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印象

老马

<p class="ql-block">广东佛山,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唐贞观二年(628年),古人在城内挖掘出三尊佛像,认为这里是佛家之地,遂立石榜改地名为“佛山”。佛山是岭南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之一,这里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p> <p class="ql-block">在佛山最值得打卡的地方,首位当属位于禅城区祖庙路的“祖庙”了。这里是佛山的文化灵魂,也是商业中心地带,藏着佛山的历史,讲着佛山的故事。灵应牌楼是明景泰二年(1451年)将祖庙“敕封”为灵应祠时所建,正面是“灵应”,北面是“圣域”金箔大字。牌楼设计严格,结构精密。为三楼三层式,第一层为歇山顶,第二、三层为庑殿顶,檐、柱间大量使用斗拱,飞檐叠翠、层出不穷。</p> <p class="ql-block">祖庙前的锦香池开凿于明正德年间。原为土池,于清雍正年间改为带石雕栏的石池。里面的石刻龟蛇,象征着真武大帝的原身,在清池里仿佛能随波起伏。</p> <p class="ql-block">佛山祖庙是中原人南迁到岭南时所带来的北帝崇拜的产物;明洪武五(1372年)重修;至清代初年逐渐成为一座体系完整、结构严谨、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庙宇建筑。</p> <p class="ql-block">钟鼓楼位于祖庙三门前的东西两侧,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都建在2.6米高的青砖平台上。祖庙里的钟鼓楼除起到一般庙宇“晨钟暮鼓”的作用外,还具有“峙左右之钟鼓,而壮庙貌之形胜也”,“闻鼓兴思莫不信奋忠义”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佛山祖庙是一座集明清古建筑艺术和佛山传统文化的民俗类博物馆,祖庙景区内有孔庙、黄飞鸿纪念馆、叶问堂、万福台、灵应祠、锦香池、钟鼓楼等建筑,不仅可以观赏里面的巨型铜镜、大型铜鼎、铜钟、香炉、铁画以及众多的陶塑、木雕、砖雕、灰塑等精美的艺术之作,还可以观看武术、舞狮表演,行走其间可谓是一场饕餮文化盛宴,让人充分感受到佛山的文化魅力! </p> <p class="ql-block">祖庙三门建于明景泰初年(1450年),是整座祖庙的门面。面宽九开间共31.7米,顶部装饰一条1米多高,30多米长手工艺陶塑人物瓦脊。檐下有通栏贴金木雕花衽。整个建筑考究,给人以壮丽、威严之感。</p> <p class="ql-block">佛山祖庙具有岭南建筑代表性风格,被誉为“东方民间艺术之宫”、“岭南建筑艺术之宫”。祖庙还是一个集政权、族权、神权为一体的庙宇,作为佛山的诸庙之首,与佛山的历史紧密相关。</p> <p class="ql-block">祖庙整座建筑多用木石材料,斗拱梁架全用坚实的木料接榫构成,殿堂屋脊以石湾陶塑(瓦脊公仔)装饰,四周墙壁镶有大量砖雕、灰雕,殿内摆设有木雕、石雕、铁铸、铜铸、锡铸艺术品,堪称一座艺术殿堂。1996年11月20日,佛山祖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正殿建于明代洪武五年(1372年),样式为歇山顶,正脊有清光绪年间添加的陶塑人物瓦脊、垂直及线脊神仙走兽。殿周三面围墙,南面敞开,中间为天井。殿内置有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制作的北帝造像和石雕神案,以及清代的大型贴金夹神像等,使大殿更显威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前殿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样式为歇山顶式建筑,正脊亦有清光绪年制作的双面陶塑人物瓦脊一条。檐下为如意斗拱,层层相叠,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佛山祖庙采用有线刻、浅浮雕、高浮雕与圆雕的手法相结合,材质有木质、陶质、铁质、铜质、石质等材料,艺术效果或铀色彩陶、或素雅古拙、或鲜艳涂描等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其精巧瑰丽反映着古代佛山的繁华,也是佛山珍贵的历史遗产。</p> <p class="ql-block">祖庙里的庆真楼建于清嘉庆年(1796年),楼高三层,面宽进深各三间,为歇山顶,正脊有光绪年间后加的陶塑人物瓦脊一条,梁架抬梁式,檐柱为花岗岩石方柱。</p> <p class="ql-block">黄飞鸿纪念馆坐落在祖庙的北侧,是一座两层仿清代青砖镬耳建筑,总占地面积五千多平方米,整个纪念馆为两层两进深三开间仿清代镬耳式建筑,内设陈列馆、影视厅、演武厅、演武天井等。</p> <p class="ql-block">陈列部除了介绍黄飞鸿的生平事迹,还全面展示了近70年来围绕黄飞鸿而产生的各种文艺作品以及上千件珍贵文物。</p> <p class="ql-block">演武厅是二层一正两偏结构,硬山顶,镬耳式封火山墙,正脊采用博古脊式,体量比门楼大。门厅的第二层也作一正两偏结构,硬山顶,镬耳式封火山墙,正脊采用博古脊式。</p> <p class="ql-block">除了武学,黄飞鸿对舞狮文化的影响也极为深远,使其成为了一种极具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在黄飞鸿纪念馆,每天都有精彩绝伦的舞狮表演。</p> <p class="ql-block">正可谓是: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表演间歇,舞狮的小伙子们在反复演练一招一式。</p> <p class="ql-block">叶问堂设在祖庙牌坊一侧,一座具有岭南风格的仿古建筑内,堂内主要分为三部分:叶问堂、木人桩房和咏春门人展室。馆内展示了叶问的铜像、照片、实物以及其门下弟子的照片和实物资料,全面介绍了叶问的生平和对岭南以及中国武术的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咏春拳名家叶问宗师是享誉海内外的一代武术大师,他学艺成师于佛山。1949年,他赴港定居,此后终其一生致力于发扬咏春拳术。叶问一生刻苦钻研并大胆改进了武术教授方式,桃李遍天下,日后威震海内外的功夫巨星李小龙即是其中最为杰出的弟子。馆内收集和展览了叶问与咏春拳发扬光大的资料。</p> <p class="ql-block">佛山孔庙,在祖庙大院内,旧称尊孔会。是清末宣统三年(1901)本地一批尊孔士绅集资所建,属小型纪念性建筑物和尊孔活动场所,而并无依照一般文庙之制。</p> <p class="ql-block">佛山孔庙,建筑面积近300 平方米。该殿室内神龛置有“孔子石刻像”,是按山东曲埠孔庙的孔子石刻像拓本重刻的;左右两壁之上,嵌有《孔子庙堂碑》石刻,为唐代著名书法家虞世南所书碑记拓本翻刻,上有翁方纲的考记题跋。原藏于李可琼“七十二窗楼”,由其名人送出;殿内的明间还有大型雕花硬木隔扇屏风,无形制硕大而又清雅脱俗;该殿前檐明间檐柱花岗石柱础亦很有特色 。</p> <p class="ql-block">佛山岭南天地以祖庙、东华里、历史风貌区为发展主轴,用现代化的手法保护和改造了片区内的22幢文物建筑及众多的优秀历史建筑,以延续历史街巷风貌。</p> <p class="ql-block">祖庙东华里片区内有典型岭南民居建筑风格的优秀历史建筑,其中包括住宅、办公楼、零售、餐饮、娱乐、旅游及文化等多功能设施,延续佛山风情风貌,是佛山打造的新地标。</p> <p class="ql-block">广东佛山的西樵山,是4500—5100万年前白垩纪中后期多次火山喷发而形成。从明代开始,西樵山便有众多名儒在此创立书院,被誉为“理学名山”。西樵山,本来的名字叫锦石山,那是因为山上的峰石灿烂如锦而得名。古时候,广州人到东面的罗浮山砍柴,称罗浮山“东樵”;往西面的锦石山去砍柴,就把锦石山叫作“西樵”。1988年,国务院批准西樵山为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樵山下,新建的佛山影视城“太和</span>殿”。</p> <p class="ql-block">我们乘景区的交通车,盘山而上前往西樵山宝峰寺,沿阶向上,这是寺前的四面佛。</p> <p class="ql-block">宝峰寺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西樵山宝峰寺的观音铜质圣像,端坐在海拔292米的大仙峰顶,圣像通高61.9米,是世界上最高的观音坐像。</p> <p class="ql-block">北山的天湖景区,旧称广坪,是古火山口积水所形成,湖光山色风光秀丽。</p> <p class="ql-block">原宝峰寺遗址。</p> <p class="ql-block">西山的九龙岩景区包括九龙岩、湛甘泉寓墓、湛子讲学岩、湛子洞和无叶井等。</p> <p class="ql-block">仙姑洞。</p> <p class="ql-block">无叶井。</p> <p class="ql-block">整个景区的景点分散于山的东、南、西、北,有些古迹书院需徒步,年纪大了,不愿爬高走低,只能是走马观花,到此一游了。</p> <p class="ql-block">逢简古村作为佛山顺德早期聚居地之一,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早在13世纪,逢简地域就有“逢村”存在。南宋以后,随着中原地区战争连绵,大批中原人南下避战,为逢简带来了大量北方文化和农耕知识。明代,随着丝绸之路的崛起,逢简逐渐成为繁荣昌盛的丝绸产地,在清朝末年丝织业更达到鼎盛期,因经济繁荣还一度被称为“小广州”。</p> <p class="ql-block">逢简的明远桥,是佛山市三孔桥之古魁,由宋代庆元年间进士李仕修主持修建,是顺德现存文献纪录中最早的三孔石拱桥;因桥长25.1米,也是顺德现存最长的石拱桥。桥拱为纵联砌置法,桥栏华板刻有各种花纹图案。两旁望柱各十四条,柱头雕石狮。斜道不砌石级,车马过桥畅通无阻。虽经历多次重修,桥体早已不是宋代风格,但不同年代使用的石料交杂,记录着桥梁的风雨变迁。</p> <p class="ql-block">在逢简水乡里兜兜转转,看见一座高大的楼宇建筑,这是一座佛教寺庙“觉妙净院”。觉妙净院的前身是胜乐庵,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约公元1578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觉妙净院具有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色彩鲜亮,规模宏大。它紧挨着民舍,入口较为隐蔽,需要绕行一圈才能找到。寺院内供奉着佛像,信徒可以在此求神拜佛,感受佛教文化的熏陶‌。</p> <p class="ql-block">恩荣楼,即梁氏进士牌坊,位于巨济桥旁,“进士牌坊”是一座木结构门楼建筑,楼的顶部有精美木浮雕、灰雕、吉祥兽等装饰,柱子自上而下有“恩荣”“钦点”“进士”三大牌匾。据逢简村《宋招讨梁公族谱》记载,进士牌楼建于明代嘉靖十一年,始建人为梁乔升,他在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科中进士后,官任北京户刑工部主事,由于在京主办建修宫殿时有功,皇帝恩赐他回乡建恩荣牌楼,以彰其德,因此进士楼牌也叫做恩荣楼。</p> <p class="ql-block">宋参政李公祠坐南向北,面三间,深三进;所用木料均是上佳铁木,金字墙,龙舟脊;门外用花岗岩石料铺砌增设展首,两边建有护栏,栏前方望柱各有一石狮。宋参政李公祠是逢简村村史馆,也是游人全面深入了解逢简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窗口。</p> <p class="ql-block">逢简水乡曾走出过13位进士,60多位举人,还曾有“冯氏一门八秀才,梁氏三兄弟皆翰林”的盛况。</p> <p class="ql-block">佛山的顺峰山,位于佛山顺德北部太平山麓,顺峰山公园,占地面积8209亩。公园入口牌坊为三跨式巨型中式牌坊,整座牌坊宽88米,总高度38米,基座厚3米,主跨35米,整座楼牌重1.4万吨,牌坊正反两面拱门之间有16条用大理石雕琢而成的龙柱,单条重量就达25吨,全部在门楼顶上用螺丝栓紧倒挂,营造出凌空而下巧夺天工的气势。其规模之大,造型之雄伟,图案之华丽,石艺之精湛均为国内外所罕见。</p> <p class="ql-block">青云山和太平山上分布有青云塔和太平塔两座塔,相传建于明万历年间, 由时任知县倪尚忠主建,后经多次修缮,保存至今,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p> <p class="ql-block">青云塔是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正门向西南,高45.4米,塔基边长4.6米,塔基周围八方各镶嵌石雕托塔力士一个,首层门上部置灰塑一幅,以夏荷冬梅等花卉图案为主,塔身外每层均有围栏通道,可供凭栏远眺。塔顶为莲花座,上置铸铁铁塔一座。</p> <p class="ql-block">原塔基的托搭力士。</p> <p class="ql-block">汀芷园位于顺峰山公园牌坊东侧,南迎青云湖,西倚青云山,点画以水为题,于青云山引水入园,青云湖旁,汀芷矗立,是以为“汀芷园”。园内汀芷楼、清逸亭、竹隐居、见山斋、光风雪月等岭南风格的古典亭台、楼阁建筑环绕着中央的景观湖,近水观景台和桥梁将亭台与水景融合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改造后全新亮相的步云迳,雕梁画栋重焕光彩,立柱墙灰不再“伤痕累累”,走廊地面更加平整,另外还增加了灰塑和宫灯等,更显古色古香、美观大气。</p> <p class="ql-block">顺峰山真山真水的特点和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巧妙利用自然空间布局以及太平塔、青云塔等历史古迹,依据山势地貌形成了“青山、碧水、一寺、两湖、两塔”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格局,值得一游。</p> <p class="ql-block">武术之乡的佛山,除了黄飞鸿、叶问和李小龙,在石湾镇还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陶瓷帝国",堪称陶瓷界活化石的南风古灶!</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石阶向上,走过一段陶瓷商业街,就来到了南风古灶。</p> <p class="ql-block">穿过小巷从高台下去,南风古灶就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从正门广场向上看,南风灶和高灶,这两个明朝的陶瓷灶,就像两条盘踞山间的"瓷龙",静静地诉说着佛山陶瓷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南风灶建于明朝正德年间,迄今已经有五百年历史了!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柴烧龙窑,更是正在持续工作的"老员工"。</p> <p class="ql-block">有意思的是,在南风灶旁边还矗立着一尊很有"艺术细胞"的塑像,三头六臂的火德星君罗宣。这位来自《封神演义》的神仙,仿佛在为陶瓷制作加持神秘力量。</p> <p class="ql-block">龙窑是啥?就是一条长长的窑炉,斜斜地朝南依山而建,远看就像一条趴在山坡上的两条巨龙。老师傅们用木柴当燃料,在1300度高温下烧制陶瓷,这操作简直比现代电窑刺激一百倍!</p> <p class="ql-block">柴烧的魅力,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同一个茶壶,因为火焰的变幻,可能会呈现完全不同的颜色和光泽。就像抽盲盒,每一个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窑宝"。</p> <p class="ql-block">高灶。</p> <p class="ql-block">窑工师傅们的工作,简直就是一场与火神的对话。他们要精准控制每一寸火焰,稍有差池,满满一窑作品就可能报废,据说整个烧窑过程需要半个多月。</p> <p class="ql-block">最惊艳的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南风古灶和高灶两座龙窑依然坚持坚守着传统工艺。</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古老的巷道前行,依昔可以看见窑墙上的旧时的泥灰和古砖。</p> <p class="ql-block">这些砖石历经岁月流逝,依然牢固,仿佛向前来探望它们的后人诉说那些曾经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榕树似乎都不需厚实的泥土,许多树都扎根在房前屋后的石板之中。</p> <p class="ql-block">我们常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而像南风古灶这样的地方,何尝不是一本写满历史、烙印着匠人梦想的活书。</p> <p class="ql-block">在幽深的小街巷里,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非遗手工作坊。</p> <p class="ql-block">这些民间手工陶艺点缀着街巷。</p> <p class="ql-block">可以说石湾的南风古灶,这是一个陶瓷的世界,为陶工生活工作而建的古街镇。</p> <p class="ql-block">明、清民居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陶瓷壁画石湾八景。</p> <p class="ql-block">高庙偏厅。</p> <p class="ql-block">绕过古灶的街巷,你会发现一座明清时期的建筑“林家厅”,这里曾经是林家三兄弟的居所。这三兄弟在石湾镇牛得很,一个是进士,两个是乡试举人。</p> <p class="ql-block">小巷里的非遗黄油伞工艺作坊。</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的每一个角落都是取景神器。古墙、石板路、芭蕉树,随便拍都能秒杀你那些爱装逼的朋友圈。还有各种萌萌的陶瓷小物件,保证让你忍不住掏钱。</p> <p class="ql-block">历经风火屹立不倒的南风古榕。</p> <p class="ql-block">所以说在佛山,不仅有功夫,还有这么牛的陶瓷!谁说老传统不迷人?告诉你,有些东西,越老才越有味道!</p> <p class="ql-block">陶瓷墙画。</p> <p class="ql-block">具有岭南特色的民居建筑。</p> <p class="ql-block">陶瓷门神。</p> <p class="ql-block">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南风古灶的窑工就像守护文化基因的战士,用一块块陶瓷向世界证明:传统不等于落后,匠心永远是最酷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佛山这个被誉为陶艺之乡、武术之乡、粤剧之乡的岭南文化的“老大哥”,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还有誉滿餐饮界的特色美食,虽然城市与广州深圳相比还不够现代繁华,但每个地方却能让人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2025年元月编辑于广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