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故事:二(余江地名故事)

秋雨梧桐

<p class="ql-block">  画桥得名于境内一座雕刻图画的石桥。</p><p class="ql-block"> 黄庄曾经有一个黄氏望族,该族拥有一座黄氏庄园,得名黄庄。</p><p class="ql-block"> 云峰得名于境内的云盖峰。</p><p class="ql-block"> 锦江,古安仁县城。因县衙前的信江水,云水荡如锦得名。</p><p class="ql-block"> 石港位于信江渡口的石头岭旁得名。</p><p class="ql-block"> 潢溪在白塔河下游于信江交汇处,地势低洼,溪流纵横得名潢溪。</p><p class="ql-block"> 中童在两个童氏村庄之间,得名中童。</p><p class="ql-block"> 洪湖得名于境内一座湖泊。洪湖边上的村庄姓曾,有一种说法是曾村的始祖母姓洪,得名洪湖。由此可见,洪湖是一座饱含深情的爱情湖和母亲湖。</p><p class="ql-block"> 杨氏的居住地旁有一条溪流得名杨溪。后来杨氏衰败,陈氏来迁,仍用旧名。</p><p class="ql-block"> 传说乌蛇精救天子,活活气死在此地石桥边,得名乌蛇桥,后雅化成坞桥。</p><p class="ql-block"> 春涛,不知其得名之因。但春涛位于余江,余干,东乡三县交界的山区,想必是山色如画,春水涛涛。</p><p class="ql-block"> 马荃为纪念革命先烈。马荃原名鸿崖,白塔河畔的狮子崖,常有鸿雁栖息,故得名鸿崖。</p><p class="ql-block"> 邓氏始在官道于白塔河交集的古渡口筑草庐,摆茶摊,卖草鞋形成市场,而后开埠,驻军,建镇,得名邓埠镇。</p> <p class="ql-block">  这是余江区大多数乡镇得名的缘由,依据的资料是同治版《安仁县志》。书中独没有我的家乡平定乡得名的原因,平定乡政府驻地平定村,原名下坪村。余江吴氏七大房人的发源地之一,建村于南宋时期。泰伯七十四世孙吴世逊曾经官授宜春知县,致仕后归隐乡里,定居于先祖故地石痕(今耙石)村东1.5公里的下坪。世逊的子孙,枝繁叶茂,散居于各地,分别担任过饶州路,信州路学录,固始县,靖江路教谕,铅山崇文书院山长等职,如此兴盛的教育世家,却被动荡的时局中断。到了世逊的玄孙辈,逢元末战乱。其玄孙七十八世季德明镜弗仕,赋诗归隐下坪。季德回到先祖故地,祖居被战火焚荡一空。</p><p class="ql-block"> 明朝初年,季德的一个同胞兄弟,一个叔伯兄弟,劫后余生,投奔季德回归祖地,在下坪村西的石头岭脚底定居,以下坪山为屏,得村名屏山底。</p><p class="ql-block"> 到了泰伯八十世,吴门七子从屏山底迁出,散居于余江各地,而后村又分村,至今有五十多个村庄。占余江吴氏人口的一半。屏山底因是七大房人的祖居地,又被叫着老屋底(吴村)。</p> <p class="ql-block">  平定是我的家乡,亦是余江吴氏的发源地之一,对于探索平定这一地名的来由,笔者有着浓厚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同治版《安仁县志》成书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书中没有平定得名的原因,由此可知,平定这一地名的出现,要晚于1872年。 </p><p class="ql-block"> 《百度百科:平定乡》一文中。平定乡名最早出现于民国元年(1912年)。由此可以锁定平定地名产生的年代,在晚清时期的同治,光绪,宣统以及民国元年。</p><p class="ql-block"> 另外,《百度百科:平定乡》文章的结尾交代了平定得名的原由:同治三年(1864)12月,曾国藩部将盘踞在安仁县十都下坪村的,安仁县境内最后一股太平天国残余势力消灭,平定因此得名。</p><p class="ql-block"> 对于这一说法,同为平定乡籍的一位洪姓教授产生了质疑,他考证了文献中余江历史上发生的战事,没有找到这一说法的出处。况且,如果这一说法属实,在此事件发生九年后成书的《安仁县志》又怎会没有提及?</p><p class="ql-block"> 不知道《百度百科:平定乡》一文的作者,编写平定得名的原因时,是基于文人的牵强附会?还是掌握了不为众人所知,又准确的历史文献呢?</p> <p class="ql-block">  下坪村所处的地方,是一道横亘在白塔河东岸,河水漫涨时,泥沙淤积成的,走廊状小平原上的一座丘陵,位于余江区城北十公里的梁余线上。东西走向,长约2.5公里,宽约1公里不等。传说是神仙挑岭,遗落的扁担。神人挑岭,途经此地,压断了扁担,担折地落,落地生根,再难拨起。神人的扁担,或许是刚刚砍伐的神木,虽然遗落在地,仍在不停生长,绵延成一道山岗。其间,星星点点散落着一座座石头岭,几乎都在丘陵的南坡。每座石头岭旁都住着一处村庄,人们在丘陵的南坡居住,在陵下的平原耕种,到了丰收季节,石头岭上晒满了收获,宛若一根神木扁担,串起的一箩箩沉甸甸的稻谷。云锦娘娘(白塔河神)巡浚至此,不得不由南往西,绕陵而去</p> <p class="ql-block">  历史上的下坪山,也曾经林木葱笼,是一处理想的战场。下坪村,也的确发生过清军于太平军的战斗,但不是大平天国覆灭的同治三年(1864年)。而是更早的咸丰七年(1857年)。</p><p class="ql-block"> 咸丰七年(1857),4 月,驻景德镇的太平军由乐平、德兴攻打安仁县城。驻安徽的大平军四千余人又由万年攻打安仁县城。清军和地方乡团合力阻击。太平军便绕过安仁攻打东乡,同年5月兵败,千余人聚集下坪村(今平定乡),游骑出哨。6月,太平军在主尾山活动。不久攻打邓埠,在张公桥激战数日,占领邓埠,杀死官兵团练不计其数。10月,驻南京的太平军分别南下,留下部分兵马驻扎安仁月余。</p><p class="ql-block"> 这一场战事,于全面平定太平天国之乱的时间,相去甚远,不构成平定得名的理由。</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平定乡,前清时期曾属安仁县荣禄乡。荣禄乡因马荃人,元代玄教宗师,文坛盟主吴全节封荣禄大夫而得名。辖八,九,十,十一,十五,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都,辖区范围南起马荃青山村,北至石港。其中荣禄乡十都,十一都即今天平定乡的核心区域。十都辖下坪村,定湖村(今店上周村)和祝坊村。或许是民国政府在调整行政区划,取乡名时,浏览了该地片的区域图,选中了小地片名下坪村和定湖村各一字“坪定”,联想到这一片土地曾经的战乱,特意取乡名为“平定”,寄语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百姓富足,和平安定!</p><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30日于云南西双版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