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在皖南丛山峻岭中,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千年古村落,而串联各古村落的古道更是数不胜数。如今尽管在高铁高速快速发展,便捷交通逐步向边远地区辐射的大环境下,皖南的古村落依然如一个个戴着朦胧面纱的秘境,吸引着众多徒步和自驾的游者。或旅游观光、或休闲度假、或文化探访。所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古道被发现被保护和开发,那些缠绕在高山之巅、峻岭之中的盘山公路,也被命名为“天路”,备受自驾游者的青睐。自上一篇游记《自驾皖南之“石台天路”》之后,今天来写写自驾皖南之天路系列游记《自驾皖南之“皖浙天路”》。其实我自驾皖南的第一条天路是皖南川藏线318,但是由于皖南川藏线318太火爆,当初自驾318线时,大都处于堵车状态,没能把这条线按照自己的想法体验下来,所以皖南川藏线318以后想再自驾一次再写游记。 在皖南众多天路中,皖浙天路被称为“皖浙边界的唐古拉”。绝对是独树一帜的一条精品自驾天路,而且是不折不扣的“天路”。一头扎进去除了大山还是大山,如果从安徽段向浙江段出发,由皖浙天路开往浙西天路,早上扎进去,晚上也不一定能开出来。皖浙天路可以说是华东地区最险盘山公路之一。沿途的梯田、古村落、大峡谷、瀑布、云海,景随四季不同而易,境以四季交替而变。喜欢自驾的驴友,皖浙天路必须体验一下。 <p class="ql-block"> 皖浙天路的魅力,不仅仅是其沿途风景的美丽和云端盘山的刺激。皖浙天路的魅力还源于那些镶嵌在天路之上的众多古村落。正是因为这些古村落所承载的文化以及古村落所经历的沧桑,才使得皖浙天路有了自己的灵魂,自驾天路也多了些文化品味。这也是皖浙天路自驾比较吸引人的一个内源因素。</p> <p class="ql-block"> 我觉得,皖南之旅,美丽的峰峦俊秀、刺激的天路惊险都属于吸引我的自然因素,而连接天路的各个古村落所承载的历史沧桑和彰显的文化气息,才是吸引我的内在动力。所以,我的皖浙天路自驾游记,就从镶嵌在皖浙天路之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古村落“磡头村”走起。</p> 皖浙天路也叫荆州天路、山云岭天路。它自绩溪县家朋乡始至绩溪县荆州乡止。全程约30公里,纯车程约一个半小时,但如果是游玩的话,早上进山,紧巴巴游完皖浙天路,沿浙西天路一路盘山,晚上可达浙江临安境内大山里的民宿住下来。 皖浙天路第一站古村落磡头村:导航家朋游客集散中心。集散中心有个停车场可以停车。家朋近几年因为梯田油菜花而出名。家朋乡原名磡头乡,1957年为纪念抗美援朝的“一级英雄”许家朋烈士,改名为家朋乡,所以家朋乡也是英雄之乡。 停车场前行100米就是古村落磡头村的入口。古村落不收门票,每年四五月份是旺季,人山人海,其他时间,这里游客稀少,主要是三三两两自驾的游客和骑行的驴友。 在皖南山区众多的古村落中,磡头村应该算得上比较有特色的古村落了。纵观皖南古村落,要么以姓氏名村,如许村、江村、卢村等,要么以传承或溯源命名,如阳产、唐模、雄村等,亦或以地理地势名村,如南屏、屏山、蜘蛛肚等。磡头村就是根据其村地理地势特征取名的。 <p class="ql-block"> “磡”其意是岩崖下边的地方、山崖、堤岸等,属于比较偏僻的汉语三级字。在磡头村,因村民沿云川溪两岸依山筑舍,借水流依山势而建村,因此村庄里石阶比较多,而在当地方言中石阶即“磡”,所以依据这里三步一道坎、五步一台阶的地势特点,久而久之就有了“磡头磡,上床三档磡”的八字民谣,“磡头”二字也将村庄地形地貌体现得淋漓尽致。</p> 磡头村始建于明洪武二年,也就是公元1369年,最初是新安许氏聚居地。古名“云川”,也叫过“涧洲”。古村山环水抱,“云川溪”由南向北呈“S”形穿村而过。云川溪两岸就是整个村庄最繁华的“水街”。水街核心区约一里路,空中俯瞰可见水街两头小,中间大,形似金鱼。 水街跨溪而建小桥十几坐,现存古桥6坐。据村史记载:沿水街有14个古巷、10坐古桥,还有诸多古祠堂、古庙、古作坊、古第古楼分布在村中,所谓的“三屏、五墩、六桥、八景”,足以彰显磡头古村落的魅力。 小桥流水人家磡头村,可以慢节奏的去逛个两三个小时,慢悠悠的去品一品古村的一路走来。如果只是拍个照打个卡,半个小时就足够了。关于磡头古村,我会在皖南古村落系列游记里单独记录,这里就此一带而过。 皖浙天路第二站梅干岭观景台:这是皖浙天路必须打卡的地方。出磡头村向山上驱车10分钟就到了梅干岭观景台,观景台有一个不错的停车场,所观之景就是对面梅干村的千亩梯田。梯田最佳观赏时机是春天油菜花开的季节。每年三四月份,山花初放,油菜花黄,梯田如梦如幻,随手一个快门,留下的就是一副绝景画卷。当然每年油菜花开的时候,这里也会变得比较拥堵,要想一睹家朋梯田花海,那必须要耐得住缓慢龟速的拥堵。 皖浙天路第三站千年古村落尚村:看过梅干岭的梯田前行约2公里处,有一个徽州罕见的多姓氏聚居的千年古村落尚村。尚村村口有停车场可以停车。游玩尚村最佳时机为春夏两季,春天油菜花开,万象生机,不用多说。夏季村口梯田荷花盛开,行走在乡野田头,荷叶青青,荷花朵朵,风车水车、小桥流水,别有一番景致。 尚村由来。唐末战乱,北方士族许氏避难迁居至此,取村名“上许村”。随后高、章、方、周、张、唐、胡、王、李等九姓陆续迁入。元明清时期,许姓开始逐渐没落,民国初期章氏、高氏逐渐兴起,于是“上许村”更名为“上村”,民国后期又更名为“尚村”,至今近千年历史。 十姓聚居。在皖南诸多古村落都是以姓氏为基础聚族而居最终形成的村落单位。由于土地资源等有限,一般一村不容二姓,即便有他姓也必为联姻或亲戚。像尚村这样十姓同村,十族共处且能比同氏族更加团结,更加和睦,而且千年传承至今,实属罕见。 尚善古村。尚村百姓天生团结。早在1913年,为解决百姓口粮短缺问题,尚村九姓村民合议设立了“积谷会”,积谷会就是尚村人最原始的众筹组织。村落有需,能一呼百应,且众志成城,并延续至今,可见其村风。 十姓九祠。祠堂是徽州古村落姓氏宗族团聚的主要精神依托之地。祠堂也是徽州古建筑中保存最好的一部分。祠堂建筑的规模、格局,也反映了村落宗族的发展状况。尚村保存下来的古建筑,主要也就是古祠堂。 尚村号称“十姓九祠”,据绩溪博物馆记载,尚村十姓中除王姓外,其他九姓皆有祠堂。可惜现在完整保存下来的只有章氏、高氏、许氏、周氏四座祠堂,其中章氏、高氏、许氏祠堂为“宗祠”,周氏祠堂为“支祠”。 百匠之乡。山多田少是徽州的共性。相比其他徽州古村落“耕读崇商”而言,尚村人更多的则是靠“手艺”吃饭。因此,千百年来,尚村人通常是以各种“手艺”自立自强、持家而活。因此,尚村古时候每个人都有拿手的绝活。所以尚村自古就被誉为“百匠之乡”。 自古至今,尚村就传承铁匠、铜匠、竹匠、石匠、木匠、砖匠、纸扎匠、箍桶匠、榨油匠、棕毛匠、棉花匠、窑匠、旱烟匠、吊酒匠、粉丝匠、麻糖匠、豆腐匠等 30余种传统手艺。近千年的时代变迁,都没能改变各种能工巧匠在尚村源源不断地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直至今天,一些传统老手艺还能在尚村看到,我就在尚村品尝到了传统方法制作的豆腐脑,比较特别,浓浓的怀旧老味道。 令人惋惜的是,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下,尚村的一些老手艺已经被时代淘汰而不复存在了。而对于我们这一代见证过这些老手艺的60后70后来说,那些需要学徒好多年才可以成“匠”的经历、那些匠们赖以养家糊口的“老手艺”,也都是我们这一代人抹之不去的记忆。 皖浙天路第四站情人瀑:离开尚村才是正真的开启皖浙天路。导航情人瀑,九曲盘旋,大约三十分钟就到达情人瀑,拐弯处有停车位。走进山坳二十米就能看见一个落差有好几十米的瀑布,瀑布顺石滑下,且几度折叠,水势柔和,宛如少女拨弄秀发。瀑布平时轻柔如少女,秀气端庄、温文尔雅,只有在春夏两季的雨后,瀑布水量大的时侯才宛如热恋情侣,轰轰烈烈。情人瀑也因此得名。所以情人瀑是皖浙天路一抹浪漫的丝带,年轻人必须打卡之地。 <p class="ql-block"> 皖浙天路第五站笔架峰:笔架峰至饭甑尖段是皖浙天路最核心路段,也是皖浙天路路段最险、景致最美的一段。</p> <p class="ql-block"> 笔架峰段第一打卡点是笔架峰路标。此标详细的介绍了笔架峰:笔架峰位于皖浙天路山云岭处,为天路正真的第一美景,因整座山峰酷似笔架形状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笔架峰峰峦叠嶂,奇峰异石,险峻陡峭,大气磅礴。所以必须停车在笔架峰前打卡留恋。“峰似笔架叹天工,浑然天成笔架峰,停车留影忙打卡,犹如神仙在山中”。</p> 绕过笔架峰,峰回路转就是笔架峰第三个打卡点“豺狗狼尖”。笔架峰下远看群山,就像有许多豺狗在爬向山峰。另外山峦起伏恰似狗牙。又因此山经常有豺狼野狗出没,由此得名“豺狗狼尖”。 豺狗狼尖因其山势险峻,攀登难度较大,是许多登山爱好者的理想挑战之地。当然自驾停车,游客只可以欣赏到豺狗狼尖的自然景观,如将军石、逢石作壶、神磨盘等。当然,登上“豺狗狼尖”的户外登山体验那是登山爱好者的事喽。我等自驾,峰下一看而过,打个卡足矣。 <p class="ql-block"> 过“豺狗狼尖”,盘到对面山上回看山云岭方向的笔架峰,笔架峰已经隐藏进了整个山头里,我刚好下午四点到达笔架峰对面高山“爱在皖浙天路”爱心观景台,透过“爱心”,幸运的拍到了独特的“日照金山”奇观。这是笔架峰段第四个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 皖浙天路第六站饭甑尖:离开“爱在皖浙天路”爱心观景台,继续盘山而上大约十几分钟,就到达皖浙天路最高点饭甑尖垭口。打卡“天缘之巅-海拔1159.520”。这是翻越山顶的一个垭口,垭口海拔1158米,为安徽省所有公路的最高点。此处有停车位,可以打卡皖浙天路“石来运转”和“海拔1158”打卡点。</p> 垭口一过就是“天路驿站”。这里有“星空帐篷酒店”和咖啡屋,如果行程不紧,可以在此做个休整或者喝个咖啡歇歇。天路驿站边上就是徒步饭甑尖的入口。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徒步爬上饭甑尖打卡,爬饭甑尖来回一个小时差不多,山顶美景值得一去。 饭甑尖是皖浙天路上的标志性风景。位于山云岭垭口右侧山顶。饭甑尖就是峰顶突起的一块巨石,高约15米,面积约50平米,形似“饭甑”,旁边有矗立一个约10米高的长石笋,状如“饭匙”,故名饭甑尖。巨石之上有三个石臼,因常有积水,人们浪漫的称之“小天池”。 饭甑尖返回,喝杯咖啡,稍作休整。就开始向山下盘绕了。由于自此有很长一段都是长下坡,建议自动挡车友改用手动挡盘山。如果要徒步饭甑尖,行程必须是一早从家朋出发,否则时间不够。如果下午从家朋过来,而且是慢玩,那么要想爬饭甑尖,那就只能夜宿“星空帐篷酒店”,否则后面过皖浙界后天就黑了。过了浙江界后浙西天路那边依旧全是山路,天黑开天路,危险系数会增加许多。 皖浙天路第七站天路通车纪念石头车:“那一年1988”路标是纪念皖浙天路通车的打卡点,皖浙天路始建于1985年6月14日,并于1988年12月竣工通车,历时 4 年完成,实属不易。 “石头吉普车”。当喜欢自驾的我看到这石头车,心里总有一种别样的感觉,一种说不出来的那种感觉。石头与车以这样的方式结合,仿佛格格不入,又仿佛相得益彰,亦如人生一般,当你以一种不同寻常的姿态出现、或者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生活,那种给人的感觉仿佛是超然,又仿佛是洒脱,但也感觉有点对人生的无奈,说不清。 皖浙天路第八站荆州乡:石头车打卡后,一路下坡,半个小时的盘绕,下午五点抵达荆州乡。读三国知道“诸葛亮大意失荆州”,但此荆州非彼荆州。绩溪荆州乡是著名的山核桃之乡,全乡山核桃种植面积达3万亩,年产量1400吨,荆州乡的山核桃以其皮薄肉满、味香甘爽而闻名。自驾至此买点山核桃也不错。 荆州地处皖浙交界,古代是去往杭州的重要通商路径,目前还存有荆磡古道,全部由青石板路铺成,沿线风景宜人,备受户外运动爱好者喜爱。另外,荆州也是徽文化发祥地之一,同时在佛教也有它独特的地位。荆州境内的小九华一度与佛教圣地九华山齐名,其佛教文化远播皖、浙、沪。 车行至此,皖浙天路告一段落。一路盘山,也不知道盘了多少弯,翻了多少山。查阅绩溪官网才知道,皖浙天路全程31.5公里,全程共有弯道 351 处,回曲 21起,最小半径不足 15 米,名副其实的“皖浙边界上的唐古拉”。 荆州乡一过,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导航临安,经过王仙庄,路边有颗200多年的古枫杨树,下车看看风景和古树合个影也不错。 皖浙天路第九站小九华:离开王仙庄三分钟就到了小九华风景区。小九华顾名思义它和九华山有渊源。相传地藏王曾经在此苦修多年,这里有地藏殿与银屏古寺。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去古寺朝拜一下。 一进小九华山门,左边就能看到一个突出的巨石,这就是著名的打卡点“关刀峰”关刀峰也叫“关刀石”和“关王刀”。此石独立于此,高约40米,正面看像关公的大刀,反面看又像头戴纶巾的关公头像,非常奇特。值得打卡。 再行车五分钟就到了“皖浙天路荆州站”路标卡点。左边是“皖浙天路荆州站”最后一个路标卡点,右边就是著名的地藏大峡谷。由于是冬天,水落石出,但是如翡翠般碧绿的水还是给人一种荡涤心灵的感觉。看到如此的碧绿,让我想起了九寨沟。路左边悬崖上又几幅摩崖石刻,也可以下车打卡做个纪念。 皖浙天路第十站皖浙分界线:“皖浙天路荆州站”路标卡点前几十米就到了皖浙交界点。这里需要停车双向打卡,不过此处不好停车。在地标的指引下,可以体验下一步到浙江,一步回安徽的跨境乐趣。 皖浙天路,至此才算正真的结束,十站打卡,十全十美。过了界门,就进入浙西天路了。天以渐暗,导航临安,驱车再次扎进群山,开启浙西天路的新行程。什么太子尖,石长城剑门、古村落石板屋株川村......浙西天路游记再见。 <p class="ql-block"> 荆州有路在天际,磡头千年是传奇。倘若心灵有双翼,云端飞它十万里。游记至此,最后借伟人的一句话收笔:“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p><p class="ql-block"> 皖浙天路,风景这边独好。</p><p class="ql-block"> 2024.12.30夜12:0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