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冬登庐山。

老马

<p class="ql-block">庐山北帎浩浩荡荡的长江,东偎烟波浩渺的鄱阳湖。高山与大江相拥,奇险与秀美相济。宿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名,加之名家伟人的锦绣文章,经过岁月的沉淀,使它成为了一座集文化、教育、宗教、政治于一身的名山。2024年冬驾车前往广州,途经九江稍做休息,时隔40年后我们再次自驾前往。</p> <p class="ql-block">庐山脚下的东林寺,始建于384年,由东晋著名高僧慧远所建,曾是南方佛教中心,隋朝以后为全国佛教八大道场之一。</p> <p class="ql-block">一千多年来,东林寺迭废迭修。在唐代,以藏经多而闻名,宋代一度圮废。明代重建。清代顺治、康熙年间又两次重修。咸丰时遭毁坏,1959年,周恩来总理视察东林,亲自指示东林寺是中国佛教圣地之一,在历史上有极大的影响,应列为重点文物予以保护。1961年,政府复迎请高僧果一上人主持东林,寺院的发展迎来了转折点。1965年,寺院已经初具规模,大略恢复了旧观。其后遗留的少数建筑物在“文革”期间又遭破坏。东林寺现在的建筑,多系近年来重建,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在大雄宝殿正前30米处中的轴线上,占地315平方米。斗拱、单檐,绿琉璃瓦。殿内塑有四大天王高大座像,其正中处前为弥勒菩萨铜像,后为韦驮菩萨塑像。</p> <p class="ql-block">藏经阁亦称文殊阁,在十八高贤堂后,白居易《白氏长庆文集》、乾隆版《龙藏》及1985年日僧奉赠《大藏经》等珍品藏于此。“依《远公文集》例,不借外客,不出寺门”。</p> <p class="ql-block">寺庙重建时出土的唐代护法力士,石雕形状矮状,肉紧筋粗。相传在修盖神运殿时,有个力大如牛的僧人,一个人要干几个人的活,慧远对他特别的赏识,称其为“护法力士”,院僧为纪念这位护法力士,特为他雕凿石像,供奉于寺侧。此石像因战乱已湮没多年,1975年无意中被掘出。</p> <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大雄宝殿正在修缮,建筑围档阻碍了上山的路,周围的“聪明泉”等殿宇都参观止步。</p> <p class="ql-block">莲池位于天王殿前,慧远创建东林,即凿池种莲,并与高僧名士123人结白莲社,共修净业。因历代屡遭兵燹,莲池淹塞,古莲绝种。1990年10月,日中友好净士宗协会理事长、佛教大学教授腾堂恭俊专程送来原由鉴真东渡时从东林带去的白莲种,经寺僧精心培育,现已在重建莲池中再度扎根开花。</p> <p class="ql-block">历代上庐山之路,都是从小径攀登。民国时期,欲兴建一条直达庐山牯岭的登山公路,为避暑旅游的中外人士提供更大的便利。然而,自民国11年至36年(1922年至1947年)间,先后勘测7次,还请来德国设计师拟定修建登山公路的方案,后均因工程艰巨、资金缺乏等原因都未能付诸实施。我们这次是开车,沿北山公路24公里,盘旋四百多道S急弯上山的。</p> <p class="ql-block">北山公路是1951年10月,毛主席提议修建的一条庐山登山公路。因为这是一条从庐山北面登山的公路,所以又被称为北山公路。又因为该路是毛主席提议修建的,庐山当地居民又敬称该路为“毛泽东路线”或“正确路线”。新中国建立后仅4年,就建成了国民党统治中国30余年欲办而未能实现的登山公路工程,充分显示了新中国公路建设的光辉历程。</p> <p class="ql-block">庐山大门旁的冰雪小镇。</p> <p class="ql-block">1982年,庐山被国务院颁布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12月6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3年,庐山成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2004年2月13日,入选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07年3月7日,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庐山的风景很多人吐槽,说它不如黄山的险峻,也比不上张家界的奇特。确实,从自然景观庐山的风光没有那么“炸”。但它的人文气息和历史文化,是其他地方比不了的。</p> <p class="ql-block">1959年6月29日,为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时年66岁的毛主席首次登临庐山,并写下了著名的《七律.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关于诗中“四百旋”的由来,民间传说以及各种文献资料的记载都是,毛主席当年从庐山北山盘山公路上山时,每转一道弯,就向车窗外丢一根火柴棍,上到山顶,四盒火柴还剩几根。每盒火柴100根,四盒就是400根。于是,就有了庐山北山盘山公路“四百旋”之说。</p> <p class="ql-block">含鄱口,位于东南部含鄱岭的一个山口,海拔1286米。此处三面环山,一面临湖,三座山峰连在一起犹如一只张开的巨口,有欲饮鄱阳之水,而得名于含鄱口。</p> <p class="ql-block">这张伟人照就是在含鄱口所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含鄱口也是中国九大观日出地之一,最佳地为含鄱亭,登上含鄱亭,极目四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江西庐山,这座镶嵌在中国第一大河长江中游南岸、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滨的璀璨明珠,自古便以“雄、奇、险、秀”闻名遐迩,被誉为“人文圣山”,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庐山不仅自然风光旖旎,而且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便是文人墨客争相题咏的对象。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更是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传颂千古。白居易的诗、蒋介石的别墅、新中国的重大会议遗址,这些都是庐山的独特魅力。如果你只是想看山看水,可能会觉得庐山“不过如此”;但如果你花点时间去了解它的历史和故事,你会发现这座名山有着独特的韵味,是值得细细体会的。</p> <p class="ql-block">庐山会议旧址,位于牯岭东谷掷笔峰下,依山傍水,綠树掩映。它建于1937年,原称“庐山大礼堂”,系民国时期庐山三大建筑之一。 它是一栋两层的平顶大楼,正面写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庐山会议旧址”。鲜红的牌匾,墨黑的字迹,显得热烈而庄重。</p> <p class="ql-block">1959年7至8月,1961年8至9月,1970年8月至9月,中共中央在庐山举行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大影响的三次会议。1959—1961年,毛泽东写了《登庐山》等两首专为赞颂庐山的雄伟秀丽和历史文化的壮丽诗篇。</p> <p class="ql-block">目睹此景,自然地想起我党于1959年至1970年,曾先后在这里召开的三次重要会议。</p> <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夏,周恩来两度上庐山,与蒋介石谈判,提出了著名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促成了国共合作抗日,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之一的中国战场。</p> <p class="ql-block">庐山抗战纪念馆前身是庐山牯岭图书馆,始建于1935年,是民国时期庐山的三大建筑之一。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曾在这里发表了著名的“庐山谈话”:“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全民抗战由此拉开帷幕。</p> <p class="ql-block">庐山,不仅以秀丽的风景、宜人的气候闻名中外,那遍布山峦千姿百态的别墅同样令人赏心悦目,成为庐山独特的人文景观。由众多别墅构成的牯岭山城作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夏都”长达20余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又在庐山召开过3次重要会议,使得牯岭山城在中国现代史和当代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很多影响甚至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事件都曾在这里发生。</p> <p class="ql-block">庐山别墅始建于1895年,现存近千栋,这些别墅风格各异,分别代表英、美、德、法、俄、瑞典、芬兰、丹麦等建筑的特点,被誉为“世界别墅建筑艺术博物馆”,其中名人别墅有300余幢,文化积淀尤为丰厚。</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纪念馆。周总理曾上庐山参加过三次庐山会议。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期间,他就住在这里。这栋别墅为美国传教士于1905年所建,1945年末,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来华调停国共冲突及1946年八上庐山与蒋介石晤谈均住在此。1948年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也在此住过。</p> <p class="ql-block">为纪念人民敬爱的周总理,1990年将此别墅辟为“周恩来同志在庐山活动纪念室”。陈列珍贵的实物和照片,介绍周总理在庐山的革命实践和主要功绩。</p> <p class="ql-block">由黄祖模所导演的1980年所拍摄上映的以该山为背景主题的电影《庐山恋》,是一部以庐山为背景的爱情、时尚、风光片,也是“文革”结束后中国首部以爱情为主的电影。</p> <p class="ql-block">为此在庐山上还专门修了一座电影院,名为庐山恋电影院,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电影院35年来一直坚持全年365天,天天24小时常年不断重复放映该片,从未间断,被列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其为在世界上“在同一个影院常年坚持重复放映次数最多的影片”。《庐山恋》和庐山恋电影院也成为了庐山的一个新的象征和庐山的新地标性景观。</p> <p class="ql-block">从庐山旅游的角度,美庐别墅肯定是绕不过去的存在,败退台湾之前,蒋介石有近13年的时间都是住在庐山的,他在庐山的住所就在美庐。美庐别墅建于1922年,最早的主人是英国西伊勋爵,第二任主人是英国女传教士巴莉,1933年,巴莉将它送给了好友宋美龄。</p> <p class="ql-block">美庐一开始并不叫美庐,最初的门牌是13号,身为基督教徒的宋美龄将13号改成了“12B”,1948年,蒋介石在庭园中的一块卧石上题刻了“美庐”两字,其涵义可能是将别墅的美与宋美龄名字中的“美”结合在了一起。</p> <p class="ql-block">走进主楼一层,是一间装饰典雅、气派庄重的中西合璧会客厅。墙壁上挂有宋美龄不同时期的半身照,以及蒋介石夫妇在美庐生活的一部分照片,紧邻的是宋的卧室,室内陈设一如当年的原貌。二楼是蒋介石的办公室、会客厅、卧室。办公室的斜对面是陈布雷的办公室兼卧室。现在看来,算不了什么,无论是床、桌椅,都显得简陋陈旧,不过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风格和水平。</p> <p class="ql-block">美庐的展品里的东西给我印象较深:一是宋美龄的几幅水彩画,简洁秀丽中透着几分灵气;二是那台特殊的用煤油为动力的菲赛尔冰箱和宋美龄用过的钢琴,反映了当时主人身份和高贵。</p> <p class="ql-block">蒋、宋十分喜欢美庐,蒋介石在美庐谋划剿共,在美庐与周恩来谈判,还在美庐接待各界人士,1949年,蒋介石败逃台湾,此生再未有机会踏足庐山。解放后“美庐”被改建成中共中央的招待机关。毛泽东也很喜欢美庐,三次上庐山都住过美庐,美庐见证了共和国载入史册的一些重大事件。虽然这一切都已时过境迁,但别墅依旧。所以说,“美庐”是一处特有的人文景观,它向人们展示了中国现代历史风云变幻的一个侧面。</p> <p class="ql-block">如琴湖湖面平静如镜,四周峰峦拥抱,路傍花草簇拥,岸边绿树成荫,湖心有个小岛,有曲桥与岸相连。岛上树木翠绿,岛西边有座江南风格的水榭亭阁,蓝顶白墙,雅致古朴。蓝天白云,青山碧水,栈道曲桥,楼榭亭阁,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花径公园石门的两侧,镌刻着一幅对联:“花开山寺,咏留诗人”。园内有座白居易草堂,陈列着白居易的诗词和被贬江州时的一些活动境况。草堂门前有一个花坛,右侧立着一尊白居易的雕像,方巾长衫,左手拈须,双目微注,若有所思。</p> <p class="ql-block">锦绣谷龙首崖。</p> <p class="ql-block">峰高壑深,峭壁连片的谷中,有一块巨石,横空伸向深涧,宛如一座悬空断裂的石桥,此乃人称“天桥”。</p> <p class="ql-block">锦绣谷断崖、怪石、峭壁、险峰、艳花、劲松集于一谷,如一幅锦绣画卷,令人陶醉。怪不得王安石会感慨: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p> <p class="ql-block">锦绣谷是由大林峰与天池山交汇而成。因四季红紫匝地,花团锦簇,故名锦绣。锦绣谷是因第四纪冰川作用,经过冰川的反复刻切,形成了一个平底陡壁的山谷。</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的七绝诗:“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所描写的就是锦绣谷景色。</p> <p class="ql-block">好运石。</p> <p class="ql-block">庐山谈判台位于庐山锦绣谷景区内,靠近仙人洞,是一个石头房子。从这里可以远眺群山,近观溪流,聆听风声鸟鸣,感受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宁静。1946年7至9月,美国特使马歇尔曾八上庐山,在此地与蒋介石进行调停谈判,商讨国共南北分治,以结束内战。这一历史事件使得谈判台不仅是历史的见证,当你坐在谈判台上,仿佛可以穿越时空,回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p> <p class="ql-block">访仙亭原为朱元璋派使者上庐山寻找周颠仙的遗迹,民国期间重修,是为蒋介石与马歇尔会晤配套的休闲景观。蒋介石、宋美龄、马歇尔曾在亭中沏茶聊天,蒋介石在此观庐山景色,曾连说三个“妙”字:见山下东林寺称一妙,见风景秀丽称二妙,见满天晚霞称三妙,故尔后命名为“观妙亭”。</p> <p class="ql-block">庐山摩崖石刻。</p> <p class="ql-block">仙人洞,远离尘世,孤居深谷,青峰奇岩,清泉幽洞,每当洞外云雾缭绕时,洞内香烟袅袅,再有两位道教始祖加持,让人觉得似真似幻,颇有仙气。</p> <p class="ql-block">仙人洞。</p> <p class="ql-block">“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锦绣谷中千岩竞秀,万壑回萦,断崖天成,怪石垒垒,形象各异,任人想象。</p> <p class="ql-block">总的来说,庐山是个值得一去的地方。它的风景虽然没有那么震撼,但清新凉爽的气候、人文历史的厚重感,还是让人觉得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飞云揽纵”,山间巨石的缝隙处长出一枝古松,人称“石松”。古松凌空展臂,枝叶繁茂,傲然挺立,迎风不倒,堪称庐山一景。</p> <p class="ql-block">此行虽然五老峰、三叠泉两个景点没去,一是曾经去过,二是时间仓促且需徒步路程太长,故尔放弃。年逾七旬的我们再次登临庐山已属不易,在即将告别2024年之际,登上庐山锦绣谷山顶,感觉不虚此行,而且再次领略了庐山的无限风光在险峰!</p> <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28日编于广州</p>