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女儿</p> <p class="ql-block"> 上师范期间我俩登记结婚。婚礼前我的老父亲承诺把一辆八成新的自行车作为陪嫁给我。当时我想,虽然不是出厂的新车,但我也欣然接受,不管怎么样总是父亲的一片心意。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心灵的慰藉。谁知星期天我回家还没进村,就听邻居说我哥和我爸为了给你一辆自行车吵架了,我哥还住了医院呢。回到家,我什么也没说,心想还是等待父母的决定吧,而后去医院看望了哥哥。婚礼临近妈妈说:“女儿车子你别要了,气死你哥怎么办?”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和他们据理力争吧?父母已经决定不给了有什么用?不争吧?一口气压在胸口,心想我也是你们的孩子呀,既然不能视如己出,当初为什么要领养我呀?已经答应过的又反悔就不担心气死我吗?婚礼那天亲戚们大部分都送了礼。而我的哥哥半分没出。我把自己买的毛毯写上他的名字挂在外面。一个人伤心的哭了,谁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有我自己心里在滴血。因为不是亲生的,一次次被瞧不起,一次次被伤害自己却无能为力。</p> <p class="ql-block"> 毕业后生下了我的大女儿。彼时面临着毕业分配的两难选择,一是留在城里工作环境好,条件优越,当时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对工作满前热忱,可以说是前途一片光明,但是照看孩子成了问题,两边的父母都老了,跟我们走肯定不会同意,再者城里离我爱人工作单位太远有诸多不便,无奈只能选择回到本村教初中。</p> <p class="ql-block"> 1985年秋季开学第1个教师节,我以一个正式教师的身份入职我的母校。教初中数学兼班主任。要上班了,摆在眼前的第1个问题是孩子由谁来照看?假期里在娘家住了一段时间。可还没住几天,哥哥就和妈妈大吵大闹。说是妈妈没有给他的孩子做衣服,气的妈妈当场晕了过去。当时我的二姨和哥哥的朋友都在,两人都谴责他,我心里明白这是哥哥嫌弃我了,开学照看孩子就不必再谈了,第2天我就抱着孩子回到了自己家,</p> <p class="ql-block">我女儿现在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 我丈夫和婆家人商量孩子的事。婆婆不同意帮忙。老父亲七十多岁了满口答应,但他从来也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所以孩子拉粑粑了,他就包好放在一边,我们俩下班后第1件事就是处理屎包尿片,然后再生火做饭。有时候上课时间到了孩子拉了,只好处理完再走。迟到成了我的家常便饭,放学后风一样往家跑,备课批改作业也常带回家中,安顿好孩子,做完家务再加班干。有一次有教研室的老师要听课,我匆忙来到学校,进教室之前同事看见我衣服上有孩子的黄色粑粑赶紧提醒我,我顺便掏出小手帕吐了一口唾沫胡乱擦掉。还有一次我又迟到了,走到教室门外,发现教室里出奇的安静原来校长和教导主任都已坐在教室随机听课,我灵机一动看了看手表故意大声说:“呀,手表怎么慢了,”下课后领导告诉我要连续听半个月,我心里明白自己常迟到,虽然检查备、批自己一点没落下但人多嘴杂领导也很为难,只好用听课的方法督促我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 学校的工作千头万绪,忙得不可开交。每天匆匆忙忙和同事之间说话的时间也没有,回家的路上大多以跑步为主,回到家里有做不完的事儿,心情也常处于紧张状态,娘家父母虽然在一个村里但也帮不上忙,我的妈妈常说“女儿和孩子回来了就帮忙,去她家帮忙不可能。”婆婆不答应给看孩子,平时相处特别不融洽,所以除了孩子年迈的爷爷外,和其他人的关系也是一地鸡毛。孩子一天天长大,每天身边只有爷爷,爷爷常常是把枕头立在窗台边,自己横躺在炕边,有时迷眼儿睡,有时自言自语哼小曲儿。孩子几个月时吃饱了孤单地趟着,后来会爬了、会坐了、会走了,只是一个人玩儿,有时候我回去看到:炕上一堆粑粑,一摊尿,爷爷呼呼大睡,孩子趴在爷爷腰间也呼呼大睡。我的心肝宝贝女儿就是在这孤单的环境中一天天度过。专家说,1~3岁3~6岁是开发智力培养孩子个性的黄金期,我的孩子这个阶段看到的只有来去匆匆的父母,空档寂寞的房子,和不和谐的家庭氛围。所以长大以后她的性格特别内向,很少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p> <p class="ql-block"> 我们住的屋子小的可怜,一年四季见不到阳光,夏天家里特别潮湿,满墙水珠,地上湿的有些打滑,炕上常有蚂蚁水簸箕等虫子,偶尔也会有蝎子光顾。几样家具堆放不下,洗一次衣服后洗衣机得放在小柜子上,冬天还能凑合在家里做饭。夏天连做饭的地方也没有,屋前有两间小房子是能做饭的,但有时能和婆婆凑着做一碗面。有时她不高兴了就把门锁了,只好去学校做饭,一个足足能放两碗多饭的盆子从学校做好面后大步带回家和孩子一起吃。母女俩吃着没有一点油腥味,没有一片菜叶的干面,就这样一天天熬着,此情此景不堪回首。其中的滋味比那碗里的滋味不知苦多少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