block">寺内有南宋政和四年(1114年)铸造的千斤铜钟。是宋代政和四年三月(1114年)潮州金刚经社铸造供奉开元寺的,钟面平滑,工艺精良,无砂眼铸痕,历数百年天天撞击,至今仍音声悠扬,完好如新。</p> <p class="ql-block">寺内古木参天,建筑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内供奉着庄严肃穆的佛像,香烟袅袅,梵音悠扬,让人不禁心生敬畏。</p> <p class="ql-block">从开元寺出来,天色渐暗,逛了一天口渴难耐,吃一晚当地美食解解渴😊</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是潮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历经沧桑,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夜晚的古城别有一番风味。白天的热闹与夜晚的静谧交织在一起,仿佛让我看到了潮州的另一面。</p> <p class="ql-block">欲知详情,请关注美篇 广东之旅~潮汕(结束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